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初級考試
秋季館配會之後,很快就是中秋了,回來上班沒幾天,又開始放國慶。
因為國慶之後很快就是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了,而且十一黃金周到處人山人海的,所以陸鳴鴻決定不去湊熱鬧,窩在宿舍裏備考。
吳純鈞也是宅男,在宿舍裏打了兩天游戲之後,被看不過眼的陸鳴鴻拉去逛購書中心了。
也沒有什麽書要買,就是看看有什麽新書出,看到比較和諧的封面、裝幀抽出來研究下設計。
“我打算考試通過了就獎勵自己一次旅游,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陸鳴鴻突然問他。
“嗯?”吳純鈞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我說,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旅游?”陸鳴鴻看着他,重複了一遍。
吳純鈞嘆了口氣,“沒時間啊,也沒有錢啊。”
陸鳴鴻猶豫了一下,沒有再說什麽。
吳純鈞卻突然調侃起他來:“再說初級很簡單啊,你目前的人生中跟考試打的交道還少嗎,考得過太正常了,還需要什麽獎勵?分明就是借口。”
陸鳴鴻一把搭上他的肩,“很簡單?前輩有何指教嗎?”笑得那叫一個奸。
吳純鈞也奸笑回去,“行啊,你請我喝喜茶,我指教你。”
節假日的購書中心果然人多得有點受不了。二人轉移陣地。
選擇題,第一眼看着覺得正确的,要選;看着陌生、不太确定的,最好不選,幹擾選項的相似度是很高的。多選題當然是寧少勿多,少了能得一點分,多了可半分都沒有;選兩項是最經常出現的。審稿題只有內容方面的錯誤,沒有語言文字、結構、格式方面的。編輯加工題有內容錯誤、邏輯錯誤、語言文字不規範的錯誤,但沒有排版版式的問題,編輯加工的原則是“尊重作者”,不能大量改寫原文,而要注重改“硬傷”。校對題初級要考較異同,細心就好,檢查字形、同類符號一致。簡答題,顧名思義,簡潔地回答問題,關鍵突出。計算題,其實每年的主題就在那幾個中選,涉及稿酬、版稅或者印張、用紙什麽的,把相關的公式背熟理解就好了。寫作題,其實也不要求寫出朵花來,關鍵是規範,符合各種應用文的要求,注意不能把真實的身份信息寫進去。
其實吳純鈞的初級考試也過去很久了,并不記得多少策略,不過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此刻翻出來現學現賣。兩人邊聊天邊走回宿舍。回去之後,吳純鈞馬上翻出了自己那套考試裝備,傳家寶似的交到陸鳴鴻手上,“拿着,這是一個同行前輩傳給我的,上面吸取了日月之精華,聚集了‘逢考必過’的祝福,你好好用。”
陸鳴鴻被他逗樂了,保證自己一定不負使命,把這套考試神器傳承下去。
考試地點在天河區一個職業學校,作為廣州本地狗,陸鳴鴻免去了踩點的環節,當天帶上準考證和那套考試神器就上考場了。意氣風發地進去,自信滿滿地出來。
同去考中級的幾個同事,雖然也很輕松,就沒有他這麽自信了。畢竟很多老編輯也是考了很多次都沒考過。這就是有沒有考試技巧的問題了。
陸鳴鴻把那套考試神器還給吳純鈞收藏的時候,特誇張地千恩萬謝,說自己“下筆如有神”,一定能考過。
吳純鈞看他一副十拿九穩的樣子,也不擔心,只是随口一問,“今年計算題考什麽?”
“主題跟題庫裏的差不多,就是算定價、碼洋、實洋,印張、書脊厚度和用紙費用。”
吳純鈞想了想,忽然覺得細思恐極,這要是讓他不看書馬上考一遍,他估計得挂,因為這些步驟他做得少,差不多都忘了。
吳純鈞連忙幹咳兩聲,機智地轉移了話題。
編輯考試之後,又進入規律的工作正軌。
陸鳴鴻開始接觸校對工作以外的工作流程,比如過賬。
“過賬是什麽?”好學生陸鳴鴻提問。
過賬,百度上的解釋是,根據已編制的記賬憑證,将每項經濟業務涉及的借方賬戶和貸方賬戶的發生額,分別登記到分類賬簿中開設的相應賬戶的過程。
這是一個財務術語,編輯要做的,是跟客戶協調一些單據往來,然後提交給財務部門。
很多出版社是沒有自己的印刷廠的,畢竟有門檻的,所以大多數都要委托給外面的印刷廠。每個社都會有幾家長期合作的印刷廠的。
《出版物印刷管理規定》第十四條:出版單位委托所在地書刊印刷國家級定點企業和書刊印刷省級定點企業印刷圖書、期刊,必須向承接印刷企業開具由新聞出版署統一監制的《圖書、期刊印制委托書》。
也就是說,出版單位要向印刷廠開具印刷委托書,簡稱委印單,然後才可以印刷出版物。
陸鳴鴻已經開過幾次委印單了,在書稿終稿之後、正式印刷之前。上面有書名、書號、出版單位、印刷單位、印刷方法、裝訂方法、聯系人等信息。
雖說委印單是出版社開的,但其實合作圖書的印刷廠并不是出版社指定的,而是合作客戶自己找的,所以很多時候印刷廠靠近的是合作方所在地而非出版社。比如有個湖南的客戶,社裏開的委印單就是湖南的印刷廠。《出版物印刷管理規定》第十四條還規定“出版單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委托印刷出版物,還須經本出版單位所在地和承接印刷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批準”。這份委印單還需要跑出版局蓋個章,也是麻煩啦。
不過既然圖書印刷需要出版社開具委印單,即表明是出版社委托印刷廠進行印刷,當然就需要由出版支付印刷廠費用,這就産生了賬務往來“出版單位→印刷廠”。印刷費和紙費是圖書制作成本,本版書自然是社裏承擔,合作書則是合作客戶承擔,這就産生了另一項賬務往來“合作客戶→出版社”。所以資金流動方向是這樣的:客戶打款給出版社,出版社打款給印刷廠,印刷廠開票給出版社,出版社開票給客戶。編輯在這個過賬的過程,一方面确定過賬的金額,一方面溝通客戶與財務部,收取、寄出相關票據。
吳純鈞啰啰嗦嗦地解釋了一大堆,陸鳴鴻總算是懂了。
“有的客戶會全部費用過賬,有的就象征性地過一部分,財務能做賬就行。”吳純鈞說。
錢打進來又打出去了,過多過少有影響嗎?想到這,陸鳴鴻就直接問了。
“客戶打進來的錢就算營收,過賬多營收也會多。”
“可是錢不是又打出去了嗎?這樣我們也并沒有利潤呀。”還要浪費一些人力物力。
“這個我不大清楚,好像有個什麽返稅政策?總之過賬多比少好,至少營收方面好看,現在大多數的出版社都轉企了,營收壓力也挺大的。”吳純鈞微微嘆了口氣,“本版書的制作周期長,收益自然也就慢,而合作書在進入出版社後的制作周期已經大大縮短,畢竟很多工作合作方已經完成,所以收益相對快。”
出版也是一門生意,就算很多合作書不讨喜,尤其是評職稱的那些,但确實在收入這方面是有所貢獻的。對很多出版社來說,還是挺大比例的一塊收入。
陸鳴鴻沉默了。
出版一本書的流程其實是很長的,就是因為對于出版社來說合作書制作比較“不麻煩”,收益快而且沒有發行的壓力,所以每個社都有大量的合作選題。一個新人做合作書是可以的,還能學到一些東西,但一直做合作書就沒法發展編輯的核心能力——選題策劃與組稿。就算他能另外花時間去提升自己,但大量的合作選題還是會占據編輯的大量心力和精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四室其實是有點“奉獻型”的性質了。吳純鈞想起了日本一部跟出版有關的漫畫改編電視劇《重版出來》,裏面有個編輯依靠炮制大量暢銷品而保證了盈利,卻損害了自己與作者的關系,曾經的編輯理想破滅,卻以另一種殘酷的方式成全了其他編輯,他的“保證盈利”讓出版社有了培養作者、嘗試冒險之作的底氣。那一集的結尾真是黑洗白的神轉折。
當然,這樣生硬地對號入座是不客觀的,發不發展,前不前進,到底還是看編輯自身足不足夠努力。這個社會,還是會回報努力的。
吳純鈞看着對面的認真的表情,微微牽起嘴角,這裏就有個努力的。
努力的人總是容易讓人産生好感。
陸鳴鴻走過一次過賬的流程後,就開始跟其他書了。
這是一個系列叢書,有十二本,其實是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過的,客戶向那家出版社購買了版權,打算稍微改編一下做二次出版。
這是很常見的做法,可以省下前面很多的功夫,對于新人編輯來說,也是條嘗試策劃的路子。同樣的內容,在版式設計、封面設計、裝幀甚至開本等方面的改動,給讀者的感覺就有所不同,所以有的人選書還挺看重版本的。
一般做二次出版的書都是賣得不差的,改版之後再配合自己的營銷,銷量未必比原出版單位差。
[悅讀-圖書公司:這套書已經出版過的,沒什麽錯誤,可不可以直接出版?]
[穗城社-陸編輯:就算是出版過的,二次出版也要按照新書的流程走。]
[悅讀-圖書公司:可是我們老板打算下個月就出書。]
[穗城社-陸編輯:十二本呢,下個月來不及。]
[悅讀-圖書公司:所以說就不用看得太仔細,最要緊是快。]
[穗城社-陸編輯:責編是要對稿件負責的。]
[悅讀-圖書公司:內容我們也找人校對過的了,沒問題。]
[穗城社-陸編輯:有沒有問題我看過之後會判斷的。]
陸鳴鴻的火氣有點上來了,雙方沉默了一下。
[穗城社-陸編輯:今年的CIP下得比較慢,下個月也不必一定能下來。]
[悅讀-圖書公司:那我跟老板說一下,麻煩你多催催。]
[穗城社-陸編輯:如果稿件做得差不多了CIP還沒有下來,我會申請加急的。]
[悅讀-圖書公司:不能現在就申請加急嗎?]
[穗城社-陸編輯:現在還不能。]
[悅讀-圖書公司:好吧,那麻煩陸老師盡快看稿吧,辛苦了。]
此後,悅讀的編務隔三差五的就來催稿催CIP,陸鳴鴻都有點懶得應付了。
終于,在又一輪攻守之後,忍不住跟純鈞抱怨了一下,“這家夥怎麽回事啊,對別人的工作指手畫腳不說,跟他說了CIP下個月才有消息,還是一直來騷擾。”
之前有人在群裏分享了一個“氣死編輯系列對話”,沒想到自己這麽快就遇到一個了。
吳純鈞聽他抱怨,愣了一下,然後突然“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純鈞你笑什麽?”這個時候難道不是該好言相勸或者同仇敵忾嗎?
吳純鈞還是笑着說:“第一次聽你說這種話,突然感覺你真的是個編輯了。”
陸鳴鴻看着他笑,火氣倒也漸漸消了。
吳純鈞還接着說:“之前我也遇到一個客戶,天天催我CIP,說趕着要下印了,結果CIP下來了他稿件還沒弄好,還拖了半個月,我當時真想發個冷笑的表情過去嘲笑一下。”
陸鳴鴻想象了一下吳純鈞冷笑的樣子,忽然覺得挺帶感,忍不住也笑了。
其他人都還在認真工作,只有左前方某腐女高高豎起了耳朵……
作者有話要說:
今年的編輯資格考試又要來了,考神保佑,逢考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