第14章 戲中戲(一)
過了酷暑,天氣變得少許清涼起來,晴空萬裏,大朵大朵的雲飄在天際。就好似這酷暑後的天氣,馮雨歇的心情絢爛到要開花結果。
自從昨日裏指尖離了那白皙的額頭,她便無法壓下嘴角的弧度。
雖然是被人嫌棄的撥開。
馮雨歇已無比的确定,她喜歡看他的怒、他的笑、他的嗔、他的柔。就在這短短一月的鄰裏相處裏,她對他的一切都喜歡的不得了。
愛情突兀的來,如同狂風暴雨,猛烈且急切。
馮雨歇嘴間不自覺的哼出了小曲,步子都輕快了幾分。
韓東明用胳膊肘捅捅季深,下巴點了馮雨歇的方向,“你覺得什麽情況?”雖說生意八、九不離十了,也不至于高興成這般模樣吧!
季深摸着下巴,眼睛不斷閃爍,“估摸着是春天到了。”
“啧,文绉绉的讓人牙酸,發.春就說發.春。”
季深嫌棄的觑了她一眼,“粗俗。”
馮雨歇突然轉身,一把搶過韓東明手上的折扇,啪的一聲敲在她頭上,“當面說人閑話,還如此大聲,當我死的啊?趕緊想想一會兒如何商談,少一錢我就扣你半年紅利。”
這麽關鍵的時刻還拿她打趣?
宋員外待雖說她客氣,但馮雨歇料想,這多半是看在她大東家的份上。她本人未必有多重視,多半認為她只是個個別散戶商家之一,否則也不會改了談合約的日期,今日相邀的人怕不只她們幾人。
既然是與石記合作,馮雨歇不介意與宋員外透露她的底牌,她隐約期待着看到宋員外分外震驚的神情。
韓東明可不怕她,翻翻白眼,嬉皮笑臉的湊過去,“行,這些都不是問題,跟姐們說說呗,看上誰了?要不要姐們出謀劃策?”
折扇抵上韓東明的胸口,将她推開一段距離,馮雨歇笑的高深莫測:“過了今日這一關,你自然會知曉。”
Advertisement
她都決定談完等小兔子一起歸家了,有眼睛的便能看的一清二楚。
幾人很快在管家的引領下入了宋府。
今日宋府架勢十足,園中央立着高高的戲臺,底下密密的坐了一些衣着光鮮、高談闊論之人,小有姿色的侍兒們分立兩旁,随時等候着差遣。
韓東明湊近馮雨歇耳根,輕聲道:“都是定州城裏數一數二的人物,散戶大戶比比皆是。看來你猜的不錯,宋員外并未将眼光鎖在我們幾人身上。”胃口着實不小,就連丁員外都被列入宴請名單。
那是必然,誰人會不給石記臉面,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情分,行商之人多是帶了一張假臉,馮雨歇點頭示意明了,無視丁員外惡意的眼神,幾人依次入了座。
眼皮輕擡,馮雨歇将左右納入了眼底,心裏有了初步估算。這是要放長線釣大魚了!
她可是越來越期待底牌掀開之時,宋員外是何表情了。
臉上挂了稀薄的笑意,映襯馮雨歇出衆的好顏色,面如冠玉、潋滟生津。
周圍侍立的侍兒頻頻将目光遞過來,不乏嬌羞挑逗之色,壓抑着心頭小鹿,無不希望那邊面容出色之人回望一眼。
馮雨歇卻恍若未見,目不斜視,漫不經心的看着戲臺。等宋員外與她人寒暄結束,她要将這裏變為她的主場。
一見此番此景,韓東明又開始吐槽,“不行,肯定是不行,如此美色,也能無動于衷?”
季深瞟了眼即将發作的馮雨歇,眼裏帶了笑意,“不會,只不過是春天來了,一些庸脂俗粉入不得眼而已。”她可沒忘記那小兔子受欺負時,雨歇猶如泰山崩臨的面色。
受不了兩人叽歪的馮雨歇轉過頭,“能不能安靜看會戲了。”
若不是韓東明的勘察能力,堪比江湖販賣情報成名的靈音閣高手,她真不想将她放在眼前,耳根子受盡了折磨。
韓東明攤了手,指指戲臺,看戲、看戲。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讓人五味陳雜。按說,這部戲也算拍的貨色生香,就是內容粗俗的讓人不敢茍同。
韓東明沒了興致,低頭擺弄放在桌上的戲本子。
小觀片刻,馮雨歇面容凝滞,眉宇間出現深深的痕跡,她問韓東明,“臺上這出戲叫什麽名字?”
韓東明比照戲本子對了對,“小啞巴與窮書生。”
季深口裏的茶噗的噴了出來,顯然也看出了門道,擦了擦嘴角的茶水,深深的看了馮雨歇一眼。
戲曲內容很直白,不過是一個小啞巴受了窮書生的救命之恩,然後湧泉相報的故事,但耐人尋味的是這報恩的方式竟然是選擇了自薦枕席。
不是兩廂情願、花前月下,最後書生高中,兩人終成眷屬;而是半夜爬上床,盡享魚水之歡,後憑着肚子做了書生的侍兒。
這內容真讓人牙疼,可當臺上那白面書生喚出‘潇潇’這一稱呼的時候,季深明顯的看出了馮雨歇的雷霆之怒。
季深斂了眉,連人帶戲都很耐人尋味啊。
韓東明嘴很丢,這種直白的戲向來入不了她的眼。未細看的她,此時有些摸不着頭腦,但看那二人一個已然失态,一個面沉似水,顯然是這部戲另有內情。
幾人動靜太大,身邊頻頻傳來探尋的目光。
“怎麽個情況?”她湊近了些,壓低聲音詢問。
怎麽了?馮雨歇垂頭猜測,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小兔子本本分分、用一把子力氣賺錢,會得罪什麽人?
這戲班子又是拿了什麽人的好處?
腦海裏浮現昔日站在潇潇家門前的書生模樣,若是只有小啞巴與窮書生,馮雨歇姑且當它是湊巧,若是連名字都對上了,事情怕是不簡單了。
馮雨歇眉目陰沉,看着桌子上的兩本戲本子,“這個可有什麽講究?”
這個韓東明最為擅長,每遷徙一處,她都會将當地的習俗摸個透徹。于是她開始噼裏啪啦倒豆子:“這個戲班子有些微名,很受當地人的追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們出的戲本多是真人真事改編。這本呢,”韓東明指着紅皮戲本子,“多是京城的人與事,”又指向藍皮本子,“這本是曲水河鎮的人與事。”
“班主因怕引人忌諱,所以這兩本戲本子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裏面的主人公,要麽是前朝之人,要麽是當朝已故之人。”
已故之人?馮雨歇牙齒咬的咯吱作響,這幕後之人,當真是好大的膽子!
“查,給我查清楚這部戲的始末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