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炕上,糧已入睡。鮮兒正在燈底下做針線,傳來敲門聲。鮮兒問:“誰呀?”門外傳來張大戶的聲音說:“鮮兒,是爹,能進來嗎?”鮮兒下了炕,打開門,見張大戶端着一盆熱乎乎的餃子。鮮兒說:“爹,這麽晚了你怎麽還包餃子?我娘包的?”張大戶說:“我親手包的,快嘗嘗吧。”說着進了屋。鮮兒望着熱氣騰騰的餃子說:“爹,一塊兒吃吧。”
張大戶點起水煙袋說:“我吃過了,你趕緊吃吧,你哥那兒我已經送過去了。”鮮兒慢慢地吃着餃子。張大戶說:“鮮兒,有件事和你商量一下,我想讓你媽帶着你和糧看看奶奶去,明天就走,奶奶聽說你和糧成了親,成天巴望着你倆回去看看,你倆去住個十天半個月的,你看行嗎?”鮮兒說:“俺聽爹的。不過我得告訴我哥一聲。”
張大戶說:“啊,我忘了告訴你了,你哥剛才吃完餃子跟着長工趕夜集去了,多大的人了,還是願圖個熱鬧,非要到海邊夜市上看看光景不可,小百十裏地呢,明天傍晚才能回來……這孩子,臨走也沒告訴你一聲?”鮮兒呆呆地看着張大戶……
翌日清早,鮮兒和糧他們娘倆上了馬車。張大戶揮了揮手:“你放心地走吧,你哥回來我告訴他一聲。”鮮兒還四處張望着,馬車已向着村外跑去。
鮮兒他們走了不過半晌,傳文和長工們便回來了。傳文進了院就喊鮮兒,院裏喊,小屋裏喊,又到新房裏去找……四處尋遍,不見人影。
傳文跑進堂屋問張大戶:“大叔,鮮兒呢?鮮兒怎麽不見了?”張大戶坐下說:“傳文,你坐下,慢慢說話。”傳文說:“大叔,鮮兒到底上哪去了?”張大戶說:“是這麽回事,你大嬸帶着鮮兒和糧到河北去看看他奶奶去了,他們要在那兒住一陣子。”傳文問:“住多少日子?”張大戶說:“能住個一年兩年吧,你不要急,鮮兒臨走有話,叫我好好待你,還給你留下二十塊銀元,你就安心在這住下吧,也就是一兩年光景,你要是想找她,也成,這是地址。”張大戶把一個信封放到傳文手裏,又放上二十塊銀元。
傳文愣愣地站在那裏。張大戶說:“時候不早了,歇着吧,明早開始,你就和我在這兒吃飯。”
傳文又愣了片刻,一把接過信封和銀元揣進懷裏,說一聲“我找我妹去”,頭也不回地走了。剩下張大戶一個人在屋裏,他眯着眼,長吐一口水煙,陰聲笑了。
十餘天後,一輛大車載着鮮兒和糧娘倆回來了。張大戶在門口殷勤迎着。鮮兒一頭拱進院子裏,問:“爹,我哥呢?”
張大戶搖了搖頭說:“咳,這個犟人,我怎麽勸也勸不住,到底走了,說是要到關東找你爹去,沒辦法,我給了他二十塊銀元……”鮮兒呆呆地看着張大戶,她心裏頓時什麽都明白了。
鮮兒回了自己的屋,簡直悔青了腸子。她關上房門,不禁悲從心來,更埋怨自己的大意。哭了良久,鮮兒下了決心:她得走,留下就稱了他張大戶的心。無論如何她得走,去找傳文。這日夜裏,鮮兒哄得糧開了心,自己卻落了淚說:“糧,姐不能活了,你爹太狠了、太陰了!”糧見鮮兒哭成個淚人,自己也急得哭。鮮兒說:“糧,你讓姐去找傳文哥,找了他我就不哭了。”糧說:“爹說讓我看好你呢!”鮮兒說:“你信我還是信爹?”糧撓撓頭說:“信你。”鮮兒一刮他鼻子,笑說:“真乖,等姐回來好好陪你玩。”糧點點頭,神色難得鄭重起來,說:“鮮兒,你走吧,你在我家這輩子不會好的。劉媽對我說了,傳文哥才是你男人,你去找他吧。我給你擋着爹和娘,你快走。”
鮮兒一下子把糧摟在懷裏,狠命地親他,哭着說:“糧,俺對不起你,你是好男人,将來一定會找個比俺好的媳婦!”糧摸着臉,淚水流出了眼睛,說:“我只要你。”
春日的原野,生機盎然,一眼望去,盡着春意。
蜿蜒的小路上,王家戲班子的馬車在緩緩地前行,幾個樂師奏着樂器唱着二人轉小調:
正月裏打新春兒,
寡婦房中口問心兒,
寡婦年長三十二,
一十七歲上進了門兒……
馬車突然停下了。班主王老永跳下車急問道:“咋停下了?”藝名“大機器”的藝人繞過馬頭湊到王老永跟前說:“師父,前邊道上跪着個打聽道的閨女!”王老永說:“噢?她擋道?”
擋道的正是鮮兒,她跪在道中間,眼圈紅紅的,淚水挂在睫毛上,喊了一聲說:“師父。”王老永扶起她說:“閨女,快起來,這是咋說的!你是哪兒的?叫啥名?跪在這兒幹啥?”
鮮兒立起身說:“師父,俺是山東逃荒出來的,姓譚,叫鮮兒,道上和家裏的人失散了,沒有活路了,收下俺吧。”王老永嘆氣道:“孩子夠可憐的,可眼下戲班子也在難處。如今這年月請戲的越來越少,戲班子的日子也不好過,帶上你也未必能養得活啊。”鮮兒說:“師父,俺不白吃飯,什麽都能幹,縫縫補補洗洗涮涮,飯也能做。”王老永說:“閨女,不是那麽回事兒,戲班子這些活都是自己幹的,不養閑人啊!”鮮兒說:“俺想跟你學戲,将來掙戲份子自己養活自己。”
王老永直擺手說:“使不得,使不得,萬不得已不能吃這開口飯。再說了,這是嘣嘣戲班子,自古不收女徒弟。”大機器說:“師父,這個規矩已經破了,馬家班最近收了個女徒弟,還挺叫座的呢。”王老永瞪大機器一眼說:“沒有你不知道的!”
大機器伸了伸舌頭說:“我也是聽說的。”王老永說:“閨女,我說句不愛聽的,三百六十行,幹這行最下賤,三教九流都數不上,唱戲列在下九流,比不上叫花子,連妓女都不如,人人笑話,但凡有一線活路也別來吃這碗飯。閨女,對不起,不能收留你,別怪我心狠,我打心眼裏是為你好。”
鮮兒說:“師父,俺一點活路也沒有了,跟您學戲不光為了口飯,俺喜歡戲班子,喜歡唱戲,不怕人笑話,收下俺吧。”王老永跺腳說:“你小孩子家不懂事,我是大人,不能跟着你糊塗。都上車,走!”
大機器央求王老永說:“師父,鮮兒姑娘孤苦伶仃怪可憐的,您就發發善心留下她吧。”王老永沉下臉說:“年紀輕輕的你懂啥!能留我還不留?我說過,你別看咱在臺上唱戲,大夥随着二人轉,可在人們眼裏,咱幹的是最下賤的行當。人家管咱叫啥?戲子!但凡能有條活路的誰幹這行當?你數數戲班子的人,哪個不是瓦無半片地無一垅?哪個不是四海漂泊無以為家?就說你大機器吧,咋來戲班子的?還不是我在雪堆裏撿的?咱們受苦就是了,還要帶累人家閨女嗎?”
大機器說:“她現在也是孤苦伶仃沒有親人了。”
王老永說:“她的活路還沒絕,好歹還有個奔頭。”
大機器說:“可現在她一個姑娘家靠誰養活啊?”
王老永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不用你操這份心。走了,趕路呢。”
趕車的大機器揚着鞭子說:“師父,您看,她還跪在道上。”王老永跺着腳說:“你這姑娘,怎麽就認準了一條道偏要走到黑!戲班子有什麽好?”鮮兒淚水漣漣,跪在地上低着頭不說話。大機器又勸道:“師父,鮮兒是誠心誠意的,您就收留她吧。”
別的藝人見鮮兒楚楚可憐,也勸道:“是啊,師父,把她留下吧。”王老永說:“閨女,就算我留下你,可你能幹點什麽?雜活,大夥都能幹,學戲,你這麽大歲數也晚了,我總不能白養一個人吧?”鮮兒說:“師傅,俺以前也唱過戲,也能唱幾段呢。”王老永說:“哦?你還能唱幾段?那唱給我聽聽。”鮮兒說:“怎麽不能?唱哪段?”王老永說:“瞧這口氣,随你便。”
鮮兒說:“那俺就獻醜了,就來段《穆桂英征西》,點将那段。”說着引吭而歌,雖然唱得還顯稚嫩,卻也是有板有眼,不過呂劇味兒濃濃的。王老永驚詫地問:“過去唱過山東的琴書?”鮮兒點點頭說:“嗯。”
王老永說:“唉,閨女,幹咱這行的苦啊,小雞張嘴咱才能閉嘴。”鮮兒說:“師父,俺知道,俺能受!”王老永說:“幹咱這行的難哪,南浪北唱東耍棒,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不好學呀。”鮮兒說:“俺知道,俺跟着師傅好好學。”王老永說:“唱錯了要挨打,病了死了要離班,沒人管你。”鮮兒說:“俺不怕!”王老永說:“好,既是這麽說,那就收下你了,上車吧。”
鮮兒磕了一個響頭說:“謝謝師父!”鮮兒上了車,與衆人說着話,心裏不禁暗喜。原來這王家戲班子要去的也是關東,他們候鳥一樣,天氣轉暖便往北回了。鮮兒暗自說道:傳文哥,俺走投無路,誤打誤撞進了戲班,可還是往關東的方向。老天讓俺一定尋着你啊。
天色已晚,戲班子在一個馬車店落了腳。王班主自己住一屋,他收拾了一下,把鮮兒叫了進來。屋內香煙缭繞,燭光閃耀。桌上供着梨園祖師唐明皇的牌位,旁邊是師祖、師父的牌位。王老永上香禱告道:“師祖、師父在上,今天咱們戲班子又要添丁了,破規矩了,是個女孩子,沒辦法。這孩子有靈根,是棵好苗子,徒兒不會走眼,孩子一定能唱紅,給咱戲班子增光,絕不會辱沒師祖。”
鮮兒乖乖地跪倒在地上,雙手合十,磕了三個頭。大機器扶起鮮兒說:“給師父磕頭。”
王老永端坐椅子上。鮮兒過來,撲通一聲跪下,叫一聲:“師父!”連磕三個頭,又跪直。王老永說:“今天拜了師,你就是戲班子的人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咱們戲班子也有戲班子的規矩。進了戲班子,生是戲班子的人,死是戲班子的鬼,算是入了籍了。學徒期間沒有戲份子,管吃管住,師父教你戲,任打任罰,不許有半句怨言。出徒之後要為戲班子效力,按出力多少拿戲份子……”
鮮兒點頭說:“師父,俺記住了。”王老永說:“剛才說的是學藝做戲的規矩。咱們唱戲的,第一要做好人。這世上誰也不把咱唱戲的當人,可咱們要自己把自己當人,萬萬不可自輕自賤了。進了戲班子不準談婚論嫁,要嫁人就得離開戲班子。為啥?這成千上萬的戲迷,捧你,迷你,為了啥?因為你是大夥的,是他們夢裏的念想。你要是廟裏的豬頭——有了主兒,誰還捧你迷你?那你在戲迷的眼裏就死了,一文不值了。好了,起來吧。大機器,送你師妹回屋歇息去吧。”
鮮兒退出屋。王老永說:“慢着,還有一句話囑咐你,入鄉随俗吧,以後把口音改改。”鮮兒脆生生地說:“哎!”
金溝裏春意盎然,河套水道裏流水潺潺。流子上水嘩嘩地響,金簸箕上水嘩嘩地響。立“好漢樁”了,金夫們把一根三米長的木杆埋進工房前,金把頭虔誠地拴上紅布。廟前擺了供桌。金把頭率領金夫們齊刷刷跪在草地上,搞了一番虔誠的拜山、拜水儀式。拜完後,金大拿扶着一個幹瘦漢子站在衆人前說:“夥計們,今天我重金從漠河請來了老金疙瘩,他可是淘金拉溝的好行家,跟着他幹你們就等着發財吧。”
吩咐完,金大拿又唱起來:
不怕吃,
不怕砸,
就怕爪子一劃拉。
不怕爹,
不怕娘,
就怕金子不上炕。
清溜子,
心放正,
不然要你的小狗命。
要按碃,
下深井,
褲裆底下也掏淨……
老金疙瘩也閉着眼睛唱道:
山神爺,水神爺,
打個招呼報個信,
今天就要動土了。
山有山精,
水有水怪,
草有草王,
土有土行孫,
求求你老多寬恕,
發財拿了大金疙瘩,
再來報答衆神仙!
大夥一起喊着:“發財,發財!”
金場金夫們所住的各個木屋外,衆多金夫們在收拾着工具。牛得金對朱開山說:“朱大哥,這拜山、拜水真有意思,淘金的說道真多。”小金粒插嘴說:“那可不是!”牛得金說:“那個老金疙瘩有啥本事?連大櫃都對他恭恭敬敬。”朱開山說:“這個老金疙瘩可不簡單,方圓幾千裏有名,拉溝全靠他。”牛得金問:“哎,來這兒就聽說拉溝,到底什麽是拉溝?”
小金粒說:“這你都不知道呀?還叫得金呢,得屎吧。我給你說說吧,拉溝就是看金場的水呀、石頭呀,還有山嶺的走勢。”牛得金問:“看這些幹啥?”老煙兒說:“說你是棒槌不願意聽,選窩子呀,窩子選不對就白忙活了。”牛得金說:“哦,明白了。”
金把頭把一面破舊的旗子在門前的木杆上升起——“起旗”了。小金粒說:“起旗了,走哇!”
衆金夫們扛着鎬頭、鐵鍁上工了。老金疙瘩提溜着棍子,滿臉凝重地看山看水。朱開山及住在同一屋的金夫們緊緊地跟随其後。老金疙瘩說:“嗯,這兒不錯,饅頭山。有山就有溝,看溝要看走向,南北走向沒金,東西走向有。”
朱開山問:“咋個說法?”老金疙瘩說:“金子是啥?精靈!太陽東升西落,金子跟着太陽轉,從東往西走。你看這溝門,抱得緊,肯定有金。水也好,嗆水,金子站得住。”朱開山說:“這裏的學問大着呢。”
老金疙瘩又帶人走到河套,彎腰撿起一塊一頭胖的石頭說:“嗯,這石頭,母的,好。”朱開山問:“石頭也有公母?”老金疙瘩瞪着眼說:“不許問!”他用棍子點着一處處,“這兒,這兒。”金夫們什麽話也不敢說,在老金疙瘩指點處開始挖。老金疙瘩突然長嘆一聲道:“唉,要是賀老四活着,哪用得上我呀!這五道溝的金脈都在他的肚子裏……”
和朱開山搭夥的是一個叫順子的青壯小子,一把好力氣,就是沒經驗,都虧了朱開山照應着。兩人的進度飛快,別人的井還是個淺窩,他倆的井已深近兩米。這日午頭,朱開山在大黑丫頭那裏喝酒晚了一刻,趕到河套裏,看見順子正甩着膀子大幹。朱開山一笑,走近了卻又皺起眉來,原來那個順子不懂挖金的規矩,把井口擴成了方的。
大金粒過來說:“喂,小子,你會不會挖?把井擴成方的。挖圓口這是老規矩,咋這事還沒整明白呢?”朱開山跑過來說:“對不住,他沒打過井,不懂規矩。行,按你說的幹。”
正說着,金大拿來驗工,走到朱開山的井前,見狀大怒說:“誰讓你這麽幹的?啊?”朱開山說:“這孩子不懂這規矩。”金大拿暴跳如雷說:“他不懂你也不懂啊?把井口擴成方的就是妨我淘不着金!誰打方井誰就得下!你給我下井,立馬下井!”金夫一驚,吓得躲在朱開山身後。朱開山說:“他還是個孩子,算了吧……”
金把頭聞聲跑了過來,說:“掌櫃的,咋了?”金大拿說:“你看吧!”金把頭一看大吃一驚,說:“我的媽呀,小子,你可闖禍了,按規矩這井就得你下了,快下井吧。”金夫恐懼地看着朱開山。朱開山嘆了口氣,默默地下了井。突然,井塌方了。衆人吓呆了,一陣驚呼,圍了過來。
金把頭冷漠地揮了揮手說:“把井填了!這口井喪氣!”金夫們誰也沒動。金把頭咆哮着,揮舞棍子毆打金夫說:“你們要造反啊!給我填!”小金粒哭着,扒着井土說:“把頭,不能這樣狠心呀,他還活着!”金把頭不為所動,衆金夫無奈,只好把那方口井填了。剛平了井,衆人驚呆了——只見井土在不停地松動,片刻工夫,朱開山從井土裏活脫脫地站立起來,已經成了個土人!大金粒、小金粒呆呆地看着朱開山。老煙兒驚呼道:“老天爺,這是人嗎?簡直是神!”金大拿、金把頭吓得往後退着。朱開山慢慢地向前走着,把金把頭逼到了石崖旁。朱開山兩拳緊攥,兩眼噴火。金夫們圍攏過來,想看一場惡鬥。不料朱開山一抱拳說:“都不容易!”說罷,轟然倒地。
小金粒把朱開山背回金夫們的小屋,跑前忙後。朱開山剛才也是逞了一口氣,一松下來,頓覺衰頹,養了大半天才稍微緩了過來。晚上,小金粒給他喂了水,喂了飯。大金粒湊過來說:“老朱,對不住了,我給你認個錯,你大人不和小人鬥,都怪我有眼無珠。”
朱開山輕聲地說:“爺們兒,咱們都是走南闖北的人,天下的窮人是弟兄。山不轉水轉,兩個山頭永遠不會碰面,兩個人就是分了手,說不定猴年馬月還會見面,得饒人處且饒人,老古語不會錯。”大金粒說:“老朱,你簡直是神人,學的是什麽功夫?教教我吧。”朱開山笑笑說:“我哪來的功夫?人在絕處什麽事都能幹出來,狗急了不是也會跳牆嗎?”話裏有話。大金粒當然明白,說:“那是。”
大黑丫頭來了,盯着朱開山說:“哎呀,了不得啦,金場裏都傳開了,說你朱老三沒有千兒八百斤的力氣從井裏拱不出來!你一準兒練過金鐘罩、鐵布衫,我算服了!”朱開山說:“打住,你可別瞎嚷嚷,我跟你實說,真的不會功夫,有把子力氣是真的。”大黑丫頭說:“那也是神力。”朱開山避開話題說:“有日子沒到你那兒喝酒了,改日我請我們頭兒到你那兒喝酒,連你也請着。”大金粒說:“不,還是我請你,給你壓壓驚。”
金夫們在忙碌着。一群土匪的馬隊奔馳而來,攪起漫天塵土。一匹馬後還拖着一個老人的屍首,血肉模糊。衆金夫停下手中的活,從不同方向走近停下來的馬隊。
小金粒邊走邊對朱開山悄聲地說:“我的媽呀,咋回事?”朱開山陰沉着臉無語。
金大拿奔跑過來和土匪對黑話說:
“你是誰?”
“我是我。”
“壓着腕!”
“閉着火。”
“從哪盤過來?”
“呼蘭哈卡。”
“草幹空幹?草幹富水,空幹連海,不空不幹,齊根草卷?”
土匪不說黑話了,說:“謝了。你是這兒的大櫃?”金大拿說:“正是。”土匪揚着馬鞭說:“那好,沒你們的事了。大夥看好了,這是個老淘金的,山東棒子,不是你們的人。老東西要把去年淘的沙金帶出去回山東,這是找死!”朱開山面色漠然,他旁邊的小金粒驚恐地看着屍首。大金粒、牛得金、老煙兒等人神态不一地聽着。衆金夫們面面相觑,神态不一。
土匪竟然滿口道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我們的地盤,我們要保護你們安安生生地淘金,淘了金不能藏着,不能帶出去,私自挾帶這就是下場!”說罷又騎馬揚塵而去。
金大拿正在對大家說着:“夥計們,大夥都看到了,咱們淘金人容易嗎?上有官府管着咱們,四周有好幾绺馬幫候着咱們,咱們淘了金千萬不敢藏了掖了,都得交到櫃上,換成工錢。皇上有令,金子是大清國的花銷,哪怕帶出去一粒也是犯死罪的。你們大多數都是從山東來的,幾百年了,有幾個帶着金子回家的?我勸大家一句,不要冒險,要守規矩。夥計們,這裏埋的都是山東來的淘金客,打從道光年間這兒就開了金場,一直到現在,沒有一個人能把沙金帶出去啊!那些不守規矩的人,留下的就是這些白骨,好好想一想吧,到底金子金貴還是命金貴?”朱開山依舊面色漠然。而老煙兒、牛得金等則神色驚恐。
狹窄的溝口寂靜無聲。朱開山牽着馬靜靜地躲在一棵樹後,望着靜靜的溝口。良久,朱開山猛地往馬腚上捅了一刀。馬嘶叫着朝溝口奔去。朱開山關切地注視着溝口。溝口處,突然傳來一排密集的槍聲。馬嘶鳴着倒下了。朱開山倚在樹幹上,絕望地閉上眼睛……
春和盛夏家鋪子裏,傳武和兩個夥計整理着貨架子。常先生正在教傳傑識別各種貨物。夏元璋在櫃臺前查看着賬簿。夏老爺子走進店鋪。夏元璋起身恭迎說:“爹,您不好好歇着跑來幹什麽?生意交給我還是不放心?”邊說邊把老爺子安排在桌前坐下。傳傑趕緊送上茶水,笑眯眯地說:“老掌櫃的,喝茶,這是您最愛喝的花茶,知道您這時候能來,給您拿被捂着呢,還燙嘴。”夏老爺子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愛,說:“這孩子,心就是細,臉上嘴上都有買賣。”
夏元璋說:“錯不了,就是還有點木讷。”夏老爺子說:“別急,慢慢歷練。元璋,跟你說件事。”夏元璋說:“爹,您說,兒子聽着呢。”夏老爺子說:“元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玉書她媽還有我的孫子都沒了,你該續房媳婦了,把這件事張羅張羅吧,你可不能讓夏家斷了後啊,那是對不起祖宗的,再說了,這家業總不能讓玉書繼承吧?”
夏元璋說:“爹,自打從旅順口回來我是萬念俱灰,這事先放放吧。”夏老爺子說:“別拖久了,耽誤我抱孫子可不行,咱們夏家三世單傳,別在你手裏斷了香煙。”夏元璋說:“爹,你放心。”
夏老爺子說:“唉,都怨我一時失了主意,不該放你跟着岳父到旅順做生意,留在元寶鎮不就脫過這一劫了?”夏元璋說:“唉,誰也沒長前後眼,岳父不也是沖着和李鴻章大人沾着點瓜葛才投奔他的嗎?誰知道……”
夏老爺子說:“好了,不提這些了,提起來心裏堵得慌。還說說這兩個孩子,我是看好了傳傑,有靈氣,就是不知道心眼正不正,還得慢慢看。”夏元璋說:“怎麽看?”夏老爺子一笑說:“我自有辦法。”他從兜裏掏出一個銅板。夏元璋明白了,說:“能行?”夏老爺子說:“怎麽不行?”
兩日後的清早,傳武在掃院子,發現牆旮旯有幾枚銅板,他看看四處無人,揣進兜裏。卻被傳傑看在眼裏,勸阻說:“二哥,櫃上的東西你不能昧了,交櫃吧。”傳武說:“這明明是我撿的,怎麽是櫃上呢?留着幹什麽不好?”
傳傑說:“掌櫃的不是說過嗎?店裏的一切都是櫃上的,撿了都應該交櫃。”傳武狡辯:“我也不是從店裏撿的呀,是在院子裏。”傳傑說:“你不交?不交我可要告訴掌櫃的了。”傳武說:“告吧,反正是我撿的,告官也不怕。”傳傑看他一眼,回身往夏元璋屋裏走去。
夏元璋正和玉書聊天。夏元璋說:“玉書,一個女孩子家書念到你這麽多的不多了,又不能參加科舉,以後在女紅上下點工夫吧。”玉書說:“爹,我不是為了科舉,就是想多學點知識。咱們為什麽不能像人家西洋人那樣男女都一樣進學堂?這不公平。”夏元璋說:“咱是大清國,不比人家西洋,講男女平等。爹對你已經夠放縱的了,沒讓你裹腳,你看看,像你這麽大的姑娘現在哪有不裹腳的?”
這當兒,傳傑進來了,說:“掌櫃的,我有話對你說。”夏元璋:“哦?什麽事?你說。”傳傑說:“掌櫃的,我這幾天發現櫃上老有掉錢的,最多一回有十幾個銅板呢。”夏元璋故作驚訝說:“是嗎?也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咱們櫃上客多,說不定是他們掉的,你撿着就留下吧,買點好東西孝敬你娘。”傳傑說:“我可不能那麽做,這裏的一切都是櫃上的,按規矩無論撿到什麽都應該交櫃,我都交櫃了。”夏元璋說:“好,這樣好。”
傳傑又嗫嚅道:“掌櫃的,我二哥剛才也撿到錢了,可他沒交櫃,我勸他交櫃他不聽,我琢磨了半天,這件事得告訴您,求你對他多管教。”夏元璋皺眉說:“哦?有這事?這可是違背了店規,我一定要嚴加管教。”玉書聽了卻皺緊眉頭,說:“傳傑,不管怎麽說他是你二哥,你這不是出賣弟兄嗎?”夏元璋說:“玉書,怎麽說話!哥哥不守規矩當弟弟的應該阻止,學做生意首先要學會做人,都要以誠信為本。傳傑,你做得對。”
一試之下,夏元璋心裏更有了分寸,囑咐常先生多栽培傳傑。這日傳傑在擦着櫃臺,常先生招手說:“傳傑,你過來。”傳傑問:“常先生,有事兒?”常先生擎着一張貂皮說:“試試你的眼力,這是張什麽皮子?”傳傑說:“還用問嗎?紫貂皮。”常先生說:“看看貨色如何。”
傳傑仔細看看皮子,又上手摸了一陣,沉思了一會兒說:“好皮子,上等貨,冬皮子。”坐在桌旁始終關注着傳傑的夏元璋接過話說:“能送這兒的紫貂皮子你就放心,都是冬皮子,除了冬天誰也獵不到它。”傳傑說:“掌櫃的,怎麽獵紫貂你給說說。”傳武也打一邊湊了過來說:“掌櫃的,說說。”
夏元璋說:“獵貂又叫獵大皮,這東西生性多疑,很難捕捉,入冬剛下過頭場雪,獵戶就出發了,在這玩意兒出沒的地方挖好陷阱,埋上障攔,然後開攆,這一攆就要攆上一冬,直到來年開春,山上的雪化了,山路泥濘了,貂才一步一回頭地回到老地方,正是,智者千慮,必有一疏,最後還是掉到陷阱裏,成了獵人的囊中物。最好的獵手一年也就只能捉住一只貂。”
倆孩子聽迷了,驚呼道:“啊,貂這麽難捉呀!”夏元璋說:“正因為難捉才彌足珍貴,上好的貂皮都是要進貢皇宮,除了給皇帝妃子做馬褂、背心和坎肩,主要是給皇帝大臣做套袖。”傳傑說:“做套袖?這麽好的東西做套袖?”夏元璋微微一笑,說:“皇帝大臣成天吃大魚大肉能不上痰?他們好面子,不好當着大夥的面吐痰,就吐在貂皮套袖裏。這貂皮套袖有一樣好處,就是不沾泥不沾水,到了沒人的地方輕輕一甩,痰就飛出去了。”傳傑說:“啊,怪不得說貂皮是關東山的一寶呢,果然是好東西。”
夏元璋說:“傳傑,你跟我來,給你看樣東西。”傳武說:“掌櫃的,我也去看看?”夏元璋說:“給你看也沒有用,你去把庫收拾收拾吧。”傳武無奈,耷拉着頭出去了。
樓上庫房的貨架上,整齊有序地擺放着各種關東特産的珍品。夏元璋擎着一樣東西:“傳傑,看看,這是什麽?”傳傑說:“這就是鹿茸吧?”
夏元璋笑了,說:“對了。會不會看這東西的成色?”傳傑搖頭。夏元璋說:“鹿茸的上品叫血片。開了春,鹿的角就褪了,開始長新角,趁着嫩的時候割了就是血片,老了就不值錢了。是不是血片怎麽鑒別?你割下一片對着日頭看,有紅色的就是血片。你看看這片,記住顏色。”
傳傑對着日光看鹿茸的血片,感嘆說:“掌櫃的,山貨的學問太多了!”
傳武收拾了庫房,百無聊賴,溜到門外見隔壁吳家鋪子的黑牛蹲在門口。他湊過去,拉着黑牛說:“咱玩撒骨頭塊兒吧,誰輸了拿一個大錢。”黑牛思忖了一會兒,答應了。兩個人熱火朝天地比畫上了。幾局下來,卻是傳武玩輸了,黑牛說:“你輸了,給我一個大錢兒。”傳武說:“我現在沒有,先欠着。來,咱們再玩一把。”黑牛說:“你耍賴,不跟你玩了。”傳武揪住黑牛的衣領說:“玩不玩?不玩就把贏我的還給我。”黑牛說:“憑什麽還你?我贏的。”傳武說:“不還就揍你!”黑牛說:“你敢!”傳武說:“就敢!”
兩人話趕話地厮打起來。急了眼的黑牛撿起塊石頭向傳武頭上砸去,傳武頭上頓時血流如注。傳武也急眼了,拿起門邊的掃帚朝吳家鋪子的窗上撲去,把人家的封窗紙戳得稀爛。吳掌櫃的出門吼道:“夏掌櫃的,快出來看吧,你家的夥計發瘋了!”
樓上的夏元璋和傳傑忙跑出鋪子。夏元璋厲聲喝道:“傳武,不許撒野!給我回去!”傳傑緊緊抱住傳武說:“二哥,回去。”玉書說:“傳傑,你不用攔着,黑牛太撒野了,為什麽把你哥打破頭?你該上才對!”夏元璋朝女兒大吼道:“你少給他們扇風,回頭我一個個地收拾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