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章節
招待夫人?”又向韋生道:“郎君請去見夫人罷,就在
那一邊。”韋生随着從人來到別廳,只見妻子和女兒都安然無恙,飲食供應極是豐富。三
人知道身入險地,不由得相顧涕泣。韋生向妻子女兒安慰幾句,又回去見那僧人。僧人上
前執韋生之手,說道:“貧僧原是大盜,本來的确想打你的主意,卻不知郎君神彈,妙絕
當世,若非貧僧,旁人亦難支持。現下別無他意,請勿見疑。适才所中郎君彈丸,幸未失
卻。”伸手一摸後腦,五顆彈丸都落了下來。韋生見這僧人具此武功,心下更是栗然。不
一會陳設酒筵,一張大桌上放了一頭蒸熟的小牛,牛身上插了十餘把明晃晃的鋒利刀子,
刀旁圍了許多面餅。
僧人揖韋生就座,道:“貧僧有義弟數人,欲令谒見。”說着便有五六條大漢出來,
列于階下,都是身穿紅衣,腰束巨帶。僧人喝道:“拜郎君!”衆大漢一齊行禮。韋生拱
手還禮。僧人道:“郎君武功卓絕,世所罕有。你們若是遇到郎君,和他動手,立即便粉
身碎骨了。”
食畢,僧人道:“貧僧為盜已久,現下年紀大了,決意洗手不幹,可是不幸有一犬子
,武藝勝過老僧,請郎君為老僧作個了斷。”于是高聲叫道:“飛飛出來,參見郎君!”
後堂轉出一名少年,碧衣長袖,身形極是瘦削,皮肉如臘,又黃又幹。僧人道:“到後堂
去侍奉郎君。”飛飛走後,僧人取出一柄長劍交給韋生,又将那五顆彈丸還給他,說道:
Advertisement
“請郎君出全力殺了這孩子,免他為老僧之累。”言辭極為誠懇。當下引韋生走進一堂,
那僧人退出門去,将門反鎖了。堂中四角都點了燈火。飛飛執一短鞭,當堂而立。韋生一
彈發出,料想必中,豈知拍的一聲,竟為飛飛短鞭擊落,餘勁不衰,嵌入梁中。飛飛展開
輕功,登壁游走,捷若猴猴。韋生四彈續發,一一為飛飛擊開,于是挺劍追刺。飛飛倏往
倏來,奔行如電,有時欺到韋生身旁,相距不及一尺。韋生以長劍連斷其鞭數節,始終傷
不了他。
過了良久,僧人開門,問韋生道:“郎君為老僧除了害嗎?”韋生具以告知。老僧悵
然,長嘆一聲,向飛飛凝視半晌,道:“你決意要做大盜,連郎君也奈何你不得。唉,将
來不知如何了局?”當晚僧人和韋生暢論劍法暗器之學,直至天明。僧人送韋生直至路口
,贈絹百匹,流淚而別。
這故事《太平廣記》稱出于《唐語林》,但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有載,編于“盜俠
”類,文中唯數字不同。大盜老僧想洗手不幹,卻奈何不了自己兒子,想假手旁人殺了他
,亦難如願。這十六七歲的瘦削少年名字叫做飛飛,真是今日阿飛的老前輩了。
六 京西店老人
唐朝有個名叫韋行規的人,曾對人敘述他少年時所遇到的一件異事:他年輕時有一次
往京西游覽,傍晚時分到了一所客店,眼見天色不早,但貪趕路程,還想繼續前進。店前
有個老人正在箍桶,對他說:“客官不可趕夜路,這一帶盜賊很多。”韋行規拍一拍腰間
的弓箭,笑道:“在下會彎弓射箭,小小毛賊,倒也不在我的心上。”那老人道:“原來
客官是位英雄,倒是老漢多言了。”韋行規乘馬馳了數十裏,天已黑了,忽覺身後草中有
人躍了出來,跟在馬後。韋行規喝問:“甚麽人?”對方不應,當即彎弓搭箭,連射數箭
,此人卻不退去。韋行規連珠箭發,始終傷他不得,一摸箭袋中箭已射盡,不禁大懼,馳
馬急奔。片刻間風雷大作,韋行規縱身下馬,倚大樹而立,見空中電光閃閃,有白光數道
,相互盤旋追逐,漸近樹梢,忽覺半空中有物紛紛墜下,一看之下,卻是一根根斷截的樹
枝。斷枝越墜越多,漸漸堆積齊膝。這般斬将下來,終于連腦袋也會給削去了,韋行規大
驚戰栗,抛下手中長弓,仰頭向空中哀求乞命,跟着跪下拜倒。拜了幾十拜後,電光漸高
而滅,風雷亦息。韋行規看那大樹,只見枝幹已被削盡,成為半截禿樹,不禁駭然。再去
牽坐騎時,卻見馬背鞍子行李都已失卻,不敢再向前行,只得折回客店。見那老人仍在箍
桶,韋行規知道遇到了異人,當即拜伏。老人笑道:“客官勿恃弓箭,須知劍術。”于是
引到後院,見馬鞍行李,都在一旁。老人笑道:“你都取回罷,剛才不過試試你而已。”
取出桶板一片,但見昨夜所射的羽箭,一一都插在板上。韋行規大是敬服,請老人收他為
徒,老人不許,但指點了一些擊劍的要道,韋行規也學得了十之一二。這故事出《酉陽雜
俎》。
七 蘭陵老人
唐時黎幹做京兆尹(京城長安的市長),碰到大旱,設祭求雨,觀者數千人。他帶了
衙役衛士到達時,衆人紛紛讓路,獨
有一名老人站在街頭不避。黎幹大怒,叫人捉了他來,當街杖背二十下。杖擊其背時,聲
拍拍然,好像打在牛皮鼓上一般。那老人也不呼痛,杖畢,漫不在乎的揚長而去。黎幹心
下驚異,命一名年老坊卒悄悄跟蹤。一直跟他到了蘭陵裏之內,見他走進一道小門,只聽
他大聲道:“今天可給人欺侮得夠了,快燒湯罷!”坊卒急忙奔回禀報。黎幹越想越怕,
于是取過一件舊衣,罩在公服之上,和坊卒同到那老人的住處。這時天已昏黑,坊卒先進
去通報,黎幹跟着進門,拜伏于地,說道:“适才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丈人,該死之極
。”老人驚起,問道:“是誰引你來的?”黎幹默察對方神色,知道能以理折服,緩緩的
道:“在下做京兆尹的官,如果不得百姓尊重,不免壞了規矩。丈人隐身于衆人之中,非
有慧眼,難識高明。倘若丈人為了日間之事而怪罪,未免不大公道,非義士之心也。”老
人笑道:“這倒是老夫的不是了。”于是拿了酒菜出來,擺在地下,席地而坐,和黎幹及
坊卒同飲。
夜深,談到養身之術,言辭精奧。黎幹又敬又懼。老人道:“老夫有一小技,在大人
面前獻醜。”走進內堂,過了良久出來,已換了裝束,身穿紫衣,發結紅帶,手持長劍短
劍七口,舞于庭中。七劍奔躍揮霍,有如電光,時而直進,時而圓轉,黎幹看得眼也花了
。有一口二尺餘的短劍,劍鋒時時刺到黎幹的衣襟。黎不禁全身戰栗。老人舞了一頓飯時
分,舉手一抛,七劍飛了起來,同時插入地下,成北鬥之形,說道:“适才試一試黎君的
膽氣。”
黎幹拜倒在地,道:“今後性命,皆丈人所賜,請準許随侍左右。”老人道:“君骨
相中無道氣,不能傳我之術,以後再說罷。”作了個揖,便即入內。
黎幹歸去,氣色如病,照鏡子時才發覺胡須已被割落寸餘。明日再去蘭陵裏尋訪時,
室中已無人了。
八 盧生
如果你可以有兩個願望,那是甚麽?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第一是長生不老,第二
是用不完的錢。中國道家所修煉的,主要就是這兩種法術,一是長生術,二是黃白術。黃
是黃金,白是白銀。中國的方士們一向相信,可以将水銀加藥料燒煉而成黃金。西方中世
紀的術士們長期來也在進行着相同的鑽研,“煉金術”便是近代化學的祖先。煉金雖然沒
有成功,但對物質和元素的性質與變化,卻是知識越來越豐富,終于累積發展而成為近代
的化學。
中國道家講究金丹大道。上乘的修士認為那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氣功。次一等人物希望
煉成金丹之後點鐵成金,或燒汞成金,用以救貧濟世。下焉者則是希望大發橫財,金銀取
用不絕。中國道家的影響所以始終不衰,自和長生術及黃金術這兩種方術的引人入勝有重
大關系。
如果再有第三個願望,多半和“性”有關了。所以落于下乘的道家也有“房中術”。
皇帝和大官對黃白術不感興趣,長生術卻是一等一的大事。毛澤東最近屢次指到“吐
故納新”四字,這典故源出《莊子》,是後世道家長生術的基本觀念之一,認為吐納(
呼吸)得法,可以壽同彭祖。
古代許多高明之士見解很卓越,但對金丹大道卻深信不疑,李白便是其中之一。他有
許多詩篇都提到對燒丹修煉之術的向往。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