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宗李世民:皇帝是這樣做的
1.奇人徐文遠
大唐帝國的首任皇帝李淵,還沒有辦理離退休手續,第二任皇帝就着急忙慌地跑步沖刺,進入了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他是名列中國帝王排行榜上第一名的好皇帝,但他實際上不過是浪得虛名。最厚道的評價,他也不過是把屁股坐在隋炀帝楊廣的身上坐享其成。楊廣栽樹,李世民乘涼——這麽個說法,有依據沒有?
依據這事暫時先撂下,先來解釋一下上一章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李淵何以如此輕易地奪取了天下?隋唐時代的那些英雄好漢都跑到哪兒去了?怎麽不來長安鬧鬧?
這個原因,要追溯到早年南北朝的時候。
早年南北朝時期,不要說大唐,連大隋也沒有,倒是有個西魏帝國,還有一個南梁。當時南梁的皇帝是梁元帝,他有個妹妹安昌公主,自幼喜歡讀書,愛上了一個叫徐徹的書呆子,于是嫁之,徐徹就一步登天,成了驸馬爺。他和公主老婆你恩我愛,一邊讀書一邊生産,頃刻間就生下倆兒子。
正當夫婦二人幸福快樂的時候,讨厭的西魏侵略軍打來了,不由分說就滅亡了南梁,将所有皇族統統俘虜,押着上了路,可憐的安昌公主赤裸着雙腳,一手抱着一個孩子,哭哭啼啼地踏上了絕望的旅程。走啊走,走啊走,正走之間,西魏帝國莫名其妙地滅亡了——變成北周了,北周又很快變成大隋了,現在是大隋又變大唐了,國家的替換,簡直是有點太快了,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讓人目不暇接。
西魏滅亡的時候,安昌公主剛剛走到偃師,于是一家人就在偃師居住了下來。沒過多久衣食斷炊,怎麽辦呢?公主拿眼睛一瞧,倆兒子都長很大了,那就什麽吧,大寶二寶,你們倆把家裏讀完了的書,扛一摞到門外去賣。
倆兄弟就扛了摞書,到了門口,大寶懂事,就吆喝起來:賣書喽賣書喽,看一看瞧一瞧,都是限量珍藏版的好書哦,有錢的助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場,錯過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喽……二寶卻閑事不管,天塌不理,一屁股坐在書堆裏,看起書來。
過往的行人看到這情形,就說道:喂,那個看書的小破孩,說你呢,你這麽愛看書,要不要替你推薦一下,去天下最有學問沈先生那裏求學?
沈先生?就聽二寶奶聲奶氣地道:你說的是沈重吧?不是我瞧不起他,沈重只懂一點皮毛,書中真正的道理,他根本不曉得,還是讓他歇歇吧。
啊,這孩子夠狂啊!行人驚得呆了,到處跟人說這裏有個小狂童,連天下最有學問的沈重先生都不瞧在眼裏。消息很快傳到了沈重的耳朵裏,于是沈重就決定微服私訪,來瞧瞧這是誰家的破孩子,怎麽這麽沒教養呢?不給他點厲害嘗嘗,這小東西也不知道高低深淺。
沈重來到之後,蹲下來跟二寶聊了一會兒,臉色頓時凝重起來,問道:敢問小兔崽子……不是,敢問小朋友高姓大名?
二寶回答:俺娘給俺起名叫徐文遠。
沈重道:徐小先生,按學問來說,我是應該拜你為師的,可是你胸中的學問,只有蓋世英雄才配當你的弟子,更何況我的年齡又有點偏大……這樣好了,你要是不嫌棄老朽的話,我們就算是同學吧,你費費心,多教我點,讓我以後也能夠在歷史上混出個小名氣……
Advertisement
就這樣,幼小的徐文遠慢慢長大了,歷史也從北周進入了大隋帝國時代。于是徐文遠開班辦學,誠征有志青年報名學習。第一天報名開班,就來了兩個怪人。
頭一個,目光如電,虬髯胡須,模樣長得要多吓人,就有多吓人。
第二個,卻要比第一個更加駭人。金發碧眼,眼窩深陷,鼻梁高凸,遍體黃毛,赫赫然竟是一位外賓洋人。
看這兩個報名參加學習的怪學生,就連徐文遠都驚得呆了,失聲問道:你們兩個,都是啥玩意啊?
第一個學生回答:報告老師,我不是玩意兒,我的名字叫李密。
第二個學生回答:老師,我也不是玩意兒,我是從絲綢古道上一路走到中國來的,是一位老太太收養了我,還替我起了個名字,叫王世充。現在我來你這裏學習,希望能夠在你們中國弄個皇帝幹幹,請老師教我。
你竟然想當皇帝?當時徐文遠差點沒被氣哭了。心說我這來的都是些什麽怪學生啊,清一色混世魔王。
他說對了——李密和王世充,正是這隋唐交替時代的兩個關鍵人物,正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相互競争,成就了李淵的帝王基業。
2.師兄弟的戰争
實際上,徐文遠至少有三個學生,除了李密和王世充之外,還有一個楊玄感。
楊玄感是國公楊素的兒子,他畢業得比較早,雖然他爹楊素和隋炀帝楊廣是鐵哥們兒,還曾幫助楊廣登上帝位。但是楊玄感卻不曉得在徐文遠這裏都學到了些什麽,剛一畢業就拉旗造反,但是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
大師兄楊玄感失敗了,但是二師兄李密和三師弟王世充,卻譜寫了一部隋唐交替的恢弘樂章。仔細看這張樂譜,我們可以發現濃厚的“師妹情結”。
什麽叫師妹情結呢?
也就是說,徐文遠家裏應該有個美貌靈秀的小女兒——應該有的,如果沒有,那就不好解釋徐氏門下三兄弟的奇怪表現。
首先奇怪的是楊玄感,他扯旗造反的時候,是在大業九年,還曾派人秘密聯絡二師弟李密,但是李密卻沒有參加這次活動。沒參加就沒參加吧,反正楊玄感造反之時,隋炀帝楊廣正在勞師遠征,在高麗親切慰問呢。如果楊玄感真是猛人,直入長安,則黃袍加身,等閑事耳。
可是楊玄感沒有驅師直入長安,而是奔洛陽城沖了過去。
他去洛陽幹什麽?
天曉得,反正讓他這麽一耽誤,造反就失敗了。
現在輪到了二師兄李密。
李密崛起于瓦崗寨,四鄉五野的江湖豪客,晝夜奔行,都趕到瓦崗寨投遞簡歷,謀個一官半職。恰好這時候隋炀帝楊廣不樂意在長安居住,帶一幫女生浩浩蕩蕩地去了東都洛陽。
絕妙的好機會啊,揮師直入,奪取長安……可是李密沒有這樣做。關鍵時刻,他做出了和大師兄楊玄感同樣的選擇,率瓦崗寨的兄弟們,風餐露宿,晝夜奔行,趕到洛陽去砍楊廣。
為什麽啊?怎麽徐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都這麽缺心眼呢?
還有更缺心眼的!當李密的瓦崗大軍浩蕩前行的時候,就見前面斜刺裏殺出一彪人馬,攔住去路。仔細一瞧,但見這支人馬的領隊,金發碧眼,眼窩深陷,鼻梁凸起,遍體黃毛……赫赫然竟是李密的三師弟王世充是也。
二師兄李密放着長安不取,來打洛陽……有點明白了,原來是三師弟王世充在這裏。
可王世充在這裏幹什麽?
甭管幹什麽了,反正這師兄弟倆一見面,就臉紅脖子粗地掐成一團。史書上說,王世充心眼明顯多于李密,又或者是他早就琢磨着幹掉二師兄了。所以戰事還沒有開打,王世充那邊早就藏好了一個人,這個人的模樣,長得和李密有三分相似。等到雙方的軍隊如火如荼地戰成一團時,王世充吩咐将那個模樣像李密的人,用繩子捆着,從戰場上施施然通過。王世充這邊士兵看到這情形,齊聲歡呼:逮住李密了,我靠,李密被抓住了!瓦崗寨這邊的将士卻傻了眼:我靠,老大讓人家綁了去,這可咋整啊,要不咱們快點跑吧……
于是瓦崗寨的陣線全面崩潰,士兵們掉頭瘋了一樣地逃命。而王世充則興奮得嗷嗷狂叫,在後面窮追不舍。去查史書,我們會發現這場師兄弟戰争爆發于大業十三年——李淵就是趁這師兄弟倆殺得難分難解的當口,大搖大擺地進入了長安。
那麽這事就奇怪了,徐文遠門下,大師兄楊玄感,二師兄李密,為啥要沒完沒了奔着東都洛陽去?甚至連取得天下的良好契機都丢下不理?還有小師弟王世充,為啥要不依不饒地攔在路上,說啥不讓李密去洛陽呢?那東都洛陽到底藏了什麽寶貝,讓這夥人前赴後繼、不屈不撓地奔赴?說白了他們只看到了洛陽的軍事戰略意義,而沒有看到攻打長安的政治意義。
3.來歷不明的蕭皇後
早年隋文帝楊堅開創大隋帝國的時候,天下比較混亂,國家數量衆多,其中有一個莫名其妙的西梁國,該國家實際上并非是主權國,但負責管理這塊地盤的蕭巋,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是皇帝,所以史稱梁明帝。
再查一下梁明帝的家譜,他便是枭雄老師徐文遠的母親、安昌公主的哥哥。
當隋文帝楊堅開基創業的時候,梁明帝蕭巋首先發來賀電,讓楊堅大喜,于是就派使者找蕭巋,說:老蕭,你家有沒有模樣漂亮的女兒?如果有的話,就嫁給我的兒子吧……
女兒……蕭巋回答說:……女兒……應該有吧……等我找找看。于是蕭巋回到後宮,翻箱倒櫃地找了一番,出來說:……女兒還真有一個,不過現在她不在家,你等我替你把她叫來。
當時使者說不出來的驚訝:喂,蕭老板,你搞什麽鬼?你如果有女兒的話,那就是公主啊,公主就應該居住在宮裏……誰見過公主滿大街亂竄的?別是你從大街上找來個小太妹,騙我們吧?
蕭巋急道:不是的,你別多心,別亂講……我怎麽會找個小太妹騙你們呢?我敢保證,我給你們找來的,是十足真金的公主。
使者問:既然如此的話,那你家公主怎麽不住在宮裏?
公主不住在宮裏,那是因為……蕭巋急促地答道: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嗯,什麽樣子的呢?對了,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家公主啊,她她她……她是二月份生的,我們江南有個說法,說是二月份生下來的女孩子命苦,所以呢……所以我就把她養在了親戚家。
使者還不相信:說得像真的一樣,那你把公主叫來我瞧瞧。
沒過多久,蕭巋真的讓人從親戚家抱來一個小女孩,使者定睛一看,大叫一聲,向後便倒,口中兀自大叫道:公主,公主,這小丫頭絕對是公主,別看這小女生年齡小,可是她的容貌,那是絕對的國色天香,漂亮得無以複加啊!
《隋書·後妃列傳》證明這件事說: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後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養之。未幾,岌夫妻俱死,轉養舅張軻家。然軻貧窭,後躬親勞苦……看看這本史書,瞪眼說瞎話,張軻家千窮萬窮,還能窮到一個公主嗎?明擺着,這孩子跟來歷不對頭。但總之,這個漂亮到了極點的小女孩,是從蕭巋的親戚張柯家抱回來的。
史書上說,楊廣對蕭皇後的感情,那是沒得說,不管他走到哪裏,都要帶着蕭皇後。而且蕭皇後還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後,經常勸谏夫君莫要亂來惡搞,要端正治理國家的态度。她曾寫過一篇《述志賦》,大意是:皇上老公仔細聽,做人不要發神經,閑來沒事多讀書,不要動辄就戰争。品德修養很重要,不要欺負小女生……原文是:珠簾玉帛之奇,金屋瑤臺之美,雖時俗之祟麗,蓋吾人之所鄙。
史書上說,隋炀帝楊廣讀到這裏,就拒絕再讀下去。
為啥呢?
我們來看看蕭皇後寫的這篇怪文章:金屋瑤臺……金屋?金屋是啥意思?
查!
查到了,是東漢武帝小的時候,去親戚家串門,人家把當時最漂亮的小女生阿嬌抱過來,讓漢武帝看:乖,小朋友,你喜不喜歡這小女生?猜猜漢武帝是怎麽回答的?漢武帝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藏之——所謂金屋藏嬌,這個成語就是這麽來的。
看明白了沒有?蕭皇後在這裏的意思是說:老公啊,老公,你能不能別打人家小女生的主意,讓我瞧不起你?
難怪隋炀帝楊廣看不下去呢。
4.跟着情人去流浪
當徐文遠門下的二師兄李密和小師弟王世充在洛陽郊區大打出手的時候,來歷不明的蕭皇後正跟皇帝老公在江都行宮看月亮,卻突聽門外一陣喧嘩之聲,就見大臣宇文化及率領一群士兵走了進來,進來後就說:報告陛下,有個小事跟你商量一下,你看看現在天下大亂,李淵那邊進了長安,洛陽這邊李密和王世充打得頭破血流。你好歹也是個皇帝,是不是需要承擔點社會責任?
當時隋炀帝楊廣很是吃驚,說:你看你這個人,腦子真是有點不清楚……他們那夥人愛打架,關我什麽事?
宇文化及說:可你至少也要負上點領導責任吧?
隋炀帝楊廣狐疑地問:領導責任怎麽個負法?
簡單,宇文化及抖開一條白绫:就是把陛下的脖子伸進來,用力這麽一勒……
隋炀帝很是憤怒:你說你這個人,淨整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兒,李密和王世充打架,是他們倆樂意打,你說你勒我幹什麽……可是他說啥也沒用了,亂兵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就将那條白绫勒到楊廣的脖子上,用力一使勁,嘿呀嘿,楊廣就被活活勒死了。
目睹老公被亂兵活活勒死,蕭皇後很不高興,就責怪道:宇文化及,你這人怎麽可以這樣胡來?居然把皇帝活活勒死,這麽個搞法,你自己說合适不合适?
宇文化及說:是我不對,下次我保證不了,你也別生氣了……可我這樣做,不也是為了你嗎?
宇文化及這麽個回答法,是有史料依據的。有的史書上說:蕭皇後和宇文化及之間的關系比較親密——可是蕭皇後雖然是個職業女性,卻居于深宮,不需要朝九晚五地趕公交車去公司上班,和宇文化及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怎麽可能有着超乎尋常的暧昧關系呢?
但是歷史上所發生的怪事,足以跌破所有人的眼鏡,蕭皇後确實跟宇文化及關系匪淺,在老公隋炀帝楊廣死後,她居然真的跟了宇文化及,從此浪跡天涯,滿世界流浪。
關于宇文化及與蕭皇後的浪漫愛情,《隋書·宇文化及傳》是這樣記載的:化及于是入居六宮,其自奉養,一如隋炀帝故事——也就是享受隋炀帝待遇,享用蕭皇後的委婉說法。
但是他們沒有浪跡多久,就不幸遭遇到了草莽英雄窦建德——怎麽沒有遭遇到瓦崗寨李密和王世充呢?
這是因為,瓦崗寨和王世充拼得兩敗俱傷,李密還好,他畢竟是中國人,幹脆帶着隊伍投奔了李淵。只可憐王世充,他一個古羅馬人,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人生地不熟,亂走亂撞,不幸遭遇到了少林寺的十三棍僧,被和尚們逮起來,賣給了李淵。大唐帝國還曾為此事發表過公告,說:王世充叼竊非據,敢逆天常,觊觎法境,肆行悖業。法師等并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克建嘉猷,同歸福地,擒彼兇孽,廊茲淨土……
這份發表于唐武德四年的戰報上說:王世充不幸和少林寺發生了沖突,被和尚們不由分說,一頓暴打,生生将王世充打殘。
徐文遠的三個弟子,就是這樣低調地退出了歷史,我們的主角李世民,大踏步地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他的到來,讓世界的格局趨于混亂,但卻在客觀上替我們弄清楚了始終未能說明白的徐小妹謎案。
他是怎麽替我們弄清楚的呢?
先來看看李世民的個人簡歷:
大唐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個人檔案:
姓名:李世民
曾用名:李二郎
出生: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1月23日
籍貫:陝西武功
屬相:馬
卒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享年五十二歲
死因:吞食金丹,肚皮爆裂而死
特長:騎射,書法
社會關系:
父親:李淵
母親:窦氏
妻子:長孫氏
兒子:十四子
女兒:二十一女
心路歷程
0歲,出生
4歲:有相士找來,說:這孩子,長大後了不得,龍鳳之姿啊
18歲:聯絡各地豪強,追随父親李淵,攻占長安
21歲:消滅劉武周僞政權
22歲:為了搶到驚世美豔的蕭皇後,兵出虎牢,消滅窦建德僞政權
27歲:發動玄武門兵變,打掉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反動集團,占有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29歲:父親李淵哭着喊着退休,于是李世民登基稱帝
33歲:四夷賓服,天下來朝,尊李世民為天可汗
40歲: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女武媚娘入宮,幸禦之,封才人
44歲: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抵達之後發現,原來吐蕃的松贊幹布一次性娶了她和西夏公主,讓兩女生在宮裏掐架,文成公主郁悶,要求改變吐蕃人赤土塗面的不衛生習慣
46歲:太子李承乾愛上自己的書童,李世民怒,太子因而發狂,斬書童,改立李治為太子
48歲:唐三藏從印度取經歸來
51歲:民間謠雲: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發現左武衛将軍李君羨小名五娘,遂殺之
52歲:卒
看看李世民的個人經歷,他的人生恰好與草莽英雄窦建德構成了一個交集。
這個交集意味着什麽?
5.老窦小李大PK
話說那神秘的蕭皇後正跟逆臣宇文化及流浪之際,前方突然出現一彪人馬,搖旗吶喊曰:宇文化及,交出美女蕭皇後,饒爾不死……
來的這支武裝力量,正是民間豪強窦建德的私人武裝。其人乃當時一等一的英雄好漢,作風樸素,不貪財,重情義,只是聽說哪裏有美女,就會急如星火地率部衆趕去求愛。此時聽說宇文化及帶了絕色美人蕭皇後正在流浪,所以急忙趕來套近乎。
宇文化及被輕易搗滅,窦建德牽了蕭皇後的纖纖素手,問道:皇後娘娘啊,我聽說你和宇文化及有一腿,是真的假的?是怎麽開始的?你們倆誰先主動的?第一次是在什麽時候?又是怎麽個情形……史書上說,窦建德這位兄弟,是位真英雄,鐵好漢,吃飯從來不沾肉,女色更是從不碰。蕭皇後遇到了他,美麗的愛情流浪,就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話說大家正在這裏畫句號,就聽手下人飛奔來報告:報告老大,不得了了,大唐秦王李世民,帶着他的兄弟來砍你了……
為啥啊?窦建德非常惱火:我好端端的,沒招誰沒惹誰,他李世民憑啥砍我啊?
史書上說,李世民之所以來砍窦建德,是因為古羅馬人王世充惹的禍。王世充在被少林寺十三棍僧逮到之前,曾向窦建德求救。
而李世民找窦老大的麻煩,就是看中了洛陽這塊要地。雙方于板渚至牛口擺下大陣,北靠大河,西臨汜水,南達鵲山,連綿二十餘裏。
殺呀……窦建德手下的小兄弟氣勢洶洶地沖了上來。
李世民帳下的精兵猛将蠢蠢欲動,要打窦建德一個烏眼青。可是李世民卻傳令:把免戰牌挂出去,關好營門,大家先別出戰,就蹲在大營裏喝酒。
為啥呀?衆将問。
不為啥。李世民回答:反正咱們現在不和他們打……
于是唐軍緊守在營栅之內,外邊的窦軍瘋了一樣往裏砍,可是栅門堅固,說什麽也撞不開。眨眼工夫窦兵就撞擊唐營四個小時,終于撞得累了,于是卸下衣甲,坐下來歇口氣,喝杯茶,吃工作餐。
不料就在這時,只聽李世民一聲狂吼:砍,給老子狠狠地砍……霎時間,久已蓄勢待發的唐兵猶如地裂山崩,轟的一聲沖出大營,不由分說,輪起刀子,對準正坐在草地上喝茶的窦軍狂砍。可憐窦軍已經攻擊唐兵大營長達四個小時,早已是筋疲力盡,誰料得到唐軍如此蠻不講理,連杯茶都不讓人喝……說話間,窦軍已有三千名善良的士兵倒伏于血泊之中,餘衆狂奔三十裏,僥幸逃脫了唐兵的追殺。只是窦建德運氣不大好,被唐兵砍傷俘虜。
6.宮裏殺出黑社會
史書上嚴正聲明說,大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兄弟媳婦楊氏之間:未及以亂……
啥意思呢?
意思是說,李世民是個正經人,沒有和自己的親弟弟李元吉的媳婦楊氏上過床,真的沒有……好端端的,突然聲明這事幹啥?
因為李世民真的和楊氏上過……這事太龌龊,還是陽光點說吧。陽光點就是,當李世民讨平窦建德,回師之後,發現隋炀帝楊廣的絕色妹妹已經被弟弟李元吉娶走,李世民不依不饒,大吵大鬧,一口咬定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和父親的寵妃張氏有一手。之所以他敢這麽瞎嘞嘞,是因為他觊觎兄弟媳婦楊氏的事情被李元吉發現,李元吉很是憤怒,所以李世民這邊也豁出去了。
吵鬧之際,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心裏郁悶,不知道該拿家裏的老二怎麽辦,兩人就一邊商量一邊去上朝,剛剛行至玄武門,突聽一聲吼叫,就見老二李世民率領家将尉遲敬德,手持兇器,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李建成和李元吉呆了一呆,眼見老二李世民滿臉殺氣,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兩人驚心之下,掉頭便走。
殺啊!李世民一馬當先,氣勢洶洶地追趕而來,後面跟着黑面煞神般的馬仔尉遲敬德。太子李建成吓得呆了,在前面拼命地跑,不提防腳下一絆,摔了個大馬趴,還未等爬起來,就聽馬仔尉遲敬德一聲瘋吼:砍啊,不砍白不砍,砍了也白砍……撲哧一刀,可憐的太子李建成,已經身首異處。
老四李元吉到底年輕,反應機敏,眼見得二哥是真的翻了臉皮,不由分說,掉轉馬頭,策馬狂逃。二哥李世民随後狂追,一邊追還一邊喊:老四,你別跑,你聽我跟你解釋,二哥我也沒別的意思,只要你把你媳婦讓給我……砰,哎喲喲喲我的娘親……原來李世民只顧兩眼血紅地盯着四弟,卻沒有注意到路邊斜伸過來一根樹杈,他的馬速又太快,腦殼正好撞在樹杈上,痛叫一聲,栽下馬去。
老四李元吉掉馬返回,用弓弦一下子勒住二哥的脖子,怒罵道:操你娘,有你這麽當哥哥的嗎?跟大哥争皇位,搶弟弟的媳婦,還拿刀子砍人,你說爹媽是咋教育你的呢……怒罵聲中,就見李世民一張臉由白轉紅,由紅轉紫,由紫轉黑,眼看就要一命嗚呼。
危急時刻,就聽一聲怪叫:天馬流星錘……砰的一聲,原來是李世民的大馬仔尉遲敬德一頭撞了過來,将李元吉撞得形如斷線風筝,飛上了半空,未等他的身體落下,尉遲敬德輪起大片刀,刷刷刷一通亂砍,只聽李元吉發出幾聲微弱的慘叫,已然沒了性命。
眨眼工夫,祥和的皇宮之中,已經彌漫濃重的血腥之氣,淪為砍人的修羅場。
這件事,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門兵變,大唐太宗李世民殺哥宰弟,逼迫生父,強行把自己的屁股擠到了龍椅上。
然則,好端端的,李世民為什麽于皇宮裏輪起大片刀,狂砍他的親哥哥和親弟弟呢?
有關這個解釋,目前有三種:
第一種解釋認為:這件事真的不能怪善良的李世民,真的不是唐太宗的錯——人家都當了皇帝了,還能有錯嗎?錯就錯在大哥李建成和老四李元吉上,他們倆太不像話,不說早點挪地方,把皇位讓給人家李世民,看看把人家李世民給逼成什麽樣了?欺負人哪有這樣欺負的?
另一種解釋認為:大哥李建成和老四李元吉,他們雖然不像話,但這事李世民也有不對的地方——可是大家要争要搶的是千秋萬代的帝王寶座啊,争搶的時候大家情緒難免激動,發生點肢體沖突,也屬正常——總之一句話,李世民為了皇帝寶座,殺了哥哥,宰了弟弟,這也沒什麽不妥的。
第三種解釋,最是不得人心。該解釋認為:李世民就不是個好東西,為了皇帝寶座,他喪盡天良,滅絕人倫,殺了哥哥,宰了弟弟……聽起來這個解釋跟上面兩種沒啥本質不同,但實際上差別卻大了。前面兩種解釋,對李世民都持一種肯定态度,認為李世民沒啥錯,最多不過是表現得有點激動。可這個解釋卻直截了當地對李世民提出了指控,所以這個解釋,一出場就遭到了廣大人民群衆的抵制——人家李世民這都“貞觀之治”了,殺幾個閑人還不行嗎?你憑什麽指責人家?有本事你也來一個貞觀之治。
誰是誰非我們暫且莫論,可是這三種解釋,都回避了一個關鍵性問題:
——被冊立為太子的,是家裏的長子李建成,老四李元吉是沒份的。所以這李元吉,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應該和李世民站在一起,共同對付大哥李建成才對,怎麽李元吉站到了大哥的陣營中去?
為什麽呢?
到底為什麽呢?
當李世民強行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抱到了自己的秦王府中時,你馬上就知道玄武門兵變的真相了。
真相就是——李世民瞄上了弟弟的老婆。
事實上,李世民是真心愛着李元吉的老婆,不止一次的,他心血來潮,就要冊立楊氏為皇後,被群臣連哭帶喊,強烈阻止——你非要搶弟弟的老婆,甚至不惜為此殺了親弟弟,都随你,不随你還能怎麽辦?人你已經殺了,女人你也搶回來了——可你再明目張膽地立了弟弟的老婆做皇後,你這豈不是向天下人大聲疾呼:諸位,告訴你們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我,大唐太宗李世民,搶了弟弟的老婆啦……
這麽個搞法,實在是有點太缺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