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消息
兩人敲定了出發吃日式拉面的時間:明天下午面館打烊之後。
時間不早了,俞言蹊打算告辭回家,徐澈起身相送。
待走到家門口,俞言蹊想到了估摸着已經煮好了正在保溫的銀耳蓮子羹,這麽一想又想到一個點子,眼睛一亮,手裏一邊擰着鑰匙開門一邊轉頭對站在自己身後看着自己的徐澈道。
“方瑞,我有一個建議。”
徐澈神色認真的看着俞言蹊,一副認真聆聽的樣子。
“我總覺得我忘記了的一個感覺,但是剛剛開門的時候我想起來了,是湯有點單調了,裏面配的食材都是偏脆甜的,單獨吃起來就是吧唧吧唧的。”
徐澈略微露出了點笑意。
俞言蹊趕忙道。
“你別笑,我就是暫時想不出形容詞。”
“好,我不笑。”
“你還是笑吧,是挺好笑的。”
“不是好笑,是挺可愛的。”
“算了我還是繼續說吧,單一的脆甜就是它的單調,但是其他特點的食材加進去都會改變湯原有的味,但是剛才我想到了一個,銀耳。”
徐澈垂眸思索了一番,點點頭。
“是的,我下次試試。”
俞言蹊背靠着房間裏的光,手背在身後,偏頭對着徐澈笑。
Advertisement
“你猜我是怎麽想到的?”
徐澈順着俞言蹊的意,笑着問道。
“想問言蹊是怎麽想到銀耳這個絕佳的搭配的。”
俞言蹊彎眼笑了笑,開口道。
“我晚上本來打算吃銀耳蓮子羹的,真的,我沒有不打算吃晚飯。”
這姑娘心心念念的解釋這個呢。
徐澈微微的挑了挑眉,嘴角弧度拉大,滿是笑意的開口。
“是嗎?”
“真的,現在銀耳蓮子羹都熬好了。”
說完頓了頓。
“我喝不完了,方瑞你幫我一起喝了吧。”
徐澈笑出了聲,應了下來,朝俞言蹊走了過去。
莫名的,俞言蹊松了一口氣。
奇怪?
————
第二日下午,徐澈将面館及後院的一衆事務交給了周圓徐鑫瓊二人,換了身衣服帶着俞言蹊去吃面了。
徐鑫瓊拿着掃把看着并肩遠去的兩人,忍不住一臉八卦的跟在自己身後收拾着桌椅的周圓道。
“诶,你不覺得言蹊姐和我們徐老板非常般配嗎?”
周圓動作一頓,稍微想象了一下,一個一身正裝的女白領和一身寬松棉麻衣圍着棉麻圍裙的“拉面師傅”站在一起的場景,忍不住搖了搖頭,開口道。
“鑫鑫你變八卦了。”
“你才變了,你以前從來不叫我鑫鑫的。”
“行,我叫你弟弟...弟弟掃把給我,我來掃地。”
“我不。”
...
時間一晃就到了晚上,徐澈與俞言蹊一路圍繞着甜湯的改良回到了梧桐巷。徐澈一到面館就去了房間,拟定了大致的改良方案。
分兩種,一種是從日式酸辣中獲得的靈感:往甜辣方向改,一種是傳統的調味法,往酸辣方向改。
兩種方法的大致主料徐澈其實已經想好了,次日定了食材送過來就開始動工,他隐約的覺得,結果可能會不盡人意。
徐鑫瓊經過勤修苦練,徐澈給他的拉面手藝打了合格,所以在湯底醬料等都配好的情況下,徐鑫瓊是可以獨當一面去接待客人的。所以,徐澈今日将店交給了兩人,自己埋首後廚改進甜湯。
他首先嘗試的是俞言蹊提議的加入酸味小番茄,而如何加入小番茄這個酸味也有個講究,是榨汁制醬還是用果實,用果實是整顆還是切片?
徐澈試了用果實,那味道極其的奇怪,如何形容呢,一句話解釋,與其是加小番茄一起煮還不如直接加醋,那酸甜的味道還來得正常些。
接着,徐澈試了試将小番茄的酸味換了一個方式帶入,榨汁後制成酸番茄醬,在吃面之前加入。為了節約時間,徐澈舀了一勺湯放置在湯碗裏,再加入由五顆小番茄制成的新鮮番茄醬。
微微低頭嗅了嗅,徐澈就有了不好的預感,思考了一下還是打算嘗一嘗,擡手喝了一口,立馬轉身吐進了身後洗碗池的下水口。
也不知道這種味道是怎麽調出來的,生生做出了洗潔精的味道。
雖然他并沒有嘗過洗潔精,但他覺得,它就是的。
一整天,徐澈就好像受到了番茄的詛咒,無論用哪種番茄,用哪種食材搭配,用哪種方法烹調,結果都不盡人意。
連“能吃”的評價都給不上,更別說有什麽進展了。
也許關鍵的食材并不是番茄,徐澈這麽想着,收拾東西,打算換主材試試。
俞言蹊這邊一下班就發來了慰問。
【俞言蹊:進展得如何?】
徐澈往身後的椅背上一靠,呼出了一口氣,坐起身來回了消息。
【徐澈:有倒退的趨勢。】
【俞言蹊:這麽慘?總覺得想象中玉米番茄加在一起應該很好吃才對,不過實踐才是真理。】
【徐澈:是的,終于明白為什麽沒有店家推玉米番茄這道湯了。】
【俞言蹊:有點黑暗料理的感覺,那湯還有嗎?我想感受感受。】
【徐澈:有,那一小鍋都給你感受。】
俞言蹊坐在公交車上,對着手機輕笑了一聲,動了動手指,回了消息。
【俞言蹊:有點害怕,我就嘗一小碟吧,就前天蜜汁蓮子那麽多的一小碟。】
【徐澈:都可以。】
【徐澈:為了關愛你的味蕾,我在給你做個蒸米糕,我最近也有點想吃這個。】
俞言蹊聞言期待了起來,回了消息。
【俞言蹊:好啊。】
消息發送出去片刻後,并沒有收到回複。
可能是去做蒸米糕了吧。
俞言蹊這麽想着,将手機收進了包裏,轉頭看向窗外。
窗外的景色是幾乎每天都要看上幾遍的,但神奇的是,明明已經來來回回從頭至尾,再從尾至頭的看過多遍,但每一次依舊會細細的瞧,明明是同樣的景色,但每一次看好像都不一樣,有點像萬花筒。
百看不膩約摸就是這樣了。
而徐澈這邊,其實沒有和俞言蹊猜的那樣去做蒸米糕了,他接到了一個電話,吳渭工作號打來的電話。
“阿澈,有一個好消息和三個壞消息。”
徐澈的內心是非常激動的,他猜到那個好消息可能跟徐氏後人有關。
“你先說壞消息。”
吳渭那邊似乎遠離話筒笑了好幾聲,笑聲傳過來不大清晰還悶悶的,吳渭笑完了,湊近話筒開口道。
“阿澈,你變了啊,怎麽先聽壞消息了,以前都先聽好消息的。”
徐澈被吳渭這麽一鬧,緊張與激動的情緒消散。
笑罵了一聲開口道。
“別耍寶了,快說。”
“我說我說...诶,不行,這必須得先說好消息了。”
徐澈聞言輕笑了一聲。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打算先說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我只知道,你下次來只有素面吃了。”
吳渭聽了,小聲哔哔。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家就一個面。”
“兩個。”
“诶,什麽時候變兩個了?”
...
兩人扯了一會閑話才跑回主題。
吳渭清了清嗓子,語氣鄭重。
“我們曾經的一個客戶給的線索,在寧州滇城有一位名叫徐常山的拉面手藝人,面,大致年齡,名字,三樣都對得上,我估計是八九不離十了,不過我們的産業沒有涉及到那邊,實際考察可能得你自己去了,我覺得希望很大。”
徐澈拿紙筆記下了重要信息,待最後一筆落墨,開口道。
“壞消息呢?”
“線索來源的時間是八年前。”
年代久遠,不穩定因素極多,無功而返的幾率極大,徐澈默了默,追問道。
“還有兩個壞消息呢?”
“一個是我沒時間陪你去,一個是剩下的徐家人都還沒有消息。”
“這叫壞消息?”
“這不是嗎?”
“我覺得第二個可以是,第一個應該是好消息。”
“行吧,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