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為伊消得人憔悴
前幾日,僅僅為了識字,我不計較任何書,像一個餓極了的流浪漢,突然看見了東西,不管好壞,囫囵吞棗。
心想哪怕以後消化不良,上吐下瀉,自苦得不行也不自恨,總相信有總比沒有強吧?結果可想而知,消化不良這檔子事,要比沒有食物吃可能還要不堪設想,誰說,有一定比沒有強啊?!
又像一個窮怕了的吝啬鬼,看見值錢的東西,不管以後賣不賣到錢,用不用得着,都先積攢起來;可悲的是,累得自己渾身散架,卻收獲甚微,因為可能是黑瞎子掰棒子--掰一個,仍一個。可能人的短暫記憶是有限的空間吧?!也只能學黑瞎子了!
于是,我開始反思、思量。難道我沒有“順天時、量地利”,以致“用力多而成功少”,所以“任情返道,勞而無獲”。
這不僅讓我痛苦,更多的是還有濃的化不開的無奈、無力、無助。
還好,老天開眼,在我午休閉目養神時幫了我一把--讓我突然領悟到:自己最近所學,真正在靜下心來,自己能用得着的是那些觸動我內心的東西;或是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此,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茅塞頓開之際也就理清了愁緒,決定應該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書來--優先翻出來閱讀并整理,并在寫東西的時候盡量尋着自己熟識的領域,争取在整理的基礎上能更上一層樓;也就是現在人說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也許,就會很容易看的很遠!果不其然,哈哈……我久違的笑聲又響起了。
盡量做些摘錄,是因為還記得一位智者所言的讀書的高招--讀書是學習,摘錄是整理,寫作是創作,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首先摘錄一些自己先前背熟的、如今依稀記得的詩詞歌賦,在這個方法的幫助下,我讀完了李清照的《漱玉詞》,納蘭性德的《飲水詞》。
在這個基礎上,認了不少字,再去讀自己了解的秦淮八豔的故事,或是傳紀,或是秘史,便覺最起碼和記憶找到共同點。
接着又尋了些有印象的女才人如班超,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兒,魚玄機的傳紀或是她們有生之年的作品;順帶連四大美女的外傳或野史一并收了來。這樣,漸漸的,以史為鑒,只要是女人的故事或文章,我都感了興趣,愛不釋手。
四阿哥偶然看到我奮不顧身的鑽進書堆裏,哈哈笑着逗我是書呆子。不過,我只是一笑置之,因為我沒時間理他,他只要不太過分,哪怕取笑我,我也不在意!
不過,春雲就不好惹啦,她一煩透,那可是一把就把我手中的書奪走。可惜,百無用處是書生,再加手無縛雞之力,我也只能順從她啦。乖乖的按她的指示睡覺,吃飯,喝水,溜達,和偶爾來的四爺不鹹不淡地應付幾句。
不過經過這一段的“衣帶漸寬終不悔”,再看看鏡中的自己真的是“為伊消得人憔悴”,成了“骨感美人”。為此,我也只是會心而笑。當春雲聲東擊西或是指桑罵槐的埋怨我時,自己也只是覺得當下處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就微笑置之,繼續樂此不疲,該幹嘛就幹嘛去!
說我不可救藥也行,說我一根筋也罷。總之,我覺得人一旦喜歡什麽,總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意志的錘煉,方對得起自己活了一場!
不然,豈不辜負了自己聆聽那些不同時代才華橫溢的同齡人內心花開的聲音,聆聽他們也聆聽自己生命拔節的聲音,并進行思想與思想,智慧與智慧的碰撞;
豈不辜負最初相識他們時那場內心的觸動,诋毀惺惺相惜的幸福?!那麽,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紙上綻放自己的思想,豈不更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