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軍 列
“彭永久、蔡武、陳正宗、陳中華……共十名同志獲得一等獎。”
“嘩嘩……”掌聲雷動。
“再次請連長給大家講話……”
“集訓是為了鍛煉大家的體能,沒有獲獎的同志做得也不錯……”連長的聲音中氣十足。
單争高不時看看這個,瞅瞅那個,人家都獲獎了,自己……
“單争高出列。”
“是。”單争高心裏咯噔一下,連長講話,自己左顧右盼,一定是給逮住了,趕緊定了定神。
“單争高同志在集訓、特訓中,表現出色,牢記毛主席的教導,樂于助人,團結同志,認真刻苦,不怕苦不怕累,不發牢騷……各科成績都是第一。經組織研究決定,破例獎勵他特等獎。大家鼓掌。”杜連長率先舉起雙手。
“嘩嘩嘩嘩……”經久不息的掌聲讓單争高激動不已,眼底一片朦胧。
初春的季節,氣溫還很低,風兒吹在臉上如刀割。火車站臺上的新兵們意氣風發,情緒高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火車。
送新兵的軍列,是輛悶罐車,大家都沒坐過,估計和今天坐火箭去太空的感覺差不多吧!
“嗚……”“轟隆、轟隆……”
火車終于在新兵們迫切的期待下啓動了,平穩的火車比颠得人腸胃都要翻出來的汽車舒服了一萬倍。新兵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心極了。
悶罐火車已經跑了一天,沒有窗戶的車廂,空氣越來越污濁,耳道悶脹,有人不停地扭動着發酸的頸脖,有人起身活動有些麻木的四肢。
火車“轟隆轟隆”沒有一點停靠的意思,距離目的地“寬甸滿族自治縣鴨綠江”還得一天一夜啊!
單争高在兩節車廂裏來回走動了幾次,活動中僵硬的肢體。他一眼瞥見廂尾處有幾張硬紙片,走過去悉數收了起來,不聲不響回到了自己坐的地方。
Advertisement
“你拿這幹嘛!”聰明的趙天明沒弄明白。
“備不時之需。”單争高賣着關子,沒露玄機。
趙天明癟癟嘴,覺得這人故弄玄虛,沒加理會。
杜連長陪着一位三十多歲的軍官,中等身材,滿是滄桑的臉上折射出職業軍人特有氣質。
“大家打起精神來。”杜連長洪亮的聲音了起來。剛才還慵懶散漫的新兵們立時站了起來。
“給大家介紹下,這位是李營長,請他給大家講幾句。”杜連長率先鼓起掌來。
“嘩嘩嘩”車廂裏立時掌聲雷動。
“我姓李,名義方。同志們辛苦了!”
“保家衛國,為人民服務!”新兵整齊、雄壯的聲音回蕩在車廂裏,震得耳鼓“嗡嗡”作響。
“悶罐車的滋味不好受吧?”
“為人民服務,不怕辛苦!”
“好,軍人要的就是精、氣、神。同志們,我們即将面臨各式各樣的考驗。這次坐車的時間稍微長了點,大家的身子骨可能出現酸脹疲勞,不過我們年輕的身體,這點苦相信大家能夠克服的,權當一回體能訓練豈不更好!大家覺得是不是?”李營長微笑着看着大家。
“是……”高亢宏亮的聲音再次回蕩在封閉的空間裏,先前還顯得疲憊的戰士,此刻精神抖擻。
“我知道少部分同志暈車,胸悶,可以适當運動運動,精神會好很多。再過十個小時,我們的目的地就到了,毛主席教導我們'堅持就是勝利'!”李營長的聲音中氣十足。
“周山周山,你咋啦?”正在這時,一個新兵暈了過去。
“怎麽回事?”李營長見狀急忙問道。
“報告首長,周山上車前就感冒發燒,一直在堅持,這會暈倒了。”有人應道。
“快叫醫生。”
一位女軍醫聞訊從隔壁車廂小跑過來。
女醫生身着中長白大褂,梳着一條烏黑亮麗的長發,身材窈窕,飒爽英姿,大約18、9歲年紀,圓鼓鼓的眼睛透着聰慧和靈氣,小嘴微微上揚着。
“報告首長,這位戰士胸悶、呼吸粗重,高燒38.5度,要是空氣好點……”年輕的女軍醫檢查完新兵周山,焦急地看着營長。
悶罐車的封閉較嚴,空氣質量可想而知。營長左右看看,沒轍了。
“報告首長,我有個辦法可以試試。”單争高站出隊立。
“什麽辦法?”李營長和杜連長對望一眼,好奇地看着這個高個新兵蛋子。
“車廂盡頭的側邊各有兩個雞蛋大小的孔,把這個紙筒,小的一端伸出去,空氣就灌了進來,将病人放在進風口就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了。”單争高将手中的硬紙片卷成喇叭狀,示範着。
“好,聰明!”李營長恍然大悟,給了個當場表揚。
杜連長與簡指導員滿意地對視了一眼。
女軍醫偷偷瞥了一眼這個棱角分明、模樣酷酷的新兵,露出驚訝的神情。
“大個子真行。”王德光豎起大拇指。
“小聰明,這有啥!”趙天明撇了下嘴,輕聲道。
“關鍵時刻還是小聰明管用。”彭永久白了他一眼。
“哐啷……哐啷……哧……”
疾馳了三天兩夜的軍列,終于疲憊地停在了目的地——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
下了火車,新兵們貪婪地呼吸着60多個小時未吸收的新鮮空氣,北國的風光讓新兵們忘了渾身的疲勞。
“美麗的北國我來了。”
“這雪景太美了。”
“從沒見過這麽厚的積雪。”
“夠冷的。”
……
新兵們略略休息了一下,來到了鴨綠江邊。
鴨綠江,原為中國內河。現為中國與朝鮮之間的界河。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南麓,上游舊稱建川溝,流向在源頭階段先向南,經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再轉向西北,再經臨江市轉向西南。
幹流流經吉林和遼寧兩省,并在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附近流入黃海北部的西朝鮮灣。全長795公裏。(注:此資料借助于網絡搜索。)
寬大的河床上,準備過江的部隊是W軍鐵血1師和鐵血2師近萬人的部隊浩浩蕩蕩,等候在江邊。
“這麽漂亮的橋怎麽不讓走?”王德光望着單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