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黑暗中,只有長方形樂池散發出幽暗的微光。小提琴手們架起琴,卻沒有拉動琴弓。指揮一甩節奏棒,最先響起的,卻是豎琴舒緩的撥弦聲。
序曲的第一部分,竟然是C大調慢板,豎琴的獨奏。這和報紙上營造的恐怖氛圍大相徑庭。一時間,觀衆嗡嗡的讨論聲更大了。
金發輕蔑地吐出兩個字:“外行。”
棕發附和說:“對于一部歌劇來說,音樂永遠比戲劇本身要重要。真不知道這個幽靈怎麽想的,竟然讓豎琴獨奏作為開場曲。”
同一時刻,臺上燈光亮起:所有道具都被蓋上白布,一幅冷色調油畫人像高懸在正中央。畫中的男子相貌俊美,身着深色正裝,雙手交握在腹前,半側着臉望向遠方。
一個中年男子腳步匆匆地走上舞臺。他穿着管家服,拿着皮帽子,邊走邊朝臺下點頭:“感謝大家前來參加主人的葬禮。坊間有很多關于他的謠言,大家都說,他是一個十分邪惡的人,在此,我必須要為他争辯……”
話音未落,一束白光打在後方:幾對衣着華貴的男女,手挽着手走來走去。他們時而打情罵俏,時而交頭接耳,總之,當中沒有一人在傾聽管家的發言。
管家也不在意,繼續動情地追憶:“主人是一個非常富有才華的人,他家境優渥,卻在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踏上了航海的旅途……”
這時,一個頭戴黑紗、身穿黑裙的少女,彎着腰,蹑手蹑腳地跑上舞臺。在她身後,是兩個窮追不舍的警衛。
豎琴聲戛然而止,鋼琴手彈出淩亂的高音,黑管與圓號奏響懸疑的音調。少女足尖輕點,是海洋裏一尾薄如蟬翼的魚,在華服男女中靈敏穿行。
兩個警衛礙于周圍的人群,不敢放手追趕,每次都只能與她擦肩而過。
管家站在最前方,似乎對這一切視而不見:“然而,就在他即将返航歸來的那一年,他不幸在海上遭遇了龐大的海怪……”
兩個警衛對視一眼,其中一個舉起槍瞄準少女。
“主人英勇無比地戰勝了海怪,但同時,海怪的觸須也刺穿了他的右臉。他艱難而僥幸地存活了下來。起初,他以為海怪留下的傷疤是英雄的勳章,并不怎麽在意,直到歸來的時候,他在心愛女孩的眼中,看到了厭惡與恐懼……”
小提琴手一抖琴弓,斷斷續續地拉出尖銳音符,氣氛緊張到極致。只見下一秒,少女拽住一個華服男子的手腕,開始在人群中旋轉跳躍。
警衛瞄準未果,挫敗地放下槍。
Advertisement
“那段時間,主人心情跌入低谷,他把自己關在灰暗的城堡中,整日酗酒……”
或許是臺上的氣氛太過古怪,又或許是擴張後的管弦樂隊,奏出的樂聲太過震撼,觀衆席漸漸停止喧鬧,不少人主動望向舞臺。
我身邊的金發,神色也從一開始的不屑,變得有些專注。
“我擔心極了,害怕他會一直這樣消沉下去,誰知半年後,他的右臉突然恢複了原貌,整個人也重新自信起來。”
豎琴聲再度響起,這次不是獨奏,而是雙方向上下撥弦滑音。高雅悠揚的音調,與狂蜂浪蝶般的小提琴聲,形成充滿交響性的強烈對比。之前諷刺魅影“外行”的金發,聽到這段音樂後,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我才知道,他和魔鬼做了交易,換回了正常的容貌……可惜,只有在晚上才能生效,一到白天,他又會變成毀容後的樣子……”
少女裙擺蹁跹,腳尖急轉,一步接着一步,終于旋轉到畫像之下。只見她推開身邊的男子,手臂一展,似乎從畫像上摘下了什麽東西。
剎那間,燈光全部熄滅。舞臺上,所有人表情、動作驟然靜止,石化在原地。
一束金光,照在少女身旁的空地上。
音樂漸弱,定音鼓敲響。
觀衆席傳來驚呼聲。
一個修長而挺拔的身影由遠及近。他穿着黑色的長袍,戴着連襟兜帽,皮鞋踩着鼓點恐懼的喘息,朝前方走來。袍袖随着他的步伐,順從地親吻着他的腳踝。
他出現的一瞬間,我心跳莫名停了一拍,無法忽視的某種預感在心中升起,忍不住拿起領席員準備的望遠鏡,望了過去。
令人失望的是,他的帽檐又寬又大,別說整張臉龐,就連下颚線條都看不清,只能隐約看到他的喉結與頸項。
少女看見他後,萬分激動地唱出一首詠嘆調,原來這個黑袍男子就是魔鬼。這段唱詞先不說歌詞如何,首先旋律就十分美妙。金發越發沉默,反倒是不懂音樂的棕發,莽撞地點評道:“這個幽靈是不是分不清宣敘調與詠嘆調的區別?明明是詠嘆調,卻夾帶着宣敘調的唱段。”
金發低聲說道:“……無休止的旋律。”
“什麽?”
“沒什麽。”
金發顧及好友的面子,沒有繼續說下去,我卻明白了:“無休止的旋律”指的是宣敘調與詠嘆調合二為一,這個手法最早起源于誰,不好說,但在巴赫的時代就有了,後來在作曲家瓦格納的手中,也得到了延續和發揚。是一種頗受争議的創作手法。
魔鬼沒有唱詞。他聽完少女的演唱,雲淡風輕地問道:“想要我救活你的母親?”
這個聲音帶着致命的魔力,盡管語氣淡淡的,沒有太大的起伏,咬字卻藏着一種高高在上的蠱惑意味。
他的聲線和魅影很不一樣,可說話的感覺實在是……太像了。我禁不住耳根一熱,失神了片刻。
少女點頭。
“那你知道上一個和我做交易的人,下場是什麽嗎?”
話音落下,金光消失,序曲結束。當所有燈光再度亮起時,臺上已換了一副面貌:道具上的白布被揭下,正中央的油畫人像被擡走,布景以深紅、金黃為主色調。一個身着深色正裝的男子,低垂着頭,在大提琴海水般沉重的旋律中緩步登場。
“我祈求您。”他看着地板,唱出第一句話。
我怔住,放下舉起望遠鏡的手。他不是魅影。
怎麽回事?
他的衣着打扮與畫像上一模一樣,說明他就是《雙面人》的男主角。可為什麽男主角的飾演者不是魅影呢?
除了男主角,魅影還能在這部歌劇中扮演什麽角色……難道真的是那個魔鬼?
剛想到這裏,魔鬼就已現身。他站在至高處,看也沒看男主角一眼,氣勢冷漠而強硬:“沒用了。我只聆聽一次祈求。”
“請允許我再次祈求您,我不想永遠活在黑暗裏。”
魔鬼不為所動:“我說了,我只聆聽一次祈求。”
陰霾而冰冷的大提琴伴奏中,竟然依稀可以聽見序曲舒緩的豎琴小調。我突然意識到,這首小調,極有可能是《雙面人》的主題曲。正想側耳仔細聆聽,它已如輕柔雨絲沒入海面般轉瞬即逝。
“日光将我抽皮拔筋,剝下我僞裝的面具,黑夜覆沒了我的醜陋。白日,我披上黑鬥篷,戴上白面具,所有華服都為夜晚的我而準備。”豎琴手再次撥弦,男主角的語調逐漸低沉,“可哪有正常人活在黑夜裏?”
“至少黑夜的你,是如此美麗。”魔鬼的聲音依舊森冷而充滿魔力,但莫名地,我覺得他更像是把男主角抽皮拔筋的日光。
“我想在日光下和她在一起。”
“哪有這種好事。”
“所以我祈求您。”
大提琴聲消失,鋼琴聲響起,不帶感情地重複着兩個C小調音節。
魔鬼抱着雙臂,從至高處慢慢走到男主角的身邊,然後冷不丁伸出手,把他猙獰的右臉扳向觀衆席,以一種幾近羞辱、盛氣淩人的口吻唱道:“虛僞的人只配活在黑夜裏。”
這一刻,魔鬼不僅像極了魅影,還跟記憶中另一個……模糊的影子重合了。
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