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林蓁剛問完什麽時候可以種桑養蠶,那小女孩就笑嘻嘻的道:“你讀沒讀過書呀?‘春風來過禦兒溪,野雉低飛麥浪齊。一片桑麻天氣綠,養蠶時節鹧鸪啼。’春天養蠶最好,當然夏天也可以,只要有桑葉就成!”
林蓁深深感到自己這神童白當了,連個小女孩兒都比自己厲害,他謝過祖孫二人,坐在桑樹下琢磨起來,桑基魚塘,桑基……魚塘……他想着想着,不自覺說出了聲,那老人聽見後,便道:“月兒,你瞧你這阿兄很博學多聞呀,魚塘邊上種桑樹,桑樹長得好,魚也養的更好,這法子,咱們那裏的人也是最近才琢磨出來的呢。”
林蓁眼前一亮,跳起來問道:“阿媽,敢問這個養法,收成如何?”
老人笑着道:“我不管地裏的事,只是聽我兒子說過,田莊裏自從挖了水塘之後,‘兩利俱全,十倍禾稼’應該是獲利甚多吧。”
這就是林蓁想要的答案,他興奮地一連對老人鞠了好幾個躬,然後轉身往自己家田地的方向跑去,那小女孩在後面喊道:“等等,你叫什麽名字呀?”
林蓁停住腳步,回頭答道:“我姓林,叫二毛。”
這是穿越以來頭一回,他不僅注意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覺得這個名字有點……違和。
好在,這個想法只存在了不到一秒鐘的時間,林蓁就轉移了注意力。他努力把方才所見所聞在腦海中整理了一下,想着回去後怎麽好好的跟林毅齋商量一下。
回到地裏一瞧,忙了一上午的人們已經累了,紛紛坐在田埂上說話。林大毛兩只腳泡的發脹,臉也曬得通紅,林毅齋和兩旁的阿伯們都看不下去了,便吩咐林蓁帶他回家休息。林蓁一邊往家走,一邊想着:選塊地挖成水塘,挖出來的泥就在水塘四周做“地基”,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用來喂蠶,蠶的排洩物用來做魚食,魚塘中的塘泥又可以用作桑樹的肥料,循環利用,就是一個很好的小型生态圈啊!
今年先把那最低窪的地挖深些,挖一塊魚塘出來,買些魚苗養着,明年春天種上桑樹,再過三四年,待桑樹長成,開始養蠶,這個“桑基魚塘”的設想,就可以變成現實了!
到了傍晚,他們父子三人滿臉疲憊的從地裏回到了家中,這是林毅齋這些年幹活幹的最辛苦的一天。雖然有族裏的人們幫助,他也幹的十分吃力。但經歷了這些事情,他的心态踏實多了,看着兩個兒子和懷着孩子的程氏,他決心這回好好努力,讓全家人盡快擺脫這種在貧困線上掙紮的生活。
吃晚飯的時候,林蓁把自己的想法對林毅齋說了,林毅齋疑惑的問:“二毛啊,這什麽種桑養蠶的事情,你是從哪裏聽說來的?”
林蓁當然不能說是系統告訴他的,靈機一動,便道:“今早從村頭碰見了孫員外的家人,一個老阿媽和一個伶俐的阿妹,他們告訴我的。他們還說咱們這兒水土很适合種桑樹,養蠶,不養就太可惜了。”
林毅齋馬上面帶欽佩之色,道:“那孫家可是沙溪鎮西林村的大族,人才輩出,比我們林家一點不差,你說的孫員外應是姓孫名有典,號石蹊公的,據說極善經營,家業頗大。難道你今日見到的是他們家老夫人?”
林蓁忙道:“沒錯,那老阿媽人很和善,說是今年搬到咱們這兒,帶着她孫女在鄉下休養身體的。”
林毅齋點點頭,道:“如果咱們家真的能種成桑樹,養蠶養魚,确實能多賺不少銀子。只是到底怎麽種,還要去好好請教請教他們。”
Advertisement
林蓁心想,這時候就要靠自己多賣賣萌了,便提議這幾天先備一份禮物送去,過一陣子等不太忙了,再由林毅齋親自登門拜訪。
晚上,夏季夜空中繁星燦燦,林蓁和林大毛躺在院裏青石板上,說着白天的事,林蓁現在千方百計想讓林大毛多開口說說話,因此一有功夫就和他閑聊,瞎聊,跟他說自己在社學學的東西,不斷問他一天裏都做了什麽,想些什麽,試圖讓林大毛的語言能力漸漸跟上正常孩子。
這回,林蓁給林大毛巾講起了在村頭碰見的那一對祖孫,說着說着,他忽然想起什麽,從袖子裏掏出幾個桑果,還有沒壓扁的,遞給林大毛吃。林大毛一邊吃,一邊想了想,說:“酸……甜……好吃、好吃……”一陣清涼的微風吹來,林蓁看着林大毛開心又滿足的樣子,頓時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腦海中叮咚作響,屬性2在不斷增長着,可是還沒有升到九級。林蓁有點不太在乎是不是能升級了。何況,他暫時也沒有什麽問題要問,他希望家裏能多攢點錢,送林大毛去拜個師傅,學學寫字畫畫,一是因為系統曾經說過這個愛好對改善他的情況有幫助,二是因為許多看似遲鈍的孩子其實都有不易發覺的過人之處,林大毛就很有畫畫的天賦,說不定培養培養将來能在這方面大放異彩呢?
只顧了忙活地裏的事,這兩天都沒怎麽好好讀書,林蓁心裏産生了點危機感。他一翻身從青石上坐起來,點上油燈,開始對林大毛背誦起了他新學的《孟子》裏的句子。一片蟲鳴聲中,林家院子裏響起了一個清澈卻帶着些稚嫩的孩子的聲音:
“地方百裏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
緊跟着的,是林大毛低低的誦讀聲:“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仁者無敵……”
這聲音傳入屋裏的林毅齋和程氏的耳朵,他們依偎在一起,心底感到十分溫暖,程氏的肚子裏還孕育着林家的另一個骨肉,這讓林毅齋暫時忘記了白天勞作的辛苦,對未來充滿了期盼。夜色漸深,林大毛和林二毛進屋爬上床呼呼睡去,林毅齋悄悄坐起身來,給兩個孩子蓋好被子,一家人很快都進入了夢鄉。
農忙時節過去,林蓁終于回到了社學裏。這之前他幾次去那村頭的研究那兒的桑樹,自然經常碰見孫家老太太和那個叫月兒的女孩,孫老太太見月兒雖然有時候會揶揄林蓁幾句,但卻常常“二毛”、“二毛”的念叨着他,也就常常請林蓁到家中來玩。林蓁從不曾空着手去,他每次都會帶上家裏腌的鹹鴨蛋或者是他奶奶做的鹵鴨,這些東西雖然不甚貴重,但是自制的,原料新鮮,味道絕佳,孫老太太嘗了也贊不絕口,兩家來往越發頻繁。聽說林蓁的父親對養蠶感興趣,孫老太太便把山都鄉的情況派人告訴了她的兒子,孫員外馬上同意派兩個得力的仆人,去林蓁家的地裏幫忙看看。
這消息實在是太振奮人心了,林蓁跑回去告訴了林毅齋之後,一家人都喜出望外,林毅齋備齊禮物,上門誠心誠意的酬謝了孫家一番。
這已經是前幾天的事情,現在,林蓁正坐在社學那咯吱咯吱響的木凳上,聽葉桂文在前面搖頭晃腦的讀着《孟子》。《孟子》可沒四書前三本那麽容易,他不敢走神,認認真真聽着。一節課畢,葉桂文忽然把他叫到跟前,道:“二毛呀,這本《孟子》,你背的如何了?”
對于自己這個隔三差五就沒錢交學費的主兒,葉桂文的好态度常常讓林蓁感到羞愧,他趕忙回答:“先生,其實……其實我背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先生有什麽指教?”
葉桂文道:“你天生聰慧,卻又不急功近利,我在這社學裏執教已有近十年了,卻還不曾見過你這般有悟性,又勤奮好學的孩子。你父親現在也考中了童生,你應該知道,咱們大明朝是以文章取士的,所以任憑你有滿腹詩書,八股文做的不好,也不能在這科舉之路上脫穎而出。我有心這兩日就教你開筆寫文章,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自己可以開始學寫八股文了?!林蓁心中一陣激動,他百分百贊同葉桂文的話,科舉歸根結底是一種考試制度,只要是考試,就要集中進行應試教育的訓練,訓練得法則事半功倍,否則就是事倍功半。
孩子們都在院外玩耍,屋裏就只有葉桂文和林蓁師生二人。林蓁深深對葉桂文拜了三拜,道:“多謝葉先生!将來我林……二毛若是有尺寸之功,也絕對不會忘記老師的指點栽培!”
這句話仿佛讓葉桂文想起了什麽。他扶起林蓁,道:“你入社學已經一年,既然開了蒙,就該有個像樣的名字了,雖然咱們這社學裏,都叫些什麽……三柱子、大黑、二狗……咳!……這樣的名字畢竟不雅,你呢,到時候做了文章出來,總不好再叫做林二毛了,我昨日為你想了個大名,你回去可以和你阿爹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