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河西
林如海并黛玉站在林府老宅門前,看着煥然一新的匾額與門口熟悉的石獅子,一時感慨萬千。
當年他便是在此迎娶賈敏,夫妻二人琴瑟相和,相扶相攜共同走過了二十多年,可惜如今物是人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何處話凄涼。
一滴濁淚悄無聲息從林如海眼角滾落,被他假借拂袖不着痕跡地抹掉。
可惜依舊沒逃過黛玉的眼睛。
她又何嘗不思念母親?若是母親還在……
可嘆世間沒有若是!
黛玉上前一步,挽住林如海胳膊道:“爹爹,我們回家。”
林如海低頭看她。只見黛玉眼裏也有淚光卻眼神堅定目光澄透,自有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蓬勃而出。
是啊,有女兒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我們回家!”林如海挽着黛玉從大開的中門而入。
兩人甫在正堂坐下,就有林福引入一個打扮利落的小厮。
來人躬身向林如海行禮道:“小人給林老爺請安。小人乃宰輔杜大人家奴,奉老爺之命,特來給您傳句話。”
林如海一聽來人竟是他座師、當朝宰輔杜明家下人,趕忙起身賜座。他在決意返京之後,就先修書一封,向座師打聽京城動向。這會兒他剛到府裏,恩師就派了人來,想來所說之事必十分重要。
那人卻不肯坐,仍躬身道:“老爺說了,您此次返京旅途勞頓,就請您安心在家歇息。至于面聖的事,暫且不急。”說着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林如海,“老爺還有一封信,讓小人親自交予林老爺。”
林如海忙接過,重賞來人,命林福親自送他出去,轉頭當着黛玉的面,将信拆開。
Advertisement
杜明在信中說,之所以不讓林如海馬上進宮面聖是因為近幾日京城出了件大事。如今正逢考績之時,聖上不知如何發現原吏部侍郎親自舉薦的幾名外省官員不僅屍位素餐橫征暴斂還結黨營私,擅自與京官勾連。
聖上震怒,處理了好一大批人還當朝将吏部侍郎革職查辦送交大理寺。吏部人人自危,但是偌大一個侍郎肥缺到底空了出來。
衆所周知,林如海是聖上心腹又做了多年巡鹽禦史,還趕巧在這時候回京……
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都盯住了他。
杜明的意思是讓林如海韬光養晦,先避避風頭。且他說這也是聖上的意思。
看到此處,林如海對恩師已十分感激。哪知杜明在信的末尾又補了一句:“你所求之事為師已有安排,且等這些日子過了便讓你二人相看。”
林如海看見“相看”二字,臉刷地紅透。本還想将信交與黛玉一觀,忽然熄了心思,忙将信原封不動折好又塞回袖中。
黛玉在旁,見父親面色驟變,以為出了什麽事,忙追問道:“可是出了什麽事?”
林如海搖頭,“無事。只是恩師體貼,憐我父女旅途勞頓,讓咱們先好生歇着,旁的事以後再說。”
黛玉并不全信,只是林如海既說無事,她便不多操心。經過寒山寺一場談心後,黛玉徹悟她再不是孤家寡人,更相信父親亦有全盤謀算。
不提林如海并黛玉如何安歇,只說次日一早,林府大門敞開。
林如海騎着高頭大馬帶着黛玉并許多禮物徑往榮國府而來。
不多時,轎子停下。黛玉坐在轎內,撩開轎簾,遠遠望去,榮國府門前竟黑壓壓站了幾排人。
林如海連人帶馬遠還沒走到地方,賈赦、賈政兄弟二人已迎上前來。林如海忙翻身下馬,與兩位舅兄見禮。
榮國府偏門大開,兩旁下人垂手侍立。賈赦、賈政一邊一個拉着林如海胳膊便往裏走。
身後黛玉不便露面,自有賈府粗使仆婦接了轎子,亦從偏門而入。
黛玉剛換軟轎被擡到二門上,遙遙便見賈琏與鳳姐恭敬迎在那裏,正與林如海見禮。
林如海略一掃視賈琏,見他模樣俊俏雙目有神,倒與賈赦不像,随手從身上摘下一枚玉佩送予賈琏。
鳳姐嘴乖,忙拉着賈琏再次給林如海見禮,口中“姑父”叫個不停。
恰好黛玉趕到,不等仆婦放下軟轎,鳳姐已撲上前來,緊緊握住黛玉的手,将她從頭到腳打量個遍,這才道:“到底江南水米養人,妹妹被姑父教養得這般水靈!只是可憐我,想妹妹想的茶飯不思,可不都瘦了呢!”
黛玉聞言,噗嗤笑出聲,反握住鳳姐的手道:“呦,那真可惜了妹妹從江南帶來的那些新衣,原都是給二嫂嫂的,如今……”
誰不知道江南出美人?可人靠衣裝,江南出的新衣京城貴婦們也都趨之若鹜。何況,賈琏還是個喜好顏色的!
鳳姐雙眼雪亮,嗔怪地瞥了黛玉一眼。眉梢眼底的風情比她那一身彩繡輝煌的衣裳還耀眼得多。
幾人不過兩三句寒暄,哪知內院之人竟已等之不及,鴛鴦也巴巴尋了來。
林如海并黛玉忙向賈母院中來。
這邊鴛鴦剛将簾子打起,賈母語聲已然傳出,“可是如海我兒到了?”
林如海多年不曾聽見賈母語聲,一時心潮澎湃,進門的腳絆在門檻上,幾乎跌倒。
幸好被黛玉和另一人從旁扶住。
林如海站穩身形,還沒來得及謝過那人扶持,只聽見一個雀躍不已的語聲道:“林妹妹,我可把你盼回來了!”
黛玉歪頭看着說話那人,不是寶玉又是誰?
大半年不見,寶玉身量長高了,眉目也多了少年英氣,只是竟消瘦許多。
黛玉有心問他可是身體不适?但是林如海在前,寶玉卻不知見禮,急忙眼神示意。
偏生寶玉許久不見黛玉,滿心滿眼只有她,對她暗示半點也不察覺,只癡癡看着她。
林如海見狀,忍不住皺眉:才送走一個永玙,怎地又來了個寶玉?
不用猜,這一屋子女子,獨獨杵了個少年,不是寶玉卻是誰?
林如海想起賈敏曾形容賈寶玉之語,不由搖頭。卻顧不上理會他,牽起黛玉,大踏步入內,恭敬在賈母面前跪下,行禮。
“不肖子孫如海拜見老太太!”
身後黛玉依樣跪下磕頭。
屋內,邢王二位夫人并李纨、三春都在。賈赦、賈政、賈琏與鳳姐随後進入。衆人都沒想到林如海竟會行這般大禮,連蒲團都沒準備。
眼看林如海與黛玉就跪在涼地上,賈母如何舍得?從榻上奔下,一把扶起林如海,握着他雙臂,眼珠釘在他面上,仔仔細細查看。
那邊,邢夫人上前,扶起黛玉。
賈母将林如海細細看過,見他神完氣足,全不似大病初愈模樣,又是欣慰又是好奇,抓着他在身邊坐下,好一通詢問。
林如海一一作答,說到楊毅奇處更是舌燦蓮花,沒口子直誇,惹得賈母都想給楊毅說媒。
黛玉坐在賈母腳邊,挑着細節補充。賈母聽得津津有味,待聽說楊毅二月二剛成了親,如今就住在林如海在姑蘇的宅子裏,還可惜地直嘆氣!
一屋子人都聽着父女兩人說閑話,只有王夫人臉色不太好看。
敘罷家常,話頭自然便轉到了林如海如今官職上。此次,他雖說是回京述職,可是巡鹽禦史的職位已讓給他人,實乃候缺。
“不知如海這次回來,可曾面聖否?”賈政先按捺不住問道。
林如海微笑應答:“遞了折子上去,卻不曾得允面聖。”
“哦?這是為何?”賈母插口道。
“聖上國事操勞,如海小小一個禦史,無甚大事,自然難得一睹聖顏。”林如海道。
傻子都知道林如海在說客氣話,什麽叫小小一個禦史?言官可谏帝非,何況他還霸占姑蘇鹽政多年!
只可惜,榮國府朝中無人,王子騰也并不曾把賈政這個內兄當回事,吏部侍郎的事情賈赦賈政都不知曉,就更別提王夫人。
果然王夫人聽了林如海的話,面色明顯轉好。
“那如海此次回京可有甚打算?”賈赦難得插口道。
林如海大手一揮道:“食君之祿,忠君之憂,想來聖上自有安排。我多年不曾回京,親朋故舊都生疏了,自是要先多多走動。”說罷,看着黛玉道,“可惜玉兒母親早逝,不然……”
衆人乍見林如海都刻意回避談及賈敏,此刻見他主動提起,先是賈母忍不住就要落淚。
“實在是敏兒她無福!”賈母哽咽道,心裏對林如海僅存的怨氣也平息了。
賈敏早亡,焉知不是林如海一心求子讓她吃了甚不恰當的偏方?這疑慮賈母心裏并非沒有。
只因子嗣事大又無憑無據,她不便宣之于口。如今見林如海對賈敏确實情深意切,再不懷疑。
鳳姐見氣氛急轉低迷,大着膽子上前道:“聽聞姑父與妹妹此番回來,給老祖宗帶了好些南邊特産,還有許多京裏不曾見過的洋人物件。”
林如海和黛玉經她提醒,這才想起不曾送禮,忙叫人将禮物擡起來,呼啦啦擺滿一地。
首先是送給賈母的紅玉如意、瑪瑙手串、好幾部高僧手抄的佛經并許多南邊吃食,精巧可愛又易消化。
賈母愛不釋手,尤其是那對紅玉如意,像極了當年她出嫁時那對壓箱的寶貝。
其餘賈赦、賈政、邢王二位夫人等都有禮物。
賈寶玉從始至終插不上話,這會兒終于有空挨到黛玉身邊要跟她說話。
哪知黛玉卻忙着分送禮物,半個眼神都沒給他。寶玉悻悻不樂,沒來由被人往懷裏塞了一捧書,詫異擡頭,正撞上林如海冷冷一雙眸子,駭了一跳。
只聽林如海道:“這便是寶玉吧?這是姑父贈予你的四書。男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從四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