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麻煩本尊
康熙愣了一瞬,險些沒反應過來, “朕有病啊!”自己給自己改名字, 虧他想得出。
劉徹笑道:“誰知道呢。”
“腦子有病。”康熙瞪他一眼, 轉身就走。
劉徹不禁問:“幹什麽去?”
“睡覺你也管?”康熙沒好氣道。
劉徹笑嘻嘻道:“不管。要不要我陪你?”
“滾!”康熙冷冷吐出一個字, 人也飄到寝室。
劉徹昨晚睡着的時候差不多子時了,夏至後上朝時間改成卯時,導致他才睡兩個多時辰。今天上午忙半天,康熙說睡覺,剛剛用過午膳,本身就有些犯困的劉徹看到奏章莫名煩躁, 幹脆奏章一扔, 也去寝室。
康熙聽到腳步聲, 回頭看去,“你來幹什麽?”
“陪你。”劉徹見他氣咻咻的,心中大為好笑。果然, 此話一出,康熙變臉, 張嘴就要罵他。劉徹先他一步說,“還沒回答我的問題。”
康熙險些咬到自己的舌頭,把到嘴邊的話咽回去, “什麽問題?”
“用你兄還是你弟?”劉徹奇怪,“這個問題就這麽難回答?”
康熙搖搖頭,“不難。他倆領兵打仗還行,處理不好內務府的事。”
“你試過?”
“沒有。”
劉徹:“那就試試。朝廷每年用那麽多銀子養他們, 不是讓他們閑在家裏遛鳥鬥蛐蛐。”
Advertisement
“明年親征不讓他倆去了?”康熙問道。
劉徹仔細想想,朝中也有幾個不錯的武将,年齡大點的費揚古,年輕小将岳鐘琪。而明年的戰事,劉徹覺得可以讓費揚古領兵,小将岳鐘琪和大阿哥胤禔為先鋒官。至于康熙的兄和弟,兄福全倒是可以當監軍,常寧麽,可去可不去,“讓常寧去內務府吧。”
康熙懂了,“他若是不行?”
“立刻把他換下來。”劉徹道,“內務府的事挺多,但有例可尋,稍微上點心,不出半月就能上手。他若敢不盡心——”
康熙急急道:“你又要怎樣?”
“他還沒請封世子。”劉徹提醒道,“即便我不能卡着他的世子,他還有別的兒子,我不信他希望那些兒子到老都是光頭阿哥。”
康熙不禁扶額,“你真不愧是劉邦的孫子。”這麽無賴的招都能想得出。
“不是孫子,是曾孫。”劉徹道。
康熙:“朕懶得給你摳字眼。剩下那些人,等常寧過去再安排?”
“不用。”劉徹脫掉鞋和外袍躺在床上,“內務府冗官太多,從現有的管事中挑一些補上去就行了。”
康熙不想說他,“回頭蔬菜瓜果沒能及時送來,你可別嚷嚷。”
“他們不敢。”劉徹打個哈欠道,“你就瞧好吧。”
翌日早上,退朝後劉徹留下海拉遜、常寧、馬齊和陳廷敬。前兩個康熙能理解,後兩個想不明白,幹脆站到劉徹身邊,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時候,也能及時捂住他的嘴巴。
劉徹把人帶到清溪書屋正殿,就吩咐常寧,從今天開始,他去內務府坐班。常寧當時就愣了,顯然做夢也沒想到他皇兄喊他過來,是任命他為內務府總管之一。
劉徹也沒問他願不願意,接着看着海拉遜說,飛揚武年齡大了,讓他在家好好養病。而沒容海拉遜回答,他會轉告飛揚武。劉徹又接着問海拉遜,對淩普的事有何感想。
自打淩普被砍頭,宗人府協同順天府把內務府的賬簿全拿走,海拉遜就沒睡過一天安穩覺。劉徹此言一出,海拉遜當即跪下求饒。
劉徹神色不變,甚至眉頭都沒動一下,繼續說饒不饒在他自己。也沒給海拉遜詢問的機會,就讓常寧和他退下。
海拉遜顫巍巍出去,馬齊和陳廷敬突然覺得喘不過氣來。而劉徹也沒給他們喘息之機,就任命馬齊為武英殿大學生,陳廷敬為戶部尚書。
劉徹話音落下,兩人俱一愣,馬齊高升,陳廷敬算是平調,可真計較起來,戶部尚書比左都禦史重要多了,可以說高升。問題是兩人在任上幹的好好的,這麽大的事,皇上為何不在朝上宣布?
難道皇上下一個要收拾的是他倆?倆人小心翼翼的謝了恩,惴惴不安的出了清溪書屋,也沒想明白皇帝是玩的哪一出。
康熙也奇怪,“為何把馬齊調去武英殿?”
“為了給陳廷敬騰位子。”劉徹也沒瞞康熙,“我沒有馬齊犯事的證據,不能把人弄掉,他以前在都察院待過,不能再回都察院,只能往上升。”而武英殿是皇家印書的地方,命他為武英殿大學士,離六部遠遠的,也沒法暗中阻止陳廷敬查戶部的賬。
康熙聽他這樣說算接受了,“為何是陳廷敬?”
“我查過他,曾上《勸廉祛弊請敕詳議定制疏》。憑這點我打算試試。”劉徹道,“敢辜負我的信任,我讓他吃不了兜着走。”
康熙吃驚道,“你連那個都看過?什麽時候看的?”
“你跑去看你兒子練武的時候。”話音落下,劉徹見膳食端上來,就沖康熙擡擡手,有事回頭說,我得用飯。
康熙也怕餓着他自己,就起身去無逸齋。
皇子們搬到暢春園,讀書的地方也由尚書房變成無逸齋。康熙到的時候,小皇子們剛用好飯回來,仗着師傅還沒到,大的小的聚到一起,正讨論今日早朝發生的事。
康熙見狀,就站在一旁聽。可惜沒聽多久,師傅就到了。衆皇子一哄而散——誰回誰屋,動作快的吓康熙一跳。
康熙穩住心神,聽師傅講一會兒課,就飄去清溪書屋。到正殿看到胤禛,愣了愣,反應過來就問,“他怎麽來了?”
“我命人去找的。”劉徹在心裏回一句,就對胤禛說,“戶部的賬一團糟,馬齊是個官油子,朕有心查,有他在當中和稀泥,查個三五十年也查不出什麽。朕就把陳廷敬調去戶部,你和陳廷敬盡快把戶部的賬理清。等賬簿理清,就準備明年出征的糧草。”
胤禛連忙稱道:“兒臣遵命。”
“退下吧。”劉徹擺擺手。
胤禛:“嗻!”出了清溪書屋就去讨源書屋。
今日早朝沒發生什麽特別的事,但劉徹留下常寧等人,讓太子納悶。四阿哥胤禛擔心他爹又亂來,下朝後就随太子去讨源書屋,問太子他爹又搞什麽。
太子哪知道,就對他說靜觀其變。結果胤禛在讨源書屋用了飯,還沒來得及走,就被清溪書屋的奴才請過去。
胤禛怕太子擔心,到讨源書屋就把他爹吩咐的事和盤托出。戶部沒太子的親朋好友,太子就讓胤禛好好幹,別讓腦子不正常的老父親失望。
而他們卻不知,老父親此時正在問他們的假父親,“你怎麽知道戶部的賬一團糟?”
“索額圖和納蘭明珠把持朝政多年,戶部又是掌管天下糧錢的地方,肥差中的肥差,你覺得他倆會放過戶部嗎?”劉徹反問。
康熙啞了。
劉徹瞥他一眼,“以後質問我之前,先用這裏想想。”
“你才不動腦子。”康熙道。
劉徹點頭,“你說不動就不動吧。唉,我又預感,繼內務府大換血之後,第二個大換血的将會是戶部。”
“內務府就換了一個總管。”康熙道。
劉徹白了他一眼,閉目養神。
康熙頓時得了個沒趣,狠狠瞪他一眼,見他依然裝作沒感覺到,忍不住說,“朕在和你說話。”
“小選開始了?”劉徹冷不丁問道。
康熙愣住,反應過來,很是無語,“你能想點別的嗎?”
“人之常情。”劉徹道,“你這種只會跟女人生孩子的人是不會懂的。”
康熙:“你懂。”
“我懂。”劉徹嘆氣道,“可惜這裏沒懂我的人。”頓了頓,“以前我總覺得‘士為知己者死’很誇張,現在才知道,人生若無一知己,日子無趣的真讓人想死。”
康熙無語,“不去熱河行宮了?”
“為何不去?”劉徹不禁問。
康熙:“七月大選,你在熱河行宮怎麽選?”
“到時候我再回來就是了。”劉徹道。
康熙服了,“天氣炎熱,小心中暑。”
“不會的。”劉徹擺擺手,“你的身體好着呢。”
康熙:“随便你。”
“我就當你答應了。”劉徹立刻去讓太監把日歷拿過來,查離大選還有幾天。
康熙擔心他心裏只有一個大選,翌日,海拉遜請辭,把貪的錢送到戶部,由戶部入賬送去國庫,常寧正式去內務府坐班,就提醒劉徹令禮部拟旨,封太子的福晉為太子妃。
六月初七,冊瓜爾佳氏為太子妃。王氏也快生了,接生嬷嬷和奶嬷嬷住到王氏宮中。
此事是敬事房安排的,劉徹等敬事房總管顧問行說完,讓他退下,就問康熙,“我要不要過去看看?”
“你?”康熙皺眉道。
劉徹想翻白眼,“她一個孕婦,我就算想幹點什麽也幹不成,你能不能別這麽小心眼?”
“朕沒有。朕只是不明白,你看她作甚?”康熙道。
劉徹:“你說的她分位低,要護着點。這個時候我去看看,底下人知道我緊張她肚子裏的孩子,才會盡心幫她接生。”
“這倒也是。”康熙仔細想想,“麻煩你了。”
劉徹起來伸個懶腰,“确實麻煩我了。因為你就是麻煩本尊。”不待康熙開口,徑直出了清溪書屋,直奔王氏的住所。
念王氏身子笨重,劉徹也沒讓人通傳,直接走進去,就看到兩歲大的十五阿哥,倚在王氏身邊,瞪大眼睛瞧她的肚子。
給康熙生下孩子的嫔妃就沒醜的,而康熙本人也不醜,生出的孩子也個頂個好看。即便十五阿哥胖乎乎,圓滾滾的,也異常可愛。
劉徹見小孩圓頭圓臉圓眼睛,覺得好玩,“小十五,看什麽呢?”
王氏一驚,擡頭看去,慌忙起身行禮:“妾——”
“坐下好了。”劉徹按住她的肩膀,“你身子笨重,無需多禮。”
王氏忙說:“謝皇上。”可她也不能躺在榻上同皇帝說話,于是就坐起來,看到光着腳,連忙對小十五說,“鞋給額娘。”
小十五後退兩步,把被他踩在腳下的鞋拿起來,就往王氏腳上塞。
劉徹見狀,笑道,“十五,讓宮女給你——”猛然睜大眼,不敢置信。
康熙忙問:“怎麽了?”
“她的腳?”劉徹盯着王氏的腳,張了張嘴,開口道,“怎麽這個樣子?”
王氏順着他的視線看去,下意識用小十五的身體擋住,告罪道,“妾的腳腫的厲害,吓到皇上,求皇上恕罪。”
“婦人懷孩子都這樣,你不知道?”康熙還以為出什麽事了。
劉徹在心裏說:“我當然知道。”
“那有什麽好吃驚的?”康熙不解。
劉徹指着王氏的腳,“那都變形了。五個腳趾只有一個大腳趾好好的,這也是因為懷孩子導致的?你當我傻還是我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