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陳景書的數學教材目前還只是個半成品, 主要用來整理他記得的那些東西,但這些東西并不是直接就可以當成課本來用的,至少也得轉化一下, 更加适宜這個時代才行。
所以……
“太子殿下不必如此,臣還未寫完呢。”
趙載桓哦了一聲, 問道:“寫完之後要給誰看呢?”
陳景書想了想:“如果太子殿下願意的話,我也很希望能給殿下講一講這些,若是殿下事務繁忙,我就先去國子監講好了,剛好年前國子監還請我去給監生們講一講課呢。”
趙載桓眼睛一亮:“監生好, 監生好,就給監生們講!”
陳景書微微搖頭, 像是有些失落的樣子:“看來殿下對我的新算學并無興趣啊。”
趙載桓:“……”
我不是沒有, 我是不敢有啊!
然而趙載桓并不能說這話,便道:“陳庶子的新算學必定也是好的,若去國子監講學, 也能讓更多的人學到,這才是真正的好事呢。”
陳景書點點頭:“殿下說的是。”
見陳景書似乎是被說服的樣子, 趙載桓不由松了口氣。
當然, 他并不清楚陳景書內心的想法。
嗯, 若是新算學真的可以推廣的話, 到時候作為太子, 作為皇帝的預備役, 作為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趙載桓難道真的可以一竅不通嗎?
呵,太子還是太嫩了啊。
不過這會兒陳景書并不打算提醒趙載桓這事。
畢竟只有不說趙載桓才會更加賣力的為他推廣新算學呀。
想到這裏,陳景書對趙載桓笑的更加和善了。
趙載桓:“……”
怎麽回事,背後怎麽涼飕飕的,他不是已經說服陳景書了嗎?
趙載桓也努力給了陳景書一個笑容。
嘿嘿。
陳景書回去的時候倒是意外聽黛玉說寶釵的親事終于定下了,意料之中的,人選并不是賈寶玉。
如果說賈家還是以前的賈家,那麽或許賈寶玉和薛寶釵的親事還有可能成。
可惜如今賈家不是原本的賈家,薛家也不是當初的薛家了。
何況比起操心親事,如今宮中的貴妃娘娘更讓賈家擔憂呢。
至于說薛寶釵,據說是也是定了商人之子,不過也對,以如今薛家的情況再想找公侯之家基本不可能了,倒是一些有雄心的商人之家可以考慮,而且薛寶釵的年紀也大了,之前又一直住在賈府,真的想要求個好人家,哪怕有王子騰的面子也是不行的。
何況如今薛家又沒有頂事的男人,還因為薛蟠之故沒了大半的家産,可以說是大不如前了。
但大富之家指望不上,還有一些門第稍低一點的人家是可以考慮的,不管怎麽說,薛寶釵只說品貌才情也遠勝過一般女子了,再加上薛家雖然敗落了,但薛家幾代積累下來的人脈還在,如今薛家沒有男子,若是娶了薛寶釵,自然這些積累下來的關系人脈也都能順帶着獲得,這對于想要擠進這個圈子的商賈之家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雖說都是商,但商人也是分等級的,當年的薛家就在最高的那一級,因此無論怎樣敗落,薛家手上都有一些讓下面的人眼熱的東西。
不過這麽想着陳景書卻沒有把話說出來,總歸對于現在的薛寶釵來說,這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少後半生衣食無憂,哪怕不比當年,生活也依舊能夠富足。
寶釵成親,黛玉這裏自然要請,陳景書也沒有當做一件很大的事情,只是點頭表示知道。
他向來不在這方面對黛玉有什麽要求,比如要和某某人家斷交之類的,何況如今薛家最大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黛玉有些交往就更不算什麽了。
唯一操心的是林姑姑知道這事之後卻不由擔心起英蓮來。
英蓮的身份其實有些尴尬,門第高的人家自然瞧不上她,但若是差一些人家,林姑姑也不滿意,何況她也不願英蓮去給人做小,既要是正妻,這就更難了。
陳景書對此也沒什麽法子,只能由黛玉和林姑姑為英蓮操心這事了。
陳景書自己則抓緊空閑的時間繼續完善自己的數學課本,畢竟數學與其他大部分學科都有交集,學好數學對其他學科大有幫助。
陳景書也與國子監商議,若叫他去講課,他能不能就講數學?
這……
國子監那邊也犯難了。
要說起來,陳景書六元及第,國子監的監生們最想聽的當然是他的科舉秘訣,可陳景書如今偏不要講這個,而且他所謂的新算學和過去的算學大有不同,更別提原本算學在國子監雖有開課,但實際上也是個無人問津的學科,陳景書要講的還是和原本有所差別的新算學,這就更難了。
陳景書對這事并不急,他很清楚,若想給國子監添一門新課程,哪怕只是個選修課,這也一定是要讓皇帝知道的,所以在那之前他首先需要先說服皇帝。
說服皇帝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畢竟皇帝可沒趙載桓那麽好忽悠。
陳景書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皇帝看到數學的用處,讓他知道這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
好在這年頭的數學雖然看着原始,但說實話,古人的智慧從來是不可小看的,陳景書覺得如今的數學僅僅從成果來說,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水平,只是多數晦澀難懂,并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松學會的,數學的艱難也是它在讀書人中不能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
陳景書想着,一邊思考怎麽給皇帝寫奏折,一邊在每期帶草集的最後增加了一道趣味數學題,然後和後世很多雜志一樣,搞什麽答對抽獎活動,并且在下一期公布答案和算法,題目不算難,但也并不簡單,陳景書特意選擇了一些算法比較有趣的題目,就是那種,算法本身不難,只看能不能想到要那樣算的類型。
因只是一道小題目,又不占什麽地方,自然是沒人反對的,反倒是大家對每期三個的幸運名額很感興趣,獎品不算稀奇,但很符合讀書人的口味,不過是一些銀兩和一套質量上乘的筆墨紙硯罷了。
嗯,出自陳家的梅花紙筆系列。
陳景書已經開始盤算着在京城打一打名氣日後好賺錢了,這會兒拿來做獎品,只憑着質量也能在讀書人中賺一波口碑。
因這一點,很快在讀書人之間,平日裏交流時也時常提到算學的問題了。
陳景書的動作讓趙載桓放了心,他覺得陳景書果然是盯上了別人了,那些完全看不懂的東西暫時應該不會讓他學了。
可皇帝不像趙載桓那麽天真。
其實根本不必陳景書費心再去找什麽理由,他所寫的東西,皇帝的這點看好東西的眼光還是有的,他只需找相關的官員來問一問,就知道陳景書所寫的東西多麽有價值。
……雖然也有不少地方是看不懂的。
因此當陳景書開始做推廣的時候,皇帝就預想到以後會如何了。
如果事實證明陳景書的新算學确實好用,那麽日後皇帝少不得也要學一學。
雖說是一件有利國家的好事,但……嗯,平白給人添麻煩也不能輕易饒過他。
這麽想着,眼看着今年又是童試之年,皇帝很幹脆的點了陳景書做督學禦史,叫他巡查各地去了。
所謂督學禦史乃是五品的官職,算是個臨時職務,一般由皇帝任命,雖然官職不算很高,但權限卻不小。
所學督學禦史就是巡視各地,考察督促教化及科舉事宜,考察的對象甚至包括了各地的提學,總督提學等,雖然論起官職,總督提學比之督學禦史要大,但督學禦史講的可從來都不是官職的大小。
督學禦史不是一個很要緊的職位,但卻是現如今才剛剛在朝堂立足的太子結交地方實權派,獲取支持的好機會。
因此雖然對于陳景書來說這是一個要在外跋涉,長途勞頓的苦差事,但無疑,對于太子來說,這可是一件好事。
可要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太子通過陳景書來結交收攬這些人,日後他就很難不依仗陳景書。
陳景書聽到這消息也不由感慨。
要不就說行家一出手就能看出差距來呢,皇帝這麽一出,陳景書明知這是個苦差事,明知皇帝坑了他一把,但他偏偏還不能拒絕。
誰都不會拒絕的。
陳景書當然也不會。
只是難免不甘心呀。
這麽想着,沒幾天,皇帝便再次見到了陳景書。
嗯,和太子趙載桓一起來的陳景書。
手裏拿着一幅字的陳景書。
皇帝眼神一變,随即笑道:“看來是太子又寫了好字了?”
趙載桓便把自己寫的拿給皇帝看,又道:“陳庶子也誇兒臣寫的比之上回又大有長進了呢。”
皇帝看看也點頭:“嗯,确實長進了不少。”
再看到陳景書手裏拿着的卷軸,皇帝內心呵呵一聲,故作不知的問道:“陳景書,你手裏拿的是什麽呀?”
陳景書道:“是春日集。”
春日集也是陳孝祖的作品,這裏頭收錄了他所寫的十幾首春天的小詩。
皇帝道:“哦?這可要好好看看。”
等陳景書将那幅字送上,皇帝才剛打開,就像是又想到了什麽似的,突然道:“去吧老二也叫來。”
不多時,裕王到了,皇帝對他招招手:“快過來,陳景書今日拿了春日集來,朕看寫的很不錯,你也瞧瞧。”
裕王頓時很有興趣:“是兆源公的春日集?”
皇帝道:“不是這個還能是哪個?”
裕王連忙上前幾步,一起賞看。
皇帝看着這幅字心道,這陳景書的字寫的越發好了,上回他可以說是一時大意未分出真假,但這一回他仔細看來,竟還是少見破綻。
哼,甭管有沒有破綻,真相挑毛病哪有挑不出來的?
做皇帝的,雞蛋裏頭挑骨頭的本事從來都是不輸人的。
于是陳景書便聽着皇帝和裕王兩人一唱一和,一會兒說這裏不好,一會兒說那裏不對,總之好看他這幅字就是破綻百出似的。
最後,皇帝總結道:“陳景書,你的字确實不錯,但比之兆源公還是差了些,切不可驕傲自滿,朕方才給你說的這些不足,你日後也當勉力改進才是。”
陳景書道:“臣自然不敢與大伯相比,只是……”
皇帝問道:“只是什麽?說了多少次了,有什麽話你盡管說,不要吞吞吐吐的。”
一旁的裕王也跟着點頭。
陳景書一臉無辜道:“只是……臣這回拿來的,是大伯的真跡呀。”
皇帝:“……”
裕王:“……”
你咋不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