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餞花再續一面緣
李靈均細看,這不是原來跟着父親的小厮素安嗎?
素安進來磕了個頭,一路風塵口幹舌燥,惠兒給遞了碗茶一口氣便喝個精光。李靈均心下一沉,必是娘家出了什麽事情,不然這大老遠的派個小厮過來作什麽?
素安喝光了茶水緩了緩精神才細說:“老爺特讓我來告知一聲,老爺辭了官,如今正回金陵路上。讓小姐姑爺萬望周全自身,在蘇州安生度日,不必記挂。”
原來是父親辭官,李靈均松下一口氣。當年離京之時祖父宰相之位便已被卸任,所幸父親在朝中只是任個閑職,為人又忠厚,因此不曾受到分毫影響,只是如今好好的,怎麽突然辭了官?
李靈均心中又覺不安起來,只是素安不過是來傳個話,未必知道得端詳。想必也是無奈之舉。只是不知經歷這番變故又一路颠簸回金陵祖母和母親身體可還好,便問素安:“家裏人可還都好?我父親母親可還有什麽吩咐?”
素安回說:“家裏人都好。老爺說京裏同咱們交好的又四角俱全的也只有賈家了,當下也沒什麽要緊的,讓姑爺守好一個“靜”字便可。”李靈均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又問了些閑話便讓惠兒領素安出去吃了飯交待了個住處,又包了些盤纏讓素安緩兩日再走。
朝中拉幫結派你争我鬥,當年皇上賜婚又何嘗不是為平衡朝中勢力,李靈均雖是女子卻明白這其中利害,那年極力勸玉之仕辭官回南便是為了讓其避鋒芒免遭禍,玉之仕雖聽勸回了這蘇州,李靈均卻不知玉之仕聽的倒不是自己,卻是早已失勢的瑞王爺。
夫妻二人之恩情又不似從前,因此說話也只說三分,李靈均是有心勸夫,玉之仕卻只顧看新人嬌面了。
惠兒安置妥當回來見李靈均還只顧盯着蠟燭出神,自去收了書桌又拿了點心過來說:“太太這幾日胃口不好,晚膳都不曾吃什麽,這是惠兒同香怡新學的手藝,太太快嘗嘗。”李靈均不好委屈了惠兒的心,便随手拿了一塊吃下一口,不想竟是滿口花香!餅皮酥脆、味道香甜,想想竟似從未吃過比這個更好吃的點心了。
惠兒又拿了一塊遞給李靈均,李靈均卻放下了:“這點心雖好吃也該有節制。只是這味道真正難得,你是怎麽做的?”
惠兒笑說:“虧得太太見多識廣,卻嘗不出這一塊點心來。”
李靈均又聞了聞說:“我聞着是花香,只一時辨不出什麽花來。”
惠兒說道:“太太自然辨不出,我做的是百花點心,太太得幾個鼻子才能辨出?這可是七八色花分開放在小盅裏蓋嚴上鍋蒸了,又将汁水花瓣分開和到面裏去才有的,這餅有幾層,花香便有幾重了。”
李靈均原本心煩意亂,虧着惠兒說笑一陣才高興起來。又端起碟子聞了聞說道:“你這丫頭手巧,學什麽都能學個樣子,明日給小姐送些過去罷。”
惠兒忙得擺手皺眉,說:“我可不去,只怕去了也被小姐打出來,必定說,好好的花做成吃食都糟踐了。”
李靈均想想也是,送了昔緣也未必吃,便說:“那你往梅姨娘和孫姨娘那裏送些罷。”
Advertisement
“我這麽個粗手笨腳的人為了搏太太一笑已是費勁心力學着做了這盤點心,沒想到人家只念着自己的姐姐妹妹,不管自己丫頭的死活了。”這惠兒跟着香怡是越來越嘴刁。
李靈均笑說:“能者多勞,這家中,難得的是和氣團圓,擰成一股勁兒旁的力才使不進來,你可明白?”惠兒自然明白,方才不過是說笑。惠兒收了點心便伺候李靈均梳洗歇下了。
第二日,惠兒這裏是做了點心滿口餘香,那邊似得了感應,悲憫衆花,過起餞花節來。
昔緣前幾日便約了岫煙要到園中餞花,又吩咐晴風回府中拿了些絲絹,早就繡起香囊來,自己做了個精巧的紫羅囊,又吩咐晴風若影各做幾個大些的香囊,繡上園中不同的花色。
晴風問:“繡香囊也就罷了,小姐還巴巴兒的自己繡那麽一個袖珍樣子貨,只管讓我們這些粗手笨腳的奴才繡幾個大的。不論什麽花樣子,向花神表表心意就行了。”
昔緣接過香囊瞧瞧:“也不要過于大了,失了精致,既然是要餞花,咱們就把園裏那些花兒裝在這裏面,掩在土裏。這些花兒有了各自的歸宿,又不至沾染上塵土,也算是落個好去處。你可仔細繡。”
晴風一把奪過來:“阿彌陀佛,越發伺候不了你了。你只管繡你自己的吧。”
岫煙因在家不便,白日裏在昔緣這裏繡上幾針,也成了一個香囊,因跟着昔緣讀詩,見了不少詠梅的好句,就繡在了香囊上。晴風笑說:“咱們園裏哪有這花,姑娘明日可裝什麽去?”岫煙一聽将香囊攥在手裏,不願讓別人再瞧,心裏又犯難:“這,再繡一個也不能了。”
昔緣也不擡頭,只說:“不妨,總是祭拜花神的心,花中獨有梅花的傲氣讓人醉心,我敬梅花是百花之首了,那妹妹就裝百花。”
岫煙一聽才又歡喜起來。
餞花之日,昔緣換了新衣,上着一件青色绉紗背心,下束一條紅绫裙,岫煙一見,方明白“驚為天人”四字。晴風本穿着常服,又在外頭罩了灰袍,輕手輕腳地往前院來,看慈心師父在禪房念經,一蹦三跳地折回,連胡亂穿上的灰袍都晃蕩得開了襟,笑道:“小姐,咱們快走吧,師父正念經呢。”幾人這才拿了香囊、帶了花鋤往園子裏來。
行到暗香園中見地上散着落花,岫煙蹲下說道:“可惜了的,不等咱們來就被旁人糟踐了,踩了這一地。”昔緣道:“正是呢,這裏花最多最美,可也人多,既如此,咱們找個僻靜地方去,總要找些幹淨清麗的才好。”說着走過一條小徑,沒想到這地方的花枝更繁豔些。四人各拿了香囊各采各自的花,昔緣将一個繡玉蘭的香囊裝滿系好遞了晴風,一人又往小徑深處走去。正要将那紫羅囊掩起來卻聽得一個男子聲音叫“姑娘”。卻問是誰?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