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在無關緊要的事上, 若大臣們達成一致意見, 劉荨也不會故意去唱反調。
于是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了。
看着大臣們那一個比一個笑得慈祥的表情, 劉荨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這群大老爺們幹嘛一個個笑得這麽奇怪,就像是看到了貓罐頭的貓一樣。
哦,他并不吃貓罐頭,他認識的兩只貓也不吃。他就是打個比方而已。
劉荨幹咳一聲,道:“那就這麽定了, 繼續閱卷。”
他看到的卷子已經被篩選過一次了, 到他手中的不過五十份卷子,他只排序前五十名。
其實這五十份卷子還會再過一遍, 他只排前十名。
如果劉荨覺得這些卷子都不怎麽樣, 還可以抽選其他卷子。
不過劉荨精力旺盛,說看五十份就五十份, 絕不打馬虎。所以現在他才含着自己的眼睛被荼毒了。
又審了幾分卷子,劉荨扯着羅朗的試卷往桌子上狠狠拍了幾下:“就沒人比得過羅朗了嗎!”
司俊毫不留情道:“你還想着讓羅朗當探花?別頑皮了。你也不想看到一個毀容的羅朗吧。”
劉荨嫌棄的把試卷上批了個圈,道:“成成成,狀元。好了,現在是榜眼和探花,你們有覺得哪位考生長得最帥嗎?”
大臣們面面相觑。陛下你這樣說,我們不好回答啊。還是讓司公答吧。
司俊道:“這次前來的人相貌都很端正,選誰都一樣。”
劉荨敢怒不敢言的看了司俊一樣, 那樣子是非常像一個傀儡皇帝了。
Advertisement
于是在司俊這位權臣的鎮壓下,閱卷再次進入正軌。
除了羅朗的試卷毫無疑義的成為狀元之外,大臣們又選定了一篇策論作為一甲之列。
在全三的排名上, 只有有一份試卷引起争議。
這份試卷的文采斐然,劉荨覺得,即使他這種文盲,也覺得朗朗上口,以後絕對是能成為讓廣大高考考生深惡痛絕的全文背誦古文佳篇。
可以說,這文采甚至已經超過了羅朗,在看這卷子的時候,就有大臣不顧皇帝陛下還杵在上面,拍案叫好。
如果只看文采,這文章肯定是該入選一甲了。但被劉荨壓下。
“文采再好有什麽用。”劉荨指了指試卷,不妥協道,“這些建議簡直太想當然了一些。我只想送他一句話,何不食肉糜。”
大臣問道:“陛下,這……何為何不食肉糜?”
劉荨道:“天下大旱,大臣奏曰,糧食絕收,餓殍滿地。皇帝回曰,何不食肉糜?”
大臣們:“……”
皇帝陛下再次發揮了朕撕逼起來,連自己都黑技能。
而負責起居注的史官褚亮則兩眼放光在自己小本子上唰唰唰記載中。
又get了皇帝陛下的至理名言!他可以再為皇帝陛下吹一萬字!
劉荨覺得自己說嚴重了一些,他語氣緩和道:“當然,這篇文章還沒到這種地步。他就是理想主義而已。嗯,什麽叫理想主義?就是浪漫主義。啊?什麽叫浪漫主義?子傑你來說吧,我詞窮了。”
司俊:“……”你編不圓了就找我嗎?
劉荨絲毫不心虛的看着司俊,對啊對啊。
司俊嘆了口氣,道:“打個比方吧,勸人為善,世人就立刻聽從了,從此變成了善人。這就是理想主義,浪漫主義。”
大臣們秒懂。
嗯,這就是理想和現實有差距嘛。
說起來,自己年輕時候也是理想主義,浪漫主義,覺得只要有一腔熱血,什麽險惡現實都能改變。不過現在心中雖然有熱血,但是也知道,現實和理想不同。凡事總需要妥協,只是妥協有個度而已。
他們再看了看那篇文章。
只從文章本身來說,這篇文運用了許多理想和浪漫的手法,的确讓文章增色不少。但皇帝陛下看的是獻策,看的是實質性的內容。
這篇文好則好矣,它很好的體現了寫作者憂國憂民之心,讓人看之動容,甚至也忍不住被調動了情緒。
然後呢?
皇帝陛下要看的是然後。
問題什麽的,皇帝陛下都知道。憂國憂民什麽的,在場所有人誰不是這樣?
若理性的看待這篇文章,皇帝陛下只需要批一個“已閱”,就沒有其他事了。
劉荨道:“朕不是看他們直抒胸臆的,朕只想看他們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麽。或許他有才華,但他會錯了朕的意。”
劉荨直接批注:“已閱,爾之志向朕明了,然後如何行?”
劉荨道:“二甲末。”
其餘大臣紛紛嘆息。
不過他們嘆息之餘,也都起身拱手作揖:“陛下英明。”
不管這個人是否有才華,但皇帝陛下讓他獻策,他跑來直抒胸臆,這直接偏題了。
遇上一個較真的皇帝陛下,并不為他的文采動容,那就沒辦法了。
劉荨倒沒覺得自己虧待了這個人。他或許有才華,但那又如何?遇到後世高考,這偏題十萬八千裏,連基礎分都不一定給你。
劉荨這時候深刻理解了為什麽歷史中許多有才華的詩人詞人文學家,就算遇到了一個英明的皇帝,也可能終其一生郁郁不得志。
如果那些文學家們都是這麽一副德性,誰敢用他?
連殿試這麽嚴肅的事,考試規則和考試目的都已經宣揚過無數次,劉荨就差沒拿着大喇叭親自喊,殿試上就是讓你們這群人給朕出謀劃策,顯示出你們在實務上的才幹的!
就這樣,還能給他一篇直抒胸臆的佳文美作,劉荨呵呵噠他一臉。
這是聽不懂人話還是看不懂文字?你有才朕就要寵着你?誰還不是個小公主來着?
哦,老子不是小公主,是比小公主更牛逼的小皇帝。
劉荨牛逼哄哄的想。
“那麽,這一份試卷肯定符合陛下的心意。”司俊一開始就沒有推舉那份很有文采的試卷,作為現代人,他一向很務實。文章作得花團錦簇有什麽用?連殿試都能偏題,以後下達任務,怕不是和朝廷的目的偏得十萬八千裏。
不管這個人是真思維有問題便宜也罷,或者說是恃才傲物,覺得偏題也能被取中,這都不是适合的為官人選。
別看為官者權力大,但權力大,責任也大,需要妥協的時候也十分多。上峰的不支持,同僚的不配合,百姓的不理解,一層一層下來,可以讓你心頭的熱血被澆無數盆涼水。
就算是身為皇帝,有時候也不得不壓抑自己,學會妥協,學會接受自己不能接受之事。
比如明知道什麽人是貪官卻不辦他,明知道什麽人不忠誠卻要重用他,而明知道這個人有才華又忠誠且一點錯也沒犯,仍要扮作個睜眼瞎的昏君模樣仍由其蒙冤至死,只能在這個人死後,一切都平息後,才給這人平反,給這人死後哀榮。
官場上,最容不得傲氣和聽不懂人話之人,這樣的人再有才華,都不能用。用了,說不得還會壞事。
希望這次名次下來,以及試卷編纂成冊并刊發之後,那人看着試卷上的評語,能夠磨砺一下心性。
嗯,也有可能被劉荨的批語氣出好歹,然後辭官回家,隐居世間,為劉荨增加一條有眼不識金鑲玉的小故事。
劉荨看了司俊推舉的卷子,掃了一眼,就道:“這策論雖然文采不如剛才那篇,但也算不錯啊。而且提出的意見也很中肯,嗯,朕知道了,你們沒選這個,是因為他獻得策太毒了吧?”
其他大臣眼神都有點飄,司俊悲哀的想,這表情明明是劉荨常用的啊,怎麽被這群臣子給學去了?
劉荨忍不住笑道:“好吧,雖然有用,但是心裏總覺得有點過不去是吧?不過朕正需要這樣的人呢,只要計策是用來保護咱們的老百姓,再毒都沒關系。”
大臣們嘆氣:“陛下所言極是。”
劉荨看着大臣們寫下評語之後,覺得意猶未盡,添了一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大臣們不解。
劉荨道:“他這為了國家不擇手段的性子,肯定會被很多人誤解。朕是讓他堅持本心。”
大臣們紛紛稱贊,并詢問劉荨這詩句是誰寫的。
劉荨道:“哎呀,朕忘記了是誰寫的了。反正朕是從子傑那裏聽來的,你問他吧。”
司俊:“……”
司俊表示并不想接劉荨的鍋,并且想把鍋扔回去,砸得劉荨滿頭包。
不過現在他是大臣,劉荨是皇帝,他也就只能咬牙背鍋:“我也忘記了,大概是無意間聽到的吧。”
大臣們笑而不語。
這句話多麽符合司公的經歷啊,這肯定是司公自己寫的自己鼓勵自己的詩句,沒跑了!
褚亮眼睛再次發光,唰唰唰記載。
嗯,所以後世司俊和劉荨沒有留下作品,還能被公認為是文學家,這大概都是史官的春(胡)秋(吹)筆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