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拒流民蜀王橫心
閱師完後蜀王攜六衛尉來到臺後的簡易帳篷內,兵部尚書等人早在這裏等候他們了,現在他們要商議六衛要如何布防。
“皇叔,衆将軍,我京師東西長二十裏,南北寬十八裏,大小城門二十餘個,今守軍雖有三十餘萬,然分到各城門仍是兵員不多,望衆将誓死保衛京師。”
“誓死保衛京師”獅衛尉謝江怒吼吼應道,打斷了蜀王的講話。
“好,謝将軍赤膽忠心,本王戰後必向父皇給将軍請功。”蜀王原本并未期待此處會有掌聲,嘴巴張開着正打算接着講話,生生被謝江打算,只能就着深秋的涼風将嘴邊的話硬咽了回去,微笑着和謝江客氣了一句,接着剛才得話往下說道:“京師四面,北面雖是正對狄軍,但北面鄰水,西面背山,此二線不利騎兵展開,必不是狄軍主攻方向,反而是東面南面是開闊地,尤其南面城門衆多,當是我軍防守重點。”
“末将願領獅衛防守南門。”謝江見蜀王強調南面難守,此刻正是報答蜀王知遇之恩之時,故急忙主動請纓。
“好,但是本次防守騎兵步兵混雜,需細再調勻。”
“殿下,我獅衛與王将軍之虎衛原本也是步兵的,只因曾将軍的祖父曾老将軍建議先帝多建騎兵以應對狄賊,這才改成了騎兵,那時盡是挑選的最精銳的步兵組件的這兩支騎兵,所以我軍的守城能力并不弱于步兵,殿下盡可放心。”
“你先等蜀王把話說完再請戰不遲,蜀王殿下自會有周密安排,此時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時候”紀王爺很看不慣這個急吼吼的年輕人,冷着臉說道。
蜀王屢次被打斷,但是并沒有生氣,相反謝江積極主動的态度還是讓他高興的,說到底,他們大概是屬于同一類人,常會很心急的打斷別人,也不介意自己被別人打斷。而紀王爺卻是深沉內斂的人,在與人說話時無論自己有多少想法都會等你把話說完,然後再将自己的想法逐條縷析的說出來
蜀王放聲笑了幾嗓稍微化解一下尴尬,然後接着對謝江說道:“謝将軍我當然知道獅衛虎衛守城不輸他人,只是固守不利發揮騎兵優勢,實在是沒有将騎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未免大材小用。皇叔,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南面和東面各守一衛步兵,另一衛步兵分守西北兩面,三衛騎兵中東南兩面共一衛,西北兩面共一衛,這樣可以發揮騎兵機動性好的優點,狄軍主攻哪我軍就主守哪,皇叔的龍衛騎兵做總預備部隊,待哪面實在吃緊再補上去。皇叔以為如何?”
“我覺得甚好,謝将軍,你看如何?”紀王爺故意問着謝江。
“末将嘆服。”謝江也不理會紀王爺的冷嘲熱諷,自顧說道。
“其餘諸将覺得如何。”蜀王問道。
“末将嘆服”一疊聲回應。
“好”蜀王很滿意大家都贊同自己的安排“接下來具體分配,熊衛守東面,豹衛守南面,狼衛守西北兩面,諸将以為可否。”今天他和人商量的太多了,此時具體布防的這點小事他覺得可以不用再和誰商量了,尤其不想和打心眼裏看不上的兵部尚書靳忠國商量,雖然靳尚書是下三衛的直屬領導。蜀王剛毅果敢,殺伐果斷,有勇有謀,同時從骨子裏來透出來嫉惡如仇,乾坤獨斷。紀王爺冷眼打量着自己的這個堂侄,覺得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皇帝的殺伐決斷的影子。
“此外”蜀王沒有停頓,接着說道“獅衛協守東南面。虎衛協守西北面“
“領命”這個安排很遂謝江的意,王朋面無表情,看不出來他是樂意還是不樂意,只是很堅定的執行自己的任務。
安排完這裏的事情六衛尉出去各自領着自己的軍隊開赴防區準備防務了,時間很短,他們要準備的東西很多,檢查兵械,搬運滾石檑木,各種細細鎖鎖的小事。蜀王離開後回了王府,出來一天了他要回去看下家裏有沒有什麽消息要給他的。
還沒到王府就見家老匆匆忙忙過來找他說皇上宣他入宮有事商量,待蜀王匆匆趕到大殿,皇上,太子,工部戶部兩位尚書及歐陽兄弟已經等在那裏了,參拜完後,皇上問道
“你是剛從軍營過來嗎。”
“是的父皇”
“午飯吃過嗎”
“兒臣不餓”
“來人,去拿一把椅子和一碗羊肉湯過來。蜀王你先墊一下吧,我和太子要商量軍需糧草供應的事,你在旁邊聽着就可以了。”
“謝父皇。”
“太子,你那邊的事你簡單說說吧。”
“是,父皇。目前城外居民遷置工作已經開始,預計後天完成,京師周圍五十裏內居民将全部遷走,城中有房子的都遷入了城中,沒房子的都遷到其他地方避難去,附近糧草也都全部帶走了,一粒米也不能留給狄軍。城中人口業已統計完,共計130餘萬,年齡在14到55之間的男子約40萬,現已征調民夫5萬協助守城,幫忙搬運器械,搭建臨時軍營。此外30萬大軍的臨時營帳工部尚書正在加緊搭建,現已好了8成,最晚明天天黑前也就能有了,只是今天晚上可能要委屈一下兵士們了,這點還需要蜀王到時候幫忙下将士們解釋一下。”
“太子放心,這種時候也沒辦法顧得了這麽周全了,明天就能好這已經是很快的了,太子放心,我一會親自去和幾位将軍說一下。我倒是有點擔心入冬後軍隊的保暖,現在軍隊裏棉衣棉被不是很夠,是不是能多備些柴火給戰士們取暖。”
“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事,如今城中軍隊家百姓憑空多出了大幾十萬,冬天天氣又幹燥,到處點火取暖萬一走了水那可就事大了。所以我想着不但不能增加柴薪供應,反而要嚴格控制,不允許士兵私自燒火取暖,到時候我可以安排戶部派出專人在各個駐紮點支大棚燒滾燙的開水,保證兵士們的開水供應,這是一點。另外我昨天召集了城中所有的棉衣商人,讓他們多多收集制造棉衣棉被,再賣給政府,現在我還不能立即知道能收集到多少,但是應該也能勉強保證戰士們過冬的了。”
“太子的這個安排很有道理,冬天時候,城中人口密集,百姓家中度日用的柴薪稻杆也多,防火的事最是要小心的。彭尚書,你另外再組織安排一些人加強巡邏,白天晚上不間斷,一定不能出現重大火災。”皇上說道。
“是皇上,太子也和臣談過此事,我也已經開始着手安排了,只是現在各部人手都很緊張,全城戒嚴怕是有些照顧不過來啊。”
“那不行,必須照顧過來,你可以花錢臨時雇些百姓幫忙,此事也并不需要精壯勞力,老人婦孺也都可以做的,再不夠人就把你部裏的人都派上去,還不夠的話你再來回朕,朕讓馬公公帶着內侍們去幫你。”
“是,皇上。臣回去再安排此事,一定想辦法按皇上和太子的意思做到來。”
“恩,很好,你明天就去辦這個事,一定要盡快辦好。太子,你命令城中棉商準備棉衣棉被的事也要經意些,這些個商人最不是東西了,表面上唯唯諾諾老老實實的樣子,實際上一個個眼睛裏就只有錢,為了賺錢什麽欺上瞞下的事都能做得出來。”
“父皇教訓的事,我會注意的。我想派顧準顧大人來經辦此事,顧大人為人精明,一定不會為人所騙。”
“這個人很好,就讓他去做這件事,對他把話說死一點,此事關系重大不能松懈。告訴他,朕的意思,這件事如果辦好了,朕給他連升兩級,但要是辦砸了的話,那就讓他自己回家種棉花去。”皇上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知道該怎麽辦。”
皇上對太子找的這個人選可以說是非常滿意的。這個顧準是個探花出身的仕子,年級已經快到五十了,但是還只是在戶部當着個小差,混得連一些同進士出身的同年都不如,所以一直都過得很郁悶。之所以如此并不是說他能力不行,其實恰恰相反,顧準是一個很精明的人,只可惜他有一個臭遍全京城的缺點,太愛睚眦必報。關于顧準的愛睚眦必報還有一個全京師人人皆知的笑話,說是有一天兩個同僚站在顧準身邊吵架,後來兩個月後顧準暗中擺了其中一個人一道,外人就不了解了,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顧準解釋說兩個月前這人和人吵架的時候瞪對方的時候眼角的餘光也瞪到了他。這個笑話也不知道是真事還是謠言,但至少是可以看出顧準的行事風格來的。這個的一個人皇上也一直是很頭疼的,用了又怕惹麻煩,不用又不好對天下讀書人交代,畢竟他也沒有犯什麽錯。所以皇上一直将他安排在戶部一個不冷不熱的位置上,不肯不用,但是也不肯不用。沒想到這個一個雞肋型的人物今日到了太子手裏卻成了神來之筆。那些個棉商一定也是知道顧準的為人的,如今顧準來經手此事,他們哪裏還敢有半分欺瞞啊,要是把這位顧大爺的事給攪黃了,這一輩子恐怕都要被這麽一個人算計了,這就是所謂的最怕被小人惦記。皇上一看太子要用此人來辦這個事,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也幹脆順水推舟,在這個事上再加了兩重碼,如此一來再也沒有不成的道理了。
太子接着說道:“除了以上兩事之外,再有的就是存糧的問題,這也是最大的一個問題。今日國庫大倉內的糧食也已重新清點,估計夠大軍一年有餘。關于糧食兒臣還有一個建議想請示父皇,兒臣想把城內的糧食都收購入庫,戰時按人頭數定量出售給百姓,這樣一則可以控制戰時城內糧價,保證民心穩定,二來防止圖利商賈高價賣給狄賊,不知父皇準否。”
“好好好,太子辦事周密,朕甚放心,你的這個建議也好,只怕到時有刁民藏密糧食不肯賣給官府,若有此等事情發生,太子可酌情用刑,無需再向朕請示。”
“父皇,我是想限市民和米商兩日內全部賣給官府,兩日後派軍隊逐戶搜查,若再搜出糧食定嚴懲不貸。收購的價格兒臣想在戰前的基礎上漲一成,這樣不讓百姓吃虧,也不傷了米商,讓他們能有些利,到了戰時國庫再慢慢将大米按原價出售給居民,同時嚴禁百姓私自買賣大米,已防止用心不良的奸商趁機散布謠言哄擡米價,動我軍心民心。”
“此策甚佳,就按太子的意思辦,這件事情更加重要,太子有穩妥的人來處理此事嗎。”皇上問道。
“父皇,此事關系重大,我會親自過問,另外再在戶部挑了幾個人幫手的。”太子答道。
“好,很好,你親自經手朕自然是放心的,只是你太辛苦了些,仗一旦打起來前線的事情就多了。”
“兒臣的事情再多又哪裏多得過蜀王,如此非常時候,蜀王都上前線了,我這個做哥哥的在後面穩定住後方也是應該的。”
“恩,很好,你們兄弟能夠同心朕看着也開心。”
“父皇放心。”太子和蜀王同時說道。
太子接着說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不太拿得定主意,就是從前線跑回來的難民和兵丁要如何處理。兒臣想請父皇準許在京師西北角再開辟出一個區域來收留這些人。”
“父皇,此事兒臣有話要說。”蜀王将手中的碗放在凳子上匆匆站起來說道“太子,臣弟知道太子宅心仁厚,但是當此非常之時,還請行非常之法。”
“如何非常之法,你詳細說說”皇帝顯然也有興趣
“凡逃回之兵丁一律斬首示衆,以激勵士兵此戰有進無退,凡民衆一律不許入城,防止狄軍間諜假扮平民混入城中亂我軍心裏應外合”蜀王說道。
“前線士兵已經盡力殺敵了,九死一生逃回一條性命,我們怎可再為難這些士兵”太子覺得蜀王的這個建議太冷血了
“臣弟知道太子不忍,臣弟也不忍。但此時非殺不可,戰場之上,士兵拼的就是一口氣,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若士兵上了戰場還抱着能戰則站,不能戰則逃之念頭,則此役必不利。若失此役,我南朝已無路可退,請太子皇上準我立斬逃卒。”蜀王半步不讓據理争到。
“臣也贊成蜀王建議。”一直站在後面的歐陽烈突然出來說道,後軍斬千軍逃卒其實這是歐陽老帥定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斷了大家的後路,鼓舞兵士們奮勇向前,所有歐陽兄弟都是支持蜀王的建議的,但是此時歐陽忠還是老老實實站在位子上并沒有說話,但是歐陽烈就不一樣了,火急火燎的脾氣決定了他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這也就是為什麽老帥臨終前安排歐陽忠留在京師而卻吩咐歐陽烈仍然回到北境去守衛北疆“皇上,太子殿下,蜀王殿下,如今國家處在生死存亡之秋,不是能夠心存婦人之仁的時候,必須要将後路全部斬斷,告訴将士們此時只有奮勇向前一條路,不要想着再往後跑,跑了也是一條死路。當時我們在父帥軍中之時父帥就曾經下過此令,所有關卡凡是見到前線跑回來的逃兵一律就地斬殺,如今這些讨回來的士卒肯定是都接到過我父帥指令的,現在居然還敢棄城逃跑,臣請王命親自去斬殺這些貪生怕死之人。”
“如此安排,終究是太殘酷了些。”太子說道。
“太子,兵争之事,向來殘酷,我們如此取舍實在也是無可奈何啊。”蜀王說道。
“逃兵不接收,難民總是可以接受的吧,總都是我南朝子民,沒有眼睜睜看着他們慘死狄賊鐵蹄之下的道理。”太子還想為平明再争取一下。
“太子,如今的狄賊不比以前了,狡猾的很,萬一他們打扮成逃難民夫混進城來制造混亂,伺機裏應外合可就難應付了,還請太子細想此中厲害。”蜀王說道。
“你們不要争了,此事準蜀王奏。從今日起所有城門關閉,一律不許出入。太子,你用心安撫城內居民,城外防守之事就交與蜀王吧。歐陽烈,你父帥做的很有道理,朕很贊賞他的忠心,如你所請,後面你就去幫蜀王處理逃兵的事情吧。除此以外,你們兄弟是否還願意多幫蜀王做一些事?今天一大早蜀王就到朕的寝宮把朕從床上叫了起來,目的就是為了想要朕派你們兩個去幫助他,你兄弟二人從前線回來,了解狄軍脾性,朕也認為你們很适合一起去幫助蜀王,不知你們兄弟倆意下如何。”
“臣與四弟自當竭盡所能報效朝廷,萬死不辭。只是臣雖在軍中多年,但從未提槍上馬,臣一直是協助父帥管理軍務,這皇上也是知道的,若上戰場,臣只怕誤了蜀王大事”
“那這樣吧,朕派給你兩個事,一個是協助太子管理糧草發放事宜,這是你所擅長的,應該不會有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做蜀王的軍師,朕知道你雖然不會提槍上馬馳騁沙場,但是對戰場局勢卻還是十分熟悉的,蜀王正好缺一個熟悉狄軍的人給他做參謀,朕看你就最好,你覺得怎麽樣。”
“臣領命,能夠為國效力,臣自然是十分樂意的。”
“好,很好。歐陽烈,你怎麽說,跟着你哥哥去太子那邊還是留在蜀王哪裏?”皇上問道。
“臣願意跟着蜀王,什麽糧草的事臣也不懂,臣只會舞刀弄槍,其他的事是做不來的。”歐陽烈回到。
“好,很好,那就這樣定下了吧。”
“謝父皇”太子和蜀王同時謝恩。太子很高興能有這樣的一個助手,歐陽家世代忠烈,尤其老将歐陽奢,一生征戰最後血灑北疆,對于這樣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太子是衷心親近的,而且歐陽忠的能力也是沒二話的,有這樣一個幫手,太子當然是很滿意的。如此安排雖然沒能完全按蜀王的計劃來,但總的結果還是讓人滿意的,父皇對自己越來越信任,賞識的歐陽烈也到了他的賬下,他打算讓歐陽烈去守西面城門,然後再慢慢的把他安排進六衛或者兵部,歐陽忠雖然去協助太子了,但是他主管糧草的發放,跟自己還是會有很多的交集的,到時候自己姿态放低一些,把他争取過來也還并非不可能。這一天所有人都過的很辛苦,但是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非但會很辛苦,還會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