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節
候稍作休息了。播磨町臨接濑戶內海,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海濱旅館,程幼寧選了個海景好的。
岑晚謠原本今天是休息,結果來了緊急手術,程幼寧與她約定好一起看海與夕陽,現下只好作罷。
程幼寧像光源氏一樣在月色下遠眺大海,思念她身在遠方的“紫姬”,但她又與光源氏不同,她心中只有一人,只深愛那一人。
看海的約定雖然作罷,但終于岑晚謠是輪休了,她們可以一起看看姬路城*。
姬路城,曾經屬于日本戰國時代最後一位公主——德川千姬。姬路城通體雪白,飛檐如白鷺展翅,因此又被稱為“白鷺城”。程幼寧帶着岑晚謠拾級而上,穿過寬敞卻陰沉的一樓再層層往上,越往上越是狹窄,卻在沖破了圍牆與高樹後逐漸明亮。
她們透過窗棱俯視這座城宇,猜想這座城和城中人的故事,慨嘆物是人非。
財富和榮耀都非她們所求,抛卻一切,她們想要擁有一生的不過是彼此而已。
她們從姬路城出發,乘電車去往鳥取。整整4個小時的路程。
電車裏她們偶爾輕聲交談,更多時候只是看着彼此,看着窗外,偶爾在看到自己心儀的風景時敲敲屏幕示意。
到達鳥取已是入夜,她們和往常一樣,一起吃飯一同入眠。
程幼寧:“我這樣帶着你到處走,好像養了個虛拟女友。”
岑晚謠:“少點實感。”
程幼寧決意在旅行後飛速投身研究活動中。
早起便是登山。
雖說是登山,稻葉山不過也就200多米高。可它卻也是被許多詩人歌詠過的山脈,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小倉百人一首》裏的第十六首,中納言行平所寫的“我下因幡道,松濤聞滿山。諸君勞久候,幾欲再回還。”*
離別之我如此山林之松,若君呼喚,我便歸來。
更有趣的是,這首和歌在日本傳說中,又被傳為“貓之咒語”,據說家裏若是有貓咪走失,只要将這首詩寫下貼在玄關處,消失的貓就會走回來。
曾晚謠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她不知道這咒語對小狗是否有用。
她想今後若是自己思念她一次,就寫一遍。
若是她的小狗不歸家,她就數着紙張的枚數,等她回來了,好好向她讨要。
岑晚謠的休息日再次被打斷,程幼寧只好獨自繼續行程。
程幼寧從稻葉山出發坐電車到境港停留一夜,早晨出發坐汽船去隠岐島。
隆冬時節遭遇流放,小野篁*曾在此流詩歌一首:
我向茫茫島上行,生涯從此類浮萍。孤舟一棹成千裏,借語漁夫告友朋。*
程幼寧将這次旅途定義為“詩人之流浪”,卻在沿途見了許多風景。
她以失意者的心态出發,卻見了許多波瀾壯闊和柔情愛意。
她想起覃美伶的話:
“我們總會失去一些,才能得到一些。”
所以何必患得患失,焉知所失非福。
程幼寧從隐岐島歸來,心緒開闊了許多。
她在傍晚拜訪出雲大社。
程幼寧不信奉什麽神明佛祖觀音,卻懷有敬意。
她覺得一切未知的都值得尊敬。
出雲,被稱為衆神之國,而衆神聚集之地,便是這出雲大社。
背靠八雲山,千木入雲霄。
她讀過古今中外的神明傳說,知曉神明間也有高低貴賤,也有得意失意,況且她一介凡人之軀。
盡人事聽天命,沒什麽好丢臉的。
她在神社腳下的旅社裏度過一夜,呼吸着這有神明護佑的空氣,在晨光薄曦之時起航,去往她旅行的最後一站——新宮町。
程幼寧在出發前,将那本《小倉百人一首》放在車站的長椅上,等下一個有緣人,續寫它的生命。
她在新宮漁港乘船去相島,日本最有名的貓島。
這座島上島民不過約300,卻有100多只貓。
可謂是貓奴天堂。
程幼寧愛貓,彭渭卻讨厭一切帶毛的東西。
他們曾經養了兩缸金魚,程幼寧常常忘記給它們喂食。
比起撒潑傲嬌的,她實在不擅長與不聲不響的打交道。
五月的海風和陽光正正好。
這裏的貓咪一點都不怕人。
它們才是這裏的主人,在棧橋上,在礁石旁,在海岸邊,在汽車頂上,在屋檐上,在目之所及的一切地方舒展着自己,清理毛發,或者互相打鬧,或者交耳親昵。
程幼寧看每一只貓都像岑晚謠,優雅又驕傲,但是在陽光下也會翻出肚皮,也會在夕陽下跟在你身後扭着小腰甩着尾巴散步。
偶爾也會傻傻地摔了一跤,但翻身起來後,臉上必然裝作雲淡風輕,好像一切都沒發生,又好像錯的都是你。
程幼寧抱着一只小白貓直到最後一班船,才離開這座島。
整整九天。
從東京到福岡,跨越了半個日本本島,與無數詩人、行人擦肩而過。
她在深夜乘上一只巨大的鋼筋鐵鳥,流浪詩人的一切留在她記憶和肩上的GoPro錄像裏。
她要歸家了。
*光源氏的故事:光源氏是是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的男主角。小說中光源氏是天皇與一名地位低下的侍女生下的皇子,自幼貌美驚人、才華橫溢、光彩照人,因此也被稱為“光華公子”。光源氏不僅貌美,還多情,但他的多情并非簡單的喜新厭舊,他對自己每一位情人都曾情根深種,其中最甚的要數紫姬。紫姬在八歲那年與光源氏相遇,後嫁給光源氏,是光源氏最愛的一位夫人。紫式部筆下的紫姬才貌雙絕、品性氣度非凡,幾乎是一位堪稱完美的女性。而衆多夫人中唯一能與之一較高低的便是出身低微但同樣聰慧優雅的明石君。明石君和光源氏的相愛帶有某種濃郁的宿命色彩。明石君出生于須磨(今兵庫縣神戶市,緊鄰明石市)山野,從小被父親以培養揚州瘦馬般的目的養育長大,只盼望她能嫁給權貴。明石君在父親的逼迫下與光源氏相見,最終嫁給光源氏誕下一女,卻不得不為了女兒的前途将其過繼給紫姬撫養,自己于僻靜處渡過一生。光源氏與明石君相遇時正值遭遇流放須磨,而他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中的紫姬。須磨處于海邊偏僻之地,荒野,連夜的暴風雨、電閃雷鳴和火災混雜着與愛人天各一方的傷痛,使得光源氏幾乎想要投海自盡,在此時他夢到自己的父親指引自己去明石浦尋找一方寧靜之地。恰巧風雨之後,明石君的父親驅船來接他入明石浦,并由此安排他與明石君相見。起初光源氏想到還在京都等待丈夫歸來的紫姬,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這一安排。但在日日相處下,他最終被明石君的魅力和教養折服。
*浦島太郎,日本童話人物,原本是個漁夫,偶然救了龍宮神龜,被邀請訪問龍宮,因此得到龍王女兒的款待。臨別時龍女贈送給他一個寶盒,告誡他絕對不可以打開。回到家的浦島太郎發現岸上的時間實際上已經過去了很久,自己認識的人和一切都已然不在,因此心灰意冷,遂打開寶盒,在白煙中化為垂垂老翁。
*德川千姬的故事:德川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孫女,當時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人近暮年時因忌憚德川家康的野心,決議聯姻,于是僅僅7歲的德川千姬倉促地結束了自己的童年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與豐臣秀吉的獨子豐臣秀賴完婚,當時豐臣秀賴也不過11歲。豐臣秀吉去世後,德川家康實質掌握了國家政權,豐臣秀賴戰敗于德川軍,德川千姬央求無果,最終豐臣秀賴與其母一同自殺身亡。此時的豐臣秀賴年僅23歲,德川千姬只有19歲。喪夫的千姬兩年後又被德川家康許配給自己的家臣的長子本多忠刻。本多忠政成為姬路城城主後,德川千姬夫婦也一同入住姬路城。婚後兩人育有一雙子女。然而平靜的生活僅僅持續了10來年,戰火再起,子逝夫亡,物是人非。德川千姬最後回到娘家江戶城生活,出家為尼。
*出自《小倉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解析》劉德潤譯本
原文:たち別れ、いなばの山の、峰に生ふる、まつとしきかば、今帰り來む。
*小野篁(參議篁)的故事:傳說小野篁被任命為遣唐副使乘船出發時,大使藤原常嗣将小野篁放在自己破損的船上,而藤原常嗣卻要乘坐本屬于小野篁的大船。小野篁認為他的行為過于霸道,且作為遣唐副使乘坐這樣的船訪問實在有失國之體面,因此反抗,便稱病推辭未乘船,并寫詩諷刺藤原常嗣。由此觸怒天皇,小野篁被流放到隐岐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