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林蓁本來個子就小, 被一群佛郎機人環繞着,他更感覺自己就像是進了巨人國。這對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實是個挑戰。他只能低下頭跟着翁萬達往裏走着, 很快 , 那兩人就把他們領進了一間屋子,裏面鋪着厚厚的地毯,牆上點着油燈,屋裏坐着一個強壯精幹,臉色陰沉的男子, 看見翁萬達和林蓁被領了進來,開口問道:“這兩個家夥是誰?!”
翁萬達半彎着腰,做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林蓁就更不用說了,他是打心眼裏有點害怕。所以表現的非常真實。他也沒注意到, 旁邊不知何時來了一名“舌頭”, 那佛郎機人說完之後,他便照樣翻譯了一遍。
翁萬達仍然彎着腰, 打了個躬,道:“小的是在南頭賣米酒的,這一陣子老爺們都不肯上岸,我們的生意幾乎都做不下去了。”
說罷, 一指林蓁, 道:“我阿弟這兩日餓的發慌, 小人實在是, 實在是得想辦法賺點銀子, 這才冒險駕着船上島呀!”
林蓁趕緊配合的做出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還哼了幾聲,佛郎機人的目光漸漸從他們身上移到了那兩壇酒上,問道:“你就帶了這兩壇來嗎?”
翁萬達道:“今日就帶了這些,老爺們若是想要,只須告訴小人數目,小人明日一定運來!”
佛郎機人馬上就命人打開酒壇嘗了一嘗,臉上馬上顯出了愉悅的神色,點頭道:“嗯,味道不錯,不錯!賞他們幾兩銀子,讓他們明日再帶幾壇過來!”
翁萬達聽完翻譯的話之後,滿臉歡喜,拉着林蓁一起拜了幾拜,轉身就走,走到一半,見佛郎機人跟在後頭,翁萬達小聲對那翻譯道:“老兄,問你一句,我有個同鄉姓崔名明的,他可也在這島上麽?”
那翻譯五十上下,看着像是個常出海的人,聽了之後,道:“你說崔明?你叫什麽,我倒是可以代為傳達一聲。”
翁萬達忙道:“他不一定認得我,但他肯定認得我堂兄楊三,你就說楊三的名字,他就知道了,你替我傳個信,讓他明日來見我一見,成麽?”
一邊說着,他一邊把手中碎銀往那翻譯袖子裏頭一塞。那翻譯猶豫了片刻,道:“好吧,你們的船就停在前面吧?沿着這岸邊啊,前面不遠處有個小灣,明日我讓他在那兒等着,你們可以見上一面,你看如何?”
翁萬達連聲道謝,那人想了一想,卻又把銀子推了回來,道:“你若是回去,能否幫我去南頭寨東巷一戶姓謝的人家,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翁萬達剛答應下來,就聽佛郎機人在後面喝道:“你跟他們嘟囔什麽,快回來!”
那翻譯連聲稱是,轉頭跑了回去。翁萬達和林蓁跳上小船,趕緊劃着槳離開了。
到了第二日晚上,林蓁和翁萬達又帶了四五壇酒,往屯門島上駛來,這回他們可算是輕車熟路了,不多時就到了島上。那裏已經有人在等,瞧見翁萬達只搬下這幾壇酒,頗有些失望,翁萬達似乎是看出了他們的意思,對翻譯道:“小人實在是……實在是一時備不齊那麽多……”
昨日那名精幹的佛郎機人陰沉的臉色似乎緩和了些,背在身後的手垂了下來,林蓁忽然發現,他手中居然握着一根長長的銅管,難道這是火铳?那人冷冷的道:“若不是昨天這家夥還帶着一個小鬼,我肯定會當他是明朝那些狡猾的官員派來打探我們的情況的,現在看來,他連酒都湊不出幾壇,估計應該不是。”
Advertisement
說罷,他對手下幾人道:“別看了,看什麽,把酒擡走,回去幹活!”
那些人剛要走,林蓁卻隐約聽見一個聲音:“哎,聽說來了個十來歲的小孩,你們讓開,讓我瞧瞧。”
林蓁頓時吓的魂不守舍,這不是程老二麽,他急中生智,捂着腦袋往後一仰,假裝暈過去了。
翁萬達連忙解釋道:“哎呀,我阿弟有這個急症,一犯了病啊,就得趕緊看大夫抓藥,估計方才海上浪大,又犯了,我的趕緊帶他走……”他把林蓁背回船上,又回身道:“老爺們,你們把銀子給小人吧。”
那為首的佛郎機人咧嘴一笑:“你就帶了這麽幾壇,還想要銀子?!我頭一天給你的錢,夠你買二十壇了!你明天不論想什麽辦法,再送三壇過來!”
翁萬達面露難色,但佛郎機人把眼一瞪,他趕緊點頭,臨走前裝作不經意的,瞅了那翻譯一眼,翻譯斜着眼往一側的小灣裏瞟了瞟,翁萬達會意,趕緊帶着林蓁在夜色中匆匆向那小灣劃去。
一離開岸邊,林蓁心有餘悸的坐了起來。遠處似乎程老二還在叫嚷:“哪個孩子?長什麽樣?!”
估計那些佛郎機人急着飲酒,沒人理他,林蓁稍微松了口氣,這時候只見那個小灣漸漸近了,岸上稀稀落落幾棵大樹,隐約看見一棵樹下有個人影,焦急的在那裏轉來轉去。
翁萬達使足了勁,三兩下劃到岸邊,他剛抛下錨去,林蓁已經跳上了河岸,對那人道:“閣下是崔明嗎?!”
那人連連點頭,還不等林蓁勸他,他便拉住林蓁的手,連聲問道:“你們這是要回南頭去嗎?是不是?求你們帶我一同回去吧!我家中還有妻兒老小,實在是不想在留下來為這些佛郎機人賣命了!”
林蓁和翁萬達相對一望,翁萬達趕緊答道:“崔兄莫急,我們正是汪大人派來,救崔兄回南頭的!快走,上船再說!”
說罷,三人快步踏入船中,翁萬達迅速的拉上錨來,劃動船槳,他們很快就将佛郎機人尋歡作樂的笑聲和放肆的喊聲抛在身後,朝對面汪鋐的營地劃去。
船上林蓁和崔明相對坐着,林蓁把楊三向汪大人推舉他的事說了一遍,然後問道:“崔阿伯,楊阿伯說你知道這佛郎機炮的制法,果真有此事嗎?”
崔明還有些驚魂未定,他回頭看了看屯門島的方向,見後面并沒有人追趕上來,神色終于放松了些,點頭答道:“沒錯,我确實略知一二,因為我先前家裏有個鐵匠鋪子,我自己呢,又愛琢磨些奇巧的物件,所以頭一回見着他們這佛郎機炮,我就留心觀察了一番,後來有一次島上那專門替他們修理火器的一個佛郎機人病了,他們知道我也會些,就讓我幫着查看故障,這一回,我就把其中的原理都弄清楚了,從那以後,我經常替他們看管這些火炮、火铳,有時候他們的船出了小問題,也是我幫他們修複的。”
林蓁和翁萬達喜出望外,翁萬達便問:“崔兄,我問你,都一樣是這什麽火.藥、銅管做的炮,怎麽他們的就射的這麽快、這麽遠、這麽準呢?”
崔明這時候臉上露出微笑,摸着他那短短的胡子,道:“這位兄弟,這你得聽我細說,你問為什麽他射的快,全是因為佛郎機炮,佛郎機铳和咱們的炮不同,他們都是用的‘子母铳’。那子铳呢,就像一個小火铳一樣,每一母铳備有五到九個子铳,預先把一個子铳填在母铳裏,一邊發射,另一邊填裝下一個子铳,如此輪流使用,焉能不快呢?”
翁萬達猛一劃槳,嘆道:“原來如此!”
崔明接着道:“他們填裝炮彈的彈室,長、寬也和我們的炮筒不同,這一方面自然是為了方便填裝子铳,但是另一方面,我看他們這樣的炮筒較長,你想,在炮膛裏速度上去了,自然射的就遠了,是不是?”
翁萬達和林蓁連連點頭,崔明又道:“至于射的準,乃是因為他們铳身上都配有特制的準星、照門……”說罷,他擡起胳膊來比劃了一下:“發炮之前先瞄準了,自然是百發百中,少有失手之時……”
正德十六年的七八月間,根據崔明的描述和親自監工造成的佛郎機炮和小型的“蜈蚣船”源源不斷的運往南頭,有了這些先進的武器,再加上當地鄉紳的傾力援助,還有軍士和民壯整日不停的操練,海道衙門上下信心倍增,和兩三個月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此時,汪鋐正帶着林蓁、翁萬達、陳一松三人在軍中巡視,汪鋐再次打量着眼前這幾個出衆的年輕人,不對,應該說是兩個年輕人加一個孩子——林蓁才十一歲,離行冠禮的歲數還早,但是汪鋐無論是從他的過去的經歷還是從他如今的表現之中,都感覺這個孩子不僅非尋常孩童可比,就連他身邊那一衆文官武将都少有人能及。至于這是林蓁在興王府當今皇上身邊歷練三年的結果,還是因為他原本就聰明過人,薛侃才向當時的興王舉薦林蓁——這樣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汪鋐現在還無暇去想,他只是知道這個孩子絕不簡單,自己一定得想辦法盡快提拔他。于是,他笑着對三人道:“等這場仗打完了,還有一位廣東的大人物,他是我的一名舊友,我要好好給你們引見引見……”
剛入九月,廣東的暑氣剛退了些,海上還刮着暖風,林蓁把他從屯門島上聽來的話說給汪鋐之後,汪鋐一直派人密切注視着海上的動靜。果然,就在幾天之前,有兩艘大帆船躲過了明軍的巡邏船只,跑到屯門島上去與那裏剩下的佛郎機人彙合了。汪鋐知道他們逃跑的日子近了,于是也不派人阻攔,只是叫駐紮的将領密切關注着島上動靜。就在正德十六年九月七日,夜幕剛降,海岸上巡邏的官兵來報,說是他們注意到三艘佛郎機人的海船趁着夜色,偷偷揚帆起航,打算突破明軍的包圍離開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