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去福盧寺那天天氣非常好,我早早起來收拾停當,邱連桐很不放心,拉着我囑咐了半天,又把雪煙叫過來囑咐了一遍,直到門口的小厮來催,方才放我們走。
雪煙偷笑道:
“奶奶,看大公子多緊張你,就像你一出門就會變個雀兒飛了似的。我看他恨不得找個金籠子把你關起來,就像有個皇帝說的什麽……金籠裝鳥。”
我“噗”地笑出來,打了雪煙一下嗔道:
“小蹄子,平日裏就知道說嘴,也不多讀些書,好好一個‘金屋藏嬌’讓你說的那麽粗俗不堪。”
正樂着,聽到前面有人說:
“這一大早的,誰想漢武帝了,還論起金屋藏嬌來。”
我一擡頭,看到邱連桅已經站在馬車旁邊等着了,寶正在一邊牽着兩匹高頭大馬,後面還有幾個皂衣皂袍的精幹随從。
我不禁笑道:
“不過是去個寺廟,二爺這陣仗也太大了些。”
邱連桅認真道:
“老太太交代的事哪裏敢輕視。”
除了我們,老太太還派了兩個管事的媳婦跟着。這樣我們一行人,六匹馬兩輛車也算浩蕩地出發了。
出了城門,便一直往北。到福盧寺所在的元蒼山約莫一個時辰,在山路上再行進一、兩個時辰之後方才能到。
此時已是隆冬,前些天下了場大雪,路上的一切都銀裝素裹,在冬日燦爛陽光的映襯下,十分耀眼奪目。那些不畏嚴寒的鳥兒、雀兒,叽叽喳喳地飛上飛下,給白皚皚的樹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我自從嫁到布政使府,将近一年沒有出過城,而此次心情感受都不比往常凄慘度日之時,看什麽都覺得新鮮悅目,一路不停地與雪煙說笑着。
Advertisement
走到元蒼山下,馬車停了下來。邱連桅過來說一會兒山路難行,讓車馬先休息一下。我跟雪煙也從馬車上下來,松松筋骨。
因為山上有福盧寺這樣的香火旺盛之地,山下便有許多賣香燭的攤位,還有幾間茶社和小飯館。一些過往的商隊也停在這裏休息,還頗為熱鬧。
邱連桅安排人馬在一間茶社歇腳,我看見旁邊有些西域摸樣的人在賣些異域風情的小玩意,頓覺好奇,便帶着雪煙過去看看。邱連桅擔心我們的安全,也跟了過來。
經營攤位的是母女兩個,都做西域少數民族打扮。見我過來,便操着口音很重的漢語招呼着我道:
“美麗的姑娘,來看看,這裏有很多美麗的東西很配你。”
我和雪煙被她們的口音逗的咯咯亂笑,邊樂邊低頭翻看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攤位上有許多香囊、挂墜、頭飾、首飾,都是西域那邊的樣式,做工還算精致,只是用料十分一般,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我從裏面挑出一樣鑲着珊瑚和松綠石的纏絲銀釵端詳着。
邱連桅在一旁見了道:
“大嫂喜歡這個麽?”
我笑笑說:
“這個樣式挺別致,雖然東西一般,但平日裏戴着玩也挺好的。”
邱連桅順手拿起一個香囊道:
“恩,這裏的東西還算不錯。”
雪煙湊過來撇着嘴說:
“這哪兒算不錯呀,你是沒見過我家奶奶的繡工,比這好上一千倍。我家大公子算個挑剔的了吧,以前除了京城工坊的繡工別的一律看不上,現在呀,是除了奶奶繡的東西,別的都再也不碰了呢。”
邱連桅點頭道:
“你說的是,你家奶奶的繡工确非一般可比。”
雪煙驚訝道:
“哎?二公子怎麽知道的?”
邱連桅沖她擠擠眼睛道:
“你家大公子穿在身上呢,我又如何看不見?”旋即又誇張地嘆息了一聲道:
“可惜我就沒有大哥那樣的好福氣,想尋個合心的荷包,好久都沒有找到。”
我聽了道:
“這還不容易,二弟喜歡什麽樣的,只管拿來樣子,大嫂做給你。”
邱連桅喜出望外道:
“真的?那就太謝謝大嫂了。要說也不用什麽特別的樣子,就是能帶出門去就是了。”
我對雪煙打趣道:
“你方才還說大公子是個挑剔的人,看看咱家二公子,就一個能帶的出去的荷包還挑了這麽久呢,真不愧是親兄弟,連挑剔勁兒都一樣。”
大家哄笑一頓,又回到茶社吃了些茶,便重新上路。
由于前幾天的大雪,山路頗有些泥濘難走,車馬一行人比平日裏多走了半個時辰方才到福盧寺。
福盧寺裏早已有人接應,我們先在後面專門給香客安排的“清心禪院”裏用過素齋,稍作休息。
重新更衣之後,我便到寺廟後面的禪室去拜見了主持淨空大師。将老太太的囑咐一一表達了。
淨空大師因為今年老太太不能來親自參禪,特意贈與一部他親手抄就的金剛經,讓我帶給老太太。等一切事畢,我從禪室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
寺廟裏少了白天的人聲鼎沸,一切回歸靜谧安詳。頭頂上漫天的星鬥,加上遠處随風漂來的陣陣誦經之聲和鐘磬之音,都讓人覺得身心舒暢。
我深深地呼吸着這山中冰冷而清新的空氣,那空氣中竟似有淡淡的花香飄來,剛想細細深究,雪煙在一邊縮着脖子道:
“冬夜風冷,奶奶奔波了一天,咱們早點回去歇着吧。”
我雖留戀,但想想雪煙也累了一天,沒得平白陪我在這裏吹冷風,便點點頭,一同走回了清心禪院歇息。
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心中一直惦念着那風中飄來的優雅清香。想這寺廟裏,能蓋過香火氣息,飄散怡人的香氣比不尋常。翻來覆去想這,擡眼看看雪煙已經沉沉的睡着,幹脆披了衣服起來打開了窗戶。
天空中的繁星居然已經隐去,約莫又是陰天了,想着明天一早若下雪山路便難走,不由地又擔心起來。
正在這時,一陣山風吹來,風中又出現那股清香,仿佛比方才又濃郁些。我不由地心神一震,向外張望,卻只看見片片松林。
壓抑不住內心的好奇,我急忙穿好衣服,披上鬥篷,蹑手蹑腳地開門出去,去尋找那清香的來源。
出得門來,發覺那清香一陣陣地,似是從清心禪院後山傳來。後山那裏有一條鋪滿青石板的蜿蜒小路從山腳通向山上,小路兩邊有一排燈火。
我順着小路向上望,半山腰的一處似乎還有篝火燃動,人影綽綽。便舉步沿着山路走上去。
果然那香味越來越濃,好似臘梅的香味,又似乎比臘梅的香味更濃郁。
轉過一塊山石,來到半山腰處,眼前豁然開朗——那裏原來是一處天然的平臺。在平臺中央有一個大銅爐,正燃燒着熊熊的篝火。
平臺四周,赫然是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梅花樹,比平日裏的臘梅看着顏色略淺,在篝火的映襯下十分好看。
我心中驚喜,便趕緊快走幾步上到平臺處,卻被眼前所看到的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