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節
握了多少知識?
我們最經常犯的錯誤:⒈把別人的當成自己的。⒉把老師嘴上的當成自己腦子裏的。⒊把未來的當成現在的。⒋把有可能的當成真實的。
标準:利害的判斷,同樣也是是非,利者是,害者非。
《君主論》:才智有三類:第一類能自己理解事物;第二類能夠領會他人理解了的事物;第三類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通過他人理解……我這樣理解這句話: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很笨,那我們就能夠成為非常聰明的人,反過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聰明智慧,就有可能犯愚蠢的錯誤。
智慧:越是在受到傷害的時候,就越是需要尋求智慧的幫助,一旦被傷害者忽略了這樣一件事: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如果他不考慮別人的心情卻希望獲得公正,這很難。今天終于發現了一位智慧老伯,他提出來的決鬥創意讓人耳目一新,老伯的智慧遠在諸多策略大師之上,他值得人們談論并學習他。
解讀:《論語·季氏》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這句話的關鍵在一個均字上。如果你理解為平均,那你就慘了,平均是一種主觀感覺,不管你怎麽個擺弄法,別人都不會滿意。如果你把這個均理解成均衡——那麽有關這段話的解讀,就完全不一樣了。
簡單: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很簡單,那麽在他看來,宇宙的規律也就越顯得簡單。寂寞将不稱其為寂寞,貧困将不稱其為貧困,軟弱也将不稱其為軟弱。
厚積:或許有些人生來就具有大智慧,但絕大多數人只是芸芸衆生的一員。生為大衆,如何才能夠讓自己更優秀呢?答案是做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成功,那就是資本,如果不成功,那就是資源。人世間的所謂厚積薄發,就是先前做的許多事情,在某個時點收回了成本,可如果你不肯付出,不肯厚積,那就絕無可能薄發。
恐懼:森林裏,最兇猛的動物是豹子。可是豹子睡覺時,為了尋找一根能夠經受得住自己體重的樹枝,不得不在樹上爬來爬去,把自己折騰得半死。為什麽豹子一定要睡在樹上?因為它心裏充滿了恐懼……恐懼也是人生的大敵,它讓你失去太多的機會。除非你能夠克服恐懼,勇于嘗試,否則成功距你仍然遙遙無期。
公平:一個社會的制度公平與否,取決于社會博弈規則的寬松還是嚴苛,嚴苛的社會法則,造成的将是在公正追求之下絕對的不公平。所以凡由群體參與的暴力公平追求,莫不是以絕對的不公平而告終。而寬松的社會法則,通過改良的方式慢慢微調,盡管永遠也不可能達成于公平,但會循着這一路線漸進向前。
規則:人不是聖使,也不是惡魔。世上的人,都因利欲與争鬥,凸顯出善惡兩重性。同一個人,可能會跳水救人搭進性命,也可能會趁火打劫贻誤終生。是善是惡,一念之間。好的社會倡導合作,激發人心中的善,惡的社會渲染仇恨與鬥争。争鬥會讓人喪失理性,為了贏取對方無所不用其極,不擇手段,就是邪惡。
改變自己:企鵝無法把自己改變為天鵝,天牛也無法讓自己成為耕牛。當我們被迫屈服,改變自己的時候,除了為自己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外,什麽也不會得到。我們不可能改變環境,同樣也無法改變自己,我們能夠做的,只有适應,讓自己适應環境,讓自己适應自己,适應才是王道,改變徒勞無益。
愛因斯坦,年輕時謀職無成,先去中學教書,後當專利檢驗員。忽有一天石破天驚,搞出了相對論。他何以會有如此成就呢?傳記作家弗爾辛認為,這是因為愛因斯坦“并沒有與權威科學家進行辯駁、糾纏不休,而是在獨立的環境下任由自己的思緒飛揚”……所以,你如果想搞出點名堂來,就千萬別跟閑人争吵。
史上最奇特的皇後,羊獻容。嫁給傻子晉惠帝,就是那個說:牛奶有毒,何不喝特供的惠帝。羊獻容當了皇後,趕上八王之亂,先後四次被軍閥廢除皇後職務。接着晉朝滅亡,羊獻容被匈奴漢國捉走,捉去幹啥子?繼續當皇後,幫匈奴老公管理國家政務,到死都是皇後……是你的,奪也奪不走,這世道就是這樣子的。
說徐志摩到英國求學,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問一個學理工科的中國留學生:你怎麽看相對論?對方答:我不管。徐志摩大叫:不對呀,你學科學的,怎麽能不管相對論呢?對方火了,吼道:狗屁相對論,時間也不絕對了,地心吸力也變樣兒了,那還成世界嗎?徐志摩無奈,只好自學……
當我是我自己的王子時,我只是借由妖魔化別人來捍衛沒有意義的潔癖;當我自以為是王子時,我只能看到仰角的蝴蝶,卻忽視了腳邊的蚯蚓。所以,當我把我當成最大公約數時,其實我只是井裏的青蛙。但當我學會把我視為最小公約數時,我卻成為凡人眼中的王子……這段話,是蔣友柏說的,感覺很有文藝範兒。
Advertisement
三國時,劉備取西川。恐将士不用命,承諾說:攻下西川,庫府中的金銀,大家随意拿,愛拿多少拿多少……于是西川一鼓而下,庫府也劫掠而空。此時兵富而帥窮,大家問劉備如何是好,劉皇叔笑曰:易爾……遂建官市,禁止民衆私下交易,于是士兵搶到手的錢,經由官市流回劉皇叔手中,皇叔遂富,稱霸江湖。
智慧:海蒂拉瑪,世界首位全裸出鏡女明星,在影片中赤身跑過叢林,引得無數男人神魂颠倒。海蒂試圖告訴男人們,她最重要的不是容貌,而是智慧,但直到她死後的第三年,2003年,世人才意識到她還是位女發明家,注意到她對這世界的改變——3G移動通信的技術基礎,就是她在60年前申請專利的擴頻通訊技術。
狠人:蘇東坡和章惇游黑水谷,百尺深澗,深流翻滾,兩側巨石陡峭。章惇建議到絕谷的對面去題詩,蘇東坡不敢,可是章惇卻膽大心細,抓住藤條蕩到對面,在岩石上題道:蘇東坡章惇游此。又蕩了回來。蘇東坡對章惇說:遲早你會殺人的,不愛自己的人,又怎麽會愛別人?……此後章惇果然心狠手辣,居于高位。
十一:微規律
戊戌變法失敗後,八國聯軍侵華,導致慈禧與光緒西逃。這時候慈禧終于認識到了,得改革啊,不改革怎麽成。于是回來就開始經濟改革,也就是照着康有為的方法來搞,搞來搞去,越搞當官的撈得越多,百姓碗裏的越少。不過是……打開了新的敲詐勒索、貪污盜竊的門路……
曾國藩說:術字最有道理,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由此可以推出人生的四個境界:一是童真境界,知道人或事的美好,所以喜歡。二為萌蘇境界,知道你喜歡的人或事,也有其不足之處。三為成熟階段,知道你厭惡的人或事,也有它們自己的閃光點。四為智慧境界,知道你喜歡的,和你不喜歡的,沒任何區別。
人生:蘇東坡,天才,二十歲中進士,被任命為知縣秘書,他拒絕,因為這種工作發揮不出他的才幹。有人勸他:你雖然有才,但經驗不足,為什麽不肯從頭學起呢?但是蘇東坡不肯,最終參加禦前殿試,到了皇帝身邊。此後,就是他不間斷遭受政敵打擊的人生經歷……人生之路是走的,你跳過去,遲早也要補回來。
規律:⒈人類社會的組織,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性。人性沒有差異,如果有人說有,那麽你肯定遇到騙子了。⒉人類社會的任何組織,都依循共同的規律法則。⒊組織之間,不存在目标的差異,只有規則的不同。所以組織推行的不是目标和理念,而是游戲規則……結論:別聽他們怎樣對你說,看看他們怎樣玩。
分類:⒈無善無惡,而行事趨于善,是聖賢。⒉區分善惡,而行事趨于善,是智者。⒊知善惡而畏懼惡,行事趨于善,是大多數人。⒋知道善惡卻選擇邪惡,是惡人。⒌無善惡之分而行事趨于惡,是蠢人。⒍混淆善惡,假善之名而作惡,是惡魔。
同樣的事情,小人物做了,那叫丢人現眼,叫人品低下。但是大人物做了,最壞的情形,也是一段名人轶事,一段風流韻事。原因就在于,公衆知道大人物的人生目标是自己所無法企及的,知道大人物擁有着更為寬泛的選擇權力,所以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