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節
朝皇帝或崇佛教,或好道術,皇帝姓李,便和
李耳拉上了關系,所以唐代道家特別盛行。
《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個盧生的故事。
唐代元和年間,江淮有個姓唐的人,學問相當不錯而好道,到處游覽名山,人家叫他
唐山人。他自稱會“縮錫”之術。所謂縮錫,當是将錫變為銀子。錫和銀的顏色相像,當
時人們相信兩者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将價錢便宜的錫凝縮而變為銀子,自是一個極大的財
源。許多人大為羨慕,要跟着他學。唐山人出外游歷,在楚州的客棧之中,遇到一位姓盧
的書生,言談之下,甚是投機。盧生也談判到爐火修煉的方術,又說他媽媽姓唐,于是便
叫唐山人為舅舅。兩人越談越是高興,當真相見恨晚。唐山人要到南岳山去,便邀盧生同
行。盧生說有一名親戚在陽羨,正要去探親,和舅舅同行一程,路上有伴,那是再好不過
了。
中途錯過了宿頭,在一座僧廟中借宿。兩人說起平生經歷,甚是歡楊,談到半夜,兀
自未睡。盧生道:“聽說舅舅善于縮錫之術,可以将此術的要點賜告嗎?”唐山人笑道:
“我數十年到處尋師訪道,只學得此術,豈能随随便便就傳給你?”盧生不斷的懇求。唐
山人推托說,真要傳授,也無不可,但須擇吉日拜師,伺到南岳拜師之後,便可傳你。盧
生突然臉上變色,厲聲道:“舅舅,非今晚傳授不可,否則的話,可莫怪我對你不起了。
Advertisement
”唐山人也怒了,道:“閣下雖叫我舅舅,其實我二人風馬牛不相關,只不過路上偶然相
逢,結為游伴而已。我敬重你是讀書人,大家客客氣氣,怎可對我耍這種無賴手段?”
盧生卷起衣袖,向他怒目而視,似乎就要跳起來殺人,這樣看了良久,說道:“你當
我是甚麽人?我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刺客。你今晚若不将縮錫之術說了出來,那便死在這寺
院之中。”說着從懷中取出一只黑色皮囊,開囊取出一柄青光閃閃的匕首,形如新月,左
手拿起火堆前的一只鐵熨鬥,揮匕首削去,但聽得嗤嗤聲響,那鐵熨鬥便如是土木所制,
一片片的随手而落。唐山人大驚,只得将縮錫之術說了出來。盧生這才笑道:“你倒不頑
固,剛才險些誤殺了舅舅。”聽他說了良久,這才說道:“我師父是仙人,令我們師兄弟
十人周游天下查察,若見到有人妄自傳授黃白術的,便殺了他,有人傳授添金縮錫之術的
也殺。我早通仙術,見你不肯随便傳人,這才饒你。”說着行了一禮,出廟而去。
唐山人汗流浃背,以後遇到同道中人,常提到此事,鄭重告誡(事見《酉陽雜俎》)
據我猜想,盧生早聞唐山人之名,想騙他傳授發財秘訣,所以“舅舅、舅舅”的叫得
十分親熱,待唐山人堅執不肯,便出匕首威脅,“師父是仙人”雲雲,只是吓吓唐山人而
已。又或許唐山人的名氣大了,大家追住了要他傳法,事實上他根本不會,只好造了個故
事來推托。錫和銀都是金屬元素,根本不可能将錫變為銀子。
九 聶隐娘
聶隐娘故事出于裴??所作的《傳奇》。裴??是唐末大将高骈的從事。高骈好妖術,行
為怪誕。裴??這篇傳奇小說中也有很豐富的想象。尼姑教聶隐娘劍術的步驟,常為後世武
俠小說所模仿:“遂令二女教某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百無一失;後刺虎
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
也。”學會刺鳥之後,尼姑帶她到都市之中,指一人給她看,先一一數明此人的罪過,然
後叫她割這人的首級來,用的是羊角匕首。五年後,說某大官害人甚多,吩咐她夜中去行
刺。那時候聶隐娘任意殺人,早已毫不困難,但這次遇到了另一種心理上的障礙。她見到
那大官在玩弄孩兒,那孩子甚是可愛,一時不忍下手,直到天黑才殺了他的頭。尼姑大加
叱責,教她:“以後遇到這種人,必須先殺了他所愛之人,再殺他自己。”可以說是一種
“忍的教育”。
聶隐娘自己選擇丈夫,選的是一個以磨鏡子做職業的少年。在唐代,那是一種十分奇
特的行為,她父親是魏博鎮的大将聶鋒,卻不敢開涉,只好依從。
聶鋒死後,魏博節度使知道聶隐娘有異術,便派她丈夫做個小官。後來魏博節度使和
陳許節度使劉悟有意見,派聶隐娘去行刺。劉悟會神算,召了一名牙将來,對他說:“明
天一早到城北,去等候一對夫妻,兩人一騎黑驢、一騎白驢。有一只喜鵲鳴叫,男的用彈
弓射之不中,女子奪過丈夫的彈弓,一丸即射死喜鵲,你就恭恭敬敬的上去行禮,說我邀
請他們相見。”第二天果然有這樣的事發生。聶隐娘大為佩服,就做了劉悟的侍從。魏博
節度使再派人去行刺,兩次都得聶隐娘相救。故事中所說的那個陳許節度使劉悟能神算,
豁達大度,魏博節度使遠為不及。其實劉悟這人是個無賴。《唐書》說他少年時“從惡少
年,殺人屠狗,豪橫犯法”。後來和主帥打馬球,劉悟将主帥撞下馬來。主帥要斬他,劉
悟破口大罵,主帥佩服他的膽勇,反加重用。劉悟做了大将後,戰陣之際倒戈反叛,殺了
上司李師道而做節度使。他晚年時,有巫師妄語李師道的鬼魂領兵出現。《唐書》記載:
“悟惶恐,命禱祭,具千人膳,自往求哀,将易衣,嘔血數鬥卒。”可見他對殺害主帥一
事心中自咎極深,是一個極佳的心理研究材料。
和他同時的魏博節度使先是田弘正,後是李澹兩人均是唐代名臣,人品都比劉悟高
得多了。裴??故意大捧劉悟而抑魏帥,當另有政治目的。
唐人入京考進士,常攜了文章先去拜谒名流,希望得到吹噓。普通文章讀來枯燥無味
,往往給人抛在一旁,若是瑰麗清靈的傳奇小說,便有機會得到青睐賞識。先有了名聲,
考進士就容易中得多了。唐朝的考試制度還沒有後世嚴格,主考官閱卷時可以知道考生的
名字。
除了在考進士之前作廣告宣傳、公共關系之外,唐人寫傳奇小說有時含有政治作用。
例如《補江總白猿傳》的用意是攻擊政敵歐陽詢,說他是妖猿之子。牛李黨争之際,李黨
人士寫傳奇小說影射攻擊牛僧孺,說他和女鬼私通,而女鬼則是頗有忌諱的前朝後妃。
劉悟明明是個粗魯的武人。《資治通鑒》中說:“悟多力,好手搏,得鄲州三日,則
教軍中壯士手搏,與魏博使者庭觀之,自搖肩攘臂,離座以助其勢。”這情形倒和今日的
摔角觀衆十分相似。朝廷當時要調他的職,怕他兵權在手,不肯奉命。魏博節度使田弘正
卻料他沒有甚麽能為。果然“悟聞制下,手足失墜,明日,遂行。”
裴??寫這篇傳奇,卻故意擡高劉悟的身分。據我猜想,裴??是以劉悟來影射他的上司
高骈,是一種拍馬手法。劉悟和監軍劉承偕不睦,勢如水火。監軍是皇帝派在軍隊裏監視
司令長官的親信太監,權力很大,相當于當代的黨代表或政委。劉承偕想将劉悟抓起來送
到京城去,卻給劉悟先下手為強,将劉承偕手下的衛兵都殺了,将他關了起來,一直不放
。皇帝無法可施。有大臣獻計,不如公然宣布劉承偕的罪狀,命劉悟将他殺了。但劉承偕
是皇太後的幹兒子,皇帝不肯殺他,後來宣布将劉承偕充軍,劉悟這才放了他。
高骈是唐僖宗派去對抗黃巢的大将,那時僖宗避黃巢之亂,逃到四川,朝政大權都在
太監田令孜的手裏。高骈和田令孜鬥争得很劇烈,不奉朝廷的命令。裴铏大捧劉悟,主要
的着眼點當在贊揚他以辣手對付皇帝的親信太監,令朝廷毫無辦法,只好屈服。精精兒、
空空兒去行刺劉悟一節,寫得生動之極,“妙手空空兒”一詞,已成為我們日常語言的一
部分。這段情節也有政治上的動機。唐朝之亡,和高骈有很大關系。唐僖宗命他統率大軍
,對抗黃巢,但他按兵不動,把局勢搞得糟不可言。此人本來很會打仗,到得晚年卻十分
怕死,迷信神仙長生之說,任用妖人呂用之而疏遠舊将。呂用之又薦了個同黨張守一,一
同裝神弄鬼,迷惑高骈。當時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