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另一種“中國特色” (1)
“後文化紀”的意思乃是——無須中國人不遺餘力地販賣“道德經”了。某一個時代不知怎麽一來,人類一下子全都成了老子之“無為”為智、順其自然的思想的信徒;“道德經”遂成類似宗教的一種文化。孔子并未真的走向世界,老子捷足先登了。
1. “居車族”
紅日西斜,天高雲淡。秋也,不見風筝不見雁。
由十幾輛車組成的車隊行駛在寂靜無人的長安街——皆價值百萬以上的高級轎車。由女郎駕駛的紅色保時捷引領,第二輛是比兩輛保時捷還長的黑色禮賓車;其後便是寶馬、奔馳、奧迪A8等;最後是一輛悍馬。
長安街從沒那麽寂靜過。
北京宛若無人之城。
但并非因為戒嚴。
這一天,是本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天。北京曾經最美的季節。
中央電視臺也還叫中央電視臺。它關于那一天的氣象預報完全正确:空氣質量的指數一概為優。氣象預報員的結束語乃是——“自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後,北京的空氣從沒像最近這麽好過,北京的天從沒像最近這麽高過、這麽藍過”。
而在北京至北戴河的高速公路上,一般公路上,一輛挨一輛布滿了汽車,緩緩蝸行——仿佛傳送帶上的各色巧克力……
那時的北京,人口已突破四千萬,當然有了七環、八環、九環、十環……直至十九環;二十環市內高速正在修建。大興、昌平、通州等縣城已被連接在“環”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北京市區。十環以內,也早已被叫作“新市中心”了。至于從前的三環以內,則相應的被叫作“老市中心”。
那時的北京,說它是被壓縮了的一個“國家”絲毫也不誇張。而且,是農業土地農村人口為零的一個“國家”。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也許還空前絕後的“國家”。
那時北京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理由: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
那時總的世界形勢依然是和平制止戰争,有幾番險象環生,但第三次世界大戰終究還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之事。
那時大陸已與臺灣和平統一。主要功績與其歸于人倒還莫如歸于時間——時間将臺灣部分同胞的獨立心理、獨立情緒消解殆盡。比之于統一,搞獨立那是多麽累人的事情!臺灣已再找不出幾個人還願受那份累了。而大陸方面,習慣于“左傾”思維的人士也少多了。鉚足了勁兒實行“左”的一套也是很累的。兩方面的較勁人物都少了、累了,問題就好談了,事情就好辦了。經一些智慧的外交家積極斡旋,某日雙方頭面人物一會晤,都坦率承認再僵持下去太令人索然了——不是別的感受,直接就是索然。既然雙方都能開誠布公到這麽一種程度了,那還別扭個什麽勁兒呢?于是又一項“一國兩制”的協議也就誕生了。海峽兩岸絕大多數公衆幾乎可以說是平平靜靜地接受了那一良好的事情。也都在心理和情緒上累了,好比拖得曠日持久的婚禮,儀式一結束,兩位新人內心裏最想說的大抵是——“哎呀媽呀,總算過去了”!
那時美國的世界頭號強國之地位真的是衰退了——世界上不僅中國已有了航母,另外不少國家也有了。但全世界人們對航母的看法,也不過就是些能供飛機起降的太平洋上的大船而已。其軍事上足以威脅別國安全的作用早已成為歷史。
Advertisement
那時的世界已經進入了人類的“後文化紀”。“戰争”已是最讨厭的詞,沒人能夠輕易發動得了戰争了,各國軍隊的存在只不過成了國家概念的一種象征——許多國家的青年在入伍前與軍方簽訂的服役書中加入了這麽一條:“本人享有拒絕為任何一場戰争流血犧牲的權利。”
人類都被文化“化”到了這份兒上,世界就不可能不和平了。
人類在短短的四十年中完成了起碼需要四百年文明才能達到的“頓悟”——因為大多數人成了及時行樂的動物,戰争違背那時的人性。
當然的和平絕不等于和諧、和睦,那時的國際政壇上仍不斷有吵吵鬧鬧的,但已純粹是政治家和外交家們在進行日常工作。他們通過那樣向國人證明“我在工作”;國人了解到他們在工作沒在整天幹別的,獲得一份“知情權”的滿意也就拉倒了。
那時人類的每一員似乎都活得更來勁兒了,但人類卻迅速的老了。幾乎每一方面都呈現出了六十歲以後的人的特征。六十歲以後,人活得再來勁兒,還能怎麽個來勁兒法呢?
“後文化紀”的意思乃是——無須中國人不遺餘力地販賣“道德經”了。某一個時代不知怎麽一來,人類一下子全都成了老子之“無為”為智、順其自然的思想的信徒;“道德經”遂成類似宗教的一種文化。孔子并未真的走向世界,老子捷足先登了。
美國的老子信徒最多,這也是美國從世界霸主地位衰退了的原因之一。但美國也并沒從老大衰退成了老二。它只不過不再是咄咄逼人的老大了,而是精、氣、神三方面都暮氣分明的老大了。
其實在中國,老子的真信徒反而不多,倒是登徒子的信徒很多很多,盡管知道登徒子的人同樣不多。
那時的國人在關心國家體制方面十之八九持“出世”的态度,但在吃喝玩樂方面百分之百“入世”得不能再“入世”。“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日是與非”遂成普世價值。
而此點是北京人口劇增的原因之一。
北京引領着中國人吃喝玩樂的觀念和潮流。
北京成為中國年輕人的天堂。
這使北京的房價更高了。高到什麽地步呢?說出來怪吓人的,不說也罷。
但房價再高,那也不足以吓退從全國四面八方湧往北京的青年!
故那時北京出現了“居車族”。那意味着成千上萬一心想要做北京公民的青年們與高房價進行對峙的戰術,他們所購皆大小面包車或廂式貨車。比之于高房價,這一類車簡直便宜到家了。他們的這一戰術,使面包車、貨車、客車生産廠家大受其益。作為回報,車商們比賽着降價,提供優惠的改裝服務及貸款便利。而北京的一處又一處停車場、廣場乃至非主要街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居車族”所蠶食,最終完全占領。世界上停車場、廣場和街道最多的北京,其實是停車最難、廣場最徒有其名、可供車輛行駛的街道最少的城市。“居車族”們皆不以他們的車輛為代步工具,而純粹是為在北京能有一個家才買車的。只要能将買到的車開至預先辦妥手續的停車之位,一個個就倍覺幸運謝天謝地了。那過程之不容易,像只有四對乳頭的母豬生下的第十二個小豬要吃到奶的情形。于是便有鷹鼻鹞眼的眼觀察到了此中商機,倒賣車位的黃牛們應運而生,打擊不絕。但買車的錢只不過是買一處一居室的房價的零頭,“居車族”的數量就一直有增無減。那時全世界的經濟仍疲軟着,哪一個國家都沒有什麽說得上好的表現。中國之通貨膨脹的不争事實已延續多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民因錢不夠花而煩惱。某些底層市民居住的小區幹脆鏟除花圃、綠地,伐倒樹木,平整為停車場租給“居車族”們,所得租金平均分配,以緩度日拮據。終究,有品質的生活不是由環境怎樣來決定的,而是由錢夠不夠花來決定的。“居車族”們以車當房,上下班騎自行車。日久天長,不論男女,騎自行車的水平都相當高超。那時,十環以外,早已不見了村莊,不見了田野,一片又一片,滿目盡是“居車族”社區。上下班那陣子,鈴聲響徹十環與二十環之間,騎自行車的身影穿行自如,仿佛蜂群離巢。那時北京依然是中國最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城市,除了故宮,“居車族”社區是第二觀光熱點。第二十環已離長城不遠,租間汽車房,再租輛自行車半個小時就騎到長城根了。老外們盛贊北京“居車族”們所過的生活,是一種特別低碳的生活。
“居車族”們,在他們的車裏幽會、做愛、結婚、生兒育女。他們的身份證上寫着他們是北京人,他們的戶口簿卻是另一種顏色。他們的下一代出生後,也同樣可以落戶為北京人,但“家庭住址”一欄填起來卻相當古怪——“×環與×環內某色某型某年出産之集體車場第多少排又第幾車位車牌號多少多少”,如此這般地填來,那一欄目預留的空白便最長。“居車族”們的家實在是太多太密了,不但要以車的顏色來分區管理,同一顏色,還須再細分出同一車型的,同一生産廠家的,同一生産年份的甚至同一年份不同月份的等區域。否則,一個“居車族”人士自己往往也會找不到自己的家。“居車族”這一“中國特色”之創新現象的産生,對于全國有示範的偉大意義。不但保障了中國汽車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迅速加快了中國農村城鎮化的步伐。農民或他們的下一代要“化”為城裏人,在城裏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可住是根本“化”不成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百萬成千萬的農村人口,只要買得起一輛車,改裝改裝,能住人了,“化”為城市居民就容易多了。喜歡哪一座城市?将車開去,找個城管鞭長莫及的地方停那兒就是了。待城管發現了,那兒肯定已随後停着一片車了。有帶頭的,必有跟上的。法不責衆,為着社會和諧,城管那也只得佯管一通罷了。而過不了多久,交通部門就該來立一塊“此路不通請繞行”的牌子了。于是,一條老街道又消失了,一條繞行的新街道又産生了……
“居車族”催生了新的行業。
一輛車那麽大一個家居住不開了,那就買第二輛、第三輛呗。于是“車宅加層公司”誕生了,在起先那第一輛車的周圍搭牢固定架、小梯;在車頂鋪設鋁合金板,接着用雲吊将第二輛車、第三輛車吊起,穩放上去,一戶“居車族”的家就變成了三層複式的家。為了“居車族”們的居住安全,北京市政府緊急出臺“居車族城市新區限高條例”,及時起到了沸鍋點水的效果。“居車族”們的理想之家,淺嘗辄止,再沒向更高的高度攀比着發展。
三層的車宅住起來有那麽點兒獨棟別墅的意味了。些個“住車”條件大為改善的小夫妻,終于得以盡其孝心,将雙方父母輪次接來北京,讓老人們也享受享受生活在北京的榮耀。一層老人和孩子住;二層作為客廳;三層是小兩口的卧室。光榮不光榮,自己心知道。只要不帶老人們到五環以內去,使老人們看到另外許多北京人住在怎樣的高樓大廈怎樣的街區,那些從沒到過北京的父母們就真的會沉浸在光榮之中。不帶他們去到五環以內的理由是硬性的——工作太忙,沒時間。這樣的理由只要暗示過一次,體恤獨生兒女的父母們往往也就不再提了。那麽多那麽多的新北京人住在車裏,自己兒女家住的還是“三層獨棟”,倘不覺光榮不替兒女們高興,那不是活得太燒包了嗎?但他們的眼是望得到北京那些高樓大廈的,那時光榮感像小天使一樣,會從他們心裏飛走一下的。
兒女一旦觀察出情況了,就會如此這般地教導他們:爸、媽,不許比啊。他們那種生活方式,落伍啦,過時啦,土!現在什麽年代了?二十一世紀中期了!咱們選擇的是最現代的一種生活方式!現代生活方式追求的是奇、簡、潔,具有創新性!沒文化的人才和他們住的比!……
他們大抵都是沒文化或文化不高的人,他們的兒女卻都是擁有高學歷的人,起碼是大學畢業生。他們信自己有文化的兒女們的話。一信,小天使就又飛回到他們心裏了。
由于“居車族新市區”的存在,派生出了占地面積超大的餐飲店,最大者樓上樓下可同時供千餘人用餐;超大型幼兒園,可接收四五百名孩子入托不足為奇;超大型公共浴所,也可供數百人同時淋浴……
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乃至電視節目,都因“居車族新市區”的存在而豐富了新題材、新內容,新的表現形式。即使同樣是些鄰裏糾紛、風情月債之類陳糠爛谷子的事兒,一并呈現在“居車族新市區”的背景之中,頓時便又有了新意。《瞧這一家子》這一檔電視節目,每天播的便是關于“居車族”們的林林總總的新聞或話題。不但是“居車族”們的最愛,在五環以內也終年排在收視率前三位……
那時已有國産電影獲得了奧斯卡電影節的最佳外語片獎,并且幾乎同時包攬了其他獎項;片名是《讓車告訴你,幸福是什麽?》。
那時也有多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有位作者還是“2020”後,可簡稱為“020後”,并且是女性。那一部譯成幾十種文字的小說風靡世界,書名是《我的母親是汽車》。
全世界驚嘆——中國雖然沒在別的什麽方面引導過世界潮流,但中國人翻開了人類文藝史上“後後現代主義”的嶄新一頁,他們那種“後後現代主義”的文藝新感覺,使此前人類文藝史上的一切流派黯然失色。“中國特色”的“後後現代主義”文學文藝現象,體現出一部分“後後人類”怪誕而昂揚的活着的毅忍精神和原始樂趣,令別國人尤其西方人看的時候明白,理解;理解之後找不着北……
那時,中國已有了千元大鈔。
……
2. 暢想北京
然而北京被其大壓趴下了。
這全世界人口最多、最稠密的首都,實際上已成為全世界最不宜人居的城市。或者更準确地說,它實際上只不過變成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消耗體和消費體。為了滿足它對能源的消耗,全中國都力有不逮、捉襟見肘了;為了滿足它對商品的消費,周邊省份的物流業即使一向将保障對北京的供給當成首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那也還是會經常使北京陷于缺糧少菜和副食品斷檔的境地。而由于北京周邊已根本沒有土地可賣給房地産開發商了,使它的財政收入少了很大一部分。那時全人類對于各種各樣電子科技帶來的新鮮玩意兒已經玩膩了,生存質量的标準又回到了工業文明以前的原點——飲純淨的水,吃綠色食品,過低碳的日子,享受慢節奏的人生。
然而北京那時在一切方面都已經無法慢下來了。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北京人已經不能體會從容不迫的呼吸是怎麽回事了。
百分之九十五中的百分之八十五,皆不同程度地患了憂郁症、焦慮症以及神經性缺氧症。空氣質量是那麽的差,并且看不到好起來的希望。不少想象力豐富的人,懷疑他們所吸入的空氣中的氧分子被住在五環以內的富人們靠科技手段暗中過濾了去;醫院裏每見有人仰躺地上等待醫治。他們大張着嘴,剛從恐怖之境僥幸逃生似的,大口大口地深吸不止,如蹦出了魚缸的魚,樣子痛苦得着實可憐。看着他們那樣子,本不感到缺氧的人也會頓時呼吸困難的。
各醫院呼吸道專科的醫生面對他們全都束手無策。醫生們當然全都認為他們先要醫治精神方面的問題,但不論是誰如果企圖将他們送往精神病院,那麽結果将更不堪設想——他們會認為連親人也參與了對自己的迫害,便會真的瘋掉了。
那時,聯合國向全世界發出了這樣的新生活號召:“盡量減少我們家庭中的電源插頭。”
那時,北京的大多數高科技園區已不再研發什麽算得上高科技的東西了,而是在比賽着制造必須與電源插頭配套的産品。
因為投入少,來錢快。
房地産是壽終正寝沒戲了,但商人們總還得抓住別的商機不是?
那時的北京,全靠電源插頭才撐持着雖被壓趴下了但精神不垮。
那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北京人家,需要更多更多的電源插頭日子才能順當地過下去。
減少電源插頭那得在衣食住行特別方便的前提之下。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北京人家并不生活在那樣的前提之下。
百分之五左右的北京人對那樣的前提并無良好感覺。事實上他們大部分已成了外國人,只不過将中國尤其将北京當成一個掙錢多、快的地方。
那時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廠和市場。
當然還是。
也只能還是。
而對于他們,比來比去,易如反掌賺大錢的機會,那還是祖國最多。
祖國頂好!
但是北京确已氣息奄奄。
供水告急!
供煤告急!
供電告急!
供油告急!
取暖告急!
防暑告急!
交通又大面積癱瘓了!
垃圾又引發瘟疫了!
看病更難了!
入學更難了!
入托更難了!
一個北京人的血壓和心率、心理和神經保持正常狀态更難了!
……
各屆建言遷都的呼聲一年比一年強烈,成為每年北京“兩會”期間的聚焦話題。
但最終促使中央決定将部分國家機關和一些團體機構遷出北京是因為地震預測。
事實上直到那時為止,全世界還都無法較準确地預測地震。但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因而就撤銷了地震預測部門和機構,也絕對不敢對地震預測專家們的預言掉以輕心。
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于是請來了全世界頂級的地震預測專家、科研小組,動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器,耗資一億多美元,歷時半年之久,對北京的地殼狀況進行了全方位的“會診”——最後所得之結論是:沒有明顯地将要發生地震的跡象,但這決不意味着北京明顯地不會發生地震。考慮到在華北大平原上曾發生過大地震,北京也多次受到小震驚擾,還是防患于未然的好……
于是國家破釜沉舟地啓動了“北京大搬遷”方案。
……
3. 北京的房價終于降了!
“一石激起千重浪”——許許多多老北京人哭了;許許多多剛買了房、千方百計落上了北京正式戶口的新北京人也哭了。
中國人對首都的熱愛是別國人難以理解的。其實呢,了解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也就好理解了——人不是總得熱愛着什麽嗎?對于中國人除了熱愛首都,另外又有什麽更值得熱愛的呢?金錢和權力,在北京上演出最多的故事,中國人特別迷戀那些故事,想象自己只要成為北京人了,說不定哪一天就能成為那些故事中的主角。“北京機會多”,此話意味深長又淺白。倘由女性來說,尤其意味深長也尤其淺白。首都之于中國人,如奧林匹斯山之于外國人。奧林匹斯山對于富人或一無所有的人不是同樣具有吸引力嗎?于富人,我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房價最貴的北京擁有豪宅闊室,證明着是成功人士。于一無所有的人比如大學畢業生們,住在奧林匹斯山腳的“車屋”裏,那似乎也證明着高出一般青年一等。不服?你怎麽在北京站不住腳?
北京是中國人意識中說不清道不白的一種迷信。高得令一般人望洋興嘆的房價,反而鞏固了這一種迷信。
但是遷都使擁有北京房産的人士們的成就感覺變得輕如鴻毛了。也使對北京持“決不放棄”之恒心的人士們的迷信破滅了。
所以哭。
像被遺棄了的孩子那麽恐慌。
“飛流直下三千尺”——不少房地産商也捶胸頓足地哭,如喪考妣。“北京大搬遷”使他們最近一次的投資血本無歸。
據統計,在北京的房地産市場,賣方與買方的比例為10∶0.01。那0.01的買方人士,自然是出于賭博心理——萬一不震呢?即使北京不再是首都了,幾萬元一套別墅不是也跟白撿的差不多嗎?
然而“車居族”們卻都道是蒼天開眼。
蒼天通常是懶得開眼的。鐵樹百年一開花,蒼天開眼的時候比鐵樹開花的時候少多了。
鱷魚一天吃飽一頓就再不想吃什麽了;專吃金錢的房地産大鱷們卻永無飽時。
他們質問政府:起碼,不該将地震的原因這麽早公布了吧?
政府則連他們的質問也公布了。
于是公憤沸騰。憤青們恨不得逮住幾個,公開絞死他們。
他們所雇用的法律界人士替他們要求公平:政府應賠償損失!
政府發言人如此答複:地震乃是不可抗力,非是政府行政過失造成的。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
于是政府與房地産商之間的親愛關系鬧掰了。以前,那是如同老板和小蜜的關系。
大多數北京公民們與政府态度保持了空前的一致——賠償那首先也輪不到他們。
于是房地産商們對政府的發難偃旗息鼓;而政府之威望出乎意料地提升了。
堤內損失堤外補!
房地産商們各顯神通,人人争相刺探國家最高機密——“新都”将要在哪裏興建?
金錢加美女,世上便沒了機密。
向北戴河進軍!
向北戴河進軍!
于是首先是北京的,接着是全中國的大小房地産商從四面八方趕赴那裏,再接着成千上萬的農民工兄弟潮水般湧去。
正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遍地英雄大開發!
4. “新都”
在各路争先恐後的人潮中,“居車族”們車流最為浩蕩,如機械化軍團。
從前跑單幫的漢子們常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挂,腿到哪兒哪是家!”
“居車族”們則是——車到哪兒,家到哪兒!北戴河去也,哥們兒、姐們兒潇灑走一回!
首都好比土地,我們好比種子,在首都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生根開花!
成為新都的建設參與者,那将來不就板上釘釘的成為第一代“北京”公民了嗎?
光榮啊!莫大的光榮啊!
幸運啊!子子孫孫的幸運啊!
向光榮與夢想進軍!
抓住機遇,這次看它往哪兒跑!
然而最新的也是最确鑿的消息傳到了路上:新都不建在北戴河了!……
在華北平原的那一局部,千軍萬馬堵塞了每一條道路,彼此動彈不得。原野遍布民工們臨時居住的大小帳篷,大型或超大型挖土機、軋道機、吊車、發電車排列成一方方威武雄壯的陣容,并且還都不熄火,轟鳴之聲震耳欲聾,蓄勢待發。
如同即将展開平原大戰。
各種說法不胫而走:
“軍事家們提出警告,對于中國,首都設在一座臨海城市是極不安全的……”
“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國的首都都應該設在次發達省份,并且嘛,應該每三四十年遷都一次,以‘遷都經濟’為龍頭,帶動全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GDP又快又高的增長……”
“東北、西北、西南諸省,已派出強大的請願團,上京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能将首都設在本省。中央實在難以委決,所以我們只能還堵在這兒……”
……
這種時候,這種情況下,有領袖欲的人是絕不甘寂寞的,紛紛登上車頂比賽演說魅力:
“公民們!目前的局面是這樣的……”
“堅持!堅持!曙光就在前邊,堅持就能勝利!讓成為首都公民的願景引導我們!……”
“我們要發動輿論反擊!要予以駁斥呀公民們!否則我們白辛苦啦!……”
“讓軍事家們一邊涼快去!打倒經濟學家!……”
“再踏上千萬只腳!……”
但是人人都得面對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實際情況。
“居車族”們于是開起了家族旅館。許許多多的人就地擺攤,賣東西以解囊中羞澀,增加盤纏。或以物易物,應急一時之需。中國人早已變成很具有經濟頭腦、商業意識的人們了,縱使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寸步難移的國道上,那也不能無所作為啊!再者說了,伸手讨錢才可恥,能掙就掙是能耐。自然,混雜在各路大軍中的賣春女、皮條客也表現活躍,哪兒哪兒都得把經濟給搞活了啊,豬往前拱,雞往後抛,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路大軍中亦有形形色色的文藝人士,雖然都是些還沒有出名巴望出名的,但各個倒也使出渾身解數展露才華,車頂就是舞臺,有觀衆就有場子,魔術、小品、相聲、歌舞、二人轉、戲劇,節目是應有盡有,争奪人氣。他們在哪兒都是大受歡迎的人,在哪兒也都善于迅速培養其各自的粉絲。你方演罷我登臺,你的人氣高,我的人氣要比你還高!不消說,即使被堵塞在國道上,各自也都掙得盆滿缽滿。
那是中國大地上極壯觀的遷徙情形。
也是最挑戰耐心的堵塞。
在挨過一天又挨過一天漫長的等待日子裏,每至天黑,月翳光冷,夕露短影,飛螢透水之際,莎草蛩吟和着夜半歌聲,栖禽驚鳴襯托萬衆齊唱——唱的是國道詞曲家臨時為人們奉獻的同一首歌:
新都新都我愛你,
我把我的心兒掏給你!
我和你今生今世不分離,
月亮代表我的心,
信不信由你……
每唱至曉霞出現,旭日東升,江流聞而不流,月光為之凄清,如同當年十萬百萬紅衛兵夜宿***廣場,整夜對着***唱那時的同一首歌——《擡頭望見北鬥星》……
安營紮寨于一條條國道,日子久了也就一點兒都不浪漫了,歌兒唱得再一往情深也解決不了挨餓的嚴峻問題——于是空軍部隊派出運輸機組,隔幾天就空投下食品、飲品、藥品、日用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哪兒都能發揮得巨大無比,于是成立了“國道臨時黨委”以及臨時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掃黃打非辦公室”、“治安糾察總隊”、“政治謠言情報處”、“國道執政為民高級理論研修講習所”……幸而有黨的偉大、光榮、正确、英明的領導,倒也安撫得絕大多數人顧全大局、服服帖帖、基本和諧,起碼表面是和諧的。
又有更新的消息傳來:
一位政協委員小心翼翼地建言——思想能否再解放一點點?國務院某些機構和一些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可否遷出首都北京,分設東南西北各地行不行?“首都經濟”說到底那也是“政治經濟”,在中國這尤其是明擺着的事。地理上也分開點有何不可?那不是東北、西北都沾光了嗎?
此言一出,立即被評為自“雷人”二字問世以來最雷人建言。并且,被認為可能是空前絕後最“雷人”之建言。
政治上不成熟!腦子進水了!不是幫忙,簡直就是添亂!什麽建言都敢提!
一查,原來是冒充政協委員的精神病患者的“上書”。
政協領導長舒一口氣,放心了;難怪荒唐,政協委員裏怎麽會有政治上那麽不成熟的家夥!
精神病人的背景,左不過就是其家屬、精神病醫生及精神病院,料想斷不會有國內敵對勢力的指使。
于是國家安全部門因之緊繃的精神放松了。
于是某些高層人士,倒反而受那瘋子的啓發,認真考慮起他的瘋話來。只有瘋子才敢言人之不敢言,人人不敢言的話參考價值也許更大些——是啊,思想再解放一下又何妨?分開于東、西兩地那也不會影響随時開會呀!要多大視頻有多大視頻,要多高清有多高清,雖非面面相對,勝于面面相對嘛!面面相對也看不了那麽分明啊,最不易覺察的表情變化也将被放大的呀,那不是更有利于判斷相互之間的真态度、真立場了嗎?不是更有利于相互了解了嗎?見人不見面,見面不見人,當面不好直抒的己見,不是直抒起來沒了心理障礙嗎?
于是通過嚴格民主程序和憲法程序達成共識——東北西北,此地設國務院某些機關單位及各國使館;他地設些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各國駐華商業機構,往來流動,悉聽尊便。
全世界目瞪口呆暈菜了。外國傳媒一概只有如實報道的份兒,完全不知該怎樣評論了。
舉世為之失語!
哇塞!中國真的不差錢哎!大思路、大手筆、大氣魄,真是大大的來了一次思想解放啊!中國領導人太有才了!
正是:
“千鈞霹靂開新宇”
“地動三河鐵臂搖”
于是堵塞在許多條國道上的人們也載歌載舞、徹夜狂歡。天甫一亮,分為三路,繼續挺進!
一半中國變成了大工地。
于是一片片一馬平川之地上高樓大廈平地起,都成了滾燙滾燙的熱土!中央財政的錢、民間財神的錢、海外投資的錢、銀行的錢、洗錢家的錢、黑幫團夥的錢、幹淨的不幹淨的錢,源源不斷流向以上熱土。當地政府官員眉開眼笑,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