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章節
草月露,便謂之邪人,茲亦不盡也。”文中舉了許多正人君子寫香豔詩
詞的例子,其中之一是張詠在酒席上所作贈妓女小英的一首歌:“天教搏百花,作小英明
如花。住近桃花坊北面,門庭掩映如仙家。美人宜稱言不得,龍腦薰衣香入骨。維揚軟?
如雲英,亳郡輕紗似蟬翼。我疑天上婺女星之精,偷入筵中名小英;又疑王母侍女初失意
,谪向人間為飲妓。不然何得膚如紅玉初碾成,眼似秋波雙臉橫?舞态因風欲飛去,歌聲
遏雲長且清。有時歌罷下香砌,幾人魂魄遙相驚。人看小英心已足,我見小英心未足。為
我離歌送一杯,我今贈汝新翻曲。”這首歌頗為平平,張乖崖豪傑之士,詩歌究非其長。
他算是西昆派詩人,所作詩錄入《西昆酬唱集》,但好詩甚少。張詠發明了一種東西,全
世界的成年人天天都要使用:鈔票。他治理四川時,覺得金銀銅錢攜帶不便,于是創立“
交子”制度,一張鈔票作一千文銅錢。這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世
界上很多人知道電燈、電話、盤尼西林等等是誰發明的,但人人都喜歡的鈔票,卻很少人
知道發明者是張詠。
二十四 秀州刺客
宋靖康年間金人南侵,擄徽宗、欽宗北去,高宗在南方即位。其後金人數次南侵,高
宗倉皇奔逃,自揚州逃到杭州,命禮部侍郎張浚在蘇州督師守禦。高宗到了杭州後,任命
王淵為代理樞密使(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扈從統制(首都衛戍司令)苗傅和另一統兵
Advertisement
官劉正彥不服,又因高宗親信太監康履等擅作威福,苗劉二人便發動兵變,将王淵殺了,
又逼迫高宗交出康履殺死。那時諸将統兵在外抵禦金兵,杭州的衛戍部隊均由苗劉二人指
揮,槍杆子裏面出政權,高宗惶惑無計。苗劉二人跟着逼高宗退位,禪位給他年方三歲的
兒子,先太後垂簾聽政,“建炎三年”的年號也改為“明受元年”。苗劉二人專制朝政,
用太後和小皇帝的名義發出诏書。張浚在蘇州得到消息,料知京城必定發生了兵變,便約
同在江寧(南京),督師的呂頤浩,以及大将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統兵勤王。只是高
宗在叛兵手裏,若是急速進兵,恐怕危及皇帝,又怕叛軍挾了皇帝百官逃入海中,于是一
面不斷書信來往,和苗劉敷衍,一面派兵守住入海的通道。苗劉二人是粗人,并無确定的
計劃,起初升張浚為禮部尚書,想拉攏他,後來得知他決心進讨,于是下诏将他革職。張
浚恐怕将士得知自己被革職後人心渙散,将僞诏藏起,取出一封舊诏書來随口讀了幾句,
表示杭州來的诏書內容無關緊要,便即繼續南進,司令部駐在秀州(嘉興)。一晚張浚在
司令部中籌劃軍事,戒備甚嚴,突然有一人出現在他身前,從懷中取出一張紙來,說道:
“這是苗傅和劉正彥的賞格,取公首級,即有重賞。”張浚很是鎮定,問道:“你想怎
樣?”那人道:“我是河北人,讀過一些書,還明白逆順是非的道理,豈能為賊所用?
苗劉二兇派我來行刺侍郎。小人來到營中,見公戒備不嚴,特地前來告知。只怕小人不去
回報,二兇還會繼續遣人前來。”張浚離座而起,握手問他姓名。那人不答,徑自離去,
倏來倏往,視衆衛士有如無物。張浚次日引出一名已判了死罪的犯人,斬首示衆,聲稱
這便是苗劉二兇的刺客。那真刺客的相貌形狀,他已熟記于心,後來遣人暗中尋訪,想
要報答他,可是始終無法找到。(見《宋史·張浚傳》)張浚率兵南下勤王,韓世忠為先
鋒。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那時留在杭州,給苗劉二人扣留了。宰相朱勝非騙苗劉說,不如
請太後命梁氏去招撫韓世忠。苗劉不知是計,接受他的意見。太後召梁紅玉入宮,封她為
安國夫人,命她快去通知韓世忠,即刻趕來救駕。梁紅玉騎馬急馳,從杭州一日一夜之間
趕到了秀州。張浚和韓世忠部隊開到臨平,和苗劉部下軍隊交鋒。江南道路泥濘,馬不能
行,韓世忠下馬執矛,親身沖鋒。苗劉軍大敗。當晚苗劉二人逃出臨安。韓世忠領兵追讨
,分別成擒,送到南京斬首。高宗重賞韓世忠,加封梁紅玉為護國夫人。世人都知梁紅玉
金山擊鼓大戰金兀術,其實在此之前便已立過大功。
張浚也因勤王之功而大為高宗所親信,被任為樞密使。史稱:“浚時年三十三,國朝
執政,自寇準以後,未有如浚之年少者。”他後來還立了不少大功,統率吳? 、吳? 兄弟
在和尚原大破金兵,保全四川,是最著名的一役。
岳飛破洞庭湖湖匪楊麽,張浚是這一役的總司令。張浚對韓世忠和岳飛二人特別重用
。史稱:“時銳意大舉,都督張浚于諸将中每稱世忠之忠勇,飛之沉鸷,可以倚辦大事,
故并用之。”在秦桧當國期間,張浚被迫長期退休。岳飛被害之時,張浚正在被排斥期間
,倘若他在朝廷,必定力争,或許同時會被秦桧害死,或許岳飛可以免死。但同時被害的
可能性大得多。他一生主戰,向來和秦桧意見不和。宋史載:“浚去國幾二十載,天下士
無賢不肖,莫不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莫不咨嗟太息,至兒童婦女,亦知有張都督
也。金人憚浚,每使至,必問浚安在,惟恐其複用。當是時秦桧怙寵固位,懼浚為正論以
害己,令臺臣有所彈劾,論必及浚反,謂浚為‘國賊’,必欲殺之。”終于周密布置,命
人捏造口供,誣他造反,幸虧秦桧适于此時病死,張浚才得免禍。高宗死後,孝宗對他十
分重用,對金人戰守大計,均由他主持,後來做到宰相兼樞密使都督,封魏國公。岳飛被
害,千古大獄,歷來都歸罪于秦桧。但後人論史也偶有指出,倘若不是宋高宗同意,秦桧
無法害死岳飛。文徵明《滿江紅》有句雲:“笑區區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說明秦桧只
不過迎合高宗的心意而已。不過論者認為高宗所以要殺岳飛,是怕岳飛北伐成功,迎回欽
宗高宗的皇位便受到威脅。我想這雖是理由之一,但決不會是很重要的原因。高宗做皇帝
已久,文臣武将都是他所用的人。欽宗即使回來,也決計做不成皇帝。高宗要殺岳飛,相
信和苗傅、劉正彥這一次叛變有很大關系。苗劉之叛,高宗受到極大屈辱,被迫讓位給自
己的三歲兒子。這一次政變,一定從此使他對手握兵權的武将具有莫大戒心。當時大将之
中,韓世忠、張浚、劉光世三人曾參與平苗劉的勤王之役,岳飛卻是後進,那時還沒有露
頭角。偏偏岳飛不懂高宗的心理,做了一件頗不聰明之事。紹興七年,岳飛朝見高宗,內
殿單獨密談。岳飛提出請正式立建國公為皇太子。高宗沒有答允,說道:“卿言雖忠,然
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意思說,這種事情你是不應當管的。岳飛退下後,參
謀官薛弼接着朝見,高宗将這事對他說了,又說:“飛意似不悅,卿自以意開谕之。”那
時岳飛手握重兵,高宗很擔心他不高興,所以叫參謀官特別去勸他,要他不必介意。疑忌
武将是宋朝的傳統。宋太祖以手握兵權而黃袍加身,後世子孫都怕大将學樣。秦桧誣陷岳
飛造反,正好迎合了高宗的心意。要知高宗趙構是個極聰明之人,如果他不是自己想殺岳
飛,秦桧的誣陷一定不會生效。
紹興七年,張浚進呈一批馬匹,高宗和他讨論馬匹的優劣和産地,談得很是投機。張
浚道:“臣聽說,陛下只要聽到馬的蹄聲,便知馬好壞,那是真的嗎?”高宗道:“不錯
。我隔牆聽馬蹄之聲,便能分別好馬和劣馬。只要明白了要點的所在,那也不是難事。”
張浚道:“要分辨畜生的優劣,或許不很難,只有知人為難。”高宗點頭道:“知人的确
很難。”張浚道:“一個人是否有才能,那是不易知道的。但議論剛正,态度嚴肅之人,
一定不肯做壞事;一味歌功頌德,大叫萬壽無疆,陛下不論說甚麽,總是歡呼喝采之人,
必不可用。”高宗認為此言不錯。《宋史·岳飛傳》中記載了一件岳飛和高宗論馬的事。
高宗問岳飛:“卿有良馬否?”岳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