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汪鋐早已經将此事探聽清楚, 況且他詢問了數位老漁民之後,得知這幾日海上刮的都是往屯門島方向去的南風, 于是他決定采納翁萬達的建議, 提前數日就做起了準備。此時,在海岸邊上,一排小舟已經整裝待發,每艘船上都裝滿了油料、柴草,只要一點, 馬上就會将屯門島岸變成一片火海!
葡萄牙人将精銳隊伍都集中在三艘海船上,大炮對準了南頭寨的方向,大搖大擺的往外海駛去。他們料定,經過第一次交手,明軍的炮火裝置與他們的相去甚遠, 根本就沒有能力追擊。誰知他們剛開出不到半裏, 對面海岸上火光通明,汪鋐一聲令下, 這一兩個月趕制出來的“仿佛郎機炮”數門齊發,一個個巨大的火球猶如星辰隕落,直沖佛郎機人的海船射了過去。
佛郎機人大驚失色,明軍的大炮什麽時候能射的這麽遠了?!不過, 指揮突圍的佛郎機人和船上的海員畢竟有着十數年的航海經驗, 他們很快就回過神兒來, 開始準備組織反擊。
林蓁在岸上聽得炮聲隆隆, 震得他渾身發抖, 他擡眼望去,只見葡萄牙人的船開始慢慢轉向,炮口對準了岸邊。衆人連忙護住汪鋐和他們幾個,準備旁邊轉移,汪鋐卻道:“這兒暫時沒有危險,老夫若不守在此處,未免令兵士們軍心渙散,你們把這幾個年輕人帶下去,老夫要留在這裏督戰!”
林蓁心想,人家堂堂的按察使都不怕,我有什麽好怕的呢!于是便挺起胸膛,對汪鋐道:“汪大人,小人也願留在此處,一睹我大明的軍威。”翁萬達則在一旁道:“讓小人帶人将這火船劃過去吧!”
汪鋐搖頭道:“你将來必是個難得的将才,如今海面上炮火紛飛,老夫怎能讓你以身犯險?你們若是不怕,就随老夫在岸上觀戰便是。”
這時候,明軍這邊的火力更加猛烈,林蓁腳下的土地都在震動。只見佛郎機人那鼓滿了風的船帆和船上飄揚的紅色旗幟都已經被炸的殘缺不全,但他們的船卻還在緩緩往遠處移動。
很快,岸邊的小舟在炮火掩護下,齊齊順着南風朝大船駛去,小船靈活迅速,瞬間就消失在了煙霧籠罩的海面上,然而不過一時,硝煙剛剛飄散了些,林蓁就看見佛郎機人的大海船周圍燃起了熊熊烈火,其中有一艘在火勢和炮彈的攻擊下,已經開始有了下沉的趨勢!
岸上官兵大喜,趕忙填滿子铳,裝入大炮炮膛之中,又對佛郎機人的另外兩艘船發起了新一輪的攻擊。這回由于火力集中了些,那兩艘船明顯招架不及,左搖右擺,再難前進一步。林蓁知道,按他們事先商議好的,那些劃着小舟去燒佛郎機人的大船的漁民都是百裏挑一的好手,他們将船點燃之後就會跳入海中,然後用随身攜帶的利刃鑿穿海船的船底,讓他們的船沉的更快!
轉眼之間,第二艘船也往旁邊一歪,火勢蔓延上了甲板,只有最後一艘船還在拼命掙紮,一邊往岸上放炮,一邊修補這破碎的船帆,試圖離開這烈火籠罩的屯門島。汪鋐和岸上的明軍已經看到了全勝的希望,汪鋐便下令道:“新造好的蜈蚣船呢?你們随我一同追擊!”
林蓁看這架勢,覺得勝負已定,他知道這些官員求勝、求大勝的心情特別迫切,但剩下那一艘船似乎受挫不大,若是硬追,只怕明軍傷亡更多,便開口勸道:“大人,如今這風有轉向的趨勢,海情難料,不如看看再說。”
果真,他話音剛落,天上就有些黑沉沉的雲往這岸邊聚攏,連那些老漁民也道:“大人呀,快下雨了。”汪鋐正在躊躇,忽然一聲雷響,白色的電光噼噼啪啪将天幕撕成數片,風也開始越刮越猛,已經有些雨滴或是濺起的海水打濕了汪鋐那大紅色的官服。他沉吟了一刻,道:“大概是天意如此,你們快去傳我的軍令,讓海上的兵士們都撤回來吧!”
林蓁趕緊松了口氣,這次雖然明軍大獲全勝,但為了配合這“萬無一失”的計劃,确實也有不少官兵喪身于烈火之中了。那些逃跑的佛郎機人,就讓他們去吧,總比拼個你死我活要好。
陳一松在一旁道:“汪大人,他們只有三艘海船突圍,剩下的船和裝備想必還在屯門島上。依在下看,最好是及時派人将他們留下的船和槍炮都保存起來,待日後細細研究,以便‘以夷制夷’!”
汪鋐一聽,連聲道:“‘以夷制夷’……說得好!說得好!到時候就由你來負責,帶上那位戴工匠,将那些船只炮彈都運回南頭,好好保管,正如你所言,我要上奏朝廷,将這些炮運送到京城以及九邊命工匠依樣制造。有這些大炮把守,從今往後,誰也不能再進犯我大明的疆域一絲一毫!”
當夜瓢潑大雨,官兵們不得不躲回營中歇息。只有陳一松奉了汪鋐的命令,随幾個将官一起,帶着崔明到屯門島上巡查去了。林蓁躺在營帳裏,眼前晃動的,耳邊回響的,無一不是方才那撼天動地的鏖戰場面。漫江的火光,震耳的吶喊和炮聲,還有在不遠處被炸飛的小舟在海上蕩起的陣陣波濤,伴着零落的木頭碎屑和船上水手被抛向空中的血肉之軀——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戰争,原來,當戰争如此真實而迫近的時候,它的面目竟然是如此的殘酷。林蓁想,自己打心眼兒裏讨厭戰争,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以後他真的能對歷史的走向有一點影響力的話,那麽他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想法子避免任何的戰争在這個朝代上演!
Advertisement
想到這裏,他又覺得,上一世這具身體并沒有這樣的經歷,而如今在命運的指引下,他竟然神使鬼差的參加到了這次大戰之中……原本歷史軌跡發生變化之後,又會怎樣影響其他的人與事呢?
當他昏昏沉沉要睡未睡的時候,他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屬性4正在升級。沒錯,因為他幫助汪鋐趕走了佛郎機人,自然算得上是“平天下”的一份功績,屬性4也會相應的給他獎勵,讓他看看之後發生的事情。他閉上了眼睛,暗自感受着紅光中正在浮現的場景,陌生的畫面接踵而至,一幕幕湧入了他的腦海,他用心看着,卻不覺微微皺起了眉頭。這一段短暫的放映很快就結束了,而他再也難以支撐,當最後一幕消失的時候,他終于放松精神,把腦海中的“眼睛”也一并閉上,昏沉沉的睡了過去。
第二天,林蓁爬起來時,腦子裏面還有些嗡嗡作響。他走到院中,見昨夜的雨已經徹底停了,今日一片晴空萬裏,風中只有海水的微鹹,哪裏還有昨夜彌漫的嗆人的硝煙氣味呢?只有不斷被擡進擡出受了傷或是陣亡的兵士身上的淡淡血腥提醒着林蓁,昨夜就在這裏,在不遠的海面上,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鬥。
林蓁慢慢往院外走去,剛走了幾步,忽然有人在身後叫他道:“林小相公!”
林蓁急忙回頭,一看,是汪鋐身邊的一個親随,那人滿臉帶笑的趕上來道:“汪大人請您到前廳去,說是有事相商!”
林蓁不敢怠慢,随着那人來到了汪鋐平日議事的地方,只見平時人來人往的廳堂內,如今只坐着汪鋐和另一名五十上下,氣度不凡的文官。
一見林蓁進來,他便走到階前,道:“林蓁,你可知道裏面那位大人是誰?”
林蓁一瞧,那官員正倒背着手,笑吟吟地看着他呢。林蓁見那人慈眉善目,雙眸中閃爍的光芒平和而睿智,便道:“這位不僅像是‘大人’,更像是位當世的大儒……小人不敢妄猜。”
汪鋐哈哈大笑,道:“你說的沒錯,這位是掌管廣東學務的提學使的魏莊渠魏大人。魏兄乃是南都四君子之一,他貫通諸儒之說,著作等身……他的《周禮義疏》、《春秋經世》、《大學指歸》,你可讀過?”
這時,另有兩人把翁萬達和陳一松也帶了進來,汪鋐便對那魏大人将三人依次介紹了一番,魏大人聽的贊嘆不已,而在聽說林蓁曾經在興王府陪當今聖上讀過書的時候,更是流露出幾分驚訝,不過很快就恢複了平靜。
快到中午時,汪鋐便邀魏大人與他一同用膳,并讓林蓁他們三個作陪。林蓁一個明年就要考試的學生提前見着了身兼監考官和閱卷官二職的這位魏大人,心情自然是三分的緊張,七分的激動。他這幾年不在廣東,并沒怎麽聽說過這位魏大人的大名,但從席間衆人的談話之中,他很快就了解到,魏大人姓魏名校,字子才,莊渠是他的號,他在廣東督學這幾年,将廣東上下的學校治理的的井井有條,可以算是政績斐然。因此,翁萬達和陳一松對他都頗為崇敬。
這時,魏校正在對二人道:“依照慣例,府、州、縣學每年都要送幾名定‘學行端莊,文理優長的’廪生入國子監讀書,府學每年貢二人,縣學每年貢一人。你二人的學行自是不必說了,文章嘛,明日我出個題目,你們做兩篇來讓我瞧上一瞧。若确實出衆,明年科考過後,我就将你二人選為貢生,入國子監深造,你們可願意嗎?”
這還有什麽不願意的?兩人忙起身拜到:“多謝大宗師栽培!”
魏校笑道:“為聖上選拔賢才乃是老夫的責任,只是你們到了那國子學中,還是要專心舉業,盡早南宮折桂,這樣才能發揮你們的才幹,為聖上分憂,為我大明朝效力啊!”
翁萬達和陳一松一拜再拜,連聲道謝,待他們回到座位上坐好之後,魏校又問林蓁道:“小友,你如今四書五經讀的如何了?打算什麽時候入科場一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