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生娃啦
1941年2月4日----立春
按照農歷算才年初九,新文嫂子出門已經有兩天了,楊茂德少往前院跑安安心心陪了阿祖兩天,因為過了立春就要開始忙了。二月四日立春開水,吃過早飯楊茂德就帶着伍哥和田二叔幾個人出發,沿着山澗的小溪往上游走,約莫七八裏路就有一個天然的水庫,再往上游走十多裏有條河流叫線家河,這個水庫就是這條河流的分支。
立春開水多是一種儀式,楊家正真需要大量用水的時候只有插秧,平日裏靠堰塘和井水已經足夠,昨年少雨冬季又沒下雪,楊茂德有些擔心水庫的存量,如果水少就要早點關下澗的水閘蓄水。這事往年也有過,在楊茂德幼時的記憶裏有一年就因為缺水沒有栽秧,楊老爹帶着佃戶挑水補種紅苕和玉米,肩膀被磨得紅腫不堪。
到了水庫一看果然只有半池子的水,楊茂德沿着水庫轉了一圈檢查有沒有漏水的地方,伍哥爬到上水口看了看回來說:“是入水小,要早點關閘。”
楊茂德嘆口氣:“把下澗的水斷了,底下的麥子地要挑水灌才行。”
“今年冬天不冷,早點開工就是了,不過沒停雪估計要多治兩回藥。”老人常說瑞雪兆豐年,雪水不但能澆地而且能殺死地下隐藏的蟲子,少了病蟲害産量上去了,而且少用農藥種地成本也降低。
“再早也要等到十五過後。”楊茂德看着田二叔他們把連通下澗的擋水閘石放下來,又細心的用黃土填塞縫隙:“這幾天沒事把田邊上幾口老井掏一掏,雖然點油菜用不了多少水,但是備着總比到時候抓瞎好。”
伍哥答應一聲,挽起褲腿跳到溝裏沿着閘石底下摸了一圈:“行,不漏了。”
立春開水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接生小豬兒,頭年十一月配的種,到二月裏正好是小豬出生的時間。剛生下來的小豬兒要最少一個月以上才能斷奶,此時還要摻雜粗糧喂養二十多天才可以大量喂食普通的豬草,算算正好趕上春暖花開萬物萌發的時節,上山下河不愁找不到東西喂它。
接生小豬阿祖沒有去湊熱鬧,倒是茂蘭她們跑去看了看,回來以後茂菊趕緊燒水洗澡連呼臭死了,茂梅興致勃勃的給阿祖比劃:“就比老鼠兒大一點點,大多數都是黑漆漆的,短毛摸起來都紮手,但是還有一只是黑白花紋的,額頭上長個白毛的旋兒,閉着眼睛直哼哼。”
“最多的一胎有十一只,少的也有五六只,陳嬸子說懷得少才容易活,最後能剩下八成就不錯了。”茂蘭洗了手正在擦貝殼油,一邊搓着雙手一邊笑道:“我們也就站在外頭看熱鬧,哎呦,還是竹子膽子大,跑到豬圈去給陳嬸子幫忙。”
茂梅捂着嘴偷偷笑然後神秘兮兮的靠近阿祖說:“嫂子,我聽到陳嬸子跟田大娘說,想給誠哥兒求竹子哩。”
“好事啊。”阿祖笑道:“竹子是個勤快姑娘,誠哥兒又學了殺豬的手藝。”
“就是這話,田大嬸也說把林子嫁到鎮上太遠了,咋說也要把竹子留在跟前。”茂蘭烤幹了手拿過針線籃子開始穿針:“說是等打發了林子就說這事,辦酒就要等到誠哥兒出師。”
“怕是田大嬸一個人想得好,我聽陳嬸子的口氣,誠哥兒怕是要學郝師傅在鎮上擺攤子賣肉。”茂菊翻找出換洗的衣服。
“哪有啥,總歸陳嬸子一家是搬不走的,一個院子裏長大兩家都知根知底,不比林子單單一個嫁到鎮上強?”茂蘭從上次見過米鴻潤就對他莫得好印象,私底下對林子以後的生活有些憂心。
“嫁的遠近都不是問題,問題還是要嫁對人。”茂菊擠擠眼:“是吧,嫂子。”
阿祖臉紅紅:“趕緊洗澡去,回頭我幫你擦擦頭發,天快黑了,回頭起風濕頭發吹了腦殼痛。”
“梅子,你不洗澡也把你那爪子洗洗,摸過小豬又蹭到衣料上。”茂蘭見茂梅拉看阿祖手上給娃兒織的小毛衣,便拍掉她的手呵斥道。
“在外院的井邊不是洗過了呀。”茂梅甩甩手背:“哎,二姐,我聽哥說今年要缺水,我看外院那口井好像也比往年淺不少,伍哥說幹脆把水舀幹掏一掏,我們小廚房的井弄不弄?”
“小廚房的井才打了三四年,掏也莫東西。”茂蘭看看外面的天:“鬼天氣,陰冷陰冷的,要晴不晴,要雨不雨。”
整個二月裏一直都是這樣半陰的天氣,有時早晚零星落一點雨,連地面也沒有濕透便又停了。二月二十這天又要去鎮上送油,等回來後阿祖發現楊茂德的心事更重了,常常見他一個人拿着紙筆在哪裏勾畫,看一看發現是有關油坊的事,諸如油菜籽的庫存,出油量什麽的。
阿祖對他帶回來的報紙更感興趣,這份《新華日報》上有周恩來先生題寫的,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文章,皖南事件在外界掀起無限風雨,而飄進楊家小院的只有這一張報紙罷了。
等到進三月的頭天,突然出了個大太陽,伍哥趕緊來問楊茂德要不要趁着天好,順便遷藕清理泥塘。原先該是過年前收藕的,但楊老爹看昨年泥塘的荷花開的少,便想着養一年散散種。如今天氣開始回暖,要把蓮藕挖出來連泥堆放在室內,墊蓋稻草早晚澆水保持濕潤,等幾天後就會發現從節把處冒出新芽,這時候從嫩芽後半寸處切斷,千萬別用手掰以防泥水灌入藕孔而引起腐爛。
藕芽長到十厘米時就可以移植到藕塘裏,四川這邊種植蓮藕的少,随意的散養缺乏田間管理和施肥,每年收藕也不會刻意留種,所以會有蓮藕越來越少的事情發生,需要隔幾年遷一次。
清理藕塘出來的淤泥被挑到地裏,老黃牛拉着耕犁将凍了一冬的土翻松,将糞土、油胚餅和稻草漚制的肥料深耕進去,澆透水晾曬兩日。另一邊開始處理種子,先把種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曬三四個小時這叫醒種,然後把種子放在五十度的溫水中浸種半個小時,再轉移到三十度的水裏浸種兩三個小時,這叫浸種。最後把種子晾曬在簸箕裏濾幹水分,天氣如果暖和就可以直播種,天氣如果偏冷就放在屋裏一天讓它出齊了芽兒再進行播種。
一米寬的畦上開出五條溝,每條溝深兩厘米左右,将種子均勻播在溝內,等出兩葉一心的時候就可以間苗,兩株小苗間距三到四厘米。再等到四葉一心的時候就可以定苗了,相隔八到十厘米,一畝地留苗四萬株左右。
楊家和楊家的佃戶對種植油菜都頗有經驗,收上來的油菜籽可是用來交租的,精耕細作才能為家裏節省下更多的糧食。楊茂德對油菜的種植有自己的心得,例如浸種的水裏添加了複混肥溶液,再比如說間苗的時候移種一些看起來比較強壯的株苗,定苗的時候噴灑一次滅蚜蟲的農藥等等。
從開始播種油菜,他就天天往地裏跑,今天剛到田裏準備間苗,就看到冬兒跑得氣喘籲籲的過來:“少爺,快回去!少奶奶要生了。”
楊茂德手上的鋤頭一偏,一溜兒小苗飄散在風裏,伍哥上前攔住他:“你趕緊回去吧,這裏我來補種。”
“哦,哦。”楊茂德嘴裏慌亂的答應着,把鋤頭往田坎上一丢,褲腿也沒放下來便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回跑。
冬兒匆匆跑來氣還沒喘勻又跟在他後頭往回跑:“少爺!你……慢點!孫奶奶在屋頭哩,莫得事。”
還有些微涼的空氣裏,就看到楊茂德頭頂着晶亮的汗珠兒,飛快的跑進自己的院子,背後跟着幾個拖着鼻涕的娃子,大一些的已經能出去幫忙割個豬草或是撿個柴火,只有小些的皮猴子起哄的跟着楊茂德跑進來。
“出去出去,轉都轉不開來湊啥熱鬧。”田二嬸從廚房端了熱水出來,看到一堆小娃娃趕緊往外頭攆人。
“阿祖哩?生了沒?”楊茂德跟在田二嬸後面就想進屋,被茂蘭一把拽住。
“呵呵,少爺你莫急,少奶奶是頭胎莫得這麽快。”田二嬸回頭笑眯眯的說道:“你也去飯廳坐着等吧,估計要吃夜飯的時候才有消息。”
“我給嫂子煮了糖水蛋,能送進去吧?”茂蘭換手呼呼還熱氣騰騰是大碗。
“等下。”田二嬸把盆子的熱水送進去再回頭接了大碗:“女娃娃家莫進去,孫私娘說容易驚到。”
茂蘭又眼巴巴的往裏望了望,才回頭推楊茂德:“去去,到飯廳陪爹去,莫站在門口擋路。”
楊茂德側頭聽了會兒才問:“你嫂子不是要生了嗎?裏頭咋沒響動?”
剛說完就聽到裏面傳來壓抑的呻吟聲,還伴随着低低的抽泣,楊茂德駭了一跳趕緊湊到門邊,那個窸窸窣窣在哭的果然是阿祖的聲音。
“少奶奶,你要堅持在屋頭走,不然肚裏的娃兒下不來哩。”田二嬸低聲的規勸。
就聽到阿祖帶着哭腔說:“我肚子好疼,等不疼了再走不行嗎?”
孫私娘呵呵的笑起來:“就是要痛才是對的,這是肚子裏頭的娃娃在奔生哩,他在用勁你也要用勁,再走十圈。”
阿祖的哭聲更明顯了些,顯然是靠近了門這邊,楊茂德趕緊拍拍門問了句廢話:“阿祖,你疼麽?”
房裏的三個人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阿祖扶着肚子忍了忍眼淚才回答說:“……不疼。”
田二嬸趕緊扶她往床邊走:“趁着肚子不疼趕緊吃點糖水,在破羊水之前一定要讓娃兒入盆,到時候生起來就快了。”
阿祖用手背抹抹淚珠兒:“吃不下,就喝點湯成不?”
“成,成。”田二嬸趕緊把勺子遞過去,阿祖晃悠悠的舀起來剛要往嘴裏送,然後就聽她‘呀’了一聲,勺子掉落在褲子上,便有水滴滴答答的順着褲管流淌出來。
“趕快扶她躺下,羊水破了。”孫老太太忙走過去從熱水盆子裏擰了燙人的毛巾,捂在她的肚子上,粗咧的手掌沿着肚皮靠上的位置摩挲:“我來摸看看娃娃的小腳在那裏。”
說完肚裏的娃兒像是被肚皮外的熱毛巾燙到了,一蹬腿窩心一腳踹得阿祖慘叫出聲,孫私娘卻滿意的點點頭:“行了行了,順條條的頭朝下,莫得問題。”
1941年3月17日---下午三點三十五
阿祖順産下一名男嬰,五斤六兩個頭偏小,勁兒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