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細節定成敗
一頓比平時早上許多的午餐過後, 清香的花茶遞到了各位領導的手中。暖暖的花茶是午餐前泡的,這會兒溫度不高不低,正是喝着最舒服的時候。
領導們都是喝慣了雀舌、銀針、大紅袍、鐵觀音的人,尋常的花茶讨不了他們的歡心,紅茶和綠茶也未必能讓這群嘴巴被慣叼了的大佬點頭。
偏生這花茶清香宜人,哪怕只是放在一邊,那袅袅的香氣也像是長了小鈎子一樣鈎着人的手就擡起了玻璃杯。
許多男人都覺得花茶是個娘們兒玩意兒,大老爺們喝花品花味實在是娘們兒兮兮給裏給氣。平時別的不喝,就愛一大清早灌上一杯濃濃綠茶的幾個領導卻是在喝了第一口花茶之後立刻喝了第二口。
——這花茶香而不膩, 喝到口中首先品到的是屬于茶的高雅香氣,接着嘗到的是屬于茶的纖細滋味。它有的紅茶的甘潤、溫暖,更有綠茶的微苦、清新與回甘。柔順的口感像是每一片花每一片葉都融化在了水中, 解膩又解渴。
像是被雨後花園裏還帶着些微雨露的暖風吹過身子,領導們皆是精神一振。這讓帶着建築一組的成員們來送花茶的阿傑松了一大口氣。
“喬姐!您太厲害了!您怎麽會知道上頭都喜歡喝花茶啊?”
縮回喬喬身邊的阿傑猛拍喬喬馬屁, 喬喬好笑地睨了他一眼,伸出兩根指頭:“我不知道上頭喜歡喝花茶, 我只知道一,老一輩兒的人愛喝茶。二,老一輩兒的人偏愛喝熱茶。”
“你看早上會議室裏的茶飲料大部分都沒開過封,這說明人家不喜歡涼的,也不喜歡飲料那股香精和糖的味道。”
“剛剛他們吃的是雪花牛肉, 湯人家看不上喝,這會兒肯定口渴。這會兒把茶送上去,即便不是那麽好的茶人也會多喝幾口。”
再說那花茶可是我們家沈大白兔的力作。這群寧肯渴着也不屈就的挑嘴老爺子們吃過的好的比我們見過的還多, 他們嘴巴這麽厲害,沒道理分辨不出那是絕品好花茶。
後面這些話喬喬只敢在自己心裏說。她見趙主任帶着詢問的眼神朝着自己看過來,便大方地回了趙主任一個笑容。
趙主任一看喬喬的笑容就明白這熨帖的花茶是出自喬喬之手,他心裏納悶着這以前只喝咖啡的孩子怎麽忽然就喝起花茶來了,面上卻是笑盈盈地說起:“這茶真不錯!比我女兒給我準備的還好!”
“她呀,前些天說什麽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也該喝些滋潤的東西保養保養,濃茶太傷胃,不如花茶溫養,非逼着我喝她的玫瑰花茶……哎喲,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哪裏受得了那麽濃的花香啊?感覺喝完渾身都冒花香味兒了……”
滋潤保養可不是女人的專利,聽到“溫養”立刻有人豎起了耳朵。
趙主任身旁的人聞言更是立刻笑着附和:“哈哈哈,趙主任你女兒可真孝順。”
Advertisement
趙主任瞪了瞪眼睛:“她要孝順就不會逼我喝那玩意兒了!”說罷又不經意地舉了舉手中的杯子:“還是這個好,喝着惬意舒服。”
“那讓喬喬給您一些帶回去。這是她自家的私藏,我們她都舍不得給。”
李進說着哀怨地瞥了一眼門外的喬喬。喬喬一早就佯裝沒注意到室內在說些什麽,正煞有其事地用吩咐事情的模樣對阿傑說:“雪花牛肉那麽貴,我可請不了。告訴大家今天晚上吃燒烤。就去門口瘋狂豆腐燒豆腐炸土豆去。”
“好嘞!”
阿傑一聽有慰勞,笑得比爛柿花燦爛,跑得比兔子更快。
等喬喬轉過身來,謝銘就示意她進來。喬喬落落大方地進了門,被李進介紹時也毫不露怯。到了彙報會議再度開始的時候,她周身的柔順溫和的氣質一斂,整個人旋即變得鋒芒畢露。
“——這次四季小區的改造,我和我的組員在經過三輪初設後做出了放在各位面前的第一稿。”
黃色的牛皮紙覆蓋着厚厚的資料,領導們聽着喬喬說話,随手就翻起了資料。
現在的企業集團多喜歡用輕薄光滑可反複利用的塑料封,寧志剛和吳琛做彙報時也不例外。同樣是透明塑料封,同樣是A4大小複印紙打印了黑體字。寧、吳兩人的資料在外形上無什區別,領導們分不清楚哪份資料屬于誰,也沒那個心思去分辨。
再說就他們看來,那兩人都是老調重彈,講的東西都是一個概念。差之不多也就沒有必要去細分誰是誰。
然而,當在辦公室裏工作了多年的領導們一摸~到厚重、光滑且充滿韌性的牛皮紙就感覺到了懷念——辦公室裏的重要資料都是用牛皮紙袋封存的。哪怕到了現在,牛皮紙袋這個“傳統”也沒從政府機關還有企事業單位裏消失。
即便喬喬的彙報此時此刻就被打斷,領導們也願意多看兩眼這份比兩份有特征的資料。
“我們的核心理念是‘尚學社區’。”
“噢?”
趙主任眼睛一亮。
其實喬喬從他那兒“套”出去的話是他故意“漏”給喬喬聽的。省院背着上級給的死命令,如果不能把烤串兒胡同改造成一流的商業住宅一體化社區,那省院上層無疑會被大換血。
換言之不論是趙主任還是高院長,他們想要保住自己的烏紗和地位,那就不能讓四季小區超過了烤串兒胡同。如果真的按照四季小區這個甲方的意思把四季小區改造成黃金商業住宅區,烤串兒胡同的光肯定要被四季小區分走。
趙主任在告之喬喬四季小區這個甲方的意願的同時也隐晦地提醒了喬喬省院并不支持四季小區這個甲方。城建集團要是聰明就別不識好歹地和省院對着幹。
寧志剛和吳琛只想着讨好甲方爸爸,做的方案全是省院不喜聞樂見的。他們也不想想要不是省院,四季小區這個項目根本輪不到城建集團接。現在雙方還沒立合約,省院輕輕松松就能廢了這個自己促成的項目。
“你是說……你們不打算把四季小區改造成商業區?”
省院高層開心了,四季小區的代表可就不那麽愉快了。
濃眉一皺,其中一位率先朝着喬喬開炮:“你難道沒聽清楚我們甲方的要求?”
“您這可誤會我了。”
喬喬溫和一笑,一點兒也沒被領導的氣勢懾住:“正是因為我清楚您們的要求,所以才會做了這個‘尚學社區’方案。”
一鼓作氣,喬喬不再給人插話的時間:“因為‘尚學社區’是最能帶給四季小區收益的方案!”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就是大領導都挑起了眉。
四季小區的領導之所以想把四季小區改造成商業住宅一體化的社區是因為這樣的社區能吸金。重點其實不在于商業,也不在于住宅,而是在于社區整體的發展。
世人都知道商業發展最蓬勃的地方機遇最好,機會最多。商業意味着活力,意味着進步,意味着更高、更強、更快、更新。四季小區這個老小區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首先想到的就是學着別人走商業路線。
但,商業路線不是人人都适合走,人人都能走得通的。
“我和我的組員在四季小區和烤串兒胡同周邊做過調查與對比,調查數據……請各位領導看資料第三頁。”
“烤串兒胡同屬于人流極度密集的區域。在改造之後,人流會大幅度減少。周邊因為烤串兒胡同的人流而興旺的商業區也會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收縮。”
“這種收縮在烤串兒胡同結束改造之後會有部分回升。因為烤串兒胡同會作為新的商業住宅一體化社區為整個西城帶來人氣與商機。”
四季小區的領導翻看着資料上淺顯易懂的數據對比圖,摸了摸下巴。
烤串兒胡同被拆遷前是城中村,多少流動人口都栖居在其中,人口自然異常的多。這一拆遷,流動人口一個都留不下來,人流驟減再正常不過。
誠如這姑娘所說,雖然人口流失所帶來的商業收縮會在烤串兒胡同改造結束後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恢複,但烤串兒胡同從拆遷到重建,沒有兩、三年的功夫根本不行。哪怕是分期來做,一年也做不完三分之一個社區。
與之相對的是四季小區并不需要重建,只是需要改造。哪怕是大幅度的改造,一年半年也足夠完成。那麽在烤串兒胡同還沒有完成重建、西城相對蕭條的時間裏,四季小區怎麽辦呢?
以他為首的四季小區領導原是想着在烤串兒胡同重建完成以前先帶頭搶占商機,可人都沒有,這商機從何而來?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于是 的地雷!
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