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火藥拿到手,糧草也還足夠,剩下的就是打哪裏和派誰去打這兩個問題。岳飛沒有多猶豫就選定了溧陽這個地方,但派誰去攻打則成了問題。杭州局勢危急,時間尤為重要,且他們只能夜間偷襲,行動必須迅速,将領必須果斷。
他思來想去,軍中唯有劉經一人能擔當此任,只是此人……思及這位同鄉的性格人品,岳飛在心裏沉重地嘆了口氣。
“将軍因何事煩惱?”在旁邊等候的韋雁見岳飛的手已經放在溧陽這塊地方很久了卻遲遲沒有下決斷,遂開口問道。
“劉經此人猖狂兇戾卻又見識短淺,我有心派他去,卻擔心他難當大任。”岳飛坦言道。
“将軍是擔心劉經到了溧陽之後就會視自己為一方霸主,再難調遣得動他?”韋雁一語點破岳飛的擔憂,“依我看,他不會蠢到這地步。劉經此人雖然桀骜,卻不至于以為自己能夠單靠一己之力就能抵禦金人的進攻。眼下正值危難之際,他自然要背靠大樹,而且以他的性格還一定要靠得不虧心、靠得名正言順,這次的襲擊是他向你證明自身價值并且表忠心的大好機會。”他頓了頓,接着說道:“此人絕對不會和你共富貴,然而現下正是患難時,用他又有何妨?”
岳飛思忖片刻,只覺此言在理,遂下了軍令。
後夜,劉經受岳飛調派,率兵千人夜襲溧陽,成功攻下城池。而與此同時,岳飛也親自領兵轉戰廣德境內,六戰六捷,狠狠地挫了金人的銳氣。金兀術無奈之下只能放棄攻打杭州,派出一部分軍力支援後方,然後帶着剩下的士兵從已經攻占的明州出海追捕高宗。
雖然江南大半淪陷,但霹靂堂的基業終究還是保了下來,李沉舟也沒有放棄這股勢力派了些人過來支援,假以時日應該能恢複到金兵到來前的狀态。
在雙方的動靜都平息之後,岳飛駐軍鐘村,為下一次行動養精蓄銳。
韋雁跟随着岳飛四處奔戰,唯有一刻的空閑,面上卻始終是那幅不動如山的冷顏,半點疲憊之色也難以尋到,這更讓岳飛身邊人感到他的高深莫測。
鐘村百姓感念岳飛恩德,又見他嚴于律軍,不讓手下士兵驚擾任何一戶百姓,心中更是好感大增。于是鐘村村長號召村民聚了一些糧食,給岳飛的軍中送去。岳飛沒有全收,只是取了三成暫緩軍中糧草之困,又命手下軍士幫助村民勞作,算作是報答。
村民因此舉更加感動。
然而再感動也改變不了岳飛軍隊糧草不足的困局。韋雁知道岳飛雖然面上不顯,夜中卻時常為此事輾轉反側。他的營帳就在岳飛的旁邊,每晚都能聽到從岳飛營帳中傳來的嘆息之聲。每逢此時,韋雁都會忍不住想到很久以前見到的那個岳家五郎。
那個時候為妻子母親的生計猶豫着要不要去投軍的岳五郎可有一天會想到自己所要謀慮的是關于大宋興亡的大事?
世事如棋,變幻莫測。
韋雁看着自己的雙手,這雙手粗糙泛黃,指上有老繭。他用這樣的一雙手摸上自己的面龐,哪怕不用鏡子他也知道這是怎樣的面容,別人在注意到他的五官之前就會被上面的死氣沉沉在記憶中打下深深烙印。
Advertisement
他在那時候又怎麽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變成這個模樣?
建炎四年的春天,軍隊的糧食困局因為宜興縣令的請求得到了解決,岳飛應其之邀率軍進駐宜興縣,得到了足夠的糧食支持。
當然岳飛又有了新的煩心事。
“我要收編這附近的土匪。”他有一日将韋雁召入帳中說道。
當岳飛這麽說的時候他所下的決定基本上是難以撼動的了,韋雁思索了片刻後覺得這确實是一個有效的壯大自身的方法,只是之後的一些問題還需要事先提醒一下:“土匪中有被逼為寇的可憐人,也有欺淩弱小的惡徒,你有鑒別的方法嗎?招進來的土匪流民和原先的士兵起了沖突怎麽處理?”
“我并沒有細想過,但總有辦法的。”岳飛短暫地皺了下眉,而後說道,“只要有抵抗金兵的共同目的,還有什麽分歧是不能解決的呢?”
當然還有!韋雁幾乎要脫口而出。岳飛幾乎是千好萬好,唯獨在某些問題上太過理想化了。他自己将天下安危當成自己的責任,卻沒有想過這世上總有只顧自己安危的鼠輩;他只知道消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卻沒想到有人将積極的抵抗視作是送死。
然而如果岳飛也學會了詭詐、也放棄了理想,他還有什麽理由呆在這裏呢?
這樣想着韋雁沒有把想說的話說出口,他将自己之前整理的關于宜興一帶山匪的情況告知岳飛,而後又提出緩和矛盾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對匪兵的訓練整編,讓他們向正規軍靠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矛盾的發生。
岳飛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他下了決定之後的第二天就給幾處“盜亦有道”的匪徒發了信,談到了整編他們共同抗金的意圖。這些土匪大都有親人在溧陽、宜興一帶,他們對岳飛的品行早已有所了解,幾乎沒有多猶豫就收拾了包裹過來投奔。這些人原先都是貧苦的百姓,所謂的土匪習氣侵染沒有岳飛原先預料的那樣嚴重,有岳飛的協調和公允的規矩,這些人很快融入到了軍隊之中,成為不容忽視的戰力。
在之後與金兵的幾次小規模沖突中,岳飛又敏銳地發現了另一類可吸納的力量——被金軍強征的簽軍。他派使者與這些人商談,以自己的德行和民族大義将他們招入麾下,既削減了金人的力量又壯大了自身。他的大名也因此傳得更遠,吸引了更多人前來投奔。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岳飛麾下軍隊的實力壯大了不止一兩倍,威名也遠揚到了朝廷那裏。
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宜興百姓的稱贊是贊賞也是責任。
岳飛的壯大給金兵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他們不至于恐懼,卻也産生了“撈夠了該走了”的思想。金兀術在追了高宗三個月無果的情況下選擇了退兵,當然他最後又在明州、臨安等地大撈了一筆,看上去這一次能夠滿載而歸……
如果沒有岳飛的話。
在金兵經過常州的時候,等待多時的岳飛親自率領自己手下的精兵從宜興趕來截擊,将不可一世的金人打得摸不着北、暈頭轉向。此戰過後,有十名左右的金人貴族落入岳飛手中。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飽受苦難的百姓心中終于燃起了一點點的希望。
他們找尋着自己認識的人,詢問着這場戰鬥的詳細信息。
在哪裏打的?是誰領的兵?死的人多嗎?死的人比金人多嗎?我們怎麽打贏的?
這苦日子是不是要到頭了?
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擔心和希望在內心交織的痛苦難以講盡,但無論如何,心存死志的人和生不如死的人總是少了一些。
這一次的戰役不僅讓岳飛得到了莫大的聲望,也讓他接受到了這麽久以來的第一封朝廷诏令。
當岳飛身邊親近的副将把這個消息當成莫大的喜訊告訴給韋雁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他并沒有流露出任何的喜悅之情。
“韋先生,我們不用再孤軍奮戰了。”他以為韋先生一時不理解這道诏書的意義于是熱心地解釋道。
“是嗎?”韋雁抽動了一下嘴角,他的樣子雖然是在笑,不過顯然并不是十分高興。
“韋先生,我們也可以有糧饷、有新的裝備了。”副将繼續說道,他作戰雖然英勇,卻始終沒有接觸過朝堂,沒有和岳飛以外的“大官”打過交道,“我們可以殺更多的金兵,可以從他們那裏把更多的土地搶回來。”
韋雁沒有說什麽,他不忍打破這個年輕人的幻想。他不願意告訴他當他們處于朝堂控制之下時,很有可能打宋國叛逆的機會要比攻打金人的機會多得多。
“我們去找岳将軍吧,看看朝廷到底下了什麽樣的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