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換銀鈎
劉珞既打發了喬安白,又擺出如此姿态。
底下也就鴉雀無聲,諸臣皆眼觀鼻,鼻觀心,多說話,少做事,盡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明陽殿“議事”得以順利進行。
先是內務府的拷問有了進度,禦草堂的一個掌事供出這次禦膳房前來取人參的小太監,和往日并非是同一個,因為當時瞧着面善,何況手中的印信無誤,也就沒有太過在意。
而禦膳房卻喊冤枉,他們在各宮藥膳這一塊尤其精心,每一項,都有專人負責,當日取人參的是一貫負責藥膳調配的秦勇,素來忠誠可靠,再沒有出過差錯,怎麽肯派一位籍籍無名的小太監去取什麽人參。
傳了秦勇,秦勇卻痛哭流涕請罪,只說當日取參的時候,自己忽然腹痛難忍,所以讓自己的徒弟小路子去的,可是,小路子也是心腹,此時聽說參湯有問題,雖因為年齡小被唬得魂飛魄散,卻還是和自己一同來請罪,自己雖說命賤,卻敢以性命擔保小路子絕對不會犯下滔天之罪。何況,那參湯便是做好的時候,又有人層層檢查過的,還有人先試了羹湯,怎麽可能有毒還敢進上……
如此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的小事,劉珞一件不肯放過。所以每次早朝散罷,明陽殿的“議事”便要開始,并持續到掌燈時分,甚至更久。劉珞的衣食起居幾乎都在此處了。
起初,還有人勸劉珞愛惜些身子,畢竟他病體初愈,又為國事操勞。實在不應該在其他事情上如此勞心勞力消磨精神。可是每次看劉珞目光炯炯,似乎和壯年時一般神采熠熠,衆人的話便含了一半在口中,不敢多勸,怕被皇上反駁。
這一日,蘭亭在宮中搖晃——他是得了聖谕的,除了各宮妃的住處,其餘各處都能涉足不被禁止的,索性常常把禦花園當成了賞景的地方,四下逛逛——偶爾瞧見劉珞,很是搖了搖頭,夜晚便瞅着時機求見,直言道:“皇上體力精神透支太過,已然傷及根本,萬萬不能如此強撐。”
劉珞聽了他勸誡,竟然伸出了一根指頭,在唇邊噓了一聲,輕聲道:“神醫千萬不要告訴他人,否則這宮裏的,朝堂上的,哪一個不借此前赴後繼來表白忠心,朕的身子,倒似乎比他們自己個兒的身子更加重要似的。”
在他眼裏,蘭亭還一團孩子氣,素日瞧着又頗顯得憊懶,所以,一時間放下了身架,拿了哄孩子的口吻來對付蘭亭。
誰料蘭亭卻鄭重道:“皇上是個明君,您若是福壽天年,豈不是我夕月之幸?所以,皇上您的身子,本來就不是您自己個兒的,是天下百姓的。您若是不肯休息,草民拼得落您埋怨,也要知會禦醫們一聲,不能由着您的性子胡來。”
一介草民,在九五之尊面前,竟然能夠以大夫對病人的拳拳之心勸誡,劉珞聽聞,卻說不清心頭什麽滋味,長嘆一聲,半晌無言,忽問:“蘭亭,你本是醫者仁心,可你能理解嗎?這世上,怎麽會有人卻拿毒.藥來害人,卻偏偏又讓人捉拿不住把柄?朕都快要冷透了這宮裏一幹奴才的心了,卻還是審不出頭緒來。”
蘭亭皺了皺鼻子,在劉珞案上的茶壺上瞟了幾眼。
劉珞不禁失笑,短短幾日,他算是明白蘭亭的性子,對所有能入口的東西,都缺少基本的抵抗力,何況此時剛沏的新茶,清香袅袅,似乎引得蘭亭的鼻子也長了幾分。
對于如此随性率真的後輩,他心中本來就歡喜,而且,這孩子還是皇後的救命恩人呢。他願意偶爾忽視身份上的差異,不拘規矩來寵愛眼前的孩子,一如對待當年的靈犀。
他笑道:“來,坐下嘗一嘗,這是剛進上的二月的青岩茶,朕這裏的,應該算是極品,你倒是頗有口福。”
蘭亭果然坐下,接過劉旭親手遞過來的茶盞,抿了一口,樂了:“這茶,沒有我祖父私藏的好!”
說罷,忽然意識到此話頗有歧義,不禁吐了吐舌頭,慌張解釋:“草民亦不知祖父是如何炮制的,比您這兒的還多了幾分鮮味兒,若是皇上喜歡,草民回頭托人給蕭央送去一些,讓他給您稍進宮裏一些可好?”
劉旭笑着點點頭,他自然知道進上的東西,不見得是最好的,何況,藥谷裏對養生茶的講究,更甚于旁人。所以,不以為忤。
蘭亭喝了茶,便又自作主張嘗了點心。在他的心裏,既然皇上有心招待,決不至于小氣到舍不得點心,事事皆要詢問主人的意思,反而不是作客之道,不但顯得氛圍拘謹,也襯得主人小家子氣。
點心入口,蘭亭卻若有所思。
劉珞自有心事,倒也不去理他,自顧自在案前沉思。
蘭亭吃了點心,又安然再倒了茶來喝,一時間,讓殿外看着的太監們目瞪口呆,卻也只是遠遠看着,不聞傳喚,并不進來。
待到吃飽喝足,蘭亭忽然開口詢問:“皇上,您平時就在明陽殿起居得多一些嗎?”
劉珞愕然,略略遲疑,答道:“朕平日裏倒是在瓊華殿多一些的。”
“那裏不是皇後寝宮嗎?”蘭亭好奇,如若他記得不錯,皇後現在仍然昏迷在瓊華殿裏。
劉珞搖了搖頭,有些尴尬地回答:“并不是,只是那裏離皇後的寝宮略近些,朕平時下朝,多在那裏議事。若皇後來探望,也十分方便。”這番說辭,在後輩面前,着實有些別扭,倒顯得故意似的,所以劉珞很不自在的搔了搔頭,又咳了一聲,把雙手背在身後。
蘭亭卻未在意他的舉止,他神思裏似乎有根隐隐的線,正試着抽絲剝繭,一點點整理出來,于是緊跟着問:“所以,那一日,皇後中毒,也是在瓊華殿?皇後親自為您奉上的參湯?”
“是。”劉珞眼底,又翻湧起一絲血腥,那是隐忍的痛。
“皇上,醉生蓮無色無味,不見得一定是下是在湯裏,亦有可能,是在茶裏,皇上,那一日的茶,您和皇後喝得,是一樣的青岩茶嗎?”
劉珞的神色凝重起來,答:“不曾,朕最喜歡明前的青岩茶,那一日,恰好新茶進上,內務府也就提前了幾日送來,所以原本殿裏沏好的銀鈎,朕就放在一側,皇後她……”
“皇後并不喜歡青岩茶!所以她喝了銀鈎!”蘭亭輕呼,“皇上,瓊華殿裏剩下的銀鈎呢?”
“衛齊!”劉珞沖着殿外急促喚道:“去瓊華殿,取剩下的銀鈎!”
所有的人,一開始的思路都是錯的。
大家盯着那碗參湯,只是因為皇後毒發的時候,喝着的正是參湯,而醉生蓮無色無味,是以,無人再去驗剩下的參湯,雖說,驗,本也驗不出來什麽,除非有人試湯。可當日試湯的廚子,仍然是活蹦亂跳的。
所以,所有人的追查,幾乎都盯在出了禦膳房以後的人的身上,查到的結果,自然是毫無異常的。
也是蘭亭适才飲了茶再去嘗點心,方才想起:月華城的貴人重視養生,多喜歡在用食之前先飲一口茶的。
而茶,自進上之前嚴格檢驗過後,沒有飲茶前再着人試茶的規矩。即便是瓊華殿裏偶爾賞議事的大臣喝茶,也是再從外面沏好拿進來的,從沒直接在皇上的案上沏好賜下去的道理。
如蘭亭這樣坐在皇上的案前,自斟自飲的,此前絕無僅有!所以,瓊華殿的茶,入口的只有帝後二人而已。
說起來,夕月王朝的女子,皆是不大喜愛青岩茶的,因為此茶采摘的地方多在山巅絕壁,又因為被山頂的雪水寒泉澆灌,不但滋味偏苦,餘味缺少甘甜,而且,茶性亦寒,并不适合女子。
是以,蘭亭忽而福至心靈,覺得:皇後當日所飲的茶,應該不是青岩茶,那一天,帝後二人飲的大概是兩種不同的茶。
……
“回皇上,瓊華殿裏剩下的銀鈎不知所蹤了!”查看的太監神色匆匆進殿回話。
“怎麽可能?!”這幾日,因為皇後的病,瓊華殿的茶葉,是無人顧得上更換的。
那太監未及喘息,繼續回道:“皇上,不只是銀鈎,盛放茶葉的,銀累絲雙龍紋葵瓣盒也不見了。”
是了,心中有鬼的人定然會借着探望之名,将剩下的,有毒的茶葉取走,可是只取出茶葉未免繁瑣,自然會連着盒子一起拿走的。
查!掘地三尺!
空嘆惋:風起月華鳴鶴唳,春光不暖,隐隐生寒意。人心都藏笑顏裏,隔肚誰能明其意?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