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這話正說中林蓁心事,他再次躬身一拜,道:“還請先生賜名!”
葉桂文道:“去年你入學時正是仲春,我那天清晨見溪邊桃花灼灼,一簇簇綠葉更是茂盛奪目,不由得就駐足看了一會兒,心中總覺得會發生些不同尋常的事,誰想後來你和你兄長就闖進社學裏來了……所以昨天為你想名字的時候,我就想起那句‘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你不如就叫‘林蓁’,取茂盛繁榮之意,你看怎麽樣啊?”
林蓁聽了一愣,這不就是自己穿越前的名字嘛!哎呀,看來自己和這個文曲星還真是挺有緣分的呢!穿越前用了這麽多年,他當然對這個名字熟悉又親切,沒有任何反對意見。下次見了月兒,他就可以挺着胸脯告訴那小丫頭,自己不叫林二毛了,現在,他叫林蓁!
高興片刻之後,林蓁想起了林大毛。他對葉桂文拜了拜,跑出門去,把林大毛拉進來,對葉桂文道:“葉先生,你也給大毛起個名字吧。”
葉桂文想了想,道:“大毛這孩子和你不同,我一直覺得,你是一塊人人見了都會稱贊的美玉,而他确是明珠蒙塵,他心中有大智慧,只是還未開智而已。要是讓我給大毛起名字,我覺得,最合适的是一個‘學’字,只是這個學,不必從學堂裏學,從我這裏學,只要從他自己心上去學就可以了!”
林學,這個名字也不錯。林蓁拉着林大毛拜了下去,道:“多謝先生!”
就這樣,林學和林蓁兩個人高高興興的離開學堂,和那群鴨子們一起回家去了。到家裏一看,院子裏有兩個孫家派來的人,孫員外的意思是:林家确實有一部分地很适合改做魚塘,而且山都鄉其他人家也有不少類似的地,孫家打算由他們出魚苗和桑苗、蠶蛹,用林毅齋家的地做一個示範,以此吸引山都鄉其他人家和他們孫家合作,将來賺到利潤,兩家對半分。
林蓁早已經讓林毅齋去打聽過,孫老太太“十倍禾稼”的說法,是很靠譜的。這樣的話,長期來看,将會大大改善家裏的生活。
雖然計劃還沒有真正投入運作,但系統慷慨的給林蓁升了一級。林蓁這回問了一個他憋了好久的問題——如何才能讓他的哥哥林學拜個名師學畫呢?
林蓁問出了這個問題之後,系統不慌不忙的答道:“刺繡。”
哎!林蓁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先前程玉娘照着林大毛畫的飛鳥繡的戲袍效果特別好,戲班子的班主一高興,多賞了他們二兩銀子,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般程氏接的生意都對繡什麽有着嚴格的要求,一方手帕是銷金的還是點翠的,是穿花鳳的還是鎖千秋的,人家都會講得清清楚楚,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但是,林蓁想,如果能把林大毛畫的圖案做成繡樣傳播出去呢?會不會就有人能發現他的才華,肯好好的栽培他?看來,以後自己要格外留心這樣的機會了……
誰知這時,系統又小聲吐出了兩個字:“吳中。”這可把正在思考的林蓁吓了一跳,不過,他牢牢記住了這兩個字,盡管暫時他還不知道這其中到底蘊含着什麽玄機。
到了第二日,葉桂文果然信守承諾,開始教林蓁開題做八股,這一下子林蓁可遇到了開蒙以來最大的挑戰——八股文,真是不好寫啊!他一連幾天茶飯不思,低頭擡頭想的都是八股文。林毅齋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也不敢給他亂出主意,只能把自己買來的墨卷程文給他讀,林蓁讀了之後,感覺那些文章有的雖然工整,卻味如嚼蠟;有的稍微灑脫些,理法卻又不甚清楚,說來說去,他其實是想找到一類自己喜歡的文章先從模仿入手,再慢慢揣摩體會,形成自己獨立的風格。
整個夏天和秋天就這樣在林蓁和八股文的較勁中漸漸到了尾聲,天氣愈發寒冷,程玉娘的肚子一天天眼看着大了起來。南方的村子裏許多地方實行的是稻麥間種,此時不少勤快的農戶已經架上犁,準備去冬耕了。今年林家的地收了二十多石糧食,一鬥米五錢,預計交稅之後,光是這夏天種下的稻子就能賺五兩多。林毅齋嘗到了勤奮勞作的甜頭,比以前幹活兒積極了許多,林蓁一開口催促,他就跟着隔壁阿伯出了家門。
到了農忙時節,社學自然也不再開門。林蓁還在家裏懸梁刺股的讀五經,學八股文。半年多過去,雖然他仍然在摸索階段,但終于摸到了一點門道,文章終于能做成篇了。
接下來的這段日子,趁着天氣還沒有變得太冷,林毅齋父子三人提前挖好了魚塘,把地認認真真犁了一遍,挑了兩塊地種上了越冬的大麥和油菜,今年他們家夏天種下的稻谷長得不錯,林蓁誠心希望,來年這麥子也能有個好收成。
Advertisement
仿佛是聽到了林蓁的懇求,上天眷顧,這個冬天十分溫暖,沒怎麽下雪,雨水倒挺充足。程氏一點都沒受罪,就在第二年的正月和煦的冬日陽光中,平平安安的誕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孩兒。
林毅齋和程氏都很高興,程氏之前見過月兒,特別喜歡她,就希望自己能生一個像月兒一樣漂亮可愛的女兒,如今這女嬰産下之後,小臉紅撲撲的,一點也不皺巴,眼睛清亮有神,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這不她生下沒有多久,整個山都鄉就一片春景,嫣紅的桃樹開遍了小溪兩岸,仿佛比往年還要更鮮豔些。
林大毛和林二毛,不,現在應該稱作林學和林蓁了,他們兩個對這個粉雕玉琢的小妹妹也十分喜愛,林蓁從來沒想到過一個小嬰兒會做這麽多有趣的事——有時候會用胖胖的小手在他臉上蹭來蹭去,順便抹兩把口水;有時候則莫名其妙對着他咯咯的笑;林蓁對她說兩句話或者是給她讀兩句書,她還若有所思的咿咿呀呀的好像在回答似的,把一家人逗的樂個不停。
當然,這所謂的“一家人”之中,并不包括林老太太,老太太對新添的是個孫女而不是孫子這個事實十分不能接受,躺在床上好幾天都沒起來,直淌眼淚。林毅齋好話說盡老太太才爬起來看了孫女一眼,不過現在,她也只能慢慢接受這個事實,況且女孩兒畢竟好養一些,将來也不是不能掙錢,算了,林老太太對着林毅齋他們住的屋子嘆了口氣,只要有二毛就好,二毛一個孩子能頂兩個,不對,他可比全村的孩子都有出息!
至于林大毛,在林老太太心裏,那根本就不是她的孫子,好在林大毛現在歲數大了,也能下地幫着幹點兒活,要不然,她可不想把一個吃白飯的孩子養在家裏!
要是林老太太知道林蓁想要送林大毛去學畫畫的事,她肯定會立馬就吐三升血,但林蓁主意已定,也一直在想辦法為林大毛謀劃,只是他等的機會暫時還沒有到來。
冬耕的收成并不是特別好,不過卻聊勝于無,而且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土地像人一樣,需要休息,接連耕種會讓耗盡一塊地的元氣,眼看春耕開始了,林蓁開始思考今年這幾塊地怎麽安排,最低窪濕潤的那兩畝地已經挖了池塘,挖出來的泥土都堆在周圍種上了桑樹,等它們長大還要三四年光景。不過魚塘引來溪水已經可以養魚了,村民們都很好奇林家到底在做什麽,也有人對這什麽養桑養魚的事産生了興趣,圍着林毅齋問東問西。
林毅齋忙着耕地,林蓁便在一旁一五一十的解答衆人的問題。這時候,他好像聽見有人在遠處喊着林毅齋的名字。回頭一看,原來是鄰居阿嬸找了過來。她急匆匆跑到跟前,對林毅齋道:“大老爺從海陽縣來尋你啦,好像還帶着個做生意的,你快去看看吧!”
林蓁一聽,這大老爺說的應該是林蓁的那位舉人族伯。他名叫林廷相,號若成。他怎麽從海陽縣趕到這鄉下來了呢?
林毅齋一聽是林廷相來了,趕緊把手裏的犁交給了林阿伯的二兒子,自己帶着兩個孩子趕回去接待貴客。
林蓁一直也對這位族伯充滿了尊敬和好奇,快到自家院子時,他往遠處一看,只見門口站着一個身穿淡灰色道袍的中年男子,面色白皙,文雅端正,和自己的爹還有幾分相似,看上去卻威嚴莊重很多。他身後跟着三五個眉清目秀的小厮,還有一名比他年紀大些,身穿團花錦袍,帶着褐色圓形綢帽的男子,這男子個頭不高,有些敦實,看着不像是讀書人,可能就是隔壁阿嬸口中所說的那位“做生意的”。
這兩個人的組合更讓林蓁感到納悶,而對方見林毅齋帶着兩個兒子走近了,也打量起他們來。林廷相迎上前兩步,拱手對林毅齋道:“三弟,好久不見啦。”
(作話裏有一點阿蓁和月兒的互動,老暄覺得這些不影響故事情節,還占了正文很多篇幅,就放在作話裏了,大家當番外看吧。如果以後還有這樣的“番外”的話,老暄會在文章末尾說明的。)
作者有話要說: 小天使們還在嗎???為什麽上了新榜單之後老暄感覺有點涼飕飕的~~~?這兩章讓他們先過過平淡的日子,後面大毛就會離開家,去學畫畫啦……
謝謝小天使“平分秋色”投的地雷,謝謝~
繼續求一波收藏、評論和營養液,不要讓老暄覺得沒有人在看呀……下面是林蓁和月兒的兩段小故事(說是小故事其實有點長,不知道手機能不能顯示全部,不能的話大家就去電腦上看看試試~)
預祝大家周末愉快^_^
阿蓁和月兒(1):
林蓁忽然發現自己家的門口站着幾個人,還有一個小孩兒,定睛一看,原來是月兒和他們家的幾個家丁。林蓁忽然想起前一段時間林老太太所說的話,知道這些人是孫家從沙溪鎮派來教他們種桑養蠶的,于是他趕緊走上前去,請他們進院,月兒兩眼含笑看着他道:“林二毛,你去我家都好幾次了,我可還沒來過你家呢!”
說罷,她目光一轉,又驚奇的看着林蓁身後扭着屁股一搖一擺往裏走的那一只只小鴨子,道:“哎呀!這些就是你養的鴨子呀?”
還不等林蓁開口,她伸手就去抱其中一只,母鴨子一回頭,差點啄到她的手,林蓁趕忙去攔,月兒還是吓了一跳,急匆匆往後退了一步,喊道:“二毛,這鴨子怎麽這麽兇呀!”
林蓁笑道:“你要當着母鴨子的面去抱走她的小鴨子,她怎麽能不兇你嘛。來,你要先跟她打個招呼。”
林蓁拉着月兒的手,走到母鴨子面前,摸摸它身上的毛,喂了它幾粒食,月兒在一旁照着做了,鴨子們很快都湊了過來,圍着月兒“嘎嘎”的叫。林蓁趁機把一只黃絨絨的小鴨子抱了起來,放在月兒懷裏,然後把其他的鴨子都關了起來。
孫家的人進屋子和林毅齋商量事情,林蓁想起今天葉桂文給他起名字的事,來了精神,一邊搬來小竹凳讓月兒坐下,一邊對她道:“告訴你,我現在不叫林二毛了,今天葉先生給我起了個名字,叫林蓁,你以後要叫我林蓁!”
月兒好奇的湊上來問:“哪個蓁?真假的真?珍珠的珍?你會不會寫?快點寫給我看!”
哎呀,林蓁忽然覺得有點得意,月兒不是整天笑話自己不如她讀書多嗎?讓她猜去吧!林蓁故意拖着聲音,道:“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好了好了,我沒工夫跟你瞎扯,我要清掃一下鴨寮,你自己琢磨吧……”
林蓁回過身,嘴角露出一絲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微笑,慢慢的朝鴨寮走去。
林蓁和月兒(2)
這天林蓁把自己做的文章擺在面前看了又看,總覺得還是差那麽點意思。于是他便從他爹的書格子裏抽出了幾本程文,打算再好好琢磨琢磨。就在這時,門口又響起了月兒清脆的聲音:“林蓁,阿蓁在家嗎?”
林蓁爬起來跑到門口打開院門一看,月兒穿着身绫白的小襖,碧藍的裙子站在門口,身後跟着兩個孫家的仆人。她一見是林蓁開門,氣鼓鼓的道:“阿蓁,說讓你去我家裏玩,你怎麽這麽久都沒去一次?!”
程氏這時也停下了手上的活計,扶着腰從屋裏走了出來,看見月兒,歡喜的請她進門,又給了大毛幾文錢,讓他跑去村頭的鎮子裏買些點心。
月兒忙擺手道:“不用不用,我帶了些來……”
說罷,她身後的仆人抱着個小箱子進了院子,程氏吓了一跳,道:“月兒,這裏面是什麽呀?”
月兒粲然一笑,道:“沒什麽,阿嬸,我爹聽說二毛愛讀書,就把家裏存的一些書拿來給他讀讀,反正我和幾個姐姐将來也不會去科考,這些書我們都讀不下去。”
程氏滿心感激,和迎出來的林老太太一說,兩人急忙去鴨寮裏挑了只最肥最大的番鴨麻鴨混合品種,林老太太拿到廚房裏去宰了鹵上,留下兩個孩子在院中玩耍。
林蓁謝了月兒,打開那箱子一瞧,先是一盒玫瑰餅,下面摞着二十來本書,都不是程文八股,不知道是什麽古書,林蓁心裏好奇,拿起一本來,随便翻開兩頁,讀道:“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等等,聽着有點耳熟,林蓁一看書名《文選》,似乎是一些雜文散文的合輯,再一看文章名字,哎呀,這不是賈誼的《過秦論》嘛,這文章可比林毅齋買回來的那些程文寫的好多了,可見,自己文章寫不好,還是讀書太少,不,讀好書、好文章讀的太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靠從前讀的雜七亂八的程文,自己能寫出好文章來才怪!
月兒靜靜坐在一旁,等了一會兒,抱怨道:“二毛你怎麽不讀了,你接着讀啊!我給你的書好不好?”
林蓁這會兒也不跟月兒計較她叫自己二毛的事兒了,他點點頭,一邊翻,一邊接着讀給月兒聽,讀到最後一篇,他掃了一眼就情不自禁站起身來,道:“好,月兒,最後這篇寫的最好,我讀給你聽聽……”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萬千年而不變,使民之耳目純于一,而子孫有所守,易以為治。故三代聖人其後世遠者至七八百年。夫豈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益其子孫得其祖宗之法而為據依,可以永久……”
半天讀完之後,林蓁激動地問月兒:“怎麽樣……怎麽樣?要是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我立馬就去考秀才……”
月兒撿起塊石子往林蓁身上一扔,笑道:“瞧瞧你這點兒出息!考秀才有什麽了不起呀,我告訴你,我大姐定親啦,我那姐夫就是咱們潮州揭陽縣人,他姓翁,雖然家境也有些貧寒,卻很有學問,他今年才十八歲,我爹說了,他将來一定會高中進士的!”
林蓁嗯嗯的聽着,他其實不太知道月兒的姐夫中進士和他自己有什麽關系。他現在才剛開始學八股文,他一直在想,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這年頭也沒有什麽國圖、北圖的,有估計也不讓他進,家裏這些書看看就看完了,水平都很一般,加起來還不如月兒帶來的這本《文選》有用,可是《文選》讀完了,他再到哪兒去找點類似的書來看呢?
“我說你,阿蓁!你聽見沒有呀!”林蓁正在那兒苦思冥想,忽然月兒擡起小手,拽了拽他的耳朵,林蓁恍然回過頭來,道:“啊……聽,聽見了……”
月兒兩道淡淡的柳眉一豎:“你聽見什麽了?我正跟你說呢,我也是有大名的,我叫月華,我大姐叫婉華,二姐叫素華,我說你到底記住了嗎?”
林蓁一笑,故意道:“記住了,記住了,你叫婉華……”
月兒一下子就生氣了,跳起來在院子裏追着林蓁,林蓁擡腿往鴨寮那邊跑去,月兒怕鴨子跑過來啄她,不敢動了,站在原地指着林蓁喊道:“林二毛,你過來,不,你別過來了,我不和你說話啦!”
林蓁心思一轉,故意從鴨寮裏挑挑揀揀,找出了一只最可愛的小黃鴨,抱在懷裏,道:“哎呀,小鴨子,我給你起個名字,叫月華吧,你看你黃黃的,亮亮的,就像月亮照下來的光一樣嘛……”
月兒踮着腳看了半天,她也很想把絨絨的小鴨子抱過來玩玩,聽見林蓁拿她的名字打趣,她忽然也不惱了,笑道:“你拿過來給我玩,我就原諒你。”
兩個孩子說說笑笑大半天,林老太太那鹵鴨子也鹵好了,還撿了幾枚新鮮鴨蛋,交給月兒帶來那兩個仆人,讓他們一并帶回去,把月兒送到院前,林蓁忽然又想起了什麽似的,回家把那只小鴨子抱了出來,交給月兒,道:“我這些日子被這個八股文弄得焦頭爛額,沒空去找你玩兒,這小鴨子送給你了,我教給你,怎麽喂他……”
林蓁絮絮叨叨對月兒說了半日養這小鴨子的辦法,月兒則喜滋滋的把小黃鴨抱在懷裏,頭一點一點的聽着。小鴨子也很老實,最後才“嘎”的輕輕叫了一聲,算是和林蓁告別。
“二毛,你就叫二毛吧……咱們走啦!”月兒輕輕摸了摸小鴨子頭頂的絨毛,得意的抱着鴨子,帶着兩個仆人慢慢的迎着天邊一抹微紅的夕陽落霞,往她村頭的家裏走去。林蓁則鎖好院門回到家裏,接着看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