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林蓁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剛才不覺得慌,現在卻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一個八歲的孩子,在兩個中過進士的“大人”面前叨叨這麽多,是不是有點太逾越了?他擡起頭看看林廷相和林毅齋,他們卻滿臉欣喜,對他小聲道:“進士大人叫你過去,你就過去吧。”
林蓁吸一口氣,穩步走到前面,躬身對坐在最上端的李知縣和薛進士各行一禮,然後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等着薛侃問話。薛侃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見他長得眉目清朗,儀态不凡,贊嘆道:“嗯,果真是氣宇軒昂,一表人才!若是能多見見世面,日後定會大有所為……”
接着,薛侃問道:“來,你幾歲開始讀書的,如今開做八股文了嗎?”
林蓁一一回答了,薛侃又出了幾個《四書》題,讓他做了做破題,又問了問他五經讀的如何了。問過之後,對林廷相道:“林舉人,你們林家真是人才輩出呀!莫說是八歲,就是十八歲,也少有他這般的學問和才華,只是在鄉裏頭,難免埋沒了他。”
林蓁更不好意思了,剛想謙虛幾句,林廷相卻道:“大人,您不知道,我這位侄子從小就不一般,他雖然家境貧寒,父親卻也是位儒生,他三歲就能識字,五六歲時四經都讀熟了,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可這孩子卻并非如此,他這幾年卻越來越長進,知書達理,應對有度,可若是想讓他從璞玉變成真正可登大雅之堂的名貴玉器,依在下看,他還缺了些名匠的雕琢呀!”
林廷相原本的意思是暗示薛侃,讓薛侃收林蓁為徒,誰知薛侃卻當即就點頭道:“嗯……我倒是知道一個絕好的機會,能讓你見識到更多的才子名士,讀更多的書,學到更多的東西,只是不知你是否舍得離開父母!”
林廷相雖有些不解,卻還是及時的對林蓁使個眼色,林蓁趕緊跪下,道:“求大人指點。”
薛侃站起身來,在屋裏踱了幾步,道:“不知你們可否聽過,湖北安陸州的興王,是憲宗皇帝第四個兒子,他和江西的寧王正相反,一點也不喜愛珍玩女樂,而是飽讀詩書,對子民十分寬厚。因為他受封在楚地,那兒向來崇尚巫蠱之術,輕視醫藥,他就和當地的名醫編了好幾本醫書,不知道救了多少百姓!”
林蓁一聽“王爺”這倆字就頭大。尤其是想到林大毛那秘密的身世,他不願意跟什麽王爺、王府産生任何牽扯。雖然心裏這樣想,他還是認認真真聽着薛侃接下來的話:“唉,只可惜這位興王,雖然封號裏有這麽一個‘興’字,他這府裏的人丁啊,卻一點也不興旺。先前誕下了四位郡主,兩位世子,如今留下來的只有一位小世子和兩個郡主了。他這小世子如今十一歲,想找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作伴讀……”
林廷相聽到這裏,方才明白薛侃的意思,他看了看林蓁,見林蓁還面無表情的在那兒跪着,腦子裏不知道在想什麽,于是他便略一思索,開口問薛侃道:“這位小世子又為何不在本地找一個孩子陪他讀書呢?”
薛侃聽到這裏,有些欲言又止,停下腳步,先是一拉林蓁,道:“起來,起來說話。”
林蓁猶豫着站了起來,聽兩人繼續議論,大意是興王爺因他這唯一的世子身體不太好,一直沒怎麽讓他太過勞累的去攻讀詩書,兩年前請王府那兩位長史為他開蒙之後,也曾找了幾個年紀相仿的孩子入府讓這世子挑選,可卻沒有一個能入得了他的眼的。
先前薛侃在南京拜了當時的心學宗師王陽明為師,後來又追随王陽明到了江西,這次辭師回鄉之前,他和那些王學同門一起在湖廣游覽,被尊重賢士的興王請到府中講學,無意中提到此事,興王便對薛侃道:“聽聞潮汕多才子,若是有伶俐的孩子,他家中願意的,就請一位過來,陪熜兒讀書,我定會厚待他。”
薛侃當時應下了,可是他卻并沒想到,真的會遇上像林蓁這麽一個,年紀合适,學問出衆,性格又機靈随和的孩子。
薛侃對林廷相把情況說完之後,就轉頭看着林蓁,對他說道:“興王那裏,要請什麽大儒沒有,藏書樓中的書何止萬卷……那小世子我也見過,身體雖然弱些,卻極其聰慧機敏,和一般的孩子大不相同……”
林蓁漸漸平靜下來,雖然他覺得這個提議有點超出了他的想象,讓他感覺有點突然,但抛卻他對“王府”兩個字的抵觸情緒,薛侃說的那些好處實實在在的打動了他,他整理一下思路,對薛侃道:“大人,我……我有幾個問題……”
Advertisement
薛侃輕輕咳了兩聲,道:“你說吧。”
林蓁問道:“第一,這位小世子,他如今十一歲,眼下陪在他身邊的,都有些什麽人呢?”
薛侃一愣,明白了林蓁問這個問題的用意,畢竟,他要是去了,日日夜夜對着的可就是這麽一位尊貴的世子,大概自己剛才的描述讓林蓁覺得這位世子很不好相處,身邊不能容人,畢竟要是去了天天都面對着這麽一個不好對付的主兒,誰也不會願意去的。
薛侃忙道:“這個嘛,我也知道一二,這位世子自小有他奶娘的兒子陪着,還有宮中派下的一位姓黃的太監和其他幾位內官伴讀。太監就不必說了,他那奶娘的孩子父親是府中侍衛,姓陸,一身好武藝,卻不是詩書世家出身。興王殿下自然也希望世子還能有幾個知書達理的孩子為伴。你不用怕,若是到了那裏世子不喜歡你,興王自然就把你送回來,還少不了有些銀兩相贈。所以,這個你沒什麽可擔心的。”
林蓁聽罷,放心了些,點點頭,又問:“第二,我若是在那裏做侍讀,再過幾年,我……還是可以去科考的吧?”
薛侃道:“這個你更無需憂慮,興王也曾說過,這幾年過去,待世子到了十五六歲上定了親,自然也就不用你留在那兒,不過就是這兩三年的光景,不會對你參加科舉有什麽影響。”
薛侃答完之後,笑着對在一旁沉吟不語的林廷相道:“你這侄子如此思慮周全,行事穩妥,你還替他愁什麽呢?”
林廷相聞言,眉頭舒展,和薛侃說笑起來,林蓁的心也在動搖,想想,一是在鄉下種地,受那惡秀才林先浩的擺布,一是到王府去長見識,開眼界,陪金枝玉葉的小世子讀書,這誘惑要多麽大,就有多麽大,可是他心中還是覺得,侯門深似海啊,雖然興王是個賢王,但正如程氏說的那樣,王府裏怎能沒有勾心鬥角,捧高踩低的人也到處都是,他要不要這麽早就讓自己身處如此複雜的環境之中呢?
不過,轉念一想,家裏那桑基魚塘基本上也已經運行起來了,大毛去了吳中學畫,林毅齋如今知道幹活,不再眼高手低,程氏的刺繡也有了穩定的收入,就算家裏沒有自己,也一樣是越過越好,他難道就這麽沒有勇氣,連這點挑戰都不敢接受?
林廷相此時對小厮說了幾句,把林毅齋也請了過來,林毅齋聽後,只對林蓁說了一句:“二毛,你無論做什麽決定,阿爹都支持你。”
林蓁聽了,在心中下定了決心,他點了點頭,對薛侃道:“好,我願意前往安陸州,陪興王世子讀書!”
幾天後林蓁一行人回到山都,事先林廷相已經派人送回了消息,薛進士也早讓人把插的旗标拔了。林老爹帶了一村的人,在路邊上列着隊歡迎林蓁父子。看見這些朝夕相處的鄉親們,馬上就要遠行的林蓁心中卻別有一番感觸。他在這個時空裏的人生,就是在這麽一個平平凡凡的小山村裏開始的,可是以這裏為起點,他的未來又将會去往何處呢?
林老爹聽說林蓁要去安陸的事情之後,馬上讓村裏各家出錢擺了幾桌流水席,算是給林蓁送別,林蓁一再對他們道:“薛進士說了,不過是送幾個孩子過去給興王瞧瞧,瞧得上瞧不上還不一定呢!”
葉桂文的父親剛剛去世,但他還是堅持要來送一下林蓁,臨行之時,他對林蓁說道:“‘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做學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年年日日月月都不能停歇的,去了王府那裏,縱使錦衣玉食,還有什麽……咳咳……長得漂亮的丫鬟明裏暗裏多看你幾眼,你……你可別理,專心在你的學問上,倘若那世子荒唐,你也別同他一起胡鬧,還是要好好勸規他……”
程氏流淚不止,林毅齋和林老太太也擦着眼淚,林蓁狠下心回過頭去,一步步遠離了這個生活了近十年的小村莊,葉桂文的諄諄教導,還有家人的叮咛仍在耳邊回響:“若是那裏有人對你不好,你就趕緊回來,千萬莫要貪戀榮華……”
作者有話要說: 沒錯,阿蓁要啓程去安陸了。阿蓁在安陸的經歷嘛,老暄打算寫在作話裏,也是因為快要入V了,到時候就當做福利送給大家好了,那段經歷還是很重要的,對後面許多事情都産生了影響,但是影響不到眼前的事(阿蓁很快就要回來考科舉的),所以老暄不想脫離主線故事,在正文裏費太大篇幅去記敘安陸的事。如果可能的話,下一篇文章的作話裏就會先放一點點,看看大家喜不喜歡。
跪求各位小天使多給老暄留言,投喂幾瓶營養液吧,一直追文的小天使們應該能看出來,老暄雖然水平有限,但是每一篇文章寫的都很用心的。大家的留言對作者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夾子上,很多人都會看留言來決定是不是購買,這兩章老暄每條留言都會發紅包,上夾子那天會包個大一點的紅包。希望小天使們多多留言啊……而且,這次,入V以後老暄會争取在作話裏給大家多寫點番外,好讓大家看得過瘾。
再次謝謝小天使們的一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