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邯鄲城內,趙括正在酒館裏侃侃而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趙括将自己熟讀的兵法背誦出來,引來一陣驚嘆,他有些得意的看向臺下,心中暗自竊喜。
“這位公子是誰啊?”
“你不認識嗎?他不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嗎?”
“就是他,他的父親可是咱們趙國的馬服君趙奢。”
“是啊,他父親趙奢可是為咱們趙國立下不少功勞,看來他将自己熟知的兵法悉數教給了這個兒子,這麽看來咱們趙國安定有望了。”
“聽他兵法講的這麽熟練,想必上了戰場也不會差吧。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咱們趙國又要有一個少将軍了。”
“要是這樣,那真是太好了。”
“本來以為馬服君死後,趙國只剩下廉頗一位大将,如今看來馬服君後繼有人,咱們趙國還是一樣強大。”
“那可不嗎?若是換成別的諸侯國,誰敢和秦國作對,收下韓國的十七座城池。”
“若是韓國十七座城池歸入咱們趙國,那咱們趙國的疆土可又壯大了不少。”
“是啊,到時候各個諸侯國或許就要看咱們趙國的臉色了。”
.......
趙括邊講着兵法,不時聽着臺下百姓的議論,心中滿是得意。
四周不時傳來一陣陣叫好的聲音,圍觀的群衆聽得起勁,掌聲雷動。
Advertisement
趙括驕傲的挑了挑眉,繼續講着熟讀的各種兵法。
他的父親趙奢在趙國是出了名的将軍,和廉頗在趙國的地位幾乎不相上下。
趙奢之前戰績赫赫,死後被王上封為了馬服君,可以說是無上的光榮。
可是趙括心中卻對父親有些不滿,從小他便熟讀兵法,雖然只記書本,并無實踐,也自認為‘天下莫能當’。
父親卻覺得他這樣不行,還私下對母親說:“兵法是死的,戰場之上不是只會兵法就可以了,括兒卻一直覺得打仗和熟讀兵法一樣很簡單,若是日後趙國不以括兒為将還好,要是以他為将,只怕括兒會成為敵國破趙的漏洞。”
當時他便心有不服,一心想要找個機會證明給父親看。
只可惜,如今父親已經不在了。不過日後等他統帥三軍大敗秦軍之日,他定然會在父親墳前上香,告訴他,他看錯了……
就好像今日他不過就是簡單講了一些自己熟讀的兵法就把那些百姓唬得一愣一愣的,事實證明,他熟讀的兵法是有用的。
這麽想着,趙括看了眼臺下,不少百姓的目光中滿是崇拜和期待之情,他心中更是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收了上黨十七座城池,還未來得及安頓城中百姓,秦軍便派兵圍住了上黨。
趙勝趕忙命人給趙王送信,請求趙王發兵救援。
趙孝成王聽了消息,趕忙派廉頗率領二十萬大軍去救上黨。
廉頗的軍隊剛到趙國的邊境長平,上黨便已經被秦軍攻克,上黨的百姓們紛紛逃往附近的長平。
于是,廉頗當機立斷,在長平駐紮軍隊,接收來自上黨的百姓們。
七月,趙軍高築圍牆,堅壁不出。
秦軍屢次挑唆,趙軍按照廉頗指令堅守不出。
廉頗只守不攻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本就對上黨之地丢失而惱怒不已,聽說廉頗消極應戰,心中更是惱火,只當他是倚老賣老。
可如今放眼趙國,能夠領兵出征的将領除了廉頗,他又能派誰前去呢?
就在此時,有一則消息在趙國很快流傳開來,邯鄲城內流傳最甚,很快便傳到了趙丹的耳中。
“秦國最怕的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來當将領,廉頗容易對付,他就快要投降了。”
趙丹本就惱怒廉頗只守不攻的态度,正想找個人代替他,這麽多人都說馬服君兒子趙括有率軍之才,再加上馬服君趙奢用兵如神和秦國白起也算是并列的人物,他便信以為真,真的召見了趙括準備派他率兵前去長平代替廉頗。
藺相如本在病中,好不容病情有些好轉,聽說王上有意派趙括前去長平,便連忙入宮面見趙王,勸說道:“大王僅憑虛名而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粘死調弦柱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遺留的兵書罷了,并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丹聽後惱怒:“藺愛卿你和廉頗是舊識,為他說話本王能夠理解。但此事關乎國之存亡,廉頗一直不和秦軍交戰,諸侯國已經在嘲笑我們趙國怕了秦國,都等着看熱鬧,這口氣本王可咽不下。”
藺相如知道多說無益,趙王根本聽不進去,只得無奈的搖搖頭,退了下去。
就在趙括要率軍啓程之際,趙括的母親王青上書給趙丹:“求王上收回成命,不可讓趙括為将。”
趙丹心下疑惑,便問道原因。
王青回道:“王上有所不知,當初老身侍奉括兒父親時,他和軍中将士親如一家,王上賞賜的東西也都悉數分給了下屬。可如今王上剛命括兒為将,他就面向東接受了朝見,軍中沒有一人敢擡眼看他,大王賞賜的金帛,他也全都放到家裏藏了起來。他們父子二人心地完全不同,希望王上不要派他領兵。”
趙丹只當是婦人不舍兒子遠行,無奈的嘆了口氣:“這件事情本王已經決定,你便不要管了。”
王青知道趙丹心意已決,便又道:“王上執意要封括兒為将,老婦僅有一個請求,還望王上應允。”
“你說。”
“希望王上允諾若是日後括兒不稱職使得趙國蒙羞,老身和家人能夠不受牽連。”
“好,本王答應你。”
******
趙王派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前往長平替代廉頗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秦軍的耳中,秦王贏稷早便下令白起為主将,王龁為副将,只是應對趙國之時王龁在前,沒有洩露半點兒白起也在軍中的消息。
趙括剛一接替廉頗的位置,便立時更改法令,調動将士全盤進攻秦軍。
白起得到情報假裝戰敗而逃,同時布置了兩支隊伍突襲趙軍。
趙軍乘勝追擊到秦軍營壘,可秦軍營壘十分堅固,無法攻破。
就在這時秦軍一支突襲部隊兩萬五千人切斷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突襲部隊則切入了趙軍的營壘之間,阻斷了趙軍和營壘之間的聯系。
趙軍不得已只得就地構築壁壘,頑強堅守。
如此斷糧一月有餘,趙軍屢屢突圍不得,最後趙括親自率領精兵突圍,被秦軍射死,四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
白起将趙國降兵四十萬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二百四十餘人放回了趙國去給趙王報信。
八月的邯鄲城飄着大雨,趙軍大敗的消息已經傳遍各個諸侯國。
白起坑殺四十餘萬趙軍的消息更是讓各個諸侯國不寒而栗,對于秦軍的鐵血手段是又敬又怕。
趙丹聽到趙括戰敗,四十餘萬将士被活埋的消息之後,久久沒能說出一句話。
退朝之後,他站在瓢潑大雨之中望着霧蒙蒙的王城,怒喊道:“趙括,你可把本王和趙國害慘了!”
諸侯國之間也議論紛紛:只怕如今的趙國再也不能和秦國相抗衡了。
******
此時郢都王城內,熊橫聽說了趙軍大敗的消息,坐在大殿之上正笑得正開懷。
“趙丹也有今日,這下子趙國要玩完了。”
“王上,唇亡齒寒。”春申君黃歇出聲提醒道。
熊橫止了笑,聽見他又道:“王上,趙國之前國立鼎盛之時,就連秦軍也畏懼幾分,如今秦軍坑殺趙國四十餘萬大軍,趙國士氣一蹶不振,如今能和秦國相抗衡的也就剩下楚國了。”
“難道不好嗎?”熊橫正是因為知道趙國會從此走上下坡路,所以才如此開心。
“王上,諸侯國之間本身就是互相牽制,才會和平至今。趙國沒落對于楚國或是其他諸侯國并沒有什麽好處。”
熊橫聞言一挑眉看向殿下站立在列的宋玉問道:“宋愛卿,你覺得呢?”
宋玉聞言站出身來,恭敬一拜:“回王上,臣不這麽認為。”
“哦?你快說說。”熊橫顯然是來了興致,瞬間坐直了身子期待的看向他。
“雖說之前趙國國力強大對于牽制秦國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趙國也并未給其他諸侯國好臉色。”宋玉這麽說着,熊橫認可的點了點頭附和道:“就是、就是,趙王那得瑟的臉,本王早就看煩了。”
“再說前不久王上從秦國迎娶了新婦,如今秦楚是和親關系,相較于趙國,還是秦國強大對于楚國更為有利。”宋玉又接着說道,殿下不少大臣聞言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黃歇瞥了一眼站立在身旁的宋玉,見他神色自若便冷哼了一聲站回了隊列內。
“宋愛卿說得對,說起來本王好久沒有設宴了,你去驿館接林姑娘過來,本王要欣賞琴藝歌舞。”
“是。”
作者有話要說: 宋玉:最後的最後我來打了個醬油。
林清婉:你還知道打醬油?
宋玉:跟你學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