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院閑窗春色深
福凝自然不知道一夜之間承乾宮裏就流言四起,把她傳得如此不堪。
她照例去佟妃娘娘那裏請安,佟貴妃的神色淡淡的,不像往日那般親厚。出來的時候,佟妃娘娘的宮女珍珠還不陰不陽地拿言語來擠對自己,很是紮耳,一時不明白哪裏得罪了她。行到各處,總是聽見背後有人竊竊私語,打量她看不到,望着她的也是一臉的鄙夷。福凝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一時心中茫然無措,不知道該怎麽辦。難道與自己昨夜侍寝有關?第一次侍寝回來,佟妃娘娘還是很熱心地派人探視,又是進湯送藥的,每個人望着自己都是樂呵呵的,哪裏像今日這番表情怪異。
她想起阿靈寶在東偏殿裏住着,應該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才讓大家錯疑她,叫過洛兒就往阿靈寶的房中去。
才到回廊,就被秋杏攔了下來,往日裏見到她最是喜笑顏開的丫頭如今卻是一臉的生疏,“小主,我家主子身子不适,吩咐奴婢今天來人一概不見,還望小主見諒。”說完她福了福身子,轉身便要離開。
福凝急了,顧不得儀态,伸手就将她拉住,放下身段,柔聲央求道:“秋杏,為何連你也與我生分,往日裏,我們……”
秋杏冷冷地打斷她,“小主僭越了,奴婢是低賤的下人,不敢和小主稱‘我們’,讓管事姑姑聽見了,怕又是一頓苛責。小主,您還是請回吧!”
福凝攥在手裏的衣袖被秋杏一扯又帶了出去,只是望着秋杏離開的背影默默不語。她咬緊牙關,不讓自己的眼淚落下來。月前,她和阿靈寶一起用鳳仙汁染的指甲在自己的掌心掐出一道深深的紫印。當時的歡笑猶在,為何現在卻連一面都不肯見自己了呢?
福凝一時迷茫、無助、委屈、不解,被抛棄的憤怒一起湧上了心頭,只是憋在心頭難受得很。入宮以來,都是和阿靈寶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玩鬧,只是心底偶爾閃過微微的遺憾,何時才能得到聖上的寵愛,可是如今?為什麽被皇上青眼相看了,原來無憂無慮的日子反而遠去了呢?
“我不哭,我不哭。”福凝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道。她理了理紛亂的心緒,“不管怎樣,我今天都要和阿靈寶說清楚。”她想了想,在空蕩蕩的回廊裏又站了一會兒,終于擡起腳步向阿靈寶的屋子走去。
她剛到了窗下,正要出聲招呼,就聽到屋子裏隐隐傳出阿靈寶的聲音,“她可走了嗎?”
秋杏的聲音輕輕地響起,滿是厭惡之情,“還能不走嗎?這樣沒臉沒皮的,打量小主好性子,得了寵還要到小主這裏來炫耀不成?”
阿靈寶輕輕地嘆息道:“随她去吧。只是你自己千萬小心,不要再去惹怒她。枉我和她做了幾年的密友,她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連我都越發看不透了,萬一她計較起來,連我都護不了你。昨日的一切倒像是一場夢啊,難怪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如今這個夢也該醒了。”
秋杏接口道:“小主,您這個夢還是早些醒得好,也不至于昨日白白就被她欺了去,這樣有心機的人我們還是離她遠些,別又被她算計了。還是德妃娘娘精細,連她送的桃仁也不吃,定是不齒她的為人。聽說昨日福凝小主離開後,德妃娘娘一個人在窗前長籲短嘆了許久。連德妃娘娘那麽好氣量的人都被她氣成那樣,可見此人有多不堪了。昨日在永和宮裏頭不知道她都做了些什麽,這樣的狐媚,讓皇上當夜就召她侍寝了。”
阿靈寶也感嘆道:“是啊,德妃娘娘那麽好的人,待我們這麽好,她這樣做也太過分了吧。”
福凝站在窗下,一時聽得手足發冷,雖然還在三伏天裏,但是仍舊止不住地顫抖,原來自己在她們心裏竟然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那麽,德妃娘娘也是如此看自己的嗎?一時之間,只覺得自己被全天下的人所負一般,茫茫人海再也得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了……
慈仁宮。
Advertisement
經過這幾年的歲月磨砺,端嫔青春不再,雖然臉上撲了厚厚的脂粉,人家不說可是自己心裏也明白,單憑自己的美色和人家二八芳齡的小姑娘争風太難了,無論自己怎麽節食,身上的肥肉還是像春天裏的野草那般瘋長。今天太後這裏宴請,她特意用了勒帶把自己的小腹紮緊了,又穿了件蜜合花紋的錦繡袍子,倒也顯得有些風姿綽約了。
路上碰到了剛從儲秀宮裏出來的成嫔,于是兩人一道棄了轎子走過去。本來她是不太願意搭理這些與自己平級或者比自己小得很的妃嫔的,只是這幾年沉寂了許久,連皇上都好些日子沒有召她侍寝了,于是不免低頭,和成嫔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
遠遠地看到長春宮惠妃的步辇,兩人便讓到了一邊,惠妃見了她們二人,索性也把步辇停下,笑着招呼端嫔道:“妹妹今日瞧來好精神,遠遠地看見,我還以為是宜妃妹妹,如今這樣一打扮,走近了發現竟比她還光彩些。”
宜妃的風姿是宮裏有目共睹的,聽到惠妃這樣說,端嫔忍不住輕笑起來,對于眼前這位惠妃娘娘她還是極為看重的。不單是在朝廷裏有炙手可熱的明相在背後撐腰,她還是大阿哥的生母,論資輩也是和自己一起進宮的老人了,原先便是衆嫔之首,現在在幾個妃子裏頭也算是個拔尖的。
端嫔臉上是一抹恭敬和善的笑容,似乎惠妃這話安在她身上也是極為受用的樣子,但是心底卻冷冷地估算着眼前的惠妃。自康熙七年就和她一起進宮的惠妃那拉氏,如今也年近三十了。只是她生下了大阿哥胤禔,背後又有那拉氏家族撐腰,讓她坐上了妃子的位分。當年論才貌,論皇上的寵愛,她處處不如自己。誰知十幾年過去了,自己唯一的一個女兒也在康熙十二年的時候就去了,反倒是那個剛進宮來唯唯諾諾、柔弱成性的那拉氏做了妃子,而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後嫔,連個盼頭都等不到。
成嫔站在一邊聽了,見惠妃拿端嫔來比宜妃,心中亦是不自在,只是面上仍少不得虛應着,反而是笑呵呵地陪襯道:“惠妃娘娘這話說得極是。”
談笑之間,三人走走停停,已經到了慈仁宮外面。進了殿中三人先給太後告了安,這才發現宜妃娘娘早就到了。生五阿哥胤祺的時候,她只是一個嫔位,所以胤祺從小便養在仁憲太後的慈仁宮裏,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見見,此時見了卻也生分得很,宜妃望着躲在太後身旁的胤祺只是微微地嘆氣。
見她們幾人進來了,宜妃坐在一邊的瓷墩上朝她們笑了笑,“太後剛進去換衣服,怕是待會兒連皇上都要過來。”
端嫔湊到宜妃跟前,喜滋滋地道:“當真?剛才惠妃姐姐還誇我走在路上像妹妹呢!今天倒是得了個好兆頭,歡喜得很啊!”
宜妃挑了挑畫得細細的眉,問道:“這是為何啊?”
成嫔上前一步笑道:“還能有什麽,贊端嫔姐姐今日打扮得漂亮啊!”
宜妃聽了薄薄的嘴唇向上翹着,略顯刻薄,“為什麽我聽了卻一點兒也不開心?”
成嫔故作不解,“姐姐,我又聽不懂您說的話了。”
宜妃擺了擺手,仿佛玩笑般說:“要是我像端嫔姐姐這般,皇上只怕就看不上我了!”
端嫔原本還是樂呵呵地聽着,及至宜妃此言一出口臉上很是難堪,想要發作,奈何宜妃不僅身份地位如今比自己高了,而且又是在慈仁宮裏,好歹還是要給仁憲太後的面子,不能在她這裏鬧事。便是說起來,宜妃也可推說自己是在開玩笑的,別人怕是還會計較自己為何自己如此小氣,連一句玩笑都開不得。想起當年敬嫔之事,她恨恨地壓下怒氣,反而笑着自嘲道:“那是,我一個殘花敗柳的老婆子哪裏能和正春風得意的宜妃娘娘相提并論呢!都說是花無百日紅,這衰敗那也是早晚的事。”
看似是在說自己,落在宜妃耳中卻又是一番味道,鳳眼一眯,就要反唇相譏。卻被惠妃攔住,“罷了,罷了,都怪我不好,何苦要拿端嫔妹妹和宜妃妹妹做比較,看我嘴笨的,你們再這樣計較讓我這張老臉往何處放。”
宜妃虛假地笑了笑,原本親生兒子和她鬧生分心裏就有些不痛快了,如今索性都發作了出來,“惠姐姐哪裏嘴笨了,要說姐姐嘴笨了,我們都該是燒糊的蔥餅子了,前頭那個良貴人可不是姐姐調教出來的嗎?那麽個伶牙俐齒的丫頭我們可都折在她的手下了。如今這番話還不知道姐姐說了是什麽意思呢,怕是早就想到了的吧!”
宜妃在宮裏原是出了名的潑辣,如今見她說得這樣粗鄙竟然沒人敢出來勸。寧德一早就到了,坐在角落裏冷冷地看着。這樣的舌戰她自然懶得去摻和,也知道這事不能攪,越攪和越麻煩。見她忽然扯到了良貴人的事,也有些不滿地皺了皺眉頭。不過好在大家都知道她是個沒嘴的葫蘆,只是全當個擺設似的供着。
寧德有些無聊地看着她們鬥嘴,轉首卻瞥見太後身邊的大宮女朝她招了招手,于是悄聲走了進去。
太後的內堂裏供着佛龛,淡淡的陽光照進來泛出些靜谧,和外頭争論不休、話中藏鋒的場面恍如兩個世界。
太後的面前是一尊觀音像,褪盡繁華,在袅袅的青煙缭繞中悲天憫人地注視着滾滾紅塵中的世人。
感覺到寧德進來了,太後并沒有回頭,只是用沉凝的語調問道:“你說這觀音菩薩是在笑還是在哭呢?”
寧德靜靜地盯了這尊觀音片刻,道:“皇額娘看她在哭,她便是為了天下的世人在哭,見她在笑,她便是為了天下的世人在笑,佛心亦是人心。”
太後恭敬地對着佛像深深地稽首,而後才慢慢轉過身,“皇上又動了去五臺山的心思,你知道了嗎?”
寧德波瀾不驚的臉上終于閃過一絲詫異,“皇上不是年初的時候剛去過嗎?”她想了想,“而且剛從塞北回來,才歇了一個月又要出行了嗎?”
“這是老祖宗的意思。”太後看了她一眼,平靜地說道,“皇上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既然老祖宗都開口了,皇上即便再累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去的。”
寧德心中突然動了動,進宮前也隐隐聽說過大行皇帝并不是死了而是去了五臺山出家,原來她是不信的,認為那不過是無稽之談,但是如今……聽說年前去五臺山的事也是太皇太後的意思。現在沒隔多久又要出幸五臺山,這不能不讓她心生疑窦,只是這等宮闱內幕之事,還是少知為妙,于是她搖了搖頭道:“并不曾聽說過,想來也是剛定下的。”
仁憲太後點了點頭,“你是個老實的丫頭,并不知道這裏面藏的花花腸子。如今貴妃、你、宜妃都是有身孕的人,且都是跟着皇上出游途中懷上的。所以這一次出巡就有人動了心思,多少人都想和皇上一起去。佟丫頭今天早上來我這兒請安的時候連眼睛都是紅紅的,想必也是為這事給忙的。”
寧德淺笑着勸慰道:“這還不是皇上一句話的事。皇額娘要是憐惜佟姐姐,便和皇上提一提,皇上心裏頭自然就明白了。”寧德嘴上雖然這麽說,心裏卻明白皇上最不愛在後宮這些繁瑣的事上操心,轉身定是又甩手交給了佟貴妃,以佟貴妃是不願意得罪人的性子,便是受了些委屈也是有的。況且又要權衡得失,連帶着宮外那些沾親帶故的人的臉面,這事怕是不容易。
寧德轉念又想到,皇上在外頭為了家國天下勞心勞力,後宮裏卻為了這些承寵的蠅頭茍利之事鈎心鬥角,自己想想便覺得可憐可悲,一時無語。
此趟出行,她自然是不會去的,不僅僅是因為對五臺山有了陰影,有了心結,更因為如今身子即将足月,自己推算日子怕是不日就要生産,不宜長途遠行颠簸。
九月己卯,上奉太皇太後幸五臺山,跟着皇上去的是佟氏皇貴妃一邊的宮人,而溫貴妃、宜妃、德妃俱留在宮中待産。本來這樣的安排是最正常不過的,只是不知為什麽,寧德卻聞出了些許硝煙味。
她搖了搖頭,似乎要把這些糾結的事甩到一邊,不願再去深想。如今已有将近九個月的身子,雙腿又浮腫得厲害,每日只是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再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應付別處的閑事。
她輕輕撫摸着自己的肚子喃喃自語:“孩子,你就要來到人世間了嗎?可惜了,不能讓你一出生就見到你皇阿瑪。”
寧德擡頭看了看窗外,秋日肅殺,染得永和宮裏也是一片枯黃。
不知此時皇上在五臺山幹什麽呢?
她有些悵然地想着,眸子中閃過一抹異色。
九月壬辰,德妃烏雅氏于永和宮中誕下皇九女溫憲公主,因為還等着皇上回來給她賜個名字,寧德按着滿人的習俗,就先叫她烏玉齊(滿語:九的意思,相當于漢語裏“九兒”,溫憲只是封號,并不是她的名字)。她不僅是在九月裏出生的,按齒齡又是排行第九。寧德想着九九歸一的意思,又叫着順口,便只喚她烏玉齊。
寧德出了月子,聽前頭人的回報,皇上和太皇太後已經準備起駕回宮了。乳母抱着烏玉齊去睡覺了,這個小家夥和她四哥一樣不愛睡覺,夜裏鬧得慌,反而到了白天才能稍稍安生些。好在乳母得力,寧德又有了經驗,總算不至于像養着禛兒時那麽辛苦。
這些天,寧德精神不濟便沒有去計較後宮裏的事非。如今佟妃娘娘陪着聖駕出游,後宮的主掌是溫貴妃。對她不過寒暄過幾句,她倒也樂得甩手不理,只是宮裏的閑言碎語仍舊會傳到她耳中。
這一天,她便聽到廊下的幾個小宮女悄悄地在嚼舌頭根子。歷來後宮的風言風語都是宮女閑暇之餘的最愛,自己雖然三令五申地想在自己宮裏煞煞這股風氣,但是仍防不住底下人偷偷地傳了取樂,于是她索性也丢開了,只是別太過分,又有琉璃看着,也就罷了。
寧德原本不願去理會這等閑事,正要走開,卻聽到“承乾宮”三個字,不由自主地凝了神。聽她們說到承乾宮裏的一位小主病了好些時日,連太醫都束手無策,似乎從皇上起駕前就開始病體纏綿了,一直都不見好。
她又聽到一個脆生生的聲音說道:“說來那位小主還真是可惜了,聽敬事房的崔公公說,皇上離開前的幾日都是召她侍寝的,要不是出了這檔子事,陪皇上出幸五臺山怎麽可能沒有她的份兒呢?”
寧德聽了默然,她們口中的那位小主指不定就是章佳氏了。可惜前幾個月自己的心思都在烏玉齊身上,連自家的事都顧不上,更別提能提點些福凝了,于是她喚了琉璃進來。自從翡翠走了以後,琉璃便是個頂事的,也不像過去那麽貪玩了,行事越來越像年輕些的翡翠。如今得了權又掌了勢,就算自己不去打聽,多少也會風聞,更何況她又是個愛熱鬧的,不比翡翠寡淡,知道的也一定比那些窗下亂嚼舌頭根子的小宮女強。
那邊琉璃聽見德主子尋她,立刻匆匆地趕來,怕有什麽要緊的事,到了主子的內院,見寧德氣定神閑地喝着茶才松了一口氣,請安道:“主子吉祥。”
寧德沒有看她,只是淡淡地問道:“承乾宮裏病的是哪一位小主啊?似乎有些時日了吧。”
琉璃跟在寧德身邊多年了,心中揣摩了一下便知道自己的這位主子必是從哪裏得知了消息,怕是一時心慈要插手了,于是想了想勸道:“主子,那确實是福凝小主,倒是病了多日了。不過貴妃娘娘已經派了太醫去診治了,主子您不必憂心。小主福薄,若是挨不過去那也只是她的命,主子犯不着去蹚承乾宮裏的渾水,佟妃娘娘和您一向親厚,犯不着為了這樣一個不相幹的小主子和佟妃娘娘鬧了罅隙。”
寧德看了她一眼,只是淡淡地說:“休得胡說,佟姐姐不是那樣的人。”她側頭想了想,站起來緩緩道,“只是,如今佟姐姐不在承乾宮裏我也不好去拜會。”她頓了頓,“說起來,烏玉齊出生後,因為皇上不在宮裏還未請大家來吃過滿月酒吧?先備些紅蛋給各宮送去,只是承乾宮那裏你親自送去,拿上等的鹌鹑蛋,用櫥子裏的那個心形琺琅食盒裝上,只說是見福凝小主病了,給她補補,也不必忙着送回來。”
琉璃疑惑地看了她一眼,為何主子連食盒這種事也要操心起來,只是她素來敬佩寧德,知道她心中必有計較,于是不再多說,跪安退了出來,照着寧德的話去辦。
承乾宮。
琉璃不願張揚,因此也只是把食盒送到了承乾宮外,叫過洛兒把食盒送到章佳氏手中,自己卻折了回去。
那邊福凝病了一月有餘,原本的風姿綽約如今只剩下了骨瘦如柴,目光渾濁。她這也是心病,一時想不開,又沒有人來勸解,郁悶難當,連一直引以為姐妹的萬琉哈氏也跟着佟妃娘娘一起陪着皇上去西巡了。偌大的承乾宮只剩下自己病怏怏地歪倒在此,就只有貴妃娘娘職責所在遣了幾個嬷嬷來瞧過,也只是坐坐就走,怕是沾染上自己的病氣還是黴氣似的。日子久了連自己身邊一直帶着的洛兒也服侍得越來越不精心,只當她是個還會出氣的活死人,有時候連熱湯熱水也接應不上。
人情冷暖,這種事她原先也在宮裏聽說過,只是怎麽也想不到會發生到自己身上。她阿瑪也是從三品的參領,雖說京裏紅藍的頂戴一抓一大把,但是她從小也是衣食無憂的格格(滿語中為小姐的意思,并不單指公主),哪裏經受過這樣的挫折?她一時想不開,只是自暴自棄,越發想棄了這身子去了,也好過在這裏受懊糟氣,遭人白眼。
見洛兒回來,福凝只是喘着粗氣,也不去理她,把頭別過了一邊。洛兒看到了她的臉色,便有些使氣似的把食盒拍在桌上,冷冷地道:“這是德妃娘娘命人送來的,小主現在要吃嗎?”
福凝聽聞“德妃娘娘”微微動了動心,只是又記起月前聽人說起過德妃娘娘自她離開以後又把自己送去的桃仁賞給了下人吃,不由得生出些疙瘩,繼續側着頭,不去理她。
洛兒見她依舊愛理不理的樣子,不由得也有些生氣,提了食盒又出去,只是不輕不重地留下句話,“小主既然不吃,我好歹也要收起來,不然讓人看見了還以為您和德妃娘娘鬧別扭呢!”
咯吱一聲,福凝聽着洛兒開了門出去又輕輕地關上,心裏不由得一酸,眼眶裏憋了許久的眼淚似乎又想落下,只是哭得次數多了,似乎就再也哭不出來了,心中堵得難受。
自從命琉璃送了鹌鹑蛋和食盒過去,寧德便以為憑着福凝的玲珑心思大概能猜出自己的意思,可是從承乾宮裏傳來的卻是章佳氏病篤的消息,非但不見好而且聽着更加兇險,怕是撐不到皇上和佟妃娘娘回來了。
冬十月,上至五郎河行宮,已經有消息從五郎河先傳回宮裏,皇上不日就要奉太皇太後還京。這一去,算來也有一月有餘了,溫貴妃聽說皇上和太皇太後諸人要回京的事,便立刻在皇宮裏張羅起來。正巧那日袁氏過來請安,便提起了承乾宮裏還有一位和她一同進來的章佳氏如今正病着,怕是撐不過這幾日了。
聽了袁氏的話,溫貴妃這才想起承乾宮裏住着的福凝,她素來是個精細之人,且不說福凝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