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傳習錄:(2)
尚書王雲和康王趙構出城。
要說這王雲腦子真是不夠用的,虧他還做到刑部尚書,這倒黴差事,人家王禹和馮獬都不肯幹,你王雲還不長點兒心眼,快點脫了官服跑路啊?可是王雲缺心眼,真的帶着趙構前往金兵大營,走到途中,遭遇到愛國群衆,被群衆們罵為漢奸。最終群衆一擁而上,拳打腳踢,竟然把個王雲活活打死了。
這世上,盡多死得冤枉之人,可誰也沒有比王雲死得更冤。別的人冤死了,好歹還有個平反的念想,可是王雲不唯沒指望平反,而且家人世世代代空背着莫名其妙的漢奸家屬的罪名。
同樣的事情,在北宋年間層出不窮。由于金兵屢屢南下,強迫北宋割讓太原三鎮,宋欽宗召開禦前會議,商量這件事,衆臣一聲不吭,唯有名臣李綱站出來反對,他要求立即派出能臣一員,守住太原,絕不将國土輕讓他人。
李綱的建議是好的,是愛國,但是當他把這個建議提出來時,就立即使自己陷入了絕境,只聽得群臣衆口一詞,熱烈支持李綱去守太原。這下子李綱急了,據理力争,再三解釋說自己是文臣,幹不了守土這工作。既然你幹不了,那你瞎嚷嚷個什麽勁?最終李綱被群臣合力擠出朝廷,而太原三鎮也終被金人奪走。
李綱枉為名臣,他錯就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沒有把自己考慮在內,只想着搶占道德的制高點,提出冠冕堂皇的政治目标。卻不想這樣一來,就等于為朝廷制造了一樁高難度、低價值的工作。放眼當時整個北宋,根本不可能找到能抵抗金兵的将領,所以李綱制造出來的這樁工作,最終只能由他自己來承擔。
但凡初入官場的年輕人,考慮問題的時候,最容易犯下李綱這種錯誤,只考慮整體利益格局,卻沒有想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一不留神制造出高難度、低價值的工作,等于是為自己挖了一個陷阱,被同僚擠對出一個請君入甕的結果是難以避免的。
所以,年輕人初入職場時,對工作的考慮一定要顧及到兩個因素。一個就是這個消息是否是掌權者願意聽到的。如果是,多說幾句也無妨;如果不是,那就千萬要小心,搞不好就會踩到虎尾之上,極是危險。
年輕人要考慮的第二個因素,就是工作流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舉凡低價值的工作,都有一個聽起來簡單,但細節上極為繁瑣麻煩的特點。疏忽了這一點,勢必是縛手縛腳,縱然是付出百倍的辛苦,結果也是有過而無功。
(36) 官場陷阱四:習慣與愛好的排斥
同治年間,有一個姓王的軍機處章京叫王珂,他生性诙諧,愛開玩笑,而且熟知官場上的許多趣事,經常用來和同僚們打趣,因而極受同僚們的歡迎。
有一天,王珂在上朝的時候,忘記了帶朝珠,就向好朋友汪國良借。汪國良進屋裏拿出來一串朝珠,說:“這串朝珠不是我的,是我妻子的,我的朝珠你戴着不合适,就拿我妻子的朝珠應付一下吧。”王珂接過朝珠,正要出言感謝,忽然想起一樁趣事來,就笑嘻嘻地吟道:“百八牟尼珠一串,歸來猶帶粉花香。”
王珂吟的這句詩,卻是當時官場上的一個笑話。好多年以前,一個官宦家的女兒與當時的相國有私情,恩愛難舍,故贈此詩。王珂這時候吟出來,目的只是為了跟汪國良開個玩笑,因為大家交情不錯,所以說話也就沒有什麽忌諱。
可萬萬沒有想到,王珂的詩句剛一出口,汪國良臉色大變,當時沖進屋裏,操起一把菜刀沖了出來,劈頭蓋腦地向着王珂砍去。王珂大吃一驚,掉頭狂逃,被汪國良一路追趕,幾次跌倒,險些沒被砍死。
雖然王珂逃得了性命,可是汪國良卻仍然不肯罷休,他拿着菜刀,不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