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堂姐
餘家老太太今年五十多歲,身體仍牛一樣壯,下地、挑擔樣樣不落。越是到這個年紀,越閑不住,剛過完年初八,老太太招呼大兒子和媳婦說要上山砍柴燒炭。
餘桐伯父餘倉急得團團轉:“娘,可怎麽使得。”他不是那等不孝的人,大過年的就讓娘上山砍柴,不說村人看見了要怎麽說閑話,娘要有個什麽好歹可怎麽辦。
大媳婦何氏也在一旁勸,不過話裏話外帶着酸。
“娘這把年紀就別操心了,累壞身子骨我們倒沒話說,只怕二叔一家該哭天喊地,不是媳婦說嘴,娘有好的勁補貼給二叔家,只怕你病了他們該沒地讨好處呢。”
這是什麽話?老太太重重把砍刀往地上扔,嘴角一拉,臉上就不好看。上次讓孫子叫二兒子來家裏吃頓好的,就多吃幾塊肉,大媳婦拿着話頭嚼舌好些天。
雖不快,老太太也不好說太多,大媳婦其他的倒好,只一點不肯吃虧。
餘倉忙一瘸一拐過去把媳婦推開,小聲喝道:“你胡說什麽!”
“我如何說不得!”她拔高聲音道:“可有一點說錯,你打仗不在家,家裏哪一樣沒有我出的力。你傷了這條腿得的撫恤銀,也是給二叔娶媳婦花個精光,我也不翻這些舊賬了,娶個媳婦比誰都嬌貴,正經活一個幹不得!憑我就要比她命賤?”
“老大媳婦行了!你這張嘴早晚讓人縫上。”老太太出來畫個句號,上山砍柴燒煤的事不了了之。
何氏被餘倉推回自個屋裏還一肚子抱怨沒發完,對着餘倉叨上一刻鐘,完之後仍不解氣,把一對兒女拉過來一頓教育。
女兒:“娘你放心,我可沒給二嬸子好臉。”
十五歲的兒子已經是個小大人,很是厭煩娘的絮絮叨叨,但對二叔一家也是向來不看在眼裏。
女兒眼珠子轉了轉,對何氏悄聲道:“前日我聽村裏人說,看見有人到二叔家,帶着好些臘肉呢。”
“噢?!可看見是哪家?”母女兩興致高昂,交頭接耳在屋裏說半天。
天依然冷,如果有溫度計,餘桐估計現在應該到兩三度了。
在現代她就特別怕冷,在南方,五六度的天氣已經冷得骨頭發寒。穿越以後身體不是原裝的,仍是沒撈到一個抗寒的體質。
Advertisement
如果可以,她想蒙在被子裏什麽也不幹。
隔壁爹娘的屋更是凍死人,她爹、李軒、周勇三人在看書、學習,不能點火盆。
不知道古代人是不是怕書沾上煙火味?
她和娘這屋火盆點着,娘放下納了一半的鞋子,摸摸餘桐的小手和臉蛋。
“怎麽這麽冰,快到火邊烤火暖一暖,你還小,女紅幾時學都可。”說着先到火盤邊,烤得發燙的手溫暖餘桐冰冷的手和臉頰。
兩人說着話,聽見門外有熟悉而讨厭的說話聲。
餘桐不想去開門,更不想讓娘去自讨沒趣,堂姐說話難聽,她可不樂意奉陪。
“好啦,別皺着臉,當心長大後變醜。”薛氏好笑的起身去開門。
堂姐餘花進來後眼睛像長在天上,連人都不會叫,喊道:“人呢?”大概看對方沒聽懂,她翻了個白眼:“二叔呢!”
薛氏不在意堂姐的高傲态度,溫聲道:“在裏頭教書,花兒可是有急事?”
“噢。”徑直走進大房,一眼看見鎮上豬肉鋪的周勇在地上用木棍寫字,堅毅的面容高大的身影讓餘花心下一動。
于是嬌聲道:“周哥哥,你怎麽也不去找我玩,去年你還給我帶禮物呢。”
周勇沒有接話,不好意思的看老師一眼,得到老師嚴厲的眼神,立刻低頭繼續練字,他今天必須學會五十個大字...
餘花這才想起和二叔打招呼,只有在教書時,二叔變得有些嚴肅吓人。見二叔點點頭,她識趣的不再打擾他們。
堂姐坐在對面,今天她出乎意料的話少,雖然還是一副‘我和你們不一樣’的神情,餘桐也不鳥她,盯着火盆發呆,房間裏靜得很,只有燃燒的柴火不時迸發出火星,餘桐看這些火星飛的老遠,習慣的擡頭看看屋頂以及木質牆體。
“我這身衣裳如何?”堂姐突然出聲。
“不錯。”掃一眼堂姐用紅繩紮的發辮,以及明顯是剛上身的新衣服。冬天的衣服很臃腫,沒有什麽美感,但紅褐色的嶄新衣料,相比餘桐灰仆仆還東補西縫的衣服好的不止一點半點。
但忽然問她幹嘛。
從夏天到冬天,餘花沒有哪一次是看她順眼的,見面不是掐架就是口水仗,今天這麽‘和顏悅色’?
“我娘剛給我裁的。”餘花羞澀不自在的低頭,過了一會又道:“我有些衣裳不穿了,回頭給你帶來,改一改就能穿。”
“謝過堂姐的好意,桐兒有衣裳穿,還是留給別人吧。”
這樣驚悚的态度轉變一直持續到午飯時間,餘花順理成章留下吃飯。
小木桌子擁擠的圍坐五人,午飯有一碗切成手指肚厚的臘肉,餘桐就着米粥連吃五大塊,臘肉特有的香味讓她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美味了。如果不是爹娘不許她吃太多怕吃壞肚子,她能還能吃好幾碗!
坐在她左邊的堂姐小口細嚼,餘桐不由吃驚瞪大眼,她可記得在伯母家時,堂姐不說吃飯狼吞虎咽,也覺沒有這般淑女。
餘桐以為的堂姐要蹭一頓飯的猜想劃掉。
而自從這天以後,堂姐隔三差五的來餘桐家串門,和餘桐一家的關系十八度大轉彎。
爹娘心甚寬慰,侄女懂事明理,不管是不是大人教的,都值得贊揚。
還讓堂姐帶回去兩條臘肉,餘桐還有些不開心呢,總共就五條肉,過年也不見大伯家給他們送點什麽吃的,唯一一次去吃飯都是把爹一個人叫去,沒有她和娘的份。
如果餘桐不是二十幾歲的成年人,堂姐的有意示好以及爹娘引導她要有姐妹愛,怕是她早對堂姐抛開之前的不和了。
除此外,餘桐對家裏快要見底的米缸又開始發愁。
過年有周勇帶來的臘肉、李軒買的米糧,餘桐一家算過了個‘肥年’。
可抵不住四五口人吃飯,一袋糧食眨眼沒了。
為了節省糧食,他們從不做飯,都是熬粥。米飯配着臘肉吃是很香很下飯,但粥能多加點水占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