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章節
:“臣本來有兩匹馬,每日吃豆數鬥,飲泉水一斛
,倘若食物不清潔,便不肯吃。奔馳時起初也不很快,馳到一百裏後,這才越奔越快,從
中午到傍晚,還可行二百裏,卸下鞍子後,不噴氣,不出汗,若無其事。那是受大而不茍
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這兩匹馬已相繼死了。現在所乘的那一匹,每天不
過吃數升豆,甚麽糧食都吃,甚麽髒水都飲,一騎上去便發力快跑,可是只跑得百裏,便
呼呼噴氣,大汗淋漓,便像要倒斃一般。這是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驽鈍之材也。”高宗
大為贊嘆,說他的議論極有道理,岳飛論的是馬,真意當然是借此比喻人的品格。去年初
夏,我到加拿大去,途經美國洛杉矶,在“國賓酒店”住了兩晚,那正是羅拔·肯尼迪半
年前被刺的所在。那兩晚正逢加州全州選美在該酒店舉行,電梯中、走廊上都是美女,目
不暇給,很少有人談羅拔·肯尼迪。我忽然想: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刺客,但刺客往往在
事到臨頭之際,忽然同情指定被刺之人,因而下不了手,甚至于反過來相助對方。這種情
形,外國刺客卻是極少有的。
聶隐娘是虛構的人物,那不算。刺王铎的李龜壽是一個本書第二十八圖“義俠”又是
一個。最著各的,當是春秋時晉靈公派去刺趙盾的????。他潛入趙盾家中,見趙盾穿好了
朝服準備上朝,天色尚早,便坐着閉目養神。????嘆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
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于是觸槐而死。《公羊傳》的說法
Advertisement
略有不同,沒有記載刺客的名字。晉靈公派一名勇士去行刺趙盾這勇士走進大門,不見有
人把守;走進後院,不見有人把守;走進內堂,仍是不見有人把守。他躍在牆上窺探,見
趙盾正在吃飯,吃的只有一味魚。勇士曰:“嘻,子誠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門,則無人焉
;入子之閨,則無人也;上子之堂,則無人焉;是子之易也。子為晉國重卿,而食魚餐,
是子之儉也。君将使吾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複見吾君矣!”于是刎頸而
死。
東漢時隗嚣命刺客殺杜林,刺客見杜林親自以木車推了弟弟的棺木回鄉,嘆曰:“當
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自行逃去。東漢梁冀令刺客殺崔琦。刺客
見崔琦手中拿了一卷書在耕田,耕一會田,便翻書閱讀,不忍相害,告知真相,說道“将
軍令吾要子,今見君賢者,情懷忍忍,可亟自逃。吾亦于此亡矣!”可惜梁冀後來還是派
了別的刺容殺了崔琦。劉備做平原相時,當地有個名叫劉平的人,素來瞧不起劉備,恥于
受他治理,便派人行刺。刺客不忍下手,語之而去。
東晉時劉裕篡位自立,派沐謙混到司馬楚之手下,設法相刺。司馬楚之待他很好。有
一晚沐謙假裝生病,料知司馬楚之必來探問,準備就此加害。楚之果然親自拿了湯藥去探
病,情意甚殷。沐謙大為感動,從席底取其匕首,将劉裕派他來行刺的事說了,并勸他以
後要多加保重,不可太過相信別人,免遭兇險。司馬楚之嘆道:“我若嚴加戒備,雖有所
防,恐有所失。”意思說安全是安全了,只怕是失了人才。沐謙以後便竭誠為他盡力。
這一類的事例甚多。漢陽琳刺客不殺蔡中郎、唐承幹太子刺客不殺于志寧、淮南張顯
刺客不殺嚴可求、西夏刺客不殺劉??等等皆是,事跡內容也都大同小異。
二十五 張訓妻
張訓是五代時吳國太祖楊行密部下的大将,嘴巴很大,外號叫作“張大口”。楊行密
在宣州時,分铠甲給衆将,張訓所得的很破舊,極是惱怒。他妻子道:“那又何必放在心
上?只不過司徒不知道罷了,又不是故意的。如果他知道的話,一定不會分舊甲給你。”
第二天,楊行密問張訓道:“你分到的铠甲如何?”張訓說了,楊行密便換了一批精良的
铠甲給他。後來楊行密駐軍廣陵,分賜諸将馬匹。張訓所得大部分是劣馬,他又很不滿意
。他妻子仍是這樣安慰他。第二天楊行密問起,張訓照實說了。楊行密問道:“你家裏供
神麽?”張訓道:“沒有。”楊行密道:“先前我在宣州時,分铠甲給諸将。當晚做了個
夢,夢到一個婦人,穿真珠衣,對我說:‘楊公贈給張訓的铠甲很是破舊,請你掉換一下
。’第二天我問你,果然不錯,就給你換了。昨天賜諸将馬,又夢到那個穿真珠衣的婦人
,對我說:‘張訓所得的馬不好。’那是甚麽道理?”張訓也大感奇怪,不明原因。張訓
的妻子有一口衣箱,箱裏放的是甚麽東西,從來不給他看到。有一天他妻子有事外出,張
訓偷着打開箱子,見箱中有一襲真珠衣,不由得暗自納罕。他妻子歸來後,問道:“你開
過我的衣箱,是不是?”
他妻子向來總是等他回家後一起吃飯,但有一天張訓回來時,妻子已先吃過了,對他
說:“今天的食物有些特別,因此沒有等你,我先吃了。”張訓到廚房中去,見镬裏蒸着
一個人頭,不禁大為驚怒,知道妻子是個異人,決意要殺她。他妻子道:“你想負我麽?
只是你将做數郡刺史,我不能殺你。”指着一名婢女道:“你若要殺我,必須先殺此婢,
否則你就難以活命。”張訓就将妻子和婢女一起殺了。後來他果然做到刺史。
這個女人算不得是劍客,只能說是“妖人”。不過她對張訓一直很好,雖然蒸人頭吃
,似乎并無加害丈夫之意。那婢女當是她的心腹,她要丈夫一并殺了,以免受到婢女的報
複,對丈夫倒是一片真心。任渭長在圖中題字說:“婢無罪,死無謂”,沒有明白張訓之
妻的用意。張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是安徽清流人。楊行密起于安徽,部下大将大部分是
合肥、六合、宿州一帶人氏。世傳楊行密以三十六英雄在廬州發跡。我不知三十六英雄是
哪些人,相信“張大口”張訓必是其中之一。楊行密部下著名的大将有田? 、李神福、陶
雅、李德誠、劉威、徐溫、臺蒙、朱延壽等人。歐陽修的《五代史》中說楊行密力氣很大
。舊五代史中則說他跑路很快,每天能行三百裏,最初做“步奏使”的小官,用以傳遞軍
訊。《資治通鑒》則說:“行密馳射武技,皆非所長,而寬簡有智略,善撫禦将士,與同
甘苦,推心待物,無所猜總。”從歷史上的記載看來,楊行密所以成功,第一是愛護百姓
,第二是善于撫禦将士,第三是性格堅毅,屢敗屢戰。他用兵并無特別才能,但不折不撓
,拖垮了敵人。楊行密本是高骈部下的廬州刺史,這刺史之位也是他殺了都将自行奪來的
。高骈統治揚州,政事給呂用之弄得一團糟,部下将官畢師铎、秦彥、張神劍作亂,殺了
高骈。呂用之逃到廬州。楊行密發兵為高骈報仇,占領揚州,由此而逐步擴大勢力。
當時楊行密的大敵是流寇孫儒。此人十分殘暴,将百姓的屍體用鹽腌了,載在車上随
軍而行,作為糧食。孫儒的部隊比楊行密多了十倍,進攻揚州時楊行密抵擋不住,只好退
出。孫儒入城後縱火屠殺,大肆奸淫擄掠,随即退兵。楊行密派張訓趕入城中救火,搶救
了數萬斛糧食,赈濟百姓。楊行密和孫儒纏戰數年,互有勝敗,最後一場大會戰在皖浙邊
區進行。張訓部隊堅守浙江安吉,斷了孫儒軍隊的糧道。孫軍食盡,軍中瘧疾流行,孫儒
自己也染上了,楊行密由此而破其軍,斬孫儒,奏凱重回揚州。《十國紀年》載:“行密
過常州,謂左右曰:‘常州,大城也,張訓以一劍下之,不亦壯哉!’”那麽張訓的劍法
似乎也很好。
楊行密到揚州後,財政極是困難,想專賣茶葉和鹽,他部下的有識之士勸他不可和民
争利,說道:“兵火之餘,十室九空,又漁利以困之,将複離叛。不若悉我所有,易鄰道
所無,足以給軍。選賢守令勸課農桑,數年之間,倉庫自實。”楊行密接受了這個意見,
并不搜括榨取百姓,而以與外地貿易的辦法來籌募軍費。《通鑒》稱:“淮南被兵六年,
士民轉徙幾盡。行密初至,賜與将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