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葉小船的“喜歡”開不起玩笑
每年“有海”都會收到旅客們從全國各地寄去的禮物,大多是食物類的特産。單橋不會自己清點,更不會據為己有,都是讓小豬和阿貴确定安全之後,擺在葡萄架下的桌子上,分享給新來的客人們。
葉小船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敢往“有海”寄幹貨。
快遞單上寫的是農家的地址,包裝袋上沒有任何logo。到時候小豬和阿貴收到了,會将一部分果幹分給客人,一部分留給單橋,至于野菌,這東西不能直接吃,要麽和肉一起炒,要麽煲湯,就不适合直接拿給客人了,小豬一定會全部交給單橋。
葉小船在車邊愣了片刻,直到運輸工人提醒他把箱子放上去。
就剛才那一會兒,他想起單橋用野菌做的菜了。
菌子雞湯,菌子蹄花湯,菌子牛肉湯,還有菌子炒臘肉,菌子炒豆腐……
好像不管什麽材料到了單橋手上,最後都能變為一道鮮美的菜。
葉小船下意識咬了下唇。
這個動作由他做出來,有種奇特的反差感,在別人注意到之前,他連忙将下唇松開,繼續幹手上的活。
“小船的海”其實只有他一個人,尋找質量上乘的幹貨是他,和老農談供銷也是他,包裝發貨還是他,林城那邊有陳叔幫忙——當然該陳叔得的好處,他一分都不會少,在彩巴城這邊,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他獨自承擔一切。
不過喻小濤有時會跑來,教他如何鑒定幹貨好壞,帶着他跟老農讨價還價。
西北降溫特別快,冷起來時簡直不想往外面走。葉小船卻忙出了一身汗,晚上回到住處時,連衣服都沒脫,就躺在沙發上睡着了。
他住的是一個農家院子。主人家蓋了新房,老院子就空着,他需要一個落腳的地方,于是便宜租了過來。
院子其實和“有海”的格局有點像,有一個小花園,還有一個小菜園,種不了多少東西,夠自家吃而已。
葉小船本來打算空了給院子做做掃除,将大門用藍色的漆重新粉刷一遍——“有海”的大鐵門就是天藍色的。可願望雖好,卻沒有時間去落實。
人在極度勞累的時候容易睡着,一覺睡到天亮。葉小船卻做了一宿的夢,不是快遞在路上丢失了,就是寄到“有海”之後無人接手,最正常的一個是,小豬和阿貴簽收快遞,将野菌交給單橋,直到來年春天大家分食完了野菌與果幹,也沒有人問:這是誰寄來的呢?
更沒有人說:會不會是小船寄來的啊?
天快亮時,葉小船醒了,開着燈坐了許久,才去燒水洗澡。
他覺得自己這樣很沒意思。
不寫姓名,也不用“小船的海”的包裝,不就是不願意讓單橋知道寄幹貨的是自己嗎。
可夢到單橋真的不知道,甚至猜都懶得猜,好像徹底忘了他的存在,他又難過得像是被魇住了一般。
擦頭發時,葉小船往自己臉上拍了一下,倒也不算扇巴掌,嘆氣道:“矯情。”
兩天之後,快遞被送到“有海”。
旅游淡季,“有海”沒有客人,小豬費力将箱子搬進屋,打開一看,驚道:“這得多貴啊!”
阿貴趕緊跑來看,“啊!果幹!”
“誰讓你看果幹,看到這些野菌了沒?”小豬說。
阿貴不識貨,“不是經常有客人給咱們寄吃的嗎?”
小豬懶得給他解釋,一看快遞單,“彩巴城寄來的?”
阿貴說:“彩巴城是有名的幹貨城诶。”
小豬想了會兒,“我不記得有彩巴城的游客住過我們這兒。”
阿貴驚訝,“你記性這麽好?”
小豬說:“這箱東西先別動,我要拿給單哥看。”
“啊?”阿貴的手已經摸到了一袋果幹,“可是單哥不是讓我們自己處理客人送來的快遞嗎?而且單哥好久沒來了。”
小豬本想讓阿貴把果幹放回去,猶豫片刻卻說:“你吃一包沒關系。如果這些東西是小船寄回來的,那他肯定願意給你吃。如果不是小船……哎,算了。”
“小船!”阿貴驚呼,“小船在彩巴城?”
小豬說:“我不知道,我猜猜而已。”
小豬不确定的事,單橋能确定。
彩巴城和遠城雖然隔着一千公裏,看似很遠,但總歸是在同一個省裏。往“有海”寄特産的都是外省旅客,同省旅客沒這些講究。
所以這一箱幹貨,不可能是旅客寄來的。
單橋将果幹和野菌拿了一些出來,都是今年最好的貨,一看就價格不菲。
願意給他寄這些的人不止葉小船。
可寄來卻不願意寫明身份的,卻唯有葉小船。
單橋将快遞單從箱子上撕下來,折了兩疊,放在外套口袋裏。
“單哥。”小豬問:“是小船嗎?”
單橋沒回答,“把野菌拿去泡着,今晚煲個湯。”
小豬是義工裏最聰明的一個,“小船還會回來嗎?”
單橋将箱子搬到稍高的臺子上放好,“我無法替他回答。”
開春之後,葉小船回了一趟林城。
幹貨在林城賣得很好,和板栗鋪子共用一個店面已是捉襟見肘。
陳叔将板栗鋪子隔壁的店面也盤了下來,左邊賣幹貨,右邊賣板栗。
去年陳叔給葉小船包了個紅包,今年葉小船不僅按商量好的将部分利潤分給陳叔,還封了一個大紅包給陳叔。
陳叔不樂意收,葉小船的賬都在他這裏,他清楚葉小船賺了多少。生意這才剛剛起步,他不想收葉小船的創業錢。
葉小船就在月底去彩巴城之前,将錢放在了板栗鋪子的抽屜裏。
這趟再去西北,葉小船有了“手下”。
謝溯把便利店的工作給辭了,發誓要和葉小船共享“榮華富貴”。
兩人的關系不像過去那麽尴尬,謝溯偶爾還是會說幾句“小船我好喜歡你啊”,葉小船開始做生意後見過的人越來越多,視野開闊了些,看人也不像以前那樣非黑即白。
謝溯這句“喜歡”,開玩笑的成分更多。
而葉小船的“喜歡”開不起玩笑,他愛的人是淩駕于一切的重要。
謝溯很有經營頭腦,自從跟着來了彩巴城,談供銷這一塊葉小船就不怎麽操心了。
去年錯過了春夏兩季,今年葉小船親自跟着老農去果園看新鮮水果,去山裏挖野菌。
謝溯靈機一動,跟在後面用手機錄像。
鏡頭裏,高大英俊卻眉目冷淡的青年戴着墨鏡與鴨舌帽,側頸上的飛鷹紋身被汗水浸濕,青年穿着最簡單的黑色T恤與牛仔褲,一邊聽老農介紹面前的水果,一邊掰開試吃。
這一視頻被放在“小船的海”店鋪上播放,許多排隊買炒板栗的人都被吸引,買完板栗趕緊去淘一淘小船老板“親手”挑選的幹貨。
葉小船起初不願意讓謝溯拍。但謝溯一條一條給他說利用視頻做宣傳的好處——
“這年頭不宣傳不行了,有什麽比得上老板下地進山選貨,和老農們同吃同住同采果子挖野菌的視頻更吸引人呢?而且我們又不是擺拍,你本來就親自挖過菌子。我只是把你工作的一面展示給我們的顧客,有什麽不對?”
“再說,現在的人可挑剔了,對食品安全的要求特別高。你試吃水果,試吃果幹,用采購的菌子煲湯,客人們一看,老板自己都吃的東西,才是最值得買的。”
“而且小船,你的外形真的很有特色啊你知道嗎!你自己出鏡,比那些模特吸引人多了!”
葉小船坐在長條凳上抽煙,過了好一陣才說:“我再想想。”
“酷!”謝溯說:“你現在這姿勢這表情特別酷。不過酷哥你知道什麽才是最極致的酷嗎?”
葉小船沒理。
謝溯自己說開了,“當然是兜裏有花不完的錢啊!”
葉小船看他一眼,像是被逗樂了,難得地笑了聲。
剪輯好的視頻一個接一個被傳回林城,店鋪上放的每天都不重樣,視頻上葉小船嘗什麽,當天店裏什麽幹貨的銷量就特別好。
“我們會發財的!”謝溯對葉小船說。
發財?
葉小船提着一籃子杏子,剛摘下來,又新鮮又甜。
這一籃杏子,他還是打算寄去“有海”。
可寄的話,中途必然耽誤時間,遠城與彩巴城之間沒有航空線,快遞公司再快,也得耗一天多。
在快遞箱裏悶一天,再好的杏子都不新鮮了。
“你去哪兒?”謝溯問。
“請一天假。”葉小船知道自己又沖動了,他要親自開車,将杏子送去一千公裏外的遠城。
邊疆彌漫着風沙的公路上,葉小船在心裏說服自己——我只是将杏子送到遠城,一到遠城,我就請人幫忙拿去“有海”,絕對不會被發現。
夏季,“有海”的生意好到極點,單橋将小豬叫到樓頂,叮囑管好阿貴和哈薩克族義工,如果遇到客人鬧事,或是別的什麽緊急情況,馬上聯系派出所。
單橋雖然過去也不是每天都在“有海”,但沒有這樣說過話。小豬疑惑道:“單哥,你要去哪裏?離開多久?”
單橋只說:“照顧好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