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章節
演。他認為東方文化,可以補救西方精神之不足。正講着,愛國青年們沖了進來,散發傳單,要求泰戈爾回去,因為這些年輕人致力于反傳統。徐志摩說:泰戈爾這次來華,為的只是一點看不見的情感,修補中國與印度兩民族間中斷千餘年的橋梁,想感召我們青年真摯的同情……
南北朝時,有個北燕,北燕王高雲。高雲重用豪俠壯士,最信任離班和桃仁。高雲給了他們無數寶物,吃的住的,都和自己一樣。離班和桃仁很悲憤,說:我們吃住和他一樣,憑啥子他是王?憤怒的二人持劍入宮,殺了高雲,然後他們也被侍衛殺掉了……鬥米恩,升米仇。太多的付出,有時反會激發出對方心中的惡。
李敖在臺大研究所時,正值落魄。有次胡适見到他,問:你怎麽穿這麽破的褲子?李敖支吾:好褲子送當鋪去了。胡适就沒再說什麽。過幾天,胡适寄了1000元錢給李敖,并寫信說:從當鋪裏把好褲子贖出來,來我這兒玩吧。千萬別推辭,別忘了你也曾送我很珍貴的書……胡适幫助別人,還會細心地照顧對方的感受。
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講,說:為什麽我要你們獨立,而不說自由呢?自由是對外面的束縛而言,不受外面勢力的限制與壓迫。而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不能獨立,仍然是做奴隸……最後他說: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意思是:人的認識是有局限的,千萬不要把一種思想當作金科玉律去信仰,這樣很容易被人利用。
《戰國策》:楚王問史疾:你研究什麽?史疾:正名。楚王:什麽叫正名?史疾:外邊有只喜鵲。楚王:那是烏鴉。史疾:楚國不是管烏鴉叫喜鵲嗎?楚王:亂講,沒有的事。史疾:楚國許多官員,把老婆和孩子送到秦國拿綠卡,他自己卻被楚國人稱為領導,這豈不是烏鴉稱喜鵲嗎?楚王:哦,正名原來就是說實話……
說個《戰國策》的故事。魏國以樂羊為将,進攻中山國。中山國抓住樂羊的兒子,要求樂羊退兵投降,被拒絕。于是中山國殺其子,煮成肉羹,給樂羊送來。樂羊把肉羹全吃了……消息傳回魏國,有大臣說:樂羊連兒子的肉都吃,還有誰的肉不敢吃?從此魏文侯疏遠了樂羊。這個故事說明:高于親情的政治,是非常可疑的。
北洋段祺瑞,當總統時各地官員送禮,金銀珠寶,玉石屏風,但段祺瑞一概不收,只有手下人送來兩條魚,他收了。馮玉祥送來只大南瓜,他收了。下野後,家裏超窮,每天自己打算盤節省。蔣介石把他接到南方,送他兩萬元生活費。段祺瑞不肯要,蔣介石懇求收下,段祺瑞只留了點生活費,其餘的全分給了老部下。
講個小故事。約翰·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時,波士頓的樞機主教卡辛監誓。卡辛理應簡短致辭,讓肯尼迪登臺,可是卡辛卻叨咕個沒完,弄得人人都煩他。原來,卡辛站在臺上,發現輕煙袅袅,懷疑是炸彈,又擔心不是炸彈無事生非,就拖延時間,打算如果真的是炸彈的話,炸就炸他一個人……最後發現是電線走火。
我的天職就是愛——德蘭修女。介紹一下德蘭修女,她創建的仁愛傳教女會,有4億多美元的資産,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把錢捐給她。可當她去世的時候,全部的個人財産,只有一張耶稣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舊衣。她不買愛瑪仕包包,不開瑪莎拉蒂,只追求愛與奉獻的人生,這種價值觀,就是普世的。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先驅孫明經赴川滇科考。抵達西康省,瘡痍滿目,政府破爛不堪,唯有學校寬敞明亮。孫明經好奇地問縣長:為什麽政府的房子還不如學校?縣長答:劉文輝主席有令,如果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西南王劉文輝,殁于1976年,時年82歲。
雅各布家族是早期移民美洲大陸的家庭,是絕對的和平主義者,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有天夜裏,印第安人哇哇地殺來了,雅各布的兒子操起獵槍,就要開打。雅各布大怒,奪下獵槍扔給了印第安人。結果是,印第安人蜂擁而入,雅各布全家除兩人被擄走外,其餘統統被殺。
說個愛情故事。北洋段祺瑞,少年貧寒,在一個許先生家裏讀書,每天在許先生家吃飯。可是他的飯碗裏,經常會出現雞腿雞肉,段祺瑞去廚房一問,才知道是許先生的女兒許小姐特意吩咐給他做的。知道許小姐有心,可是段祺瑞窮啊,不敢開口,就去從軍當兵,後來去找許小姐,找到時,許小姐已經是老太太了……
會長:紅十字會曾設立了很多醫院,如寧波時疫醫院、仁濟醫院,救助傷病者不知凡幾。又曾創設虹口平民時疫醫院,專職救助貧困者,重病患者住院醫治、手術、醫藥及住院費用一概全免。同時紅十字會還投身教育,創設許多學校,向學校捐款……這裏說的是1931年時候的事,當時紅十字會的副會長,叫杜月笙。
男人:蔣緯國,出任裝甲司令時,正逢雨天,一個女人摔倒在泥水裏,幾名軍官見了,哈哈大笑。蔣緯國看到後怒不可遏,他從屋子裏沖出來,喝令這幾名軍官到雨中罰站,痛斥他們說:你們是軍人,是男人,是保護女人的,可你們表現得太不男人了……罵完後,蔣緯國又關自己一小時的禁閉,懲罰自己管教不力。
夥伴:英國士兵塔斯克和防暴犬西奧是搭檔,在阿富汗戰場上搜尋炸彈,5個月內發現14枚炸彈和大量武器。但是年輕的塔斯克在一次戰鬥中,被塔利班打死。塔斯克死後,防暴犬西奧突然發病死去,人們認為它是因為傷心過度而死的。英國國防大臣難過地說:塔斯克和他的狗拯救了無數生命,我們永遠感激他們。
邪惡:衡量一個人的善,要看他對弱勢者所懷的悲憫。衡量一個人的惡,要看他對強勢暴力的趨奉。衡量一個時代,要看這個時代對善的保護,和對惡的縱容程度——無論是非善惡,終不過是人的軟弱天性。充滿希望的社會,永遠不會對思想者露出猙獰。而權力肆虐并失控的時代,總有人無法抑制他們心中惡的沖動。
Advertisement
年輕:國民黨元老吳稚晖,晚年說:從前,張之洞這樣的改革派成了老頑固,不能不讓位給我們這些革命的暴徒,而我們這些人也一個個變成了臭官僚,白花了二十年改革的工夫……點評:年輕人懷一腔熱血,想一勞永逸解決社會問題,但最終你會發現,你只能用溫和的法子激活人性中的善,而無法消滅人性中的惡。
二十:微誠信
功德箱:日本寺廟裏,經常有人偷功德箱裏的錢。和尚們卻不聞不問,看到也不管。和尚解釋:一個人到寺裏偷錢,可知已是窘迫到了極點,佛門廣開,豈有不濟人危難之理?而且,那些在寺廟偷過錢的人,遲早心懷愧疚,回到寺中,加倍捐錢以求心安——人生就像這只功德箱,須于沉默中付出,才會有加倍的收獲。
實在: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我的忏悔》中說:回憶青年時期,我心裏有些恐懼,因為我犯了罪,我在戰争中殺人,參與賭博……這種生活持續了十年之久。然後,我開始寫作,卻出于卑劣的動機,因為我是為了獲得金錢和奉承而寫作的……看到這本書,我的想法是,這個老托,太實在了,淨說實話。
義行:重慶大富翁張義課,51歲,開餐館賺錢百萬。早年他有個女兒,不幸落水,無人施以援手而死。張義課痛感于心,發誓有人遇難一定施以援手,不做旁觀者。有一天恰好遇到四個孩子溺水,張義課跳入水中,救出四個孩子,體力耗盡休克,搶救之後蘇醒。因為四個孩子謝恩,其中一個孩子跪下認義父,張義課收下了這個幹兒子。
農民:譚學文,貴州人,小學文化,他眼見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無學可上,就傾其所有,辦起一所學校。他說:“一個人的一生其實就分為三天,第一天靠父母,第二天靠自己,第三天就靠子女,沒有好的教育和培養,三天的日子都不好過。”他這話說得太好了,靠父母,靠自己,靠兒女,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
美國南北戰争時,南方軍總指揮羅伯特李,在華盛頓附近有個莊園,北方以欠稅為名要沒收,羅伯特李要求補足欠稅。北方政府說補稅可以,請羅伯特李來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