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治罪
蔣儀見自己的父親如此不中用,到了此時,為了能給自己脫罪,竟不惜抹黑自己的女兒,心中更涼了幾分,但是事情在四年前就已經注定,不論她如何躲避或者向前,總要走到這一步,是以仍是挺起肩膀跪在那裏。
宋縣公便道:“即是如此,呈上證物,帶證人。”
證物便是四年前餘氏說她寫的一首秦少游的《鵲橋仙》與餘有成當年寫的書信,人證蔣儀卻始料未及,來的竟是餘姑子慧圓師太。
雜役捧過那張宣紙到蔣儀面前,問道:“這可是小姐您的親筆?”
時隔四年,蔣儀才親眼見到這張紙,一手王羲之小楷,确實與她寫的十分相似,她靜靜盯着,半晌才道:“不,這不是小女的字,這是小女繼母餘氏的字。”
宋縣公示意蔣儀繼續說下去,坐在旁邊的陸遠澤卻是喚過雜役,耳語一番,不一會兒,衙役捧了宣紙筆墨過來,鋪在當堂。
蔣儀持筆蘸墨,在紙上寫了一首《鵲橋仙》,方才擱下筆道:“小女習的王羲之小楷,其書法講提氣放逸,意态要秀美開朗。而繼母餘氏卻是習一手簪花小楷,字形由扁方為長方,又是清婉靈動的字體,雖刻意驀小女手法,卻終是與小女所寫王羲之小楷大不相同。今小女在此間寫了,還請宋縣公過目。”
雜役将宣紙呈給宋縣公,他看完了,卻仍交于雜役,雜役便又将宣紙呈到了陸遠澤那裏。
這時,宋縣公又道:“人證慧圓師太,你是一方主持,蔣家小姐即在你庵中出家,餘有成又一口咬定你因與他之親,經常放他入庵私會,可有此事?”
餘姑子前兒剛沒了尼庵,帶着幾個食腸寬大的姑子們四處挂單,剛在桃花庵穩定下來,欲要做幾個場法摹些銀錢好重新把饅頭庵修繕了,如今過的十分艱難。今早起來,又被幾個衙役不由分說捉到縣衙一通審,說是她庵中□□,若不是她有僧衣護體,只怕此時夾棍大板都上了許多了。
她今見不過是餘氏與餘有成自己遭了罪,心裏憤不過,還要拉扯上蔣儀,便也厭惡了這兩個人了。她那個饅頭庵,因遠離人煙,又在山腳,是個苦極的地方,凡有些慧根的姑子,都呆不長就走了,留下的俱是幾個食腸寬大,卻又得力能幹,但天姿極差的姑子,莫說抄經了,連個佛號都念不好。蔣儀在庵中四年,勤勤肯肯,任勞任怨,她雖常叫兩個姑子腳前腳後跟着,也是淡淡的沒有任何怨言,又能抄經又能幹農活,她就算失心瘋了,也不會叫餘有成這個糟了芯子的庶子來糟蹋她,又如何會容餘有成到自己庵中半步。
及至後來,餘氏見蔣儀漸漸大了起來,心有不安,欲要餘姑子将她除掉,也是給了餘姑子不少香火錢,還承諾待蔣儀死了,再将饅頭庵往外擴上一進。餘姑子也不是不動心,她早有擴殿的意圖,只是沒有銀兩,就只能一直耽着,誰知正好天下了十多天的雨,她派姑子到山上看了,都說泥流是早晚的事,餘姑子欲要出門躲避,想到銀錢,便鬼迷心竅存了害蔣儀的心,這才将她和一個燒火的老姑子留在饅頭庵內。
這方餘姑子雙手合什道:“阿彌陀佛,貧尼那饅頭庵雖小,卻也是佛門清淨地,餘有成是男客,慢說進庵,就是庵外五十步,也是不能容他的。”
這些年世道清晏,尼庵也漸多了起來,為防那起子壞了腸子的下三濫下九流們前去臊皮庵中尼姑,庵外五十步,都立着告示,男子們等閑是不能靠近的,是以餘姑子才會有這話。
餘有成聽了這話便哼哼起來,他被打腫了臉,這會兒張了嘴也是如狗嘴攪棍子,說不清楚話,只是含糊道:“姑姑,姑姑,你怎麽幫外人?”
餘姑子卻是看也不看他道:“貧尼的饅頭庵雖小,規矩卻極是嚴謹,蔣家小娘子在我那裏,五更便要早讀,天亮就要勞作,過午便不能食,這四年無一日不是如此,她又比不得貧尼要外出照應,這四年間,是一個外人也外客也未見過。”
餘氏這時也忍不住了道:“姑姑,你可莫要忘了,你收了我多少香火錢。我早就說過,她是在家不檢點,與有成私相收授,我才送到饅頭庵的。”
餘姑子這時見她這侄子侄女大勢以去,那會介意自己再多潑些污水在身上,是以淡淡笑道:“當日蔣夫人餘氏将蔣家小娘子送到我饅頭庵,是說她因夜夜夢見母親在難中,為求佛前超度,立勢出家,才來我庵中修行,這個其餘些個姑子都可為證。”
餘氏這時氣的半死,卻又無可奈何,必竟其餘那些姑子,确實聽到的是這麽個借口,不然一個将要及笄出嫁的女子,為何會突然循入佛門。她忽而擡起頭對縣公道:“知縣大人,實則賤妾當年會出手害那孟氏,主意全是我這姑母出的,她自幼跟祖父一起替人看病,才會懂那麽多害人的方子,就連其中幾味藥,市面上少有的,也是她替我尋來的。”
餘姑子聽了這話,跳将起來,指着餘氏罵道:“你不要血口噴人!”
“大膽!”宋縣公一拍驚堂木,衙役們便過去按住了餘氏與餘姑子,不叫她們撕到一起去:“餘氏戕害蔣家先夫人孟氏,證據确足且自己已然畫押認罪,就此打入大牢,秋後問斬,至于蔣明中蔣朝奉,家中發生如此大事,竟能不聞不問,有失察之罪,我今卻要奏到朝中,革你烏紗,你可有異議?”
宋縣公雙手抱拳,遙寄朝中,蔣明中忙躬腰道:“草民無異議。”
他能從中保全自己已屬不易,這烏紗本就是個虛的,從未落到失處,如今丢了,竟也不覺可惜。
“至于餘有成,你身為縣中大戶人家的公子,整日不求上進,就知走雞鬥狗,如今竟還夥同家姐,幹如此污人良家女子的勾當,實在罪不可恕,本縣判八十大板,流放三千裏。”
宋縣公一拍驚堂木,便有衙役将他拖了出去,早有兩個執板的衙役站在堂前,将他反剪放倒,板子打下去,卻不聞有聲音,只是撲撲入肉的悶聲,初時,還聽他有叫聲,後來就沒有了。
蔣儀不忍相看,雙眼放空,卻是盯着自己眉間那處空地,就那麽跪着。
“至于慧圓師太,今日餘氏既已咬定你私藏禁藥,本縣少不得便要查一查這件事情,你就先在縣衙牢獄将就幾日,等案件查明,與你無關,本縣自會放你出去。”
聽了宋縣公這話,餘姑子那還忍得住,咬牙切齒盯着餘氏,餘氏卻哈哈笑着被雜役拖了下去。
“蔣家小娘子,你能持已清白,為母審冤,實在是貞烈女子,本朝律例,女子年過十五,就不能再入外家,你已年滿十八歲,本不能攜嫁妝歸外家,但本縣念你孝勇可嘉,就給你一道判書,叫你攜嫁妝以歸外家,從此可與蔣家斷了親屬關系。”
蔣儀在京中呆了半月,見自己外家境況比蔣家更要複雜可怕,早就沒有了長住的心,況且蔣府如今餘氏已去,如峰還小,老夫人又已老去,她有這份嫁妝傍身,再沒有人能欺到她頭上去的,若是還了外家,且不說王氏容不下她,就是徐氏一個人都能啃光這份東西。孟宣和徐氏雖有這樣的心,但蔣儀一直沒有吐口,昨夜寫訴狀的時候,孟宣也已睡了,自己從未說過這樣的東西……
蔣儀這樣想着,目光掃到陸遠澤那裏,這時日影西斜,他整個人都被傍晚的晚霞照着,唇角一抹笑意,目光掃在蔣儀身上,仿佛是說:這是我幫你求得的。
他欲要自己到京中去,蔣儀隐隐有了這樣的想法,頓時恍然大悟,必是陸遠澤在訴狀中加了這一句,他早就将訴狀遞于了宋縣公,且整個中午都與縣公在一起,必是他呈明了自己的想法,宋縣公才會在這裏額外加上一句。
蔣儀忙跪下磕頭,高聲言道:“知縣大人,小女子懇請您收回成命,小女祖母年邁,弟弟年幼,萬不能棄他們而去。”
宋縣公本已離了案臺,聽了她這話,反而贊嘆道:“女子當要如此,才堪為楷模啊!”
他回身走到蔣儀面前,親自将那判書遞于蔣儀道:“今日我聽我那陸賢侄言你在家中頗是受了委屈,不如歸到外家去,有這樣一份豐厚嫁妝傍身,必能尋戶好人家。”
這話有些唐突,但是宋縣公已老,又受人尊崇,叫他說出來,蔣儀也只能受了。
孟宣接過那判書,高興的連連做揖,将判書揣到懷裏再也不肯拿出來。他在家受徐氏千叮咛萬囑咐,就是要要回嫁妝,來的路上受了悶棍,還被人連綁帶打,說不出的倒黴,不想能有如此好結果,開心的幾乎要跳起來。
蔣儀還愣在當地,見宋縣公欲要下堂,仍是跟着,欲要說些什麽,就見陸遠澤走了過來攔住她,心知是他搗的鬼,怒道:“我誠心信你,你竟不問過我的意見,就替我做了主意?”
陸遠澤道:“你覺得留在歷縣家中,會比京中更好?”
“不會更差。”
陸遠澤追問道:“你祖母恨毒了你,若你留在家中,她自會找機會誣陷你不孝忤逆,屆時告到縣衙,本朝以孝治天孝,必會拿你治罪,屆時非但嫁妝,只怕你的性命都難以保全,這也不差?”
蔣儀聽他說的确是事實,竟無語可辯,又不能說京中還有幾張獅子大口等着,便斂了裙衽道:“無論如何,還是多謝陸編修幫我到如此地步。”
這堂上吵吵嚷嚷許多人,陸遠澤竟無從開口,半晌才道:“你既到了京中,且安心等着……”
話未說完,就見李媽媽花媽媽幾個圍了過來,将蔣儀簇到外間,扶上了早已雇好的大車上,孟宣走過來道:“如今大喜,儀兒你還歸到仙客來住下,我自去蔣府交涉,等到明日,你就先步離京,待我理好財産,再到京中。”
蔣儀那裏肯,她知這孟宣明面上是奉了李氏的命令,實則徐氏還有一套交待在後頭,便忙道:“我也還要拜別祖母,況且母親的嫁妝單子,如今過了這些年,怕是已有些出入,裏頭帳目,怕要我看過才能講的清楚。”
孟宣道:“即是如此,咱們此刻便一同歸那蔣家,将嫁妝單子理個清楚。”
蔣儀回頭,見陸遠澤仍是站在堂中,人群晃動中看不真切他的樣子,便斂了眉眼放了車簾。
作者有話要說:
好吧,本文書名确實有點不響亮也不好聽,但我實在不會起那種又響亮又好聽的名字啊。
誰願意供獻個好名字的話,請留言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