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2)
的劣勢,但因為其機動性強,在每一個局部作戰區域,都有絕對的優勢。項羽才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他要速戰速決,打死劉邦這個變态佬、色情狂!
彭城一戰,漢軍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自相踐踏,亂作一團,猶如面對猛虎的群羊,任意由項羽宰殺。
彭城一帶,汴水與泗水交合,四周皆山也。北有大孤山、小孤山、九裏山。東有子房山、獅子山。西有卧牛山、泉山。南有五老峰、南歸山。這時候劉邦唯一能做的,就是沿谷水與泗水逃竄。項羽則展開了大屠殺,毫不客氣地狂斬漢軍十幾萬人。
漢軍殘部潮水一般潰向南部山中,項羽不依不饒,持續追殺。追至靈壁東睢水岸邊,漢軍走投無路,前面的被擠入水中淹死,後面的被樓煩騎兵砍死,中間的相互踐踏自己把自己踩死。如此死法,又死掉了十幾萬人。
此戰驚天動地,血流成河。睢水被漢軍的屍體填塞,河水為之斷流。
漢軍差不多砍光了,只剩下劉邦呆立當場,面如死灰,呆若木雞。樓煩騎兵沖了上來,裏三層,外三層,将劉邦團團圍住。
眼看劉邦就要死定了,卻不料,突然之間天地昏晦,就見西北方向一道黑氣起處,狂風呼嘯而來,樹折木斷,屋頂被掀,走石飛沙,目無所見。天地之間突然布滿了沙塵顆粒,白天霎時間變成了黑夜,人與人面對面竟然無所見。這詭異的天象,驚得樓煩騎兵亂作一團。過了一段時間,狂風徐徐消停,塵沙落定,樓煩騎兵們驚恐不安地揉着眼睛,左看右看,劉邦那厮已經不見了。
此時劉邦借助天象之變,只帶了十幾個騎兵悄悄溜出重圍,逃遁而去。他還想去沛縣接上老婆父親,可劉邦的家人已經逃散,說客郦食其帶着劉太公和呂雉走小路,想去找劉邦,路上恰好遇到一支前來迎接他們的軍隊——楚軍。
劉太公和呂雉,從此就被好客的項羽留在了戰俘營。
劉邦弄到了輛車子,繼續奔逃在路上,後面楚軍殺聲連天地追了上來,忽然間看到道邊有倆孩子,都不到十歲的年齡,竟然是劉邦的兒子孝惠帝和女兒魯元公主。劉邦急忙招呼兒子女兒上車,大家一起逃。但車上人一多,行速就慢,後面的楚兵越追越近。這時候劉邦大顯神威,一腳把兒子女兒踹下了車:“爹走先,你們兩個掩護。”
夏侯嬰吓壞了,急忙跳下車,把兩個孩子再抱回到車上。他一松手,劉邦又是砰的一腳,把兩個孩子踹飛。夏侯嬰再把兩個孩子抱回來,劉邦又一次踹飛。如是者三。見夏侯嬰非要帶兩個孩子逃走,劉邦殺心頓起,要殺掉兩個孩子,夏侯嬰極力阻止。劉邦十幾次動手殺孩子,都沒能成功,這時候劉邦就沖夏侯嬰來了,想要殺掉夏侯嬰,再殺孩子。
幸好這時候楚兵已經追上來了,劉邦只好放棄殺孩子,扭頭一看,頓時樂了:“嘿,原來是老朋友丁公啊。”
丁公吃了一驚:“你認得我?”
劉邦淚汪汪地道:“怎麽可能不認識?你是季布同父異母的弟弟嘛。丁公啊,有個事我得跟你說說了,天下英雄,丁公與季也,天底下就咱們這兩個英雄,難道一定要相互殘害嗎?”——“兩賢豈相厄哉?”(《史記·季布栾布列傳第四十》)
“你這……”丁公活了一輩子,頭一次被人稱為英雄。他不能下手,抓了劉邦,天底下就再也不會有人肯承認他是英雄了。
唉,英雄氣短呀!
Advertisement
丁公放過了劉邦,後來劉邦打下天下,第一個殺的就是他,罪名是私自放走敵軍,不臣者不忠。恩将仇報的目的,劉邦是要警告自己的手下,不可以放走敵将,否則會像丁公一樣,死得很慘。
花言巧語,忽悠丁公放過了自己,劉邦走小路,去下邑。呂雉的哥哥周呂侯,正在那裏替劉邦帶兵。回到下邑,就算是脫身了。
至此,主線戰場第一戰,劉邦出關以來第二戰,彭城戰役就結束了。此役,項羽以區區三萬樓煩騎兵,擊殺漢軍數十萬人,構成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以絕對劣勢之軍,戰勝強大敵軍的奇跡範例。
彭城戰役,死得最慘的是殷王司馬卬——他在混亂之中,被大家活活踩死了,成為十八王中死掉的第五王。還有個河南王申陽,他是這次戰役的失蹤者,到現在也沒人找到他。雖然是失蹤,但也可以列為除名的第六個王。随後雍王章邯被漢軍打破廢丘,自刎身亡,成為死掉的第七個王。
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趁這機會回歸了項羽。代王陳馀聽說劉邦殺了假張耳騙他,很生氣,就宣布與劉邦劃清界限,脫離朋友關系,與項羽媾和。西魏王魏豹聲稱家人有病,請假回家探望,回去後就斷絕河津,反漢歸楚——這個選擇,導致他将成為下一場戰事的一號種子選手。
劉邦,一盤本已贏定的棋,卻突然間大逆轉,輸得徹底精光,再一次被打回了原形。
6、八面出擊
安全逃回之後,劉邦召集謀士們開會,說:“函谷關以東的地盤,我統統不要了,可以給有本事的人。但我想知道,誰有這個本事與我共同建立功業。”
劉邦這話的意思,是他要找同盟軍。張良就回答說:“九江王英布,是楚國最勇猛的将軍,我聽說他最近和項羽關系不是太好。還有個彭越,也不買項羽的賬,可趕快讓這兩個人去攻占關東土地。至于你手下的将領,能夠獨當一面的,只有韓信。你完全可以依靠這三個人,把側面戰場留給他們,咱們只打主場。”
劉邦宣布散會,大家上車行軍,從下邑轉移到砀地——這地方,可是劉邦起家的起始點。到了虞縣,劉邦很可能是突然想起了虞姬——虞姬就是項羽從虞縣得到的絕色美女。現在劉邦非但沒有把虞姬搶來,還把老婆呂雉給搭進去了。正所謂偷姬不成蝕把米,劉邦想起這事就火了,沖手下人發火道:“怪你們,都怪你們,統統都是廢物,沒有一個可以商量大事的人。”
谒者随何——這個職務是替國君傳達送遞,類似于通訊員——聽了就問:“大王,到底是什麽事,讓你發這麽大的火呀?”
劉邦吼道:“幾個月,我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果你們有誰能夠替我出使九江,讓九江王英布起兵,纏住項羽幾個月,我就可以奪取天下。到底有沒有人接活呀,啊,到底有沒有人?”
随何說:“既然沒人敢接這活,那幹脆我來吧。”
劉邦大喜:“好,我給你二十個人,給我把這事辦妥了。”
随何出發了,劉邦返回荥陽,這時候還沒被項羽殺光的漢軍,絡繹不絕地逃回來。而蕭何聽說了彭城大敗,就在關中發起了總動員,甭管老頭還是小孩,統統推上戰場,送到劉邦這邊來。漢軍再次聲勢大振,讓劉邦長長地舒了口氣。
然後劉邦着手解決一個要命的問題——騎兵!
彭城之敗,讓劉邦切身感受到了樓煩騎兵的厲害,以三萬人擊殺五十六萬人,易如反掌啊。這标志着騎兵将成為此後戰場上的主力兵種,所以漢軍必須發展自己的騎兵。
大家給劉邦推薦了原來秦國的兩名騎士,李必和駱甲。劉邦想任命他們為騎将,可是二人說:“不好意思大王,我們是秦國人,帶你們漢兵,只怕軍中根本不會相信我們。所以最妥帖的法子,還是讓你們自己來,我們倆給你們當軍事顧問。”劉邦認為在理,就任命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和駱甲分別擔任灌嬰手下的左右校尉。先行秘密訓練了一段時間騎兵,然後突然出擊,與項羽的騎兵對陣。
項羽的騎兵卻是打步兵打得上了瘾,不料這邊也突然殺出精銳騎兵,頓時大敗。見劉邦不過是眨眼工夫,就從步戰發展到了騎兵戰術,這不可思議的學習能力,把項羽也吓了一大跳。于是楚漢兩軍,就以荥陽畫線對峙起來,醞釀力量準備下一場大戰。
主線戰場進入了暫停階段,于是支線戰場上的賽事,迅速進入了下一輪。
安邑戰役,就此拉開了大幕。
安邑戰役的核心人物,就是西魏王魏豹。他的西魏國剛剛成立十個月,連界碑都沒立好,劉邦就已經開始了三秦戰役,當時魏豹想,你們漢軍打三秦,這事應該跟我沒關系吧?于是繼續關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承想漢軍大兵壓向魏境,祭出天下共主義帝,強迫魏豹去打項羽。魏豹不敢不從,就跟着漢軍向前推進。
但由于劉邦勢力膨脹過快,小小的西魏國,根本就不被劉邦放在眼裏,這讓魏豹很受傷。而後劉邦又任命彭越為魏相,等于是奪了魏豹的權柄,此猶罷了,劉邦還是個暴脾氣,動不動就指着魏豹的鼻頭罵祖宗,讓魏豹很憤怒。于是魏豹就趁着劉邦大敗于彭城的機會,返回平陽,斷絕河津,正式與劉邦決裂。
魏豹的反水,導致了荥陽形勢吃緊,洛陽側背受到威脅,就連三秦關中,也感受到嚴重的戰略壓力。
于是劉邦把郦食其叫來,說:“老郦,你不認為你該封個萬戶侯嗎?”
萬戶侯?郦食其大喜:“感謝大王,謝謝大王,大王如此賞識厚愛,郦食其唯有肝腦塗地,無以為報……大王,我的封地在哪裏?”
劉邦說:“你的封地不遠,就在對岸,過了河就是。”
過河……郦食其呆住了:“過河就是魏豹的西魏國了。”
劉邦:“是嗎?我還真沒注意。”
郦食其:“大王的意思,是讓我說服魏豹再回來,回來後從他的地盤裏劃出一萬戶的食邑給我?”
劉邦:“廢話,你不把魏豹說回來,我哪來的地封給你?”
郦食其:“這個……那我就走一趟好了。”
7、渡河異戰
郦食其渡過黃河,來找魏豹,對魏豹展開政策攻心,希望能夠把魏豹騙回來,那麽他就可以從魏豹的盤子裏,撈個萬戶侯。
卻不承想,魏豹說:“人生啊,快就一個字,如白駒過隙耳。這麽短的人生,應該讓自己活得敞亮點,而不是自找別扭,對不對?你看這個漢王劉邦,驕橫自大,罵起諸侯來就像罵他的兒子。你說我好端端的一個西魏王,幹嗎非要去他那裏自找羞辱呢?老郦,你喜歡挨劉邦的罵,你就自己回去好了,我是絕不會再和劉邦走到一起了。”
郦食其說:“不是老魏,你不回來,我那萬戶……算了,我來一趟不容易,安排我在你這兒轉轉吧。”
魏豹不肯上當,郦食其的萬戶侯泡了湯,這讓郦食其悲憤至極,遂改行客串間諜,把西魏國的戰略情報收集詳細,這才返回荥陽。
見郦食其沒完成任務,劉邦嘆息道:“老郦,你這個萬戶侯沒到手,可不能怪我吧?老板憑什麽給員工加薪長工資?不就是從員工替老板掙回來的錢裏出個零頭嗎?對了老郦,魏國那邊的大将是哪個?”
郦食其回答:“魏國的大将是柏直。”
“柏直?”劉邦樂了,“這個人我知道,一個沒長大的小朋友,派韓信捏死他,易如反掌。”接着劉邦又問:“魏國那邊的騎将是哪個?”
郦食其回答:“魏國的騎将是馮敬。”
“馮敬?”劉邦哈哈大笑了起來,“這個人我也知道,他是秦國将領馮無擇的兒子,是個有真本事的人。不過我這邊有個灌嬰,恰好是他的克星。”然後劉邦再問:“魏國那邊的步兵将領又是哪個?”
郦食其回答:“魏國的步兵将領是項它。”
“項它?”劉邦皺起眉頭,“項它是楚國的将領,項羽的族人,如果曹參出馬,項它就死定了。”
劉邦,他居然對西魏國的每個将領,都了然于心,研究工作之紮實,令人震驚。現在我們該明白了,為什麽他敢于沖出漢中,略地三秦,直挑項羽了。他已經把所有人全都琢磨透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他把每個人都研究到了透徹了然,但彭城之役,還是吃了個大敗仗。可知人世間的事情,都不是那麽容易的。無論你基本功做得多麽紮實,最多只是提高成功的概率,永遠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成功,這就是人生挑戰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
知道了西魏軍的基本情形,劉邦下令,由韓信帶隊為左丞相,領着灌嬰和曹參,去攻打魏國。
韓信接到任務卻狐疑不定,他來找郦食其,問:“西魏國那邊,哪個是大将,不會是周叔吧?”
郦食其回答:“大将不是周叔,是柏直。”
韓信頓時狂傲地道:“柏直不值一提,魏國這次死定了。”
劉邦和韓信,他們提到的周叔或柏直,都是在史書上唯一一次露面,對于敵手如此熟悉,這就是劉邦有信心奪取天下的原因。
安邑戰役終于開始了。先來看雙方的作戰序列。
正方選手漢軍:
統帥:左丞相韓信。
步兵統領:中尉曹參。
騎兵将領:中大夫灌嬰。
兵力總人數:三萬人至五萬人。
反方選手魏軍:
統帥:西魏王魏豹。
将領一:大将柏直。
将領二:步兵大将項它。
将領三:騎兵将領馮敬。
兵力總人數:三萬人至五萬人,與漢軍持平。
這場賽事,雙方分工明确。西魏軍負責防守,漢軍則負責進攻。漢軍進攻之時,必須先行渡過黃河。這樣一來,西魏軍就面臨一個很為難的問題——必須精确研判出漢軍渡河的地點,如果判斷失誤,那就死定了。相反,如果西魏軍判斷準确了,趁漢軍渡至一半而擊之,死定了的則是漢軍。
那麽漢軍會在什麽地方渡河呢?西魏軍只能沿黃河岸邊巡回搜索,搜索至臨晉地帶,發現對岸有許多漢軍奔來跑去,對岸的渡口還有大量的船只在集結。好了,漢軍渡河的地點找到了,事情就好辦了。
這時候西魏軍的戰略部署,是以安邑為指揮中心,由魏豹親自指揮。而魏軍主力則據河陳列,作機動備戰狀态。當确定了漢軍麇集于臨晉渡口的時候,魏豹下令魏軍向前推進,抵達蒲坂——此地距臨晉渡口只有一箭之遙,以為臨晉渡口魏軍的後援,兩軍相互呼應。
魏軍主力剛剛抵達蒲坂,突然間聽到殺聲震天,出門一看,驚發現守在臨晉渡口的魏軍,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現場只有滿地的屍體和傷兵,卻見不到一個漢軍。
好奇怪,漢軍并沒有渡河,是哪個把臨晉魏軍打成這般模樣?
一打聽才知道,漢軍千真萬确的,還沒有在臨晉渡河。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從其他什麽地方過來了,過來之後就突然抄了臨晉軍的後路,從後屁股的角度把臨晉軍一頓狠打,然後漢軍就全跑了。
真是怪事,既然漢軍并沒有從臨晉渡河,那麽他們是怎麽過來的呢?這個困惑還沒有解決,使者已經飛馬來到:不得了了,安邑城已經被漢軍團團圍困,此時正在着力攻打。魏王讓蒲坡軍立即回師往援,要快,快快快!
8、戰神無敵
漢軍神出鬼沒,猶如天降,先擊臨晉,再攻安邑,讓魏軍萬難置信,不明白漢軍到底是怎麽過河的。
原來,韓信以臨晉渡口調集渡船,只是一個障眼法。在臨晉的只有少數疑兵,漢軍真正的主力,早已偷偷地聚集于夏陽一帶。等到魏軍主力向臨晉集結的時候,漢軍悄悄鑽出來,也不用渡船,就弄了些破板子爛繩子,還有些曬幹了的葫蘆等物件,把這些東西捆在一起,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木罂。然後漢軍就坐着這種臨時的怪船,悄無聲息地渡過了黃河。
渡河之後,漢軍立即長途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緊張地盯着對岸的臨晉魏兵一通狠打。沒等魏軍清醒過來,漢軍已經唿哨一聲,又飛奔到魏國都城安邑,開始攻城了。
漢軍這一手,可把蒲坡的魏軍坑慘了,臨晉軍挨打的時候,他們連知都不知道,等知道了,又得趕緊回師往援安邑。剛行至半途,安邑城已經被兇猛的漢軍打破,魏王豹破門而走,率零星敗兵疾奔曲陽。
漢軍攻占安邑,随即迎戰遠道而來的蒲坡魏軍,兩軍在安邑西南地區交手。漢軍曹參從正面進攻,單挑魏軍的步兵統領項它。而灌嬰的騎兵則從兩翼展開,迎戰魏軍騎将馮敬。戰鬥的結果,是項它打不過曹參,而馮敬又不是灌嬰的對手,魏軍被漢軍包圍切割。就在這關鍵時刻,臨晉渡口對岸的漢軍疑兵又趕到了,徹底将魏軍包圍。魏将王襄當場被俘,項它和馮敬逃之夭夭。
漢軍随即疾奔曲陽,去逮魏王豹。魏王豹棄了曲陽,一口氣逃到東垣,最終還是被窮追不舍的漢軍捉到了。
魏王豹被押回荥陽,關押了起來。後來楚軍攻打荥陽,漢将周苛就把魏王豹殺掉了,他成為了被除名的第八個王。
總結韓信取得安邑大捷的過程,不過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老招數。這個老招數之所以能夠屢屢奏效,就是因為漢軍這邊情報工作做得紮實,對敵軍研究得透徹到位。在漢軍面前,魏軍就像個笨拙的瞎子,被韓信恣意玩弄欺淩着,根本沒有還手的能力。至于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倒還在其次。
打贏了安邑戰役,韓信就給劉邦打報告,要求增加士兵三萬人,讓他向北進軍,拔除燕國和趙國,再向東進攻齊國,繼而南進切斷楚軍的糧道——最後這一步棋,就是楚霸王敗死的關鍵一步。
劉邦看了韓信的報告,叫來他最尊重的張耳一道商量。張耳聽說韓信要去打他的老夥計、死對頭陳馀,頓時大喜,就要求和韓信一道去。
于是劉邦讓張耳到了韓信軍中,大家一起出發,先去攻打陳馀的代國。但是代王陳馀并不在代國,而是待在趙國輔佐趙王歇。代國只有陳馀的謀士夏說,以及趙國将領戚公。
代國雖說也是一國,但地盤超小,不過是趙國的一個郡邑。漢軍攻來,夏說與戚公出戰,結果是一觸即潰。于是代軍兵分兩路而逃,夏說逃往闕與,而戚公則退守邬城。漢軍先追到闕與,把城池打破,擒殺夏說,然後再派曹參去打戚公。這時候曹參已經是百戰名将,戚公被打得招架不住,破城突圍而走,被曹參追上之後殺掉。
至此,代國的軍事力量已經全部被殲滅。劉邦知道了這事,就派來使者,抽走了韓信的一萬名精兵,調到荥陽去打項羽。但仍給韓信留下五萬人,讓他去擺平趙國。
雖然被抽走一萬精兵,但絲毫也不影響韓信的信心。他繼續向前,拉開了井陉戰役的序幕。
這将是他在支線戰場上開展的第三次戰役。
9、傳奇名将
公元前204年冬十月,劉邦已經五十三歲,項羽二十九歲。
主線戰場上,項羽正在集結兵力,進逼荥陽,要徹底打掉讨厭的劉邦老頭。而在支線戰場上,二十八歲的韓信和張耳統漢軍五萬人,徐徐向趙國推進。
陳馀得知老夥計張耳來了,急忙去找趙王歇報告,兩人開了個小型的軍事會議,陳馀說:“大王,漢軍此來,欲入趙燕之地,必須通過土門關,也就是走井陉隘口這條路,才能突入我們趙國。所以我建議,就在井陉隘口集結兵力,對張耳這個無恥之徒,給予迎頭痛擊。”
趙王曰善,于是命廣武君李左車,轄所部絡繹不絕開往井陉,與韓信、張耳對壘。
值此漢趙兩國作戰序列如下。
正方漢軍作戰序列:
統帥:左丞相韓信。
副統帥:前常山王張耳。
将領一:假左丞相曹參。
将領二:中大夫令谒者灌嬰。
将領三:騎都尉靳歙。
将領四:常山守張敖——他是張耳的兒子,劉邦的女婿。他和劉邦女兒生的女兒,又嫁給了劉邦的兒子,所以他是劉邦兒子的姐夫,同時又是劉邦兒子的岳父。他是這個詭異亂倫家族的始作俑者,正常人聽說他的名字都會瘋掉。
漢軍總兵力,約五萬人。
反方趙軍作戰序列:
統帥:趙王趙歇。
副統帥:代王兼趙相陳馀。
将領:廣武君李左車。
趙軍總兵力,號稱二十萬人,但實際上是多少,這事誰也說不好。
漢趙兩軍的态勢是,漢軍這邊兵員總數雖然不多,但名将多,都是戰場上打出來的鐵血之士。趙軍這邊雖然士兵多了點,但将領只有一個李左車,而這個李左車,以他一個人的力量,縱然是劉邦韓信再加上漢軍這邊的所有人,統統加在一起,也未必是李左車的對手。
司馬遷雖然并沒有為李左車立傳,但李左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同一般。有一種說法,說中國象棋上的車,指的就是他。中國象棋的棋子布列,就是模仿李左車在廣武山上的布陣方式。除此之外,李左車在民間享受極高的地位,他是民間傳說中的雹神,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段《雹神》,講述了有關李左車的神異故事。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可知他對中國人的影響有多深。
目前,全國範圍內共有六座李左車墓,分布于河南、河北及山東地帶。據河南《通許縣志》及相關廟碑文字,可以勾勒出一段有關李左車的傳奇故事。
民間文化确信,李左車的祖籍是齊國,他的爺爺就是戰國時代的名将李牧。齊國是西周軍事家姜太公的封地,出了許多一流的兵法大家。但由于齊國政局動蕩,于是這些兵法家離開齊國,遠走他鄉,孫武去了吳國,而名将李牧則避亂到了趙國,替趙國北禦匈奴。後來秦始皇欲平天下,兩次進攻趙國,都被李牧打得丢盔棄甲,大敗而逃。于是秦始皇使反間計,遣人攜黃金潛入趙國,收買奸細郭開,謊稱李牧造反,于是趙王殺掉李牧,導致了趙國迅速滅亡。
李牧死後,其孫李左車在家将的協助下,将爺爺的屍骨巧妙盜走運往故鄉,築墓為山,取名保全。到了陳勝吳廣起事,趙國因而複國,李左車身為名将之後,又是當時有名的軍事家,被請回了趙國。但這個趙國始終陷于內亂之中,讓李左車空負滿腔報國之志,卻無用武之地。
多災多難的趙國,好不容易消停下來,韓信和張耳卻又打來了。李左車就去找陳馀,建議說:“韓信不是東西,他渡過黃河,俘虜了魏王豹,活捉了夏說,血戰闕與。現在又得張耳輔佐,企圖滅亡我們趙國,對此我表示堅決反對。現在的情形是,漢軍乘勝遠征,銳不可當啊。我聽說,千裏運送軍糧,部隊就會餓得面黃肌瘦。臨時砍柴做飯,部隊就得不到休息,吃不上飯。現在井陉隘口的道路極其狹窄,戰車不能并行通過,騎兵難以成列,行軍數百裏,漢軍的糧草辎重,必然是遠拖在大部隊的後方。請允許我率騎兵三萬人,從小路截擊漢軍的運輸車輛,你則守在這裏,深溝高壘,堅守不戰。這樣一來,漢軍前進找不到決戰機會,後退又已經失去後路。我再率迂回部隊,奔襲敵後方,困漢軍于荒野之地,讓他們吃不到食物,得不到休息,如果這般,最多不過十天,我就可以提着韓信和張耳的腦殼,來向你報功。希望你一定要采納我的建議,否則我們就死定了,必然會被韓信統統消滅。”
聽了李左車的話,陳馀震驚了,他說:“老李,你怎麽了?是不是發高燒說胡話呢?你剛才說我們會被漢軍統統消滅,這話是正常人說的嗎?你聽我給你講啊老李,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什麽?是體面!是尊嚴!咱們說說現在的情形,現在的情形是明擺着的,我衆敵寡呀。兵法書上是怎麽說的?十則圍之呀。十倍于敵人的實力,就可以将敵人團團圍起來,迫使敵人屈服,一倍于敵人的力量,也要設法戰勝敵人。現在韓信號稱幾萬人,實際不過幾千人而已。他千裏而來攻打我,所謂強弩之末,力不能穿缟素也,到了井陉已經是極端疲憊,不堪一戰了。面對這麽疲弱的敵人,不敢進攻,卻說什麽我們會被敵軍統統消滅,老李你想想你腦子正常嗎?這麽弱小的敵軍你都怕成這個樣子,遇到強大的敵軍,還怎麽得了?這事如果讓諸侯們聽到了,豈不是得笑得滿地找牙?人們知道我們是如此懦弱膽小,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欺負我們,攻打我們。希望老李你冷靜冷靜,不要怕成這個樣子,有我在這裏,你怕什麽?”
李左車默然退下,嘆息道:“麻煩哪位,回去替我準備棺材吧,趙國這次是真的完了。”
卻說韓信揮師向前,行至井陉隘口,停了下來,獨自坐在營帳裏,滿臉憂色,惶恐不安。張耳曹參問他:“小韓,你怎麽啦?什麽事讓你怕成這個樣子?”
韓信說:“你們可聽說李左車其人?此人現為趙軍将領。他是用兵的天才,此番與我交手,必然會引輕騎抄小路,斷咱們的糧道,切咱們的後路。我真不該來這裏,這次咱們算是徹底死定了。”
有這事?張耳等人也吓壞了:“那趕緊,派間諜去趙國那邊打聽打聽,如果李左車他真要這麽幹……真這麽幹,那大家就真沒咒念了。”
不久間諜回報,稱李左車确曾向陳馀建議以輕騎出小路,抄漢軍的後路,卻被陳馀拒絕了。
得知這個消息,韓信欣喜狂若,立即命漢軍起程,進逼井陉口。
10、奇兵妙戰
漢軍推進到距井陉三十裏處,韓信傳令紮營。然後漢軍壘竈生火,做飯吃飽之後,就都睡下了。睡到半夜,韓信突然升帳,叫來兩個睡眼惺忪的騎兵将領,給他們一人兩大堆紅旗,吩咐道:“你們二人,不要再睡了,馬上各率一千輕騎,帶着紅旗出發。走小路上山,監視山下趙軍營壘裏的動靜。等看到趙軍蜂擁而出,追趕我們的時候,你們就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地沖下山,沖進趙軍的營壘,然後把咱們的紅旗插滿營壘。你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嗎?”
兩名騎将懵懂地問:“将軍,為什麽讓我們幹這種莫名其妙的怪事呀?”
韓信:“為什麽你就甭管了,但軍令如山,違令則斬,這個你們聽說過吧?”
兩名騎将:“……好,算我們什麽都沒說。”兩人吭哧癟肚,大半夜的各帶一千騎兵出發了,誰也不知道韓信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然後韓信吩咐副将給将領和士兵們送幹糧,說:“早飯就不要擺譜了,對付着吃點。等大敗趙軍之後,咱們大家聚餐,酒水自帶,牛肉不限量,盡管吃。”曹參、灌嬰、靳歙這些人拿着幹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覺韓信腦子出問題了。可是他們追随劉邦久了,學到了歷練深沉,凡事不急着說出來,而是口不應心,假意說道:“好,堅決聽領導的。”暗中卻将馬匹備好,但有不測,立即逃生。
韓信又叫過來一個将領,吩咐道:“命你帶一萬人為先鋒,出隘口,去趙軍營壘的對面,背對河水列陣。”
那将領說:“堅決服從領導安排,只不過,我怕我完成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
韓信問:“為啥呢?”
将領說:“将軍,你明知道趙軍號稱二十萬人,兵力超過我們幾倍,而且已經據壘堅守。你讓我通過他們的營壘去河邊,趙軍又不是死人,會讓我平安無事地走過去嗎?不等我走到河邊,他們就會沖出來打死我的。”
韓信說:“他們為什麽要沖出來打死你?”
将領:“為……他們為什麽不沖出來打死我?”
韓信說:“趙軍不沖出來打你,那是因為趙軍的數量,比我們多出許多。他們最希望的是等我們主力部隊過來,一道殲滅,打了你的先鋒,那他們全殲的計劃就會落空了。所以你們盡管大搖大擺地走過去,趙軍保準裝沒看到你。”
将領:“會有這事?”他半信半疑地去了,忐忑不安、膽戰心驚地走過趙軍營壘,果然趙軍全都扭過臉,假裝沒看到他們。于是這支先鋒部隊就順利抵達河邊,立即在河邊修築營壘。
又過了一會兒,韓信命打出大将的旗號,帶着鼓手樂隊,一路敲敲打打,去挑戰趙軍。趙軍大開營門,沖出來暴打韓信。韓信和張耳就統領漢軍,和趙軍噼裏啪啦打成一團。打了一段時間,漢軍明顯不支,于是韓信和張耳先逃,其餘的漢軍也都拼命狂追他們兩個,一口氣追到河邊漢軍先鋒的營地處。
河邊的先鋒軍急忙打開營門,讓韓信張耳及潰敗的漢軍快點進來,然後把營門一關,外邊的趙軍潮水般湧上來,開始狂攻漢軍營壘。這工夫,半夜出發、帶着紅旗的兩支漢軍,見趙軍沖出營壘,就飛速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