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寫作的方向
莫小林看着莫大娘一邊殷勤的給他端着茶水遞過來,一邊招呼廚房大嫂他們拿碗筷,擺桌子吃飯,還得抽空關心長富長貴的學習情況,忙的不亦樂乎。
而作為孩子家長的莫大嫂在廚房高興地應和着婆婆的話,拿着碗筷出來的時候,還笑眯眯的跟莫小林客氣着:“小林呀!今天可真是又麻煩你了,這倆臭小子腦子太笨,特別是長貴上次考試才六分,連你當初考的零頭都沒有,你是他們叔叔,可得多費點兒心呀,哦……對了,小林你是不是沒有找到竹條?”
說到這兒莫大嫂看看莫小林空着手才發現他今天沒有拿竹條兒,當下就收了笑容沉下臉,放下手裏的碗筷,氣勢洶洶的朝着桌子另一邊的小哥倆走去,扯着耳朵,“啪!啪!”對着屁股就是兩巴掌。
邊打還邊訓斥:“你倆不争氣的臭小子,我還以為今天沒有挨揍是學好了,感情把你小叔的竹條藏起來,你說你們要是把這聰明勁兒用在讀書上,能每次考試都超不過十分嗎?”
莫大嫂收拾完兩個兒子還朝外面編框的莫大林喊着再給準備幾個竹條,就怕小叔子覺得兩個孩子太調皮,以後都撂手不管了。
兒子這麽笨,要是他小叔也不管了,哪還有出息的機會,不得跟他們爹一樣,只有在農村累死累活的種地了。
看到家裏人從安靜如雞到鬧哄哄打孩子的這一幕,根本沒想起來拿竹條兒的莫小林看見大嫂打孩子,趕緊攔了下來,說是自己忘記拿竹條兒了,可無奈的是,說了實話也沒人相信,不過莫大嫂還是給面子的停了下來。
想到上輩子趁着身體好點兒的時候,去同學家裏參加學習小組,同學的父母,爺爺奶奶也都和莫家人現在一樣,在他們學習的時候,不管做啥都輕手輕腳,說話的時候也是壓低了聲音湊到耳邊。
在他們休息的時候也是茶水點心,水果拼盤兒的不斷擺出來,陪着笑臉兒的拜托這些學習好的同學,多教教自家孩子。
哪怕過了幾十年,時代變遷,生活環境文化程度也是差別巨大,可這望子成龍的父母家長卻格外的相似,不管是糖衣還是炮彈,目的都是一樣的。
莫小林雖然沒有體會過,卻也能夠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對大嫂點了點頭,承諾以後有空就會給長富長貴補補課。
收獲了一張心滿意足的笑臉,一連串感謝的話,和兩張生無可戀的小黑臉。
直到莫二嫂端出一大盆土豆燒雞,那香香辣辣的味道實在是誘人,才把全家的心神都吸引了過去。
莫小林也跟着家裏的女人和孩子一起坐在桌上眼巴巴的盯着那盆肉,使勁兒咽着口水。
等到外面編筐的莫老爹最後帶着三個兒子進來坐上桌,夾了一筷子,宣布吃飯的時候,已經知道生活艱難的莫小林,也沒像剛來的時候那麽傻去夾土豆吃,眼疾手快的夾了一塊沒有多少骨頭的肉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因為這一頓有油水兒的豐盛飯菜,莫家人吃完飯都心滿意足的繼續忙活了起來。
天邊的太陽雖然就剩下一個小角了,可那微紅的的光芒仍然把莫家小院兒照的亮堂堂的。
莫老爹趁着天還沒黑,招呼着三個兒子繼續編筐,莫大娘帶兒媳婦兒們也去了廚房洗碗燒水。
每次回家都要洗個澡的莫小林,在院子裏歇了一會兒,就去廚房打熱水,準備洗澡了。
要說莫小林重生以來,什麽是最讓他難以接受的,其實并不是生活艱苦或者變成了男的,需要娶妻生子,而是要洗澡的話都得跟一群光膀子的大男人們一起洗澡。
別的都還勉強可以忍受,可這個…… 莫小林覺得不管給他多少時間做心理準備,他都是無法鼓起勇氣踏進澡堂子的。
剛開始還沒反應過來,抱着換洗衣服,去找他門口晃了一圈兒,一群黑黑白白的光膀子糙漢把莫小林吓得奪路而逃。
後來哪怕天氣再熱,汗水岑岑渾身黏膩,他都沒有想過在廠裏洗澡,最多也就打了熱水,在宿舍多擦兩遍。
把他上輩子嬌養出來的小潔癖,治的服服的。
這時候莫小林無數次地感謝自己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瓜子,要是跟莫大山一樣,成了車間工人,每天跟一群糙漢子臭男人住在一塊兒,上工下工,吃飯,睡覺,再被拉着一起上澡堂子……
哎呀!不能想,不能想!這樣的事情太恐怖,他寧願回鄉下種地去。
莫小林拒絕了莫大娘的幫忙,把毛巾和換洗衣服搭在肩上了,搖搖晃晃的拎着一桶熱水,往屋後面兒用竹條和稻草一起搭起來的洗澡間走去。
一個月沒洗澡的莫小林洗起澡來相當賣力,一邊呼哧呼哧的使勁兒搓着胳膊腿兒,一邊慶幸的在心裏想着:真是得感謝郝部長為慧眼識英才啊,讓他成了個小幹事,有單間宿舍,一個月還有一天假期,可以給滿是汗漿子的身體來一個大掃除,看看這都髒成啥樣兒了?
這天晚上吃的異常滿足,還狠狠洗完了澡,渾身輕松的莫小林,躺在炕上睡得格外香甜。
莫小林晚上睡得格外香甜,哪怕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也仍然神清氣爽的。
吃完他娘早上特地起來給他用白面烙的雞蛋餅,用網兜拎着兩個罐頭瓶子裝的驢肉醬,心情不錯的迎着朝露晨曦往縣城裏趕去。
自己不會做飯,食堂一個月就兩頓肉,都是固定好的,量太少根本就解不了饞,莫小林一邊走一邊想着,不知道這個月的稿費怎麽樣?要是收獲不錯的話,以後也可以經常去國營飯店解解饞了。
剛還想這事兒呢,一回廠裏,就被開門兒的老大爺叫住,說有他一封挂號信。
簽完字,迫不及待的打開一看,兩張彙票,一張上有八塊五毛錢,應該是那篇贊美新中國新生活,公社殺豬吃肉的小散文。
另一張是有二十四塊,應該是那個抗日爽文的稿費,雖然只有千字一塊錢,可它篇幅長有兩萬多字,稿費就很可觀了,都趕上他一個月的工資了。
有了錢底氣就足了,一看上班兒時候時間還有一會兒,莫小林就去秦峰同志的辦公室,跟他商量了一下請客吃飯的事兒。
請王大胖的事兒交給了秦風這個小舅子,把時間商量了一下,約定好明天晚上下班兒就一起去國營飯店。
欠了人情心裏就老記挂着,莫小林把吃飯的事兒安排好了,這才安心的回去上班兒。
莫小林現在在辦公室也混熟了,跟大哥大姐打完招呼,就坐上桌忙活自己的了。
上個月因為國慶節,把板報标語都換了一遍,思想報告也在上月底的時候緊趕慢趕的完成了,月初上班兒就很清閑了。
莫小林也學着齊貴同志泡了杯茶,拿了份最新的報紙,悠閑地喝着茶看着報紙。
這個時候經過百年戰亂的華夏大地好不因容易迎來和平統一,雖然新華國還有零星的戰鬥,國內又百廢待興,還經歷了旱災水災,物資匮乏,多數人都仍然還要餓肚子,可也正是因為經歷過戰亂的炮火,又在一起走過了這麽多艱難困苦,新生的華國正精神昂揚,老百姓們對國家絕對的擁護和依靠,對主席對黨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和贊揚,整個國家團結一致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別的時候無法想象的。
莫小林經過這一個多月翻閱報紙和雜志得來的信息,也逐漸開始真正的了解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除了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的焦玉祿、雷鋒、王進喜……這些有名的鐵人,勞模以外,還有很多為了國家的強大默默奉獻,或者犧牲了寶貴生命的英雄楷模。
比如某某省報上大篇幅報道着:某省第一制藥廠被敵特引發了大火,幾十個工人不顧生命危險沖進火海,死了好幾個人,剩下的人人帶傷,終于搶救出了那批珍貴的藥物。
一張幾個月前的省報的角落裏報道着:一個退休看大門的老紅軍,為了抓一個偷東西的小偷,被打倒在地也死死地抓住他的腿,被砍了好幾刀,仍然緊緊抓着他大喊大叫,引來了廠裏的保安隊,最後雖然抓住了壞人,保護了廠裏的財産,自己确搶救無效犧牲了。
一個不出名的小報上,報道了:兩個貨車司機,遇上了路面滑坡,眼看車子就要順着山坡往亂石堆裏滑去,為了廠裏好不容易買來的寶貝小貨車,兩個司機用麻繩套着車死命的往回拖,肩膀磨得鮮血淋漓,都看見骨頭了才終于等到了路過的司機幫忙一起,搶救了廠裏的重要財産。
……
這個時候可沒有弄虛作假的那一套,而且好多事情都把照片一起報道了出來,這些能上報紙的已經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事件了,還有很多報紙沒有報道出來的,每個地方的政府或者廠礦裏面都還有自己的老模和英雄。
莫小林真正感受到了以後的華國能那麽快地發展起來,後面的子孫能夠享受到祖國的繁榮富強,都是這些不怕犧牲,吃苦耐勞的先烈們奠定起來的堅實基礎。
華國像個新建的堡壘,正是因為有這樣堅實的地基,才能建得又高又穩。
報紙上這這的英雄故事,是鼓舞人心的最好的文章,真的非常有正能量,就連莫小林這個自認為有點兒自私,還貪生怕死,只想過自己小日子的小人物,都能感覺到那種悲壯熱血的力量。
只有這樣牽動人心的文字,才真正具有了文字的魅力。
莫小林靈光一閃,撥開了一層迷霧,忽然就明白了,為什麽他那兩篇自認文筆不怎麽樣的小散文,能夠那麽快就被編輯看中發表了出來。
因為它們貼近生活,真實有趣,又積極向上,文章裏面有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