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2)
就淪為項羽撒氣發火的玩具,先是廢除了他的王位,改封他為穰侯,又随便找了個借口,把韓王成給殺了。
這就是項羽行事颠三倒四、不可理喻的性格。你既然視劉邦為敵人,殺掉劉邦不就完事了嗎?可是他殺不掉劉邦,他在劉邦面前,舉止失措,張口就說錯話,所以他挑老實巴交的韓王成下手。卻沒有考慮到,殺掉無辜的韓王成,反而更讓諸侯心寒齒冷。
而劉邦得知項羽将自己封鎖于巴蜀,當時就氣壞了,大吼大叫,要跟項羽拼老命。周勃、灌嬰和樊哙都勸他,蕭何則說:“封在巴蜀,雖然說地方艱險,可總比死了強點吧?”
劉邦大怒:“怎麽就會死呢?”
蕭何說:“如今我們的軍隊不如人家,百戰百敗,不死還能怎麽樣?我希望大王你能夠淡定點,稱王巴蜀又有什麽不好?只要大王能夠廣集天下賢士相助,取用巴蜀的財富,到時候再打回來,由大王你重新分封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劉邦:“這……那就這樣吧。”
劉邦無奈接受現實,但他的統戰工作繼續進行,給了張良一百镒金子,兩鬥珍珠。張良把這些東西統統送給了項伯。劉邦乘機走項伯的後門,要項伯向項羽請封給劉邦漢中的全部土地——項羽居然答應了。
沒辦法,劉邦是精通人性的黑色大師,項羽明明知道他對自己有着莫大的威脅,但一旦和劉邦打照面,就被劉邦擺平,沒辦法對他下手。
諸侯們開始動身了,各自趕赴自己的封國,去享受勝利的果實。這時候各路諸侯中不得志的員工開始了大跳槽,有的離開劉邦去投項羽,有的離開項羽來投劉邦。長期在項羽手下郁郁不得志的韓信,也帶着他的寶劍,滿臉悲憤地跑到了劉邦這邊——但劉邦也沒有重用他,他還得繼續考慮跳槽的事。
奇怪的是,項羽又主動給了劉邦三萬士兵。而劉邦進入漢中的時候,聽從了張良的建議,燒毀了通過的棧道,一方面是防備從諸侯方面來的盜兵——實際是怕項羽對他來個突然襲擊。另一方面可以向項羽顯示自己沒有向東用兵的意思。
可是項羽,他為什麽要給了劉邦三萬士兵呢?
史家陳隆予先生分析說,這三萬士兵,其實是監視劉邦的。項羽對劉邦充滿了警惕。
這個解釋,乍聽起來古怪非常,劉邦又不是孤家寡人,手下有兵有将,派來的三萬士兵,又不可能将劉邦的十萬人馬團團圍起來,怎麽監視劉邦?
而且,這三萬士兵,連個主将都沒有,項羽就是把三萬士兵派過來,讓他們成為劉邦的軍隊,這叫什麽監視?
推敲起來,項羽可能是真的想用這三萬士兵監視劉邦。因為項羽沒什麽特工經驗,更不懂得統戰,他手邊的親信又統統封了王,不可能派出将領去漢中,只能派上一堆大頭兵。他心裏想的是,我有三萬人監視着你,諒你劉邦不敢輕動。他顯然忘了劉邦是個大活人,能夠舉重若輕地把這三萬人改造成戰場上的殺手,再帶他們回來殺項羽。
可見項羽的思維是不連續的、非邏輯的。做事情只能想到第一步,沒有能力研判出此後的變局。這種做事時顧頭不顧尾的鮮明粗人風格,體現在他分封天下上,就會引發一系列的亂子。
Advertisement
最先鬧起來的,是田榮。田榮征戰一番,卻因為不聽項羽的話,什麽也沒有封到,氣憤之餘,又聽說項羽把原來的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而和項羽關系比較鐵的齊國将領田都,被封為了齊王。
田榮怒不可遏,就去攻打田都,田都被打得星夜狂奔,逃到了楚國,去找項羽哭訴了。
而後田榮獨霸齊國,不允許齊王田市去膠東改任膠東王。可是齊市害怕項羽,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到了膠東。田榮發現田市不乖,不聽話,勃然大怒,就追到膠東,幹脆把田市殺掉了——膠東王田市,他在分封後不足一個月,就被除名了。此後田榮自立為齊王,不需要你項羽的分封,以表示憤怒。
項羽封了一大堆,還漏掉了一個枭雄彭越。這時候彭越手下有一萬來人,沒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怎麽辦。幸好自立的齊王田榮,給了彭越将軍印,讓彭越去攻打濟北。彭越總算找到了組織,當然要賣力幹,當即驅兵入濟北,殺掉了濟北王田安——他榮幸地成為第二個被除名的王。
眨眼工夫,十八王就已經死了倆。分明是還嫌不夠熱鬧,被冷落的陳馀終于出山了。
陳馀出山,專門來找項羽的麻煩,因為項羽封了他的老夥計張耳為常山王,自己卻只是封侯,這對陳馀來說是極大的羞辱。于是陳馀找自立的齊王田榮借兵,要求攻殺現在的趙王張耳,再把被擠對成代王的趙歇接回來,繼續當趙王。
這正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原來項羽笨如豬”。眼見得大封天下沒幾天,又亂成這個樣子,項羽心裏好煩。為了排解心理壓力,他幹脆殺掉了無辜的韓王成。于是韓王成淪為第三個被除名的王。
短短的幾個月,從義帝開始,膠東王被殺、濟北王被殺、韓王被殺。封王榜竟然成了死亡榜,拉開了諸侯死亡的序幕。
諸侯們死了也就算了,此時漢中,投奔劉邦的韓信,居然也被拖到刑場上去,正要開刀問斬。
7、追韓信
到現在為止,韓信也算是經歷過大世面的人了。
他在項梁渡江時投軍,經歷了攻殺第二任楚王景駒的戰役,追随項梁參加過東阿戰役,并在定陶戰役項梁敗死之際,于星夜亡命奔逃。他逃回楚懷王身邊,從此成為了上将軍宋義的部下。項羽殺死宋義,韓信又成了項羽的部下,并在钜鹿戰役中奔前跑後,累得牛喘。随後他追随項羽入關——但項羽壓根不認識他。
悲憤的韓信從此投奔了劉邦,随軍來到了漢中。他在漢軍中弄到了管理糧倉的小官,卻又不知因何緣故,觸犯刑律當斬。
負責監斬的,就是當年沛縣的監獄長夏侯嬰。夏侯嬰現在的身份地位,已經不同以往,他看着死刑犯們一個接一個地走過,咔嚓咔嚓,連續十三個腦殼被切除。接着是韓信被押上來。看到夏侯嬰,韓信很郁悶地問了句:“喂,不是說你們家漢王欲取天下嗎?為什麽要殺壯士呢?”
咦?聽了韓信的話,夏侯嬰很吃驚。因為在當時,了解劉邦心事的人只限于漢軍高層。夏侯嬰是劉邦的親信,當然了解。但一個小小的死刑犯,竟然也知道劉邦的心事,這事有點意思。
于是夏侯嬰就把韓信叫過來,聊了幾句,感覺很不錯,這個韓信,是個人才。夏侯嬰就去找劉邦推薦,劉邦也懶得理會這些小事,就随口吩咐了句,讓韓信做個治粟都尉——還是個管糧倉的小官。然後劉邦就把這事給忘了。
這段時間劉邦真的很煩,自打他來到了南鄭,部下就開始了勝利大逃亡,士兵逃,軍官逃,謀士逃,将領也逃。總之大家都不樂意待在這個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都想逃回家去,做個團圓富家翁。
重要将領越逃越多,劉邦的心裏越來越恐慌,壓力越來越大。忽然間門外有人來報:“報,丞相蕭何逃走了。”
什麽?這個消息,猶如當頭一記悶棍,打得劉邦當時就坐地上了。蕭何比他年長一歲,在沛縣時多年照顧他,是他的智囊,是他的左右手。如今蕭何竟然也逃了,可見自己的人生事業……多半是沒戲了。
絕望、沉悶,劉邦度過了他人生最艱難的兩個日夜。到了第三天,正準備繼續絕望,忽然間報說丞相蕭何門外求見。當時劉邦又喜又怒,沖過來揪住蕭何就打:“他媽的,別人逃就逃了,咱們是什麽關系?你怎麽可以棄我而逃呢?你辜負了我們五十多年的生死交情,我打死你,打死你……”
蕭何架住他的手,說:“大王,我沒有逃,我是追趕逃跑的人去了。”
“你去追人?”劉邦問道,“追哪一個?”
蕭何回答:“追韓信。”
劉邦:“追哪個?”
蕭何:“韓信。”
劉邦:“你說清楚點,到底是追哪個?”
蕭何:“已經說三遍了,是追韓信。”
“不可能!”劉邦悲憤地大吼起來,“現在逃跑的将領,已經有幾十個,你說追誰我都信,居然說什麽追韓信,你為什麽欺騙我?”
蕭何說:“我怎麽可能騙你?逃跑的那些将領,都是無關緊要的,只有這個韓信才是舉國無雙的人才。你如果想要争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第二個可以商量的人,這要看你有什麽計劃了。”
劉邦呆滞半晌,才說:“唉,我也不願意待在這地方啊,如果能有機會,我希望向東發展。”
蕭何說:“你既然計劃東進,那麽一定要留下韓信。如果你不信任他,他還是會失望逃走的。”
劉邦說:“好啦好啦,看你的面子,就讓這個韓信當個将軍吧。”
蕭何說:“那不行,區區一個将軍,還是留不住他。”
劉邦:“啥意思?你還想推薦這個韓信當大将?”
蕭何:“為什麽不可以?既然韓信有這個能力。”
劉邦:“算了算了,我不跟你吵,那就讓他當大将好了。”
蕭何:“這也不行,漢王你脾氣出了名的爆,對人傲慢無禮,現在任命韓信為大将,像使喚個小孩子一樣。你這樣對待他,他還是會逃走的。”
劉邦:“你到底啥意思?”
蕭何:“我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要選個吉利日子,漢王你得心懷虔敬,齋戒沐浴,建築法壇,具備禮儀。然後登壇拜韓信為大将,這樣才能留住他。”
劉邦:“你這簡直是胡鬧……行,我再依你一次,看看這個韓信,究竟有什麽道行,讓你鬼迷心竅。”
劉邦接受了蕭何的建議,準備登壇拜大将,卻不敢公布韓信的名字。消息傳出,漢軍中群情熱烈,多數将領都認為自己符合大将的條件,漢王要拜的大将就是自己,心中充滿了期待。
到了任命的時候,見到漢王拜的大将,竟然是個聞所未聞的韓信,衆人心裏都很受傷。
8、登壇拜大将
拜将儀式結束,劉邦坐下來,好奇地看着眼前的韓信,說道:“丞相多次向我推薦你,請問你以何計策教我?”
韓信謙虛道:“韓信才疏學淺,不敢班門弄斧。”
劉邦:“不要客氣,務請指教。”
韓信繼續謙虛:“韓信見寡聞陋,豈敢見笑方家。”
劉邦:“本王固請。”
韓信第三次謙虛:“韓信年少無知,不敢獻拙于長者。”
劉邦:“你他媽的有完沒完?快別磨叽了,有話快點說吧。”
韓信:“……我想請問漢王,你欲向東争奪天下,對手豈不正是項羽嗎?”
劉邦:“……沒錯。”
韓信:“那麽請大王自己估計,在勇猛仁愛等方面,大王與項羽孰強?”
劉邦半天沒吭聲,實際上是他心裏懷疑蕭何推薦錯了人。瞧瞧韓信問的這怪問題,勇猛和仁愛,這些指标哪個跟争奪天下有關?統統不貼邊。可是登壇拜将這麽大的事,大家都在出神地觀看呢,只能順着韓信的意思,給他一個标準答案,就回答說:“我比不上他。”
韓信立即向劉邦作揖行禮:“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我也認為大王你比不了項羽。”
劉邦:“……唔……”這時候他的心裏,肯定是泛起了殺人的強烈沖動。但是韓信接下來的話,馬上吸引了他。
韓信說:“請允許我為大王分析一下項羽的為人吧。項羽拔山力,舉鼎威,暗鳴叱咤千人廢。但是他不能信用賢将,所以他終不過是匹夫之勇。此其一。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說話和氣,士兵生病,他流着淚送上飯食。到了将士立功,需要封賞時,他卻把印信拿在手上,不停地摩挲,摩挲得棱角都光滑了,也舍不得給人家。這種所謂的仁愛,不過是婦人之愛。此其二。項羽封王天下,不據關中卻占據彭城,違背了楚懷王當年的約定,而且只封自己喜歡的人為王,不喜歡的人就殺掉或是趕走,做事不守信用,不公平,可見他是無信之人。此其三。再有項羽所過之處無不殘滅,名義上是霸王,實際上不得人心,這證明他是不義之人。總結起來項羽一共有四個特點: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無信不公、殘暴不義。”
韓信繼續說道:“知道了項羽的這四個特點,只要大王你跟他扭着勁來。他匹夫之勇,你任用天下賢士。他婦人之仁,你心懷天下。他無信不公,你主持公道。他殘暴不仁,你是慈愛長者。就一定能夠戰勝他。”
劉邦聽得入了神,說:“好,你這些理論很有建設性,蕭何你快點記下來,要大力宣揚,廣泛宣傳,以起到瓦解項羽,提高我軍士氣的作用……不過韓信,除了這些虛的,你有沒有幹貨?”
韓信道:“幹貨有,當然有。你看啊,大王你被封鎖于關中,堵住你出入門戶的,是三個秦王。這三個秦王是什麽來歷呢?他們原本是秦國的将軍,率領秦國士兵與義軍作戰,被殺死和逃亡的将領士兵,不計其數。後來他們又欺騙了自己的士兵,投降了諸侯,于新安将自己的二十萬部下統統坑殺,換取了他們三人的功名富貴。章邯、司馬欣和董翳這三個人,關中父老對之可謂是恨之入骨。西楚霸王憑借自己的威勢,強行将他們三人封為秦王,秦地的百姓根本不可能買他們的賬!而大王你本是率先入關之人,按照早年和楚懷王的約定,據有關中稱王的,應該是大王你呀。而且你入關之時,廢除秦政苛令,與父老約法三章,這些舉措大受秦地父老的歡迎。所以如果大王你現在起兵東進,三秦之地,只需要一道檄文就可以擺平。三秦王對你的封鎖,根本不值一提。”
劉邦聽了,激動地站起來說:“韓信,你分析得太透徹了,這些日子以來我苦思冥想,也想不明白的問題,聽你這麽一說,真是迎刃而解呀。你說你韓信,你怎麽不早點來跟我說這事呢?”
韓信翻着白眼:“我說了,丞相蕭何一次次向你推薦我,你不理人家嘛!”
劉邦:“亂講,哪有這種事?現在傳本王命令,各将軍立即着手布置出兵路線,蕭何你留在漢中,收取巴蜀租稅,供應軍隊糧食。”
破關而出,再戰天下。
時在公元前206年。這一年劉邦五十一歲,項羽二十七歲,韓信二十六歲。
9、激戰三秦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大封天下。到了八月,劉邦就已經沿故道北上,重擊雍王章邯。和平,僅僅維持了半年光景。
楚漢戰争,具有戰争空間極限拓展、多支線多戰場共同作戰的鮮明特點。說白了就是,劉邦找來更多的人手圍毆項羽。項羽雖然年輕力壯,又特別能打,但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他幾次将劉邦打得滿地找牙。但一旦他找劉邦單練,後背及兩側空門大開,就會被人乘機往死裏打。最後項羽遭受的打擊超出了他身體的承受能力,終于被亂拳打死了。
楚漢戰争總計持續四年半的時間,主要是在兩條戰線上開打,一條是支線,一條是主線。
支線戰場有四場規模性戰役,分別是三秦戰役、安邑戰役、井陉戰役及濰上戰役。主線戰場打得雖然慘烈,卻只有三場戰役,分別是彭城戰役、成臯戰役及垓下戰役。
首戰三秦,是因為劉邦欲出漢中,必與三秦王直面相撞。此役關乎重大,必須穩、準、狠、短、平、快地解決問題。如不能迅速解決堵塞着漢軍北上之路的章邯雍軍,司馬欣的塞軍和董翳的翟軍就會迅速趕來增援。如不能迅速将三秦王消滅,項羽就會率諸侯大軍及時趕到。到時候劉邦就等于是連門都沒出,就被人當頭一棍打了回去。那就再也不會有機會了。
針對此,大将韓信制定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術。一方面派出大批的農民工,絡繹不絕開赴已經燒毀的棧道上動工修建,漢軍主力卻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關——實際上,漢中出關之路共有三條,一條是已經燒毀的棧道,又稱子午道。一條是褒斜道,又稱北棧道。還有一條傥駱道。這麽多的道,劉邦想走哪條,就走哪條,可不解何故,大家都堅定不移地認為,劉邦就得走老路,從子午道進來,就得再從子午道出去,不可以走別的路——為什麽不可以?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第一招。他的第二招相對來說就簡單些,就是不宣而戰,打了再說。
再來看看漢軍與三秦軍的作戰序列及兵力配比:
正方選手漢軍:
統帥:大将軍韓信。
将領一:将軍曹參。
将領二:将軍周勃。
将領三:隴西都尉郦商。
将領四:郎中樊哙。
将領五:中谒者灌嬰。
将領六:騎都尉靳歙。
将領七:右騎将傅寬。
漢軍兵力總人數:約五萬人。
反方選手三秦軍:
一號選手雍軍:
雍王:章邯。
将軍:章平,他是章邯的弟弟。
雍軍兵力總人數,二萬人至三萬人。
二號選手塞軍:
塞王司馬欣。
将軍:趙贲,他是劉邦的老對手了,早在劉邦入關前夕,就和他打了一路,從開封打到屍鄉北。後來秦國滅亡,趙贲孤軍難立,就投奔了老領導司馬欣。剛剛坐下松口氣,豈料老朋友劉邦又打上門來了。正所謂有緣千裏來交戰,無緣對面也相掐,趙贲心裏一定是極度郁悶。
兵力總人數一萬人至二萬人。
三號選手翟軍:
翟王董翳,沒有部将,自己帶隊,兵力總人數一萬人至二萬人。
戰争開始了,章邯毫不知情,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漢軍已經通過故道要隘,奪取故道城,迅速推進到陳倉附近。當時章邯吃驚得差點尖叫起來,這是搞什麽,你漢中王幹嗎來打我雍王?我又沒招沒惹你。沒奈何,急忙向老夥計司馬欣、董翳求援,同時和部将章平,率軍匆匆趕往陳倉,想問個究竟。
甫到陳倉,還沒等章邯發問,就見漢軍那邊,嘩的一聲沖上來了,仍然是以曹參和樊哙為先鋒。曹參善車陣,樊哙愛殺人,都不是講道理的主。章邯沒有任何準備,立刻顯露出敗象。于是他兵分兩路,一路逃向廢丘,一路逃向了好峙,看你漢軍追哪路。
漢軍還真不知道該追哪路,就回來找韓信的麻煩,讓韓信給他們個答案。
韓信分析道:“這個廢丘呢,是座大一點的城,而好峙則是座小城。明擺着,這是章邯統軍來的路上,就已經商量好的。一旦發現咱們是玩真的,他打不過,就分兵而逃。章邯應該是逃向大城廢丘,部将章平則是逃向小城好峙。分兵而逃的目的,就是為了化解我們的攻勢。”
“眼下的情形是,如果去廢丘打章邯,肯定是特別費勁。不等廢丘打下來,司馬欣的塞軍和董翳的翟軍就到了。既然這個章邯是逮不住了,還不如抓個小號的,幹脆在塞軍和翟軍趕來之前,先把章平滅了。”
緩攻廢丘,強取好峙,對于塞軍和翟軍,只派出幾個游動哨監視。這就是當時漢軍的策略。
漢軍先鋒曹參駕兵車疾追章平,在好峙城南雙方交手,章平不支,嘩啦啦逃進城裏,把門緊緊地關上。曹參開始攻城。這時候塞軍司馬欣的部将趙贲,以及翟軍統帥董翳本人,兩支軍馬向好峙飛趕而來。章邯得到消息,也開門沖出廢丘,去援救好峙。
不想章邯出來得太早,塞軍和翟軍還沒抵達。結果章邯行至壤鄉一帶,遭遇漢軍,這應該是樊哙的部隊,結果章邯又吃了個敗仗,無奈只好再返回廢丘,繼續關門等待。
章邯敗回,塞軍趙贲和翟軍董翳也到了。曹參讓周勃繼續圍攻好峙,他自己率車騎迎上,與傅寬、靳歙會合,大戰趙贲董翳。塞軍和翟軍人數太少,實在招架不住,只好後撤。
這下子章平可慘了,所有的漢軍全沖着他來了。曹參樊哙周勃,圍着好峙發瘋一樣打個不停。樊哙仍然是嗜血如狂,殺人成性,他率先登城,沖入三秦軍,斬殺縣令一人,縣丞一人,砍下十一顆首級,還俘虜了二十人。
連縣令縣丞都被樊哙殺了,這就意味着好峙城被打破了。章平無奈,只好收拾兵力,撤出城來向北疾走。正行之際,前方突然又沖出來漢軍中的二號殺人狂靳歙,被靳歙沖上來一通好砍,當場宰殺章平這邊的車司馬四人、軍侯四人、騎長十二人。
三秦戰役的第一階段,到此勝利閉幕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打掃戰場,修建戰俘營,替章邯、司馬欣、董翳老哥仨準備客房。
10、士為知己者死
漢軍首戰開盤,奪下了陳倉及好峙,趕走了章邯。于是韓信下令召開作戰會議,衆人來到,氣呼呼地看着這個家夥,諸将都認為首戰順利,是自己打得好,但居功的居然是韓信,心裏很受傷,看韓信這家夥胡扯些什麽。
就聽韓信說道:“大家好,你們辛苦了,希望你們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發揚風格,打出水平……廢話不說了,現在我命令,漢軍分為兩軍,一為圍攻軍,負責拿下廢丘,活捉章邯。二為三秦略地軍,趁此機會四方出動,去搶地盤搶城池,搶得越多越好。”
“圍攻軍由曹參、樊哙兩軍擔任。此外,你二人還須抽出部分人馬,支援鹹陽戰役。”
“略地軍周勃向汧、隴方向移動,捕捉戰機。”
“略地軍靳歙,沿隴西追擊章平,借追殺之機撈取地皮。”
“略地軍郦商,向北地方面略地。”
“略地軍灌嬰,相機向塞國首都栎陽發動進攻。”
“好了,大家有意見沒有?沒意見就快去幹活!”
衆将拿了令箭出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覺韓信這家夥真的有點門道。聽他這麽一分配,這場仗特別好打。
于是曹參和樊哙猛攻廢丘,并抽出所屬部隊配合鹹陽戰役。漢軍的老對手趙贲,此時已經逃進鹹陽,就出來作戰,曹參卻是打趙贲已經打得順了手,被他噼裏啪啦,打得趙贲灰頭土臉,漢軍趁勢奪取了鹹陽。
然後曹參把鹹陽改名為新城,興沖沖地率軍抵達景陵。還沒坐下來,就見支援廢丘的塞王司馬欣,氣勢洶洶地殺來了。曹參大為驚訝,不理解司馬欣跑景陵來幹什麽,與之大戰,擊潰司馬欣。
而後曹參揮師向漆地,去追趕三秦軍章平。很不幸,很快就追上了。等追上時才發現,章平已經不再是章平,而是章邯、董翳及章平的合軍了。難怪司馬欣不在廢丘了,原來章邯這厮也跑出來了。此時三秦軍三路人馬,曹參明知不敵,想憑借此前的勝績,吓住對手。可是章邯不吃吓,大砍大殺,砍得曹參掉頭飛跑。
章邯率三秦軍興奮不已,銜尾追殺。不料前面突然又殺出一隊人馬,原來是周勃。章邯見勢不妙,急忙掉頭飛逃,曹參和周勃在後面窮追不舍,弄得三秦之地,暴土揚塵。
漢軍這邊還有個賣絲缯起家的灌嬰,他奉韓信之命,略地于栎陽。栎陽卻是塞國司馬欣的老巢。而司馬欣援雍失敗,又在景陵被曹參追殺,回家一看,老窩又被灌嬰給端了。當時塞王司馬欣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投降。
快投降吧,別打下去了,打了半天還鬧不清楚是怎麽回事。
塞王司馬欣第一個投降。而雍王章邯的部将章平,一路狂逃到了北地,不幸又遭遇漢軍中的二號殺人狂靳歙,生怕靳歙殺得狂性發作,章平急忙高舉雙手,就這樣被俘虜了。
還有個翟王董翳,他被追得一會兒往東奔,一會兒往西逃,實在找不到地兒落腳吃飯,也宣布投降了。
漢軍欣喜若狂,紛紛報捷。劉邦問:“那誰,章邯呢?”
“章邯……”大家轉過身來,仔細尋找,驚發現章邯那厮,不知何時又逃回廢丘,仍然是城門緊閉,負隅頑抗。當時漢軍那個氣呀,這個章邯,可真夠皮實的,出入不定,忽東忽西,實在是太氣人了。
拿不下廢丘,抓不到章邯,廢丘就成了一枚釘在漢軍心窩裏的釘子,讓劉邦心慌不已。他不敢讓大軍齊擁東進,先派了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将領,一個叫薛歐,一個叫王吸,兵出武關,試探風頭。卻被項羽派了支隊伍到陽夏,薛歐和王吸無法前進半步。
沒辦法,還得拿下廢丘章邯。
可是這個章邯,真的太讓人上火了,他躲在城裏死不出來,大家說什麽也攻不進去。一座小小的廢丘,足足打了十個多月——占到楚漢戰争全程的近四分之一。就在這段時間裏,劉邦實在等不及憋不住,冒險出關,結果關東漢軍在楚軍的淩厲攻勢之下,遭受了重大挫折。連劉邦都差點被項羽活捉,東進軍基本上全軍覆沒。
劉邦氣瘋了,下令韓信下死手,不要再跟章邯客氣了。戰争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大姑娘繡花,要玩就玩最殘忍、最血腥的!
韓信看劉邦已經急眼了,不敢怠慢,遂下了死手。命樊哙掘開渭水河堤,引水沖擊廢丘城垣。城牆崩塌,漢軍擁入城中,章邯見大勢已去,嘆息了一聲,仗劍自刎了。
章邯不為秦國殉節,而為項羽戰死,這是因為秦國待他沒什麽恩德。他在前方打仗,趙高在後方準備砍他腦殼。而項羽,卻是封了章邯雍王,對章邯有恩。所以章邯願意為知己者項羽而死。
支線戰場的第一戰三秦戰役,由于章邯死守廢丘,拖延的時日過長,這導致了此戰的下半場,與主線戰場上的彭城戰役相重疊。
而彭城之戰則是項羽完美的個人秀——如果他不是過早流露出他那殘暴而膚淺的本相的話,或許此戰就足以奠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