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姥姥
看我白馬王子的信裏,越來越多的提到我現在的姥姥的近況,讓我不由得老是回憶我現代的姥姥。雖然我的姥姥不像倪萍的姥姥對她那樣對我過,我也不能像倪萍一樣如今能寫出一個我的姥姥語錄。天時地利人和,我可能也做不到,因為我沒有那樣的機會,也沒有那樣的幸運,更沒有那樣的幸福!
我的姥姥在我的生命裏出現的次數很少,結果,每次出現似乎都成了故事。雖然她人,我不經常見到,但是她的故事,我幾乎在小時候,每時每刻都能聽到。雖然講故事的人—我的爸爸總是不懷好意,嘲諷地把她形容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雖然姥姥只是因為社會的原因,不幸,多嫁了幾個人而已。
據說,姥姥的第一次婚姻,生下了我的母親後不久,就和我的姥爺離婚了。這離婚應該是我姥爺提出來的,而我姥姥是被迫的。原因可能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我的姥姥告發了我的姥爺,就這樣,我姥姥得到了政府發的獎狀,卻因此失去了婚姻。她的第二次婚姻,可能和第一次很相似,也是生了一個女兒。沒有在農村住過的人,可能不知道,一個女人在農村生了一個女兒,是犯了一個多麽天大的錯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無”不是指沒有孩子,而是指沒有兒子,女兒是不算人的。社會,讓女人從母系的最高層,發展到連自己都不算人,而還要女人這樣,那樣,這是否是最底層了?姥姥的第三次婚姻,是輪到好時候了,讓她揚眉吐氣了,接連着生了兩個兒子。也許,姥姥的第二次婚姻,是受不了氣,第三次也是,寬容這一人生心态的基本功,到現在都沒有練到家,我願意銜接她這個的未完成的任務。因為她婚姻不圓滿的遺憾讓我母親又恨又怨、又哭又鬧、又打又罵地快堅持下來,離婚的可能是零。母親真是和父親什麽都是一輩子了,怨也好,其他也好……
我的母親也對姥姥似乎只有抱怨,而沒有過多的感情。爸媽吵架的時候,更容易把姥姥搬出來,似乎父親搬出姥姥來,就贏了,母親就輸定了。也許,因為這個原因,父親經常把她的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時時刻刻拿出來詛咒。如果他知道心理學中說,一個孩子,在越聽父母說誰的壞話時,長大後越容易變成誰,我不知道他是否是還熱嘲冷諷,冷語冰人的一次次當着我的面提起,我相信他的本意是不希望我成為他所諷刺的人。可是,物極必反,他忘了老天,他越是說她不好,我越是在內心深處欣賞姥姥。如果他知道我從來不光是他的女兒,還是母親的女兒,還是姥姥的外孫女--自然,我身上不光流着他的血,還流着母親、姥姥的血。如果他知道我不只是他自己的女兒,還是他和母親的紐帶,還是他、母親和姥姥的紐帶。如果他知道我只是遺傳了他的智力,而我也是一個女人,他侮辱一個女人,也包括侮辱,作踐他自己的女兒。他是否是不再那麽興高采烈消遣般地說個不停,講個不止,讓我童年的時光陷入聒噪、痛苦、掙紮的氛圍中!
我似乎由于叛逆,對姥姥似乎産生了心理學上的移情,雖然這和叛逆等一些因素也有關系!對她從來也恨不起來,冤不起來她,從內心深處到現實世界。小時候對于父親對她的不公平論調,我只能沉默,大了,我敢違背他的意願去見她,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決心。因為她畢竟從來沒做過傷害我的事,還為我的生命打開過一扇窗戶,随即,陽光灑進了我的世界。
那光,是姥姥讓我見到了城裏的火車,喝到了羊湯、小米粥,吃到了油條。最重要的是因為她,我見到了兩個重要的男人。如果不是因為她,我怎麽可能去那個大城市,怎麽能有機會和他們擦肩而過,我們是那種佛說的今生五百次的回眸,去換得我們來生的相遇、相識……是他們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不光有男人和女人的打罵,還有一個男人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子那麽好、禮貌、尊敬。我丢了東西,他幫我撿起來,那麽和藹可親地還我,而不是責怪我、罵我。而他用那麽溫柔的眼光看着我,全然沒有一點嘲諷……
也許,有人覺得我太經不起別人對我好了。那麽,我要是再說,曾經有個和我有血緣關系的堂叔,微笑着看着我過,而我餘生都在後悔,遺憾沒有好好回應過他。還把他的目光,視為我生命裏,心底最美的風景。你是否是認為我瘋了,我傻了?雖然我那麽做,他是罪有應得,因為他的緣故,他的哥哥、弟弟把我爸爸打得住院了。可他沒有傷害過我,在我生命裏最空曠、寂寞的時候,出現過,存在過。雖然是意外,也有潛意識的人為吧。可是,我是個倔強的孩子,又是一個不理智的孩子,感性地認為—父親恨的,我就應該恨。所以,我的生命不是先學會愛的,是先學會恨的,恨極了,才開始學着愛的。可我是怎樣開始愛的啊?是因為微笑着的他,自殺去了。如果他的自殺,是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人愛他,只有人逼迫他,那麽,我也是儈子手吧?失去了才知道重要,雖然有些晚,但他畢竟用他的生命讓我明白人生不只能有恨,如果沒有愛,也得有一樣自己沉迷、癡迷的事情,如果這樣的事情,也被禁止了,那麽,一個人是不惜可以去死的。
當年,到底是因為什麽,兩家最親的人演出了一場“兄弟阋于牆”的悲劇。我太小,不知道緣故,也記不清楚,老天,更不允許我再計較。只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吧!
可是,從他的離開,我想為留下的人做點什麽。有一段時間,老天讓一個經常像姥姥的人,出現在我的生命裏。我的身心被折磨着,煎熬着,終于,有一天,踏上了找姥姥的旅程。
姥姥老了,起初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二十年不見,歲月這把刀,把她雕刻得那麽慘不忍睹。可歲月再狠,依然沒有改變她的心,她的恨,她的唠叨,她的思想……似乎越聽她說話,越覺得她沒有變,變的只是一個空殼,一個臭皮囊。難道我以後注定也是一個執迷的人,不見棺材不掉淚?!
留下的人活着,有了故事;沒有留下的人,被留下的人經過飯前飯後一遍遍唠叨,成了傳說。說這話的人不是姥姥,卻是姥姥的大女兒的大女兒,根據姥姥的故事總結的。所以,這不是姥姥語錄。但姥姥留下來現在還活着,繼續着太多故事。雖然有些故事,她現在已經有些,讓我聽不清楚、弄不明白,但我從她身上依舊能覺察到故事的力量,和她的不依不饒,卻也無可奈何!
我的母親說她年輕時只對兒子好,拼命攢錢都給她兒子買房子,娶媳婦了。到了如今,像她這樣的母親還是不少,不過,現在她開始為了給孫子蓋房子,娶媳婦使勁渾身解數了,依然心裏沒有我的母親,自然更沒有我,如今努力通過我找我的無情無義、只圖省心的母親,也是為了把她自己像個包袱一樣,扔給母親,只是因為她生了我的母親。可憐天下父母心,以為自己生了孩子,不管怎麽對孩子,孩子都會孝順自己,真是癡心妄想。如果這麽簡單,還要《弟子規》,孔子忙乎一通幹嘛?
我們對于她來說,是女人,等于沒有!社會,把女人教育成這麽對待女人,到底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文明的必然過程?我欲哭無淚,除了寒心就是心痛。所以,如今對于她和兒媳婦一直争吵不斷,我弄明了緣故,也只能哀嘆—惡人自有惡人磨,見了惡人沒奈何!我也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因為她養的兒子--寵溺無孝子,也許,那是她的報應;也許,人這一輩子就是自己挖個坑,把自己埋了。說得文雅一點就是—天作孽不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再文雅一點就是—人生如春蠶,作繭自作縛。如果一個人不給自己留活路,誰也救不了他。更何況,人性有時候是喜歡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喜歡占便宜的人,偏偏容易遇到喜歡占便宜的人。緣分,愛情,親情等等都是如此。我的母親就是一個只能沾光,不能吃虧的人。我到現在都沒有想明白,她掙錢為了什麽。也許,為了買衣服吧,因為她除了買衣服舍得,對什麽都不舍得。如此的母親,也許,自然就因為她向姥姥借錢沒有成功,所以,現在她覺得自己是理直氣壯可以對自己的母親不負責任。更何況又有我的父親整天還用姥姥年輕的故事來侮辱我的母親。我想姥姥是賺不了我們家的便宜的,也別想讓我們家養她,指望我,都別指望我的父母。我有時想我的父親,之所以那麽拒絕,那麽憤怒,都是因為錢。他們這一輩子就為了錢,什麽也不為,連我—他的女兒,也是用來換錢的。
有時候,真的不明白他們那代人,為什麽活着,孩子不為,自己也不為,更別提其他的了,似乎只剩下為了錢。可是,老了老了,國家又把利率調到了最低,讓他們的小算盤又落了空。他們又打算拼盡自己所有買套房子,可是,住多長時間,又有自己說了不算,全看老天的心情!
可是,姥姥,爸爸媽媽還有更多的親人、朋友,甚至自己周圍太多不認識的人,依然這麽習慣地活着。我累了,想換個方式……
我本來想把這一切,爛在肚子裏,不想,我的白馬王子講了他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和一個人私奔,讓他從此不光失去了母親,也失去了父親。為了讓他相信,這世界比他悲哀的人還多的是,我就把姥姥的故事換成一個小女孩的姥姥故事,讓他明白,在賤民的最底層是女人。老天,原諒我的自私,虛榮吧,我不敢說是自己的。我害怕自己想自己的母親一樣,在母親毫不設防地、把一切告訴父親後,餘生都生活在自己過錯的“緊箍咒”裏。因為父親拿母親告訴的、折磨了她一輩子。
白馬王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又提起要見我,或是帶我出去玩。都被我拒絕了,因為我和玉兒姐姐一樣吧—寧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還因為我覺得現在就很好,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我像空氣,像風一樣,無處不在,無跡可尋,就很好!更何況--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也許,我的天性也是喜散不喜聚。而和他的情性不同,因為他只願常聚,生怕一時散了添悲,那花只願常開,生怕一時謝了沒趣;只到筵散花謝,雖有萬種悲傷,也就無可如何了!
我還是覺得他那種生活方式,有些累了!可能還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只适合,有些自戀地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主人公戀愛着,有些自戀地像《杜拉拉升職記》中的女主人公夢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