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
1、心理戰的智力分野
彭城之戰,是楚漢時期繼支線首戰三秦後的第二場戰役,也是主線的第一場戰役。同時它也是項羽重演钜鹿之戰、再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事範例。事實上,這是楚軍與漢軍的一次總決戰。理論上來說,決戰這種事,是最後的徹底了斷,是最終的結果。但由于劉邦和項羽兩人的個性,導致了這個必然的結果,竟然出現了反複。
劉邦與項羽的性格對抗,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當漢軍激戰三秦的時候,這種對抗終于達到了頂峰。
當漢軍盡掃三秦,困雍王章邯于廢丘的時候,南陽一支獨立武裝兵團的作用性,突然間凸顯了出來。
王陵!
昔日沛縣的黑社會大佬,漢王劉邦最早追随的大哥。當初劉邦進軍關中的時候,曾與大哥王陵相逢,當時王陵還為犯罪當斬的張蒼求情,理由是張蒼脫光衣服後的肥肉很白嫩。這奇異的理由,勾勒出昔日大哥與新近抖起來的小兄弟之間難以相處的人際關系,于是王陵提師而走,沒有追随劉邦。
此後,王陵聚黨徒幾千人,盤踞南陽,沒有參加戰鬥。所以項羽大封天下的時候,王陵自然也就被排除在外。
但當漢軍兵出故道,逐戰三秦時,劉邦就考慮有效利用王陵這支生力軍。同樣,項羽也在打王陵的主意。由于地緣政治的關系,不管誰拿下王陵,都意味着戰事向有利于自己這邊跨進一步。
劉邦用的法子,極盡精妙,他派人送信給王陵,要求王陵護送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和老婆呂雉到三秦。
劉邦這一手,可謂極損極狠。你王陵,不是不肯認我這個新近崛起的小弟為老大嗎?那好,咱們是打小的交情對不對?小時候你見了我爹,也要垂手恭立,叫一聲爹是不是?是就好辦!我爹就是你爹,你爹你就得管,管你就得給我送回來,你聽我的話,把我爹給送回來,你還敢說你不是我的小弟嗎?
狐假虎威,兒借爹勢。劉邦這一手,可稱為拼爹之貧寒版本。蓋因人類歷史上的拼爹,從來都是拼爹的權勢。劉邦卻反其道而行之,比拼爹之貧寒,用鄉情關系,一招就陷王陵于認輸之地。王陵如果拒不服從劉邦的指揮,不理會劉太公的死活,那未免太冷血、太無情,鄉人指戮脊梁骨,讓他無論如何也受不了。
王陵只能接受劉邦的任意擺布,這就意味着他淪為了劉邦的小弟。
總之,劉邦這一手就是狠,連自己的親爹,都能擺布成征服對手的棋子。正所謂武功練至絕境,飛花摘葉,飛媽摘爹,均可傷人于無形。
令人驚訝的是,在對王陵軍的争奪戰中,項羽的思路,與劉邦一般無二,也是走的親情路線。
劉邦和王陵的家鄉沛縣,被西楚霸王項羽劃進了自己的管轄區。所以項羽派了人,把王陵的母親抓了來,以期逼迫王陵就範。王陵聽說了,急忙派出使者去項羽大營探望。項羽讓王陵的母親東向而坐——這表示項羽也認王陵母親為長輩,用意是我瞧得起你王陵,你也得給我項羽面子,乖乖帶手下兄弟歸順于我。
沒想到,王陵母親送使者走時,卻哭着說:“漢王劉邦,是有德行的長者,最後一定會取得天下,告訴我兒子,不要因為我在項王手中,就動搖不定。我以死來送別使者。”說話間,王陵母親不知從哪拔出劍來,自殺了。
Advertisement
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項王怒,烹陵母。陵卒從漢王定天下。以善雍齒,雍齒,高帝之仇,而陵本無意從高帝,以故晚封,為安國侯。(《史記·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這段記載,讀起來疑窦重重,令人難以置信。這有點像是劉邦的宣傳部下發的統一宣傳稿,文稿中的王老太太,大義凜然,一身正氣,竟然說什麽劉邦是有德的長者。這種話,豈是鄉下老太太能說得出來的?更何況,一個老太太,怎麽會說自己看着長大的小流氓是有德長者?
總之,這段記載有問題——但結論是沒問題的,王陵之母在項羽營中自殺,激怒了項羽,下令把王老太太扒光衣服,撂在鍋裏,下面生火,把老太太給煮熟了。
項羽水煮王老太太,這證明王老太太自刎時并沒有死,死了再煮,又有什麽意義呢?只有沒死,煮起來才能夠宣洩項羽心中的怒氣。
這已經不是項羽第一次煮人了。最早被他水煮的,是儒士韓生,因為說了句楚人沐猴而冠,而慘遭水煮。王老太太是項羽煮的第二個,以後項羽還要繼續煮下去。
項羽為什麽喜歡水煮活人呢?
因為水煮,可以讓死亡變得漫長起來,讓受害人臨死之前承受莫大的折磨。殺人只是一刀,一了百了。而水煮,卻是讓你坐在鍋裏,聽着鍋底下呼啦啦的火燒聲,而項羽笑眯眯地俯身看着你,不時用手試一下水溫,溫柔地說一聲:“不要急,再過一會兒水就開了。”在這個過程中,水溫慢慢上升,先是一種惬意的溫暖,讓你四肢百骸,舒服得慢慢伸展開來,然後水溫逐漸升高,升高,升高……這實在是太變态了!
這就是項羽,一個年輕的變态狂。
現在來比較項羽和劉邦的手段。在争奪王陵事件上,兩人走的都是親情路線,但劉邦的服務更人性化,讓人難以拒絕。而項羽的服務卻讓人毛骨悚然,避之唯恐不及。
這個小小的細節,就勾勒出了劉邦與項羽性格的分野——其實是智力的分野。劉邦知道人們能夠接受的是什麽,而項羽想的只是如何強行讓人接受自己。
所以劉邦精心選擇人們能夠接受的,而項羽則是因為人們拒絕接受自己,變得狂暴而喪失人性。
2、坑死人不償命
劉邦突然破關而出,争霸三秦,這讓項羽煩不勝煩。
因為項羽這邊馬踩車,早已是亂成了一團。
亂局從齊國向四周蔓延。當初,項羽将齊國一分為三,分了三個王:以田都為齊王,原來的齊王田市,改任膠東王,還有一個田安,任臨濟王。卻故意不封齊國的實權人物田榮與田橫為王,結果田榮悲憤,起兵追殺新齊王田都。田都力不能支,逃到項羽處求援。
而後臨濟王被田榮策動枭霸人物彭越所殺,原齊王田市又被田榮親自斬殺于膠東國。這樣一來,十八王中已經少了兩個,然後項羽也跟着湊熱鬧,又殺了韓王成,十八王只剩下十五個了。
再接下來,自立齊王的田榮,與被冷落的陳馀合兵,打跑了常山王張耳,恢複了老趙國,然後齊國與趙國結成同盟國,共抗項羽。
這已經夠鬧心的了,燕國那邊,又給項羽添堵。
燕國被項羽折為兩段,發配老燕王韓廣為遼東主,任命燕國将領臧荼為新燕王。可是,老燕王韓廣是目前資格最老的前輩,他是陳勝時代的老人,早年在陳勝的兄弟武臣手下。陳勝命武臣經略趙國,于是武臣自立為趙國後,又讓韓廣去經略燕地,從此韓廣就在燕國安了家,成為燕王。
陳勝時代的老人,就剩下韓廣一個了,正感受自己勞苦功高,想得到實惠點的待遇。可愣頭青項羽,憑威勢獨攬封王大權,竟然莫名其妙地把韓廣發配到遼東去,這下子韓廣氣壞了,就坐在國都薊城不肯走。
不走不行啊,燕國已經被項羽分給将領臧荼了。于是臧荼就催促韓廣動身,但韓廣睬也不睬。韓廣不走,臧荼的燕王就作不了數,臧荼一氣之下,幹脆把韓廣殺了。
老燕王身死,陳勝時代最後的殘餘也就不存在了。而韓廣,他成為諸王死亡榜上的第四人。
現在,擺在項羽面前的難題是,他面對着兩個戰場,一個是齊國的田榮,一個是漢軍劉邦。他應該先把哪個擺平呢?
左右為難之際,張良給項羽寫了封信,托項伯轉交的。信中說:“項王,你不要擔心漢王劉邦,其實劉邦這個人吧,很善良很厚道的。他之所以出兵三秦,只是因為心理不平衡,因為早先義帝有盟誓,先入關者,王也。劉邦先入關,按理來說應該是封秦王,可是秦王卻讓章邯做了。劉邦氣不過,所以才去找章邯的麻煩。項王,聽我的沒錯,劉邦對你是沒二心的。不信,你等劉邦擺平了章邯,肯定會向你主動求和示好。”
張良這番話,說給鬼聽,鬼都不會信。
但項羽會信。
何以項羽會信張良這番鬼話呢?這是因為,如果項羽不相信張良的話,那就意味着他在鴻門宴上的判斷失誤了。可人的天性,是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的,項羽更是主觀性極強的人。他認為自己沒有錯,那麽劉邦就不敢反叛自己。既然劉邦不敢反叛,就證實了張良說得沒錯。
于是,項羽拿張良這番鬼話欺騙自己,自欺欺人,就決定不理會劉邦,先去齊國擺平讨厭的田榮好了。
項羽卻不知道動動腦筋,張良何許人也?他的家族五世相韓,是韓國人。而項羽因為韓王成支持劉邦,就殺掉了韓王成,滅了韓國,已經和張良結下了死仇。可項羽居然莫名其妙地聽信張良的話,總之項羽在判斷力上,只能打個負分。
堅信劉邦不會給自己添亂,項羽就興高采烈地帶着所部人馬,于公元前205年一月,推入齊境。首先抵達的第一站,就是城陽。
城陽,城陽!這座悲哀的城市,凝結着項羽和劉邦的深厚戰鬥友誼。當年就是在這裏,項羽和劉邦老哥倆聯手,把城陽的百姓殺得一個也不剩。現在項羽故地重游,他的心裏,應該是無限緬懷激情燃燒的日子。
血屠城陽的那一年,劉邦四十九歲,項羽才二十五歲。如今三年的時光飛逝而過,項羽已經二十八歲了,劉邦五十二歲。劉邦越來越陰險,越來越老辣,謀略智慧,漸入佳境。項羽卻仍然是混沌如初,懵懂無知,全仗着一股子狠勁,閉着眼睛瞎打。
說到打,那是項羽最大的本錢。普天之下,還真找不到他的對手。自立為齊王的田榮,引齊兵氣勢洶洶地殺來,與項羽軍接戰,一觸而潰。田榮想不到項羽這麽狠,潰敗之後,逃往平原,路上不幸遭遇一夥暴脾氣的老鄉,被老鄉們團團圍住,鋤頭鍁把輪起來,啪啪啪竟把個齊王田榮給拍死了。
田榮死了,按說齊國就應該算平定了。不承想田榮還有個更狠的弟弟田橫。他立了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以城陽為根據地,跟項羽的大軍兜圈子打起了游擊戰。項羽是打野戰的高手,最害怕這種沒頭沒尾的游擊戰。結果楚軍被一個小小的田橫牽制在齊國,竟然深陷泥潭,動彈不得。
眼見項羽被困,劉邦大喜,顧不上三秦戰役還沒有結束,章邯還在廢丘中與大家頂牛,就要提師出關,大戰項羽。
3、天下第一美男子
劉邦之所以撇下廢丘城中的章邯不顧,提師東進,是因為鬥争的形勢變化太快,快得有點令人目不暇接。
先是,項羽封了趙國丞相張耳為常山王,卻不封張耳的老夥計陳馀。後來經人勸說,才封了陳馀為侯,食邑三個縣。陳馀悲憤至極,就把三個縣的老百姓統統發動起來,扛着鋤把拎着菜刀,去打常山王張耳。打跑了張耳,陳馀就到代地,把被項羽改封為代王的趙歇再接回來,重新當趙王。趙歇感動地說:“老陳呀,今天才知道,你才是真正的大忠臣,你看我信任張耳,信到最後,他竟然把我趕到代地去,真是太不像話了。”
趙王歇投桃報李,把自己的代王轉封給了陳馀。就這樣,陳馀封趙歇為趙王,趙歇再封陳馀為代王,兩人你封我,我封你,玩得不亦樂乎。
被陳馀趕走的張耳極為郁悶,就去找自己當年的小弟——劉邦。
劉邦未發達時,曾經仰慕游俠生涯,投奔張耳的門下做門客,長達幾個月。劉邦這輩子,佩服的人不多,佩服的讀書人更少。而張耳,就是他佩服的為數不多的讀書人之一。聽說張耳到來,劉邦興奮不已,以厚禮待之。後來劉邦還把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可見他對張耳的佩服,是發自內心的,甚至以與張耳聯姻為榮。然後張敖和魯元公主生了個女兒張嫣,嫁給了劉邦的兒子孝惠帝,也就是嫁給了自己的舅舅。從此孝惠帝就管自己的姐姐叫岳母,管自己的外甥女叫愛妻。張敖覺得這種家庭關系還不夠亂,就又把自己的一個妃子送給了劉邦,和劉邦又生了一個兒子叫劉長。從此這個劉長,他是孝惠帝的哥哥,同時也是孝惠帝的舅舅。他管魯元公主叫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卻是他的大嫂,如此說來魯元公主也要管自己的女兒叫大嫂。就這麽叫來叫去,終于有一天劉長瘋掉了,殺了人并主動自首,但因為沒人能夠理得清這錯綜複雜的家庭關系,他殺人的事竟然沒被追究……總之這一家沒一個正常人,稱得上人類歷史上的奇葩,典型的亂倫家族。
張耳為劉邦帶來了亂倫,而張良卻為劉邦帶來了戰機。他是繼張耳之後,從小路逃入關中來找劉邦的。項羽滅了韓國,讓張良悲憤又絕望,他希望劉邦能替他主持公道。
劉邦大喜,就找來韓襄王的一個孫子——他的名字也叫韓信,讓這個韓信帶隊,去攻打項羽新推出的韓王昌——這個韓王昌,是項羽殺了韓王成之後,自己立的,不在十八王之內。以後這個韓信,就成為韓王了。
這邊又來了一個韓信,劉邦又想起大将韓信,扭頭一看,那個韓信正咬牙死啃廢丘,卻怎麽也啃不下來。劉邦煩了,就讓大将韓信死纏着廢丘不放,他自己提師東進,去單挑項羽。
漢軍兵動,反應最快的是河南王申陽。申陽原本是張耳的寵臣,如今張耳跟了劉邦,于是申陽也過來了。
現在,劉邦這邊已經擁有了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常山王張耳、韓王信,一共五個王。五王以灌嬰、曹參為先鋒,氣勢洶洶渡過黃河,來打魏王豹,魏王豹卻是好脾氣,趕緊舉手投降,也站到劉邦這邊。然後六王齊打殷王司馬卬,司馬卬卻是參加過钜鹿之戰的老将,一瞧來這麽多王,哪敢還手,趕緊也站到劉邦這邊。
于是,劉邦這邊就有七個王了。
實際上,第七個跳槽過來的殷王司馬卬,卻是第一個起兵鬧事的人。不太清楚他鬧騰什麽,反正是他被項羽封到殷地之後,就鬧了起來,于是項羽派了個叫陳平的,來收拾司馬卬。司馬卬見勢不妙,就趕緊又投降了,繼續做殷王。現在劉邦來了,司馬卬乘機再反,總之當時大家都比較浮躁,有事大鬧,沒事也要找點事大鬧,讓項羽很頭疼。
而平定司馬卬之鬧的陳平,卻是當時排名第一的美男子,他是陽武人,家裏貧寒,卻帥得一塌糊塗。陽武當地有個富戶,女兒先後嫁了五任丈夫,五個丈夫統統早死了,吓得沒有人再敢娶她。有一天,富戶遇到了陳平,心說這小夥子好帥,我女兒一定喜歡,就把女兒嫁給他了。富戶的兒子勸阻說:“你說的那個陳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光是長得帥有什麽用?帥能當錢花嗎?”富戶說:“陳平沒錢,咱家有錢呀,可以給女兒很多錢做聘禮。”
于是陳平因為長得帥,成功地娶到個白富美,從此生活質量直線飙升,也有資格承擔當地的政務工作了。當地祭神,由他主刀分肉,他把祭肉分得特別公平,父老們都贊揚他。陳平卻嘆息說:“唉,假如讓我治理天下,也會像分肉一樣,保你們人人滿意。”
此後陳勝起事,部将周市經略魏地,立了魏咎為魏王。于是陳平投奔過去,因為長得帥,魏咎封他為太仆。同樣是因為長得帥,好多人看他上火,就想讒害他,陳平只好逃走了。
項羽攻到黃河邊,準備入關挑戰劉邦,陳平就投奔了過來。因為他長得帥,項羽封他卿級的爵位。項羽大封天下後,就帶着陳平等人回到彭城稱楚王。這時候殷王司馬卬不知為何鬧了起來,項羽大怒,封陳平為武信君,讓陳平率兵入殷,消滅司馬卬。但司馬卬飛快地投降了,陳平就得勝回來,項羽提升陳平為都尉,賜黃金二十镒。
當劉邦挺入殷地,司馬卬再次投降的時候,陳平正追随項羽在齊國,大殺齊國百姓,坑殺投降的齊兵,打得激烈非常。突然間司馬卬投降劉邦的消息傳來,項羽登時就發作了。項羽認為,這是上次統師征殷的将士們的錯,他們當時應該殺掉殷王司馬卬,卻沒有殺。所以項羽決定,殺掉上次平殷的将領和士兵們。
項羽這個蠻不講理的命令,可把陳平吓壞了,他不敢停留,逃出軍營,渡河而走。
過黃河的時候,船夫看他長得如此之帥,只身獨行,就不停地拿眼睛看他。陳平意識到,船夫是懷疑自己身上藏有寶物,想在江心殺掉自己。于是陳平就敞開衣裳,赤裸着身體幫船夫撐船,讓船夫看清楚自己一無所有,船夫這才放棄了殺他的念頭。
逃回來之後,陳平就通過劉邦帳下的幕僚魏無知,來投靠劉邦。前來投靠的人很多,和陳平一塊來求見的,就有七個人。當時陳平等在外邊,劉邦四仰八叉地坐在帳裏,看着他新來的勤務兵:“小鬼,多大年紀了?”
勤務兵:“報告首長,我十五歲了。”
劉邦:“為什麽要參加漢軍?”
勤務兵:“我要保護首長,解放普天下受苦受難的兄弟姐妹。”
劉邦嘿嘿樂了:“首長最喜歡你這種缺心眼的傻子。你叫什麽名字?是什麽地方人?家裏還有誰?”
勤務兵:“報告首長,我叫石奮,原來是趙國人。我家裏有一個瞎眼的母親,我出來保衛首長,母親就由姐姐照顧了。”
劉邦:“不對,你姐姐不應該照顧自己母親,應該先照顧首長。去,把你姐姐叫來,首長要親切關心愛護體貼她。”
石奮真的回家,把自己姐姐抓來了,送給首長劉邦當玩具。劉邦封了石奮的姐姐為美人,而石奮從此獲得劉邦的絕對信任,成為涓人。涓人的意思,是掃地的近臣。陳平求見劉邦,就是石奮帶他進去的。
陳平進來後,劉邦請大家喝酒,喝完後說:“吃完了,請大家去休息吧。”
不料陳平說道:“我是為要緊的事而來,要說的話,不可以超過今天。”劉邦很詫異,就和陳平聊了起來,不想越聊越投機。于是劉邦當即封了陳王為都尉,讓他做自己出門坐車時的陪乘,職責是監管部隊——類似于憲兵這麽個職務。
看到這情形,軍中諸将頓時就嘩亂起來,大吵道:“這人誰呀?我們出生入死,為大王血戰,大王連個笑臉都不肯給。這個人從楚軍逃回,是不是間諜都不清楚,大王就如此信任他,未免太過分了吧?”
劉邦聽到軍中反應,就故意更加寵信陳平,非要氣氣大夥。這情形把周勃和灌嬰氣壞了,于是兩人就造謠說:“大王,你不知道吧,這個陳平,恃仗自己模樣長得帥,在家裏奸淫他嫂子,因為人品太差,到哪兒都幹不長。現在大王器重他,他卻收受賄賂,将領只要給他錢,就能夠得到好職守,不給錢他就不給好職位。”
周勃和灌嬰這兩人的話,是有影響力的。劉邦如何會想到這倆活寶竟然敢造謠,就找來陳平的引薦人魏無知指責道:“老魏,你給我引薦了什麽人?陳平強奸他嫂子,還收受賄賂,這事你知不知道?”魏無知笑道:“大王,你腦子進水了?你要的是能夠幫你擺平天下的人才,陳平他有這個本事,強奸個把嫂子,收點小錢,又有什麽大不了的?”
嘿!魏無知的話,把劉邦氣壞了,幹脆直接把陳平找來:“陳平,你給我解釋清楚,你為何三番五次跳槽,是不是缺少職業操守?還有你收受賄賂的事,又怎麽解釋?”
陳平回答說:“我跳槽,是因為以前的老板看不出我的才能,不重視我。至于收受賄賂,這事真的有——我來了這麽久,你也沒說發工資給我,我不收點賄賂,你讓我喝西北風呀?現在那些錢都在,你想要就自己拿走吧,只要留我一具全屍,我就知足了。”
“你……”劉邦想明白了,就說,“好,陳平,從現在起咱們倆做個約定,以後你再收賄,只收我一個人的,不許收別人的。”于是劉邦給了陳平好大一筆錢,繼續重用陳平。鬧到這一步,大家終于歇心了,接受了陳平。
4、死局已定
得到了奇才陳平相助,劉邦閑下來,就去洛陽走走。正行之間,前面忽然來了個老頭攔路,原來是當地最有名望的董老頭董公。
就聽董公問劉邦:“大王,聽說你要打項羽,是不是?”
劉邦說:“是呀,你有什麽話要對我說?”
就聽董公問:“我想問問大王,你為什麽要打項羽呢?”
劉邦:“我打項羽是因為……你說為什麽?”
董公湊近過來,低語道:“大王,告訴你一個秘密。你要打項羽,單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一定要召集天下人跟你一起打。但天下人好端端地過着自己的小日子,為什麽要替你打項羽呢?所以你必須給項羽捏造個罪名。這罪名必須能夠引起公憤。請問大王,你想給項羽捏造個什麽罪名?”
劉邦:“我捏造……那你說,咱們給他捏造個啥罪名合适呢?”
董公:“大王,你有沒有聽說,最近放牛娃義帝渡江的時候,在江心遭遇強盜,被人殺掉了?”
劉邦如夢方醒:“老人家,我謝謝你了,義帝之死,鐵定是項羽幹的,咱們就以這個脅迫諸侯,這可是天下最好的罪名啊。”
于是劉邦回營,立即宣布為義帝舉行盛大葬禮。為了表示悲痛的心情,劉邦袒露着身體,坐在露天裏號啕大哭了三天,直哭得天昏地暗,人人垂淚。然後劉邦發布命令,項羽卑鄙無恥,公然截殺天下共主義帝,是可忍孰不可忍,下令所有諸侯,都要立即起兵,與他一起來打項羽,誰敢不來,誰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劉邦這一手,一下子就把諸侯們弄傻了。這情形明擺着,誰也不敢幫助項羽,亂臣賊子的罪名,可不是開玩笑的。
但是劉邦這一手,糊弄別人可以,卻糊弄不了名士陳馀。所以當劉邦派使者去趙國,要求趙王歇、代王陳馀立即起兵,去打項羽之時,陳馀冷笑道:“讓我們去打項羽?可以,你先讓劉邦把張耳殺了。我跟老夥計張耳不共戴天,既然你和張耳是一夥,就別想獲得我的支持。”
可是劉邦非要獲得陳馀的支持不可,因為陳馀的影響力,不是一般的大。但劉邦又不忍殺張耳。怎麽辦呢?最後劉邦想出來個缺德法子,找了個模樣長得跟張耳差不多的人,硬栽人家一個罪名,殺掉之後割下頭,給陳馀送去,聲稱這是張耳的首級。陳馀果然信了,于是趙國代國兩家出兵,劉邦這邊,已經有九個王了。
劉邦親率九王,分南北中三路,開始向項羽的老巢彭城推進。南路軍走河南太康,向蘇北方向移動。北路軍渡河之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走煮棗,另一部分由曹參率領,楚将龍且、項它迎戰,被曹參擊潰,先取定陶——項梁當年就死在這裏,再占胡陵——注意這個胡陵,這是劉邦沛縣起兵時,攻打的第一個地方。
劉邦他老人家,終于打回老家了。
這時候老朋友彭越也帶了三萬多人來投奔劉邦。劉邦大喜,先收了彭越的部隊,任命彭越為魏相。這樣,西魏王魏豹也站到了劉邦這邊。
此時,天下諸侯十八王,死了四個: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遼東王韓廣以及韓王信。
十八王死了四個,按理說應該剩下十四個,但又新增了韓王信、代王陳馀,總數變成了十六個。
目前這十六王的情形是:跟随劉邦的有十個王:漢王劉邦自己、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趙王歇、常山王張耳、代王陳馀、韓王信、河南王申陽、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
居于南方或北方,無法參加戰鬥的有三個王: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及燕王臧荼。
項羽這邊,加上他自己滿打滿算才三個王,而且雍王章邯還被圍在廢丘,只有九江王英布閑在家裏。但項羽出兵之前,幾次三番招呼英布,英布卻推推托托,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不曉得他躲在家裏幹什麽。
于是劉邦清點此戰雙方的戰鬥序列:
正方楚軍方面:
統帥:西楚霸王項羽。
謀士:亞父範增。
将領:季布、鐘離昧、項聲、龍且、周藍。
楚軍總兵力:三萬人左右。
反方一號選手,漢軍方面:
統帥:漢王劉邦。
謀士:張良。
将領:灌嬰、周勃、樊哙、曹參、夏侯嬰、靳歙、陳平、郦商。
反方二號選手,諸侯軍:
塞王:司馬欣。
翟王:董翳。
魏王:魏豹。
殷王:司馬卬。
河南王:申陽。
反方拉拉隊——拉拉隊就是沒有兵沒有将,但在道義上站在劉邦這邊:
趙王:趙歇。
代王:陳馀。
常山王:張耳。
韓王:韓信。
漢軍及諸侯軍總兵力:共五十六萬人。
也就是說,這一仗,劉邦與項羽的勝算比率是56∶3。
是多少?
劉邦不敢相信,再仔細看了看,然後又看了看。連看了幾遍,終于确信他沒有看錯,就是56∶3。
這個數字的意思就是說:項羽,他已經死定了,死得不能再死。
明了敵我态勢之後,劉邦幽幽地嘆息了一聲,起身,率五路諸侯入彭城,直奔項羽的宮室。到了地方,劉邦推門進去,對項羽宮中的美女們,深情地呼喚道:親愛的們,那個霸道的項羽,他再也回不來了,再也不可能欺淩你們啦。從此你們和我在一起,永遠在一起,讓我真誠地相愛吧——“漢王遂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資治通鑒》卷九)。
對于這次劉邦全面接收項羽的美女貨寶,無論是張良還是樊哙,都沒有說什麽。
還有什麽可說的?項羽已經不能算是活人了。
但——項羽可不同意這個觀點!
5、大逆轉
劉邦不知道,項羽掌握着當時戰場上的大殺器——樓煩騎兵!
樓煩,為北部游牧民族的一支,骁勇善戰,馬上民族。樓煩騎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代。到了大秦帝國一統六合,以蒙恬為将,北擊匈奴,也收編了不少樓煩将士。始皇帝死,秦二世逼令哥哥扶蘇自殺,殺蒙恬,北部軍權就順理成章地移交到了将門世家的王離手中。
而後陳勝起事,王離的北部軍被調回來攻打钜鹿——現在明白名将世家的王離,為什麽表現不佳,被項羽俘虜了吧?他帶的騎兵,最适宜機動作戰,适宜平原野戰。可是秦二世讓他率騎兵攻城,騎兵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結果被項羽破釜沉舟,俘虜了王離,并占有了這支強大有力的樓煩軍。
而劉邦這面的戰争技術,還停留在車戰與步戰的時代,根本不知道騎兵戰争的大幕,就在此時徐徐拉開了。
聞知劉邦統五十六萬諸侯軍,攻入了自己的老巢彭城,占有了自己所有的貨寶美女,項羽不聲不響,吩咐楚兵繼續跟齊兵糾纏,他這邊精心挑選了一支三萬人的樓煩騎兵,親自帶隊,風馳電掣飛趕回來。
經過魯地,于瑕丘遇到了樊哙。殺狗匠樊哙不知厲害,嗚嗷怪叫着沖上來,想和項羽比畫比畫,被項羽以騎兵撞擊,大力毆打,直打得樊哙滿地亂跑,魂飛膽裂,從此才知道自己的斤兩,跟項羽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輕易擊潰樊哙,項羽騎兵繼續挺進。
此時,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布防于山東棗莊、曲阜、鄒縣、江蘇沛縣及安徽砀山等地區,沒有任何布置——你有五十六萬人,還需要布置嗎?
沒有布置,那就死定了。項羽急馳胡陵,乘夜突然包圍蕭邑,于拂曉時發起攻擊。漢軍遭受到意外襲擊,頓時呼爹喊媽,忙不疊地向彭城方向逃竄。項羽追至彭城,與漢軍展開大戰。
這時候的漢軍,吃虧就吃在人數太多。人數多,單只是個配合作戰,發布命令就是樁難事,一道命令發出去,沒兩星期是收不到反饋的。項羽會有這麽善良,等你兩個星期嗎?不,項羽統領的樓煩騎師,在數量上居于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