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3)
難,再進而奪取成臯,西出函谷關。原計劃是打算與從武關入關的英布會合,目前只能放棄這個想法,而選擇在荥陽城下與漢軍決戰,擒殺劉邦。
楚軍的戰略部署,在第一時間就由間諜項伯迅速通報到劉邦的案頭上。于是針對項羽的布置,劉邦也安排下五條對應戰略:
一是以主力軍死守荥陽,堵住楚軍西進通道。如若荥陽城破,則漢軍必然陷入大崩盤之中。
二是聯絡枭雄彭越,使其在楚軍後方進行游擊戰術,主要目的是破壞楚軍的供應線,以掐斷楚軍的糧草運輸為上上之選。但看起來,彭越的表現明顯有失水準,楚軍這邊始終是兵精糧足。
三是以信息戰策反英布,讓項羽的兵出武關計劃徹底落空。
四是加強關中防衛力量,一旦荥陽失守,漢軍将以武關、峣關、函谷關及臨晉關為第二道防線。
五是加強支線作戰,寄希望于韓信打出局面。
雙方的戰略對抗持續到現在,總體來說,劉邦在支線及側面戰場上得分較高,但在主戰場上,項羽卻是始終領先。到了劉邦第三次在信息戰上取得突破,打掉了項羽身邊的頭號智囊範增時,荥陽城已經是山窮水盡,糧道被徹底掐斷。劉邦也被牢牢地封鎖于城中,看起來逃生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危急之際,紀信來找劉邦。
紀信這個人,傳奇色彩極濃。他就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城隍老爺。但實際上,他在歷史上總共只露了兩次面,一次是在鴻門宴上,當時劉邦害怕項羽殺掉他,中途逃席。第一次出場的紀信手持短劍,跟在劉邦的馬屁股後面一路狂奔,逃回漢營。
而這一次,是紀信的第二次出場。也是最後一次了。
眼見得城池被楚軍團團圍困,紀信來找劉邦,說:“形勢危急,請讓我裝扮成大王,去欺詐項羽,我佯裝向楚軍投降,大王可以乘機從小路逃走。”
劉邦說:“好,這個建議很有創意,誰還能再補充一下,讓計劃更完善些?”
陳平急忙道:“我來補充,你看除了這條李代桃僵,再加上個美人計如何?”
“美人計?”劉邦說,“計劃可以說是盡善盡美了,那咱們就執行吧,執行力是關鍵。”
計劃開始了,就見荥陽東門突然打開,就聽叽裏呱啦的叫聲不斷,沖出來兩千多名年輕漂亮的婦女。楚軍都是血性方剛的小夥子,聽到女生的尖叫聲,頓時亢奮起來,就轟的一聲沖向東門堵截。這時候就見兩千多名女人堆中,搖搖晃晃地駛出來一輛車子,黃色的傘蓋,車左懸挂着羽毛裝飾的旌旗。就聽有人大聲宣布道:“城中的糧食早已吃完了,漢王認輸了,出城向楚王投降。”
Advertisement
“萬歲!萬歲!萬萬歲!!!”楚軍士兵們激動得呼喊起口號來,全都擁到東門看漢王投降。項羽也急忙趕來,喝問道:“劉邦在哪裏?”
就見車簾一掀,紀信探頭出來:“哦,你問漢王啊,真不好意思,他現已經從西門走了,算計行程,大概已經到達函谷關了吧?”
哇呀呀!項羽一聽,氣得差點沒瘋掉。當即下令把紀信連人帶車一塊燒掉,而後他立即率兵出發,去追殺劉邦。
至此,成臯戰役的第一階段,從信息戰策反九江王英布開始,這場漫長而煩瑣的糾纏戰役,終于以紀信挺身而出,烈焰焚身而宣布結束。紀信的選擇,實際上是出于無奈,畢竟那是一個殘酷的時代,一個平等觀念缺失的黑暗時代。人的選擇少之又少,尊嚴與人格,只有通過傳統觀念的維系,才能夠獲得認可。
紀信以他的死亡,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京劇中有一個戲目,叫《紀母罵殿》,內容說劉邦奪得天下,做了皇帝之後,拒絕追封紀信,紀信的母親憤怒之下,登堂罵殿,大罵劉邦忘恩負義——這出不見于史的民間戲目,體現了國人對紀信的悲憫與同情。在壓倒一切的帝王基業面前,個體的生命顯得是那麽脆弱,小民的犧牲又是那麽無奈。
那是只有一個贏家的時代,這個背景注定了紀信必然的選擇。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