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調整戰役方向
1950年9月16日至10月9日,越南邊界戰役示意圖
将星閃爍越南邊境小村落
1950年7月下旬,裝備精良的越軍第308師由中國顧問引導從硯山開拔,沿中越邊境線向東,經雲南文山、麻栗坡、廣南縣,進入廣西靖西縣境內。
韋國清率領中國軍事顧問團于8月9日秘密出發,黃文歡從北京趕到南寧陪同顧問團入越。廣西省黨委第一書記、韋國清的老上級張雲逸驅車送出了南寧。顧問團車隊前後,是廣西軍區的護送部隊。
車出南寧,在一個僻靜的山野,軍事顧問團成員下車整隊,張雲逸來到隊列前,作了臨別講話:“你們就要離開祖國到越南去了,本來,我應該召集南寧軍民為你們舉行隆重的歡送儀式,向你們致敬。但是,你們的使命是秘密的,不能公開歡送了。那麽,就由我來代表廣西的黨政軍民來為你們送行,祝你們一路順利!同志們,你們正年輕,努力吧,你們是我們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往外國派出的軍事顧問團,你們只能幹好,不能搞壞……我相信你們,等你們勝利歸來的時候,我一定來歡迎你們!”
張雲逸的話音在山谷間回旋消失過後,韋國清命令:“全體立正,向首長告別,敬禮!”
四野寧靜,微風輕拂,歷史凝視着這一刻。[1]
顧問們登車直向靖西駛去,與第2野戰軍派出的顧問會合。第308師則随即越過邊境線,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向高平西北地區機動。
此前,韋國清已和廣西軍區司令員李天佑一起來過中越邊境線上,還曾進入越南境內與武元甲、陳登寧會面,商定中國軍事顧問團進入越南的安排。
8月10日,李天佑再次入越,與武元甲、陳登寧會商邊界戰役期間,中方對越軍作戰進行後勤保障的問題。
1950年8月12日拂曉,中國軍事顧問團顧問79人,随行工作人員250人,在濃濃夜色裏進入越南。
武元甲、陳登寧在邊界線上迎候中國軍事顧問團。除部分護衛部隊外,他倆還帶來了民工,其中不少是婦女。她們熱情地來到中國顧問身邊,搶着搬運行李,許多人用不熟練的漢語說:“同志中國!同志中國!”
中國軍事顧問進入越南後在肅靜中繼續西行,于天亮前到達越軍總部所在地——廣淵。[2]
高平之戰已箭在弦上。
吳效闵帶領團、營顧問安庭蘭、張祥和第308師參謀長阮士澄冒着熱帶雨季的迷茫大雨潛至高平法軍防線前進行陣前偵察。事先,他們了解過情況,當地老百姓都說,高平不好打,工事堅固極了,不但城前的河道被挖深了,河上用的是吊橋,而且連整個大山都挖空了!吳效闵說,那就一定要看一看。
雨很大,隔遠了什麽也看不清楚,只聽得雨簾那邊有汽車聲,也有人聲。吳效闵徑直朝前摸去,阮士澄參謀長生怕顧問被俘虜,輕聲勸阻。吳效闵還是帶着安庭蘭、張祥朝前沿走。前面有一條小河,河水齊胸深,三個顧問蹚了過去。
Advertisement
看清楚了,高平是座小城,背依大山,三面環水,沿河開闊處設置了綿密的障礙,修築了永久性工事,各個火力點能夠相互支援。吳效闵趴在雨水裏舉着望遠鏡看了很久,直到天色向晚才返回。當夜來不及趕回部隊,他們幾人夜宿民家。吳效闵對安庭蘭和張祥說:“看來老百姓說的有道理,高平還不好打哩。”[3]
越方進攻高平的決心很堅決。7月25日,印支共中央決定成立以武元甲為書記的前線黨委,武元甲還擔任戰役總指揮和政委。印支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越軍總供給局主任陳登寧直接負責後勤保障,動員了7萬民工冒雨搶修道路,運送彈藥和糧食。越軍總部準備調用剛剛從中國整訓歸來的精銳部隊投入戰鬥。這一切,一直準備到8月上旬之末,就只等着正從太原趕來的中共中央代表陳赓審定,雙方取得一致意見後付諸實施了。
武元甲發電催促,陳赓急急趕往高平前線。
1950年邊界戰役前,中越高級将領的合影(前排左起:鄧逸凡、韋國清、武元甲、朱父晉,後排左起:梅嘉生、阮志清、陳友翼、陶文長)
8月14日傍晚,陳赓來到廣淵的越軍總部,韋國清、梅嘉生、鄧逸凡也在這裏等候。廣淵,這個與中國緊緊相鄰的小村落,一時間将星雲集,僅中方就聚集着兩位兵團級、兩位軍級戰将和一群師、團級軍官。
當晚,陳赓住地燈火閃閃,顧問團師以上幹部在地圖前向陳赓彙報當前情況。呈現在大幅越北地圖上的是一幅什麽樣的交戰态勢呢?
[1]1990年1月12日、1990年4月17日,作者在北京訪問王振華;1988年12月26~27日,作者在石家莊訪問窦金波。
[2]1990年4月4~10日,作者在北京訪問吳湧軍。
[3]1988年11月28日,作者在昆明訪問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