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祖李淵:(2)
禦的大陣,充其量不過三兩千人,頃刻之間就被歷山飛沖破。眼見得山賊圓瞪怪目,殺氣騰騰,王威在心裏驚叫一聲:不好了!賊衆勢大,我的小命要玩完……一聲驚呼未止,就聽嗖的一聲,翎箭破空之聲遙遙而來。只一箭,王威的座下馬被射得四腳朝天!王威被壓在馬腹之下,眼見得面前是無數雙山賊的光腳板,正自哄搶財物。
這時候,李淵的辎重人馬擁了上來。就見一輛輛馬車,上面滿載着財物,歷山飛部衆大喜,蜂擁而上,搶了起來。
現場正在混亂之中,突聽一聲號炮,就見左右兩翼,李淵的四個兒子各統了精壯騎兵,發聲喊,沖了上來。
此時戰場之上,形成了兩個怪異的包圍圈,最裏邊的,是始終逮不到機會從地下爬起來的王威,為山賊重重包圍。而李淵又統精兵,從外邊将山賊圍住,将歷山飛夾在了大陣和小陣的合圍之中。霎時間歷山飛部衆陣腳大亂,被李淵的騎兵縱橫馳騁,箭射刀砍,斬首生俘,不計其數。歷山飛的部衆,多有被裹脅的男女老幼,此時見到這種情形,無不大哭乞降,被李淵喝令降者跪下,逐一甄別。
歷山飛見勢不妙,糾集餘黨,企圖沖陣而走。早被李淵一聲令下,亂箭齊飛,射得形同一只大號的刺猬,就此一命嗚呼。
除掉了心腹之患歷山飛,又得到了數萬名勞動力,李淵正自沾沾心喜,這時候就見遠方旗幟飄揚,竟然是長安城派出來的天子聖使。
聖旨下:太原留守李淵,征剿突厥不力,姑息養奸,致使邊關患重,着司值官員将其拿下,押往京師問罪。欽此,謝恩。
接到這個聖旨,李淵頓時傻了眼。
9.異象天成
捉拿李淵入京的聖旨到達之日,是大業十三年正月丙子日。
那一夜,晉陽宮的西北方向,黑暗中有什麽東西隐隐約約在蠕動,空氣凝滞得駭人,似乎有什麽可怕的事情要發生。當地的居民驚心不定,一個個走到門前,提心吊膽地向西北方向張望。
就見西北方慢慢出來了一個亮點,繼而這亮點開始逼近,越來越近,終于懸于晉陽城的上空,竟而是一個碩大的明麗光環。那光環明照天地,仿佛高天上有一團烈火在熊熊燃燒,明麗的火花向四野飛濺,分外耀眼奪目。
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大光環,它從城西龍山的山頂上出現,并迅速地飛臨晉陽城的上空,而後直向東南,飙飛而去。當光環消散之後,就見有道紫色的氣柱,自山上童子寺處升起,如同一道雪亮的光柱,直沖高天。這道光柱直貫于北鬥之上,撞擊得北鬥七星立腳不穩,搖搖欲墜。
那一夜,整座晉陽城中的人都吓得魂飛魄散,誰也不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
當那神秘的光環與光柱出現之時,唐國公府上,卻是一片死寂,不見一星燈火。李淵正端坐在座位上,下手立着他的三個兒子。大郎李建成、三郎李元霸以及四郎李元吉。屋子裏雖然高燃着明燭,但是窗戶卻都用被褥牢牢封住,一絲光線也透不到外邊。
靜寂之中,門外忽然響起了輕微的腳步聲,就見房門無聲無息地打開,二兒子李世民閃身進來,房門又迅速關上。李世民已經走到李淵面前,低聲禀道:我已經詢問過幾個術士,今夜城裏出現的怪異天象……主天子之氣……
Advertisement
李淵眉頭一皺:胡說八道,這種話是我們李家人可以說的嗎?我們李氏一族,世代蒙受皇恩,忠貞不貳……術士們還說什麽了?
李世民小聲說道:術士說,此夜之異,主西北的乾門有天子之氣,直接太原之城,非常旺盛。
李淵:這……應在誰的身上?
李世民拿兩只眼睛,看着父親,不吭聲。李淵又琢磨了好半晌,才開口說道:你們幾個給我聽好了,剛才說過的話,誰也不許外傳,事關重大,傳出去難免滅族之禍……現在咱們接着說正事。正事就是你爹我太能幹了,功高震主啊,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我的意思是……
說到這裏,李淵停了下來,就聽李世民高聲叫道:不可,父親你不能随聖使入京……
李淵把眼睛一瞪:胡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入京,臣豈有一個不去的道理……如果不去的話,你有什麽借口嗎?
李世民急道:這事還用什麽借口?不去就是不去,當今主上昏庸無道,弑父奸母,殘害忠良,父親你若然去了,必然是羊入虎口,有死無生,莫不如……
李淵懷疑地問:你說皇上弑父奸母,這事有證據嗎?
李世民道:這事還要什麽證據?若不是弑父奸母,你說楊廣他當皇帝幹啥?
李淵:……你說得有點道理……
李世民:正因為有道理,所以父親你萬不可去長安,太原是咱李家地盤,可長安是楊家的地盤,你去後,能落得了好嗎?
李淵搖頭:你這個缺心眼的傻孩子啊!你也不看看咱們手下才幾個人,全部的人馬只不過幾千人,你說不去……不去行嗎?
李世民道:要不然的話,咱們幹脆搬遷,全家躲入芒山和砀山之中,就像當年的漢高祖,靜觀天下之變。
李淵沉吟道:……這倒是個可行的法子,可是……
正在密議之時,門外突然響起幾聲敲門聲,李淵吓了一跳,拿眼睛示意大兒子李建成,讓他過去看看是怎麽一回事。李建成去了,和門外的來人嘀咕了一會兒,回來禀報道:沒啥大事……就是皇上有新的聖旨來了,赦免父親無罪,不必去長安了……
這個消息好!李淵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頓感全身乏力,氣若游絲。
10.出師不利
大業十三年,李淵登臺拜将:以大郎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以二郎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以四郎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宮,文武之事并後勤全部交給他——只有老三李元霸最倒黴,李淵起兵之日,李元霸正在外地,結果被地方官捉到,一刀砍了。
派人去給瓦崗寨的李密送信,約定同期并舉,共取天下。
然後李淵在并将的擁簇下,來到将軍門前,手執白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我唐國公李淵,才能平庸,七世受到皇寵,所以呢,今次要揮師東入長安,以清君側,保護皇上……總之,我李淵這人沒別的特點,就是對皇上赤膽忠心,誰若不信,吾必殺之……講話完了,三軍唱着慷慨激昂的歌曲,浩浩蕩蕩出發了。行至靈石縣賈胡堡,天上下起了暴雨,三軍只好先停下來,安營紮寨,等到暴雨止息,衆人探頭向外一看,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呼。
只見軍隊的左方,是一片森嚴的旗幟,足有幾萬人,皆白衣白甲,殺氣騰騰。而軍隊的右側,也是一片激昂的鼓聲,營盤羅列,也不少于幾萬人,皆紅衣紅甲,壁壘分明。此二軍者,不知從何處來,竟爾将李淵的前進之路扼住。
看到這情形,李淵當時就吓壞了,急忙派出偵察兵出去打探消息。不多時,探子報來:左側白衣白甲者,乃大隋虎牙郎将宋老生,率三萬兵馬;右側紅衣紅甲者,乃大隋左武候大将軍屈突通,率三萬兵馬。此二人聽說李淵舉旗造反,就聯手趕來鎮壓。
聽說來的是這兩個人,李淵放聲大笑:我道是誰,原來是宋老生和屈突通,唉,這兩個家夥啊,那是出了名的笨蛋,今天遇到了我李淵,他們是死定了。
等笑聲傳出,确信三軍将士都聽到了之後,李淵這才壓低聲音,悄聲問:大郎二郎,你們兩個……如何破敵,有沒有個準主意?
李建成和李世民雙雙搖頭:沒有主意……不知父親你有何妙計?
李淵的眼淚落下來了:你們倆廢物,你爹我要是有主意,還用得着問你們兩個?那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出了名的煞星,打起仗來兇悍無比,神出鬼沒,今天遇到他們兩個,咱們李家算是完了。
正說話之間,就聽營外有信使來到,原來是去瓦崗寨給李密送信的人回來了。李淵急忙接過信,打開一看,又很快合上了。
這封信,絕非是李淵願意見到的。在信中,李密以天下之主的口氣,從戰略的高度上,對李淵進行了諄諄教導。信中要求李淵明大體,知大義,識大節,趁早卷甲以降,為瓦崗寨前驅,等日後取得天下,不失為保身之計。否則的話,瓦崗大兵所至,只恐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看了這封信,李淵長身而起,大吼道:來人,與吾寫封書信,給瓦崗寨李密,就說咱們……投降了。
這麽快就投降了……李淵這厮,也未免太沒出息了吧?
11.白日妖魅
為宋老生、屈突通阻路,李淵被迫屈意求和于瓦崗寨李密。這出師不利的情形,讓李淵心裏說不出來的憋屈,郁悶之下,李淵帶了親兵,騎着馬出來瞎溜達。
走上山坡的時候,就見前面來了一個形貌古怪的老人,白袍子,白帽子,白靴子,白眉毛,白胡子……迎向李淵的馬頭,老人拜倒在地。
李淵這個人,對百姓向來和善,性情又穩重,見白袍老人拜倒,就急忙道:老人家起來吧,如此高壽,不知老人家是哪裏人氏啊?
那白老頭笑道:不好意思,實話跟你說了吧,我不是人……
李淵樂了:噢,你老原來不是人……那是什麽動物呢?
白老頭正色道:我就是這座山上的山神。
李淵失笑:忽悠,你接着忽悠,信了你才怪。
白老頭:你看你……我真的是山神,騙你不是人。
李淵道:那這事可就奇怪了,你既然是山神,為何不在廟裏邊呆着,青天白日跑出來,搗什麽亂?
白老頭湊近一些,說道:是這麽一回事,我的廟久無香火,已經廢棄了,我好傷心。所以呢,我想幫你一點忙,指點你一條繞到宋老生屈突通背後的小路。條件是,你得花點銀子幫我把寺廟修一修,好多年沒有香火啊,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李淵搖頭:你這個要求,我不能答應。
白老頭呆了一呆:為啥呢?
李淵:這還用問嗎?老頭,你趁早別瞞我了,當我不知道嗎?屈突通兇悍,宋老生多智,你一定是那邊派過來的細作,騙我走什麽小路,然後你們預先埋伏在山上,打我一個措手不及,你想我有這麽缺心眼嗎?
白老頭急了:我看你就是缺心眼,有這麽大年紀的細作嗎?我可是真心實意要幫助你的。
少來,信了你才怪。李淵冷喝一聲,掉頭打馬奔回。白胡子老頭還待要說,一群親兵早已蜂擁而上,不由分說,抄胳膊架腿将他擡了起來,扛到了大營中。
一進軍帳,就見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正在交頭接耳,看到李淵進來,急忙站起來。李淵把臉一沉:你們兩個,背地裏嘀咕什麽呢?
李世民:……沒嘀咕什麽,我是和大哥商量如何破敵……
李淵哼了一聲:破你個鳥敵,等你們想到辦法,老子的家業早就敗光了。現在你們兩個給我聽好了,你們即刻回營,埋鍋造飯,等到半夜三更,與我抄小路繞到宋老生、屈突通的後面去。屈突通倒罷了,宋老生那厮最是精靈,縱然你們挑戰,他也定然是閉門不出,所以你們到達之後,先行散布謠言,就說宋老生已經密結我們,欲同大舉。宋老生身邊少不了楊廣派來的探子,聽到這個消息必然急報長安。而宋老生為了洗清嫌疑,只能是開門應戰,只要他敢開門,那他就死定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聽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問出來一句:可是父親大人,你說的那條小路……在哪裏?
李淵冷哼一聲: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現在用不着問這麽多。
12.江山是哭出來的
次日,天剛蒙蒙亮,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各統騎兵五百人,翻過山口,到達了宋老生駐紮的霍邑城外。不多時,就見李淵也帶着手下大将殷開山,統領了步兵兩千多人,也翻過了山口。
李淵下令:先不要急着安營紮寨,今晚我們就進城歇息,城裏的女群衆,盼望我們好久好久了耶……大郎二郎,你們各帶二十名騎兵,與我在城門附近埋伏,全部騎兵化整為零,每組二十人左右,與我将霍邑城團團圍定。
李建成和李世民面面相觑,這個當爹的,他可真不得了。城裏的宋老生,手下統有将士三萬之衆,而李淵竟然讓他們兄弟倆率騎兵一千人圍城,你一千人圍得住三萬人嗎?雖然心裏嘀咕,可兩人誰也不敢吭氣,都知道李淵既然這樣安排,必然有他的道理,就依言行事,兩人各領了二十名騎兵,在霍邑城南門附近來來回回游蕩。
這邊李淵命令殷開山将兩千名步兵排成方隊,遠遠站着,沖着霍邑城嗚嗷喊叫。
宋老生發現李淵的人馬在後方出現,大大吃了一驚。他也看到了成群的騎兵在城外跑來跑去,心裏就有點打鼓,他這邊雖然有三萬之衆,可清一色步兵,步兵跟人家騎兵怎麽個打法?讓人家騎兵拿馬一撞一個跟頭。可如果不出城,只怕不知哪個王八蛋就會立即放出一只信鴿,飛往長安,說自己和李淵是一夥的……沒辦法,幹脆讓三萬步兵全部沖出去算了……
霍邑城的南門、東門同時打開,三萬部衆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吶喊之聲,向着李淵那兩千人沖了過去。只見李淵絲毫也不猶豫,掉頭就走,宋老生的人馬在後面緊追不放,正追之際,忽聽後面喊聲震天,原來是李建成帶領二十個騎兵,不由分說搶了南門,李世民帶了二十個騎兵,趁這機會搶了東門。
三萬人馬回頭一看,登時大怒,你這邊總共才二十個人,也敢抄後路,真是太不像話了。就聽三萬人齊聲吶喊,掉頭向門口方向殺去,不想李淵也趁這機會大聲喊叫,尾随其後追殺而來。
戰鼓還未擂響,兩軍已經開始沖鋒,李淵以不過三千人的兵力,成功的将對方三萬人馬團團圍困,這激起了宋老生部将的兇性,只聽殺聲震天,無數雙腳踏起的塵埃遮蔽了天空,震動得城池搖搖欲墜。這時候宋老生正指揮若定,忽見李淵跳起來,站在馬背上,手裏舉着一顆人頭,大聲喊叫道:宋老生死了,宋老生的人頭在這裏……李淵一喊,他手下的兩千名士兵也同聲吶喊:宋老生死了,大家殺啊……
聽了這番喊叫,宋老生的鼻子差一點沒氣歪,趕緊跟旁邊的人解釋:我沒死,我還活得好好的……可是他一個人的辯解聲,終究大不過兩千人的齊聲吼叫。三萬部衆以為統帥真的被殺,頓時亂成一團,向着四面八方,哭喊着自顧逃命,被李淵驅衆殺來,只砍得滿地人頭滾滾。
宋老生急了,殺出一條血路,終于沖到了南門前,可是李建成率了二十名騎兵堵在這裏,城裏的人不敢開門,怕把李建成放進去。宋老生無奈,只好掉頭往東門方向走,到了東門,又發現李世民率二十人堵在這裏,同樣是無門可入。
宋老生急得向城樓上高喊,我是宋老生,快點懸下根繩子……城樓上很快有繩子懸了下來,宋老生抓住繩子,壁虎一樣嗖嗖往上爬,眼看就要爬上去了,不想下面有個李淵的小兵,也揪住繩子追了上來,他捉住宋老生的一只腳,向上連揮幾刀,就聽撲哧一聲,宋老生的好大一顆人頭,已然離頸而落。
當宋老生身死的時候,霍邑城下,縱橫數裏,躺滿了密麻麻的屍體,一個挨一個,那情景慘不忍睹。
殺宋老生的士兵跳下來,捧着人頭,飛跑到李淵面前報功。
不曾想,李淵接過人頭,就用力往地下一摔,然後放聲大哭起來。他一邊大哭,一邊罵:宋老生,你這個殺千刀的王八蛋,我李淵兩手清白一輩子,從來不傷害對手,可今天讓你給破了例,你為什麽這麽難為我?為什麽?難道我李淵勤政為民愛護百姓有錯嗎?你就這麽看不過眼?非要逼着我殺人盈野、血流成河嗎?宋老生啊,你為什麽這麽逼我,為什麽啊……
就在李淵捶胸頓足、放聲痛哭聲中,就聽霍邑城門發出了嘎吱的聲響,城門開了,霍邑請降。
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互對視了一眼,都不由得打心眼裏欽服。
李淵,不愧是當爹的,真有一套,兵不血刃,哭開城門,足夠這倆兒子學一輩子的。
以哭服人,哭到你自開城門投降為止。就這樣李淵兵不刃血,渡過黃河,抵達長安城下。
此時隋炀帝楊廣正巡幸江都,在揚州未歸,長安城裏主持軍務的,是楊廣的兒子代王楊侑。這孩子剛剛九歲,見李淵大軍來到,緊閉城門,拒不出戰。于是李淵對将士們說: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我的心願,我是受天之命,來保衛皇上的,我不願意看到戰火突起,不願意看到有一個百姓因為我死亡,倘若出了這樣的事,是殺是砍是剮是剁,我李淵随你們處置。
說完這句話,李淵就回到軍帳裏,把帳門牢牢地關上,堅決不向外邊偷看一眼。外邊的軍士則在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的帶領下,将長安城附近的竹子樹木,統統砍光,用來制造攻城的器械。等到李淵終于走出軍帳的時候,三軍将士,已經争先恐後,登城而入,攻下了長安城。
見此情形,李淵痛心不已,仰天長恸:陷孤不義,皆卿爾等。
唐軍邁着大步進入長安,代王楊侑躲藏在府中不敢露面,李淵率兵而入,跪在楊侑面前大哭,哭罷,宣布廢黜天子楊廣,擁立楊侑為皇帝。小楊侑也不傻,立即任命李淵為大丞相,主管一切軍務政務,加封唐王。
再接下來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大隋最後一任帝王楊侑,哭着懇求把天下讓給李淵,李淵斷然拒絕,說:你把我當成啥人啦……楊侑再懇求,李淵再拒絕,說:少跟老子整這事……楊侑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地懇求。李淵說:請你不要再侮辱我的人格啦,我李淵豈是那種人……外邊的受禪臺子搭好了沒有?搭好了那就趕緊吧……
萬般無奈,不情不願,李淵從楊侑手裏接過了天下。盛世大唐,于此徐徐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