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這幾天宮裏也不大太平, 除了舞弊案那件事,後宮陰私也沒讓皇帝多省心。
傅知玉聽采梅和自己講八卦, 說是臨月樓的桂嬷嬷不知在什麽時候和花芮軒起了矛盾。桂嬷嬷在宮裏橫行霸道慣了,雖然主子早有叮囑這段時間不許惹事,但是她咽不下這口氣, 只覺得一些宮裏不受寵的妃子犯不起什麽風浪,還是找了個機會,又和十三皇子的婢女阿葉對上了, 這回還連帶着十三皇子的生母。
十三皇子傅燕然的生母品級只是個美人, 傅知玉記得她好像是一個不小心被傅青彥寵幸的宮女,清元帝睡完就忘了,即使她生了個皇子也沒有被記住, 在花芮軒裏面連個主位都不是, 生性膽小, 記事時候就是伺候人的奴仆,之後做了主子仍然沒有什麽氣勢,對上桂嬷嬷之後就只會哭,兩個人一起被桂嬷嬷控制地完完全全, 不敢反抗,這回桂嬷嬷還聰明, 沒選在禦花園, 直接去了花芮軒的偏殿,那裏在宮裏和冷宮沒什麽區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但就在阿葉差點被折磨致死的時候, 傅燕然回來了。
他一進來就看到自己狼狽之極的母妃,衣不蔽體,那天還下了些小雨,她身上還有傷痕,像是鞭子抽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地上跪着不敢起來,凍得瑟瑟發抖。阿葉躺在那裏不省人事,和死了一樣,整個宮殿淩亂不堪,真正的慘案現場。
傅燕然這小孩也真豁地出去,比上次反應快多了,當場嘶吼大叫,死命抓住了桂嬷嬷的手不讓她離開,然後就開始叫。其實花芮軒的主位筠嫔早就聽見了聲音,也知道發生了什麽,但她也不敢管那閑事,但傅燕然大喊的內容卻是他要撞柱尋死,要所有人都不好過。
不受寵的皇子那也是皇子,真要死了,要入皇陵,要檢查,大理寺恨不得在這時候出點什麽事來彌補他們上次在昭王事件裏什麽都沒找到的錯處,那這事情皇上就不可能不知道了。
花芮軒偏殿一個皇子撞死了,皇子的生母一身明顯的傷,婢女差點被活活打死,整個房間像是被龍卷風掃過一眼,簡直查都不用查,一看就是有問題。到時候臨月樓家大業大不害怕,筠嫔作為主位,她自然是要擔這個罪責的。
她坐不住了,立刻帶着太監宮女就出去了。
但單若一個筠嫔還真不夠看,不知道太子傅淩霄是真的路過聽到還是他早有計劃,在最亂的時候帶着一堆侍衛太監就進來了。
傅燕然這小朋友也真是個狠人,他明明知道太子都來了,這麽多人眼皮子底下桂嬷嬷是逃不過去的,手雖然松開了,但是卻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哭喊着在衆目睽睽之下真的撞了柱子,頭破血流,當場昏死過去。
傅知玉聽完之後都要給傅燕然鼓鼓掌了,說到做到,敢想敢幹,真的厲害,真實狠人。
上輩子真沒這事,桂嬷嬷是在給傅容骊送藥途中撞了阿葉才結了梁子,上輩子這個時候臨月樓還在被關禁閉,哪有什麽藥吃,自然不會有這矛盾。
蝴蝶效應的引起的飓風越來越大了。
其實這事情真的可大可小。一個知道真相的筠嫔并不能掀起太大的波浪來,臨月樓多的是方法來應對,但偏偏扯進來一個落井下石的傅淩霄。
這對正為科舉作弊案焦慮地滿頭包的臨月樓來說是雪上加霜。
Advertisement
傅淩霄這個人,添油加醋誇大其詞是他的長處。傅燕然又是用了力氣的,額頭上的傷不作假,清元帝确實不在乎這個兒子,他在這件事裏面生氣的點是臨月樓真的嚣張跋扈到這個程度,竟然處處都超乎了他的預料,就連一個奴仆,竟然也敢肆無忌憚地欺負主子。
清元帝的疑心在這時候達到了高峰,他人生之中最不能被人觸碰的底線就是被人蒙蔽被人控制,他感覺薛家和臨月樓好像已經把刀伸到他的脖子上,這讓他從心裏覺得暴怒無比。
傅知玉在這時候卻有點猶豫要不要間接幫傅容烨一把,比如說給他一些舞弊案的內幕之類的,只要一張紙條一句話,以傅容烨的能力,只要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就能往下查,發現真相是遲早的事情,最好直接查到傅淩霄身上去。
一方占據優勢是傅知玉不願意看到的,這就意味着局勢亂不起來,要此起彼伏旗鼓相當才有完全撕破臉拼白刃的可能,傅知玉希望這個時間點最後來地早一點。
不過在這幾天讓臨月樓受點罪也好,也讓他們吃點苦頭,才能學到別老欺負人,萬一踢打鐵板就是自食苦果了。
但沒輪到傅知玉出手,卻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冒出了頭。
是狀元沈泱。在禦史臺查出了他有牽扯之後,刑部第二天就從翰林院拘捕他歸案,關了大獄。拷問之中用邢那自然是用了的,但證據尚未完全搜集完全,現在還在取證階段,狀元公又是個文人,刑部手下留情,還是沒打太狠。
可沈泱咬死不認,還說自己有證據,還有證人。
這證人一說出來刑部也不敢動手了,那是當朝徐大學士。
徐大學士八十多歲的年紀,本來就被皇帝免了日常早朝的,就怕他寒暑都要早起上朝,傷了身子就不好。
前段時間徐大學士病倒告假,一連數個月沒出現,連科舉這麽大的差事都推了,現下卻拄着拐,嚴嚴正正地穿了一身官服,要在皇帝面前為自己的學生沈泱作證。
傅知玉上次去元府的路上,曾經看見沈泱志得意滿地從徐大學士家裏走出來,還以為他那時候只是去拜謝恩師,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地太簡單了。
能讓徐大學士來蹚這趟渾水,師生情誼還不夠,沈泱一定有确鑿的證據證明自己是無辜的。
這就讓傅知玉感覺到無比疑惑了,沈泱為什麽會有證據?他又是從哪裏得知這一切的?
自己去元府那天,舞弊案還只有一點眉目,傅容烨和薛家也是剛剛收到消息才對,沈泱是怎麽提前知道這一切,未雨綢缪地先去找了徐大學士呢?
怪,太怪了。
舞弊案本來就要定罪了,卻因為沈泱這一條線,又開始推翻從來。
這年頭查案慢取證難,但沈泱卻像是個先知一樣,拖着被鞭打的傷帶着大理寺順藤摸瓜抽絲剝繭順順利利地查了下去,一步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想法,把整個案子的“真相”擺在了皇帝面前。
雖然過程算是順利,但是此事關系重大,朝廷從春天一直查到初夏,最終才算是水落石出。
最後的結果出乎傅知玉的意料,但又正中了他的下懷,倒是有點像原書裏面寫的結局。
舞弊案牽扯的範圍縮小了許多,沈泱在內的一切人完全摘了出去,抓了一些不幹不淨的小官小吏,裏面最高的才四品官,負責本屆文舉的薛家和三皇子只是一個禦下不嚴的罪過,不痛不癢地罰了一些俸祿,比之前好多了。
但皇帝卻還是還因為十三皇子的事情對薛家警惕甚重,左右相抵,薛家折騰這麽久,半點好處也沒得到,倒是吃了不少啞巴虧。
太子一樣也沒得什麽好處,後面的調查其實被皇帝叫停過。薛家是不幹淨,但這背後到底這是誰計劃的,他心裏有些猜想,只是現在很難再找到證據了。
這件事沒有誰從裏面得益,真要說的話,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沈泱,這件事之後,皇帝是真心看重他了,安排他進了刑部,重要職位,品級雖然仍不高,五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有意培養,升官也就是不久之後的事情。他與謝恪一文一武,已日漸成了朝中年輕一輩的領頭羊。
還有一個,是傅燕然。
皇帝似乎覺得三皇子和太子都漸漸開始不聽話了,這兩個人無論選哪一個,他都沒辦法安心做太上皇。但幸好宮中孩子多,出身不好又怎麽樣,就是這樣才好控制,才會聽話。個個像老大老三這樣手眼通天,比他這個皇帝還厲害,讓他怎樣才能安心地了?
傅燕然這個孩子是真的讓他驚訝了很長一段時間,功課做地很不錯,文武都有些潛能,只是沒得到好先生認真教學,不過他現在也還小,也還來得及。
傅青彥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傅燕然了,待額頭的傷好了之後,按他的想法教了一個來月之後,皇帝又去看,出乎意料地好,不輸太子和傅容烨。
不過清元帝私心覺得,還是不如之前的知玉。
傅燕然之前是過的什麽樣的生活,現在給他一點機會,自然會不顧一切地抓住往上爬,即使不睡覺也要看書,如饑似渴地盡力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一切東西。
傅青彥在這裏得了驚喜,就開始關注起其他他之前根本沒有關注的皇子來。
太子三皇子不說,五皇子是真不聰明,那個時候宮裏孩子還不多,他都培養過,這個爛泥扶不上牆,不考慮了。接下來就是知玉和容骊,再之後就是十一皇子,然後就是十三皇子傅燕然,小十六才三歲,小十八不到一歲,其餘的就都是公主了。
等等,十一皇子?
傅青彥把這個孩子讓從自己記憶裏努力翻出來。
十一皇子傅衍希,今年十三歲,出身比傅燕然好很多。他的祖父是李大學士,但已經作古十年之久,她母親閱妃,沒什麽姿色,只是當時傅青彥為拉攏勢力統一娶回來的罷了,逢場作戲過一段時間,後來就置之不理了。
自己為什麽不喜歡閱妃,傅青彥也花了挺長一段時間才回想起來。
李家書香門第,女子從小讀書,才華橫溢,但清元帝愛才過一段時間,可後來覺得她真的太悶了,每天都在看書看書,對自己也淡淡的。有一次侍寝的手上還拿着一本書,真是瘋了,這個母妃帶着十一皇子也一樣,嗜書如命。多讀書倒沒什麽壞處,但是讀地太愣了。
清元帝記得,自己在傅衍希八歲的時候考教他的功課,他不過記錯資治論上的一個字而已,被傅衍希當場義正言辭地指出,還一臉嚴肅讓皇帝下不了臺,半點人情都不會做,甚至在他想離開的時候還被傅衍希叮囑:“父皇雖然繁忙,但也要保持筆耕不辍才是,否則,在外露了怯可怎麽得了?”
傅清彥:“???”
這麽大點的小孩子怎麽竟來教育我?我是給自己生了個先生出來嗎?
但皇帝也不好對一個八歲孩子置氣,顯得自己小肚雞腸,童言無忌嘛,不過他之後,真的再也沒去過閱妃的宮殿,免得給自己找氣受。
現在看來,傅衍希那時候的不懂禮節在這時候就不算什麽了,多教教規矩就好了,直言直語不是挺好的嗎?至少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