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分析結果顯示,這顆行星上具有複雜的碳氫氧化合物——事實上,系統直接把它們當做了“有機物”,甚至誤以為這兒就是共和國的一顆殖民行星。
大氣壓強約一點一五個大氣壓,幾乎不含有對于人體有害的氣體。氧含量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五,比人類所需的分壓高,然而依舊在短時間呼吸可承受的範圍內。二氧化碳含量在百分之一點零七,同樣超過了人類可以正常呼吸的分壓範圍。然而因為氧氣與二氧化碳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具有競争關系,這個比例依舊是處于短時間可承受的範圍內,甚至經過計算可以在大約三至四個小時的時間範圍內直接在這樣的大氣中呼吸。
空氣相對濕度百分之七十二,溫度二百七十七開爾文(約合四攝氏度)。外面天氣晴朗,平均風速在四米每秒左右,電離輻射強度可忽略,紫外線強度也處于人體可承受範圍內。這個數據就像是湯義在第五世所去的人類發源行星地球——如果在其他場合下有人給湯義這樣一份數據,她恐怕會毫不猶豫地斷定這顆行星上肯定存在生命,并且是和地球生物十分相似的生命。
事實上的确如此。分析結果顯示,就在她的窗外不到十米處有一片複雜有機物大分子密集的區域,存在吸光現象,特異性吸收波長為七百一十納米可見光。這個數字是每一個人類都應該非常敏感的,因為地球上高等植物的葉綠體中心色素葉綠素a的吸收峰值是六百八十納米和七百納米,和七百一十納米是非常接近的。
而結合光譜散射檢測,由于這個恒星系的中心天體——那顆比太陽稍小的黃矮星——放射出的電磁波比起太陽更偏向紅光,而藍光部分被大氣散射程度較大,輻射到地表的電磁波中波長為六百六十到七百八十納米的紅光輻射所含能量占總輻射能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那些“複雜有機物大分子聚集體”恰恰能夠吸收這含有能量最豐盛的區域,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明這些有機物組成的結構必然有某種植物的特性。
植物——哦,植物是什麽概念?這宇宙裏有無數天體,其中又有哪些具有真正能被稱為“植物”的生物?!湯義想都不敢想,此刻她已經完全無法估量這顆行星的價值了,只想要真切地看到它。
她的手指顫抖地伸向舷窗保護層的開關,然而伸到一半的時候卻又停住了。
不,不能。她真切看見這顆行星的第一眼,絕不能夠是透過這加了增透膜又濾掉了一部分偏振光的人造光學材料,她要看到的是真真正正的這顆行星的地面、砂石和植物,就透過她自己的角膜和晶狀體,把所有處于三百五十納米到七百七十納米之間的光都投射到她的視網膜上。
湯義再次确認了外面的空氣的确能夠在短時間內安全呼吸,然後便穿上已經快兩年半沒有用過的外衣和帽子,給黑白塊兒系上狗鏈兒,打開了十二升降壓艙的內外艙門。
還沒有真正走出升降壓艙,涼而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清爽得如同一場原始自然的盛宴。湯義不禁幾乎是反射性地大口呼吸起來,血液氧分壓的迅速上升帶來一種眩暈般的愉悅感。她感覺到這顆行星上的微風輕輕吹起自己額前的短發,就像是一只情人手順着她的發際溫柔地拂過。
如果說地球對于湯義而言像是溫柔的父親,那這顆行星的确就像是溫柔的情人。她甚至有這樣的感覺:這是一個只有她知道的情人,在這裏等待了數十億年,只為了在這一刻與她幽會。
她感到有點兒不知所措,內心裏極其渴望能夠看到它的真實面目,卻又感到緊張甚至是驚惶。雖然不是故鄉,這種感覺卻比近鄉情怯更要矛盾。在輕輕推開外艙門之前,她甚至不由自主地梳了梳自己的頭發。
外艙門終于被推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副美得難以想象得畫面。
那是怎樣一種美啊,湯義的手緊緊地抓着外艙門的邊緣,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傍晚日落時分,整個天空與大地被一片奇異的混合色彩所籠罩,全然是一個奇幻的世界。
難以形容,實在難以形容。頭頂的天空呈現出深沉的靛藍色,越靠近地面而越淺,最終歸結為明亮的月白。然而天邊又有幾抹濃墨重彩的殷紅,和靛藍形成鮮明的對比,如同鈉和鉀的火焰在天邊燃燒。而遠方的地面上綿延起伏了一層層山谷,在晚霞中呈現出暗紫色的影子。
再往近,那些山谷上的植物能夠看得清了。它們的确是與地球植物出奇相似的,從如同縮短了的莖節上伸展出與蕨類相仿的羽狀葉,每一片都有将近兩米高,堅韌卻又優美地在微風中搖曳,如同琴鳥華麗而優美的尾羽。大概是由于主要吸收紅光而反射紫光的緣故,那些葉片交錯向疊着,呈現出深深淺淺的紫。
距離這篇花崗岩河床不遠處有那條改道的河,就在那兒如明鏡般靜靜地流淌着,河邊的植物格外茂盛,透過陽光能看到那葉片薄薄的像紙一樣,在倒映着晚霞的殷紅與天空的靛藍的水面上又映出一片夢幻般的藍紫色。
河床邊深褐色的礫石稀稀疏疏,一直蔓延到湯義的腳邊。她俯下身,看到三五顆礫石中冒出兩片淺藍色的葉子,拳卷着仿佛就将要張開,似乎是這顆星球上最弱小的生命之一,在對她表達歡迎。
看着這無比绮麗的異星夕陽圖景,湯義邁出了她在這顆行星上的第一步。當合成橡膠的鞋底觸碰到礫石,發出第一聲輕微如昆蟲破殼般的聲響,她面對着這片美好的土地,忽然毫無征兆地流下眼淚。
雖然只距離共和國的疆域三百一十光年,但這已是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