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2)
大戰鬥力的軍隊,以維持中日之間的實力平衡。但這個平衡太脆弱,總是向不利于中國這方面傾斜,所以,為了避免局勢的惡化,北洋新軍必須要着手加以改造。
這就是蔣方震改造新軍之思想。
這一思想立即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袁世凱是日本人的心腹大敵,對于軍隊的改造始終持高度關注,所以他發現蔣方震這個人才之後,就迫不及待地立即任命其為保定軍校校長,以推行蔣的新軍改造計劃。
但是段祺瑞卻不同意蔣方震的新軍改造計劃。
段祺瑞為啥不同意這個計劃?莫非他跟日本人合穿一條褲子?
非也,段祺瑞也同樣視日本為心腹之患。但問題是,屁股決定腦袋,人的思維取決于他在社會上的具體位置。要知道段祺瑞乃陸軍總長,是軍方的最高長官,負責具體工作,在他眼裏的北洋,首要的問題是服從,一支不肯服從命令、指揮不動的軍隊,肯定不是支好軍隊。
而蔣方震訓練出來的軍官,肯定不會服從段祺瑞的命令,這是明擺着的事。
所以段祺瑞對袁世凱“擅自”越過他,直接任命蔣方震為保定軍校校長之事,感到強烈不滿。可問題是,袁世凱是大總統,他小段再不滿,也沒辦法找袁世凱的麻煩,他只能找蔣方震的麻煩,給蔣方震添堵。
所以,蔣方震到了保定軍校,發現工作難以開展,遂召集學生于操場上,痛斥軍學司長魏宗翰和科長丁錦扯後腿添亂,而後舉槍自殺,幸得傭人扯了他一下,僥幸留得性命,但事情卻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魏宗翰和丁錦這兩個家夥,也以扯後腿的卑鄙小人角色,迅速走紅,搞得人人皆知。
但這倆活寶沒紅多久,人們就發現,這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之所以有膽子敢跟中國最富軍事思想的兵學家蔣方震扯淡,那是因為他們有後臺,有靠山。
這個後臺靠山,就是陸軍總長段祺瑞。
【09.人品反比定律】
到目前為止,史學界對段祺瑞這厮的描寫刻畫,仍不斷變化。若單獨提及段祺瑞,其多半是正面角色。段祺瑞生活儉樸,布衣素食,常年穿家裏做的布襪子,喜讀書,嗜下棋,最尊重知識分子,還喜歡跟知識分子學寫詩。他去武昌迎黎元洪入京時,曾于黃鶴樓前撰一聯,曰:
杯酒話前塵,萬裏濤聲天際湧。
登臨懷故國,八公山色望中收。
這副楹聯,縱然最挑剔的文人學士,也不由得搖頭再搖頭,在心裏亂罵:娘的,你一個摸槍杆子的粗人,居然也能寫出這麽好的楹聯,讓老子咋個混啊。
但一說到蔣方震時,段祺瑞瞬間大變臉,從磊落粗豪的武夫,變成了卑鄙小人。這個歷史走向實有其必然因素,讓人徒然嘆息無可奈何。
段祺瑞被指控:他多次截留保定軍校的經費,還故意找蔣方震的麻煩,給蔣方震添堵,搞得蔣方震無法如願訓練軍官,激怒之下,拔槍自殺。
蔣方震的傷勢好轉之後,袁世凱重視他的才幹,專門任命他為總統府軍事處參議。
這一任命,說明袁世凱确屬一心為國、重視人才的。
當然,這道任命仍然需要段祺瑞簽字,發委任狀。
可你猜猜段祺瑞這厮幹了什麽?
你絕對猜不到,他竟然遲遲不給蔣方震發委任狀。他想幹啥?難道還想逼蔣方震再自殺一次嗎?
真是太不像話了。
袁世凱發現段祺瑞那厮還在扯後腿,恚怒已極,親自來寫委任狀,這一次,老袁也火大了,明文寫上委任蔣方震為軍事處“頭等”參議,而且還在“頭等”兩個字上,畫了兩個巨大的圈,意思是讓段祺瑞自己看個清楚。
這場沖突,盡管段祺瑞有他自己的理由,但公正的轉盤指針,卻是指向袁世凱和蔣方震的,段祺瑞明顯不是個東西。
這就難怪他和愛着他的許小姐終生也未能走到一起去,走到一起幹什麽?讓許小姐看他天天幹這種丢人現眼、嫉賢妒能的事情嗎?只怕許小姐遲早也會被他活活氣死。
就算是氣不死,也難免吃醋而死。段祺瑞這厮,只美貌的小妾就有仨,雖說當年有本事的男人,總愛多娶幾個溫柔女生,算是幫助女生解決生計問題吧。但由此可以看出,段祺瑞對許小姐,并非那麽重情專一。
此事不提也罷。
但人生如戲,角色互替。在扮演好人壞人這個問題上,是有一條客觀規律的,這條規律就是:你周圍人的人品,與你自己的人品成反比。
簡單說來就是:如果你認為演壞人蠻好,就會發現自己不幸跌落于好人堆中,被千夫所指,罵到半死。你發現壞人不好幹,那就轉行當好人吧,可等你專職扮演了好人,又會發現周圍都是壞人,都在琢磨着欺負欺負你這個實心眼的好人。
這條規律,在段祺瑞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明确地說,當他做壞人,偷偷給兵學家蔣方震添亂時,所有人都是好人,都在義憤填膺地斥責他。可當段祺瑞猛打方向盤,駛上好人的光明大道時,卻吃驚地發現衆人早已經擠入壞人的綠色通道,仍然是合起夥來,持之以恒地修理他。
這裏說的就是北洋才子徐樹铮之事。
【10.神童出世不讀書】
說起徐樹铮,于北洋黑壓壓的将星之中,極是惹眼。
徐樹铮,江蘇蕭縣人,祖上世代務農,祖傳最有文化含量的活兒,就是背個糞筐出門拾糞。但到了徐樹铮他爹徐世道那一輩,卻文星突起,徐世道打生下來後,見到帶字的紙片就手舞足蹈,長大後一邊耕田一邊讀書,結果入選貢生,從農夫轉型為鄉村小學教師。
話說徐世道在成為孩子王後,便潛心研究孩子的學習心理,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全部應用于兒子徐樹铮身上。書上說父親教導他時,不擇時間場地,不管拉屎放屁,耍盡花樣地引誘兒子讀書。有一次他扶兒子騎驢,口稱“驢鳴雙耳豎”,讓兒子立即對出下聯,小徐樹铮手忙腳亂,脫口冒出一句“狗尿一蹄翹”,讓他爹聽了後,差點兒沒哭出來。
出了這個笑話之後,鄉人大奇,皆稱其為徐家小神童,七歲能詩。結果惹惱了一個讀書老頭,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專門來找七歲小朋友徐樹铮的麻煩。
老頭來了之後,擺開場子挑戰,他出上聯:推窗望月。看小徐樹铮如何對下聯。
當時徐樹铮出來,對曰:拔山超海。那老頭聽了此聯,驚得面無人色,掉頭便走。
七歲童子,一聯敗老頭。徐樹铮得勝之後,揚揚自得,于是他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游戲,出門去找最牛氣的人,無事生非地挑釁一番,這樣的人生堪稱傳奇。于是他東打聽,西打聽,終于打聽到有一個老頭,棋藝自诩天下無敵,在他的棋盤上,己方老帥是用釘子釘死在棋盤上的,表示他贏對方,從不需要挪動老帥。
徐樹铮聞之大怒,便不辭跋山涉水之艱辛,千裏迢迢地找了去,與老頭展開博弈。戰至最後,老頭火冒三丈,猛地舉起羊角錘,咔啦一聲,将老帥取下來,然後挪動着老帥到處亂竄,以逃避徐樹铮的追殺。
從此徐樹铮名氣越來越大,到他十三歲那一年,輕取鄉試第一名,從此成為朝廷補貼衣食的秀才。此後他愈發狂妄,恨不得把眼睛長到頭頂上。于是鄉野之間舉凡長了胡子的,都來徐樹铮家,勸說他父親管教管教徐樹铮,這孩子得管啊,不管怎麽行?他太聰明了,再不管,将來會成禍害的。
剛開始時,徐樹铮父親只笑不答,但來勸的人越來越多,漸成潮流,三鄉五裏的長胡子老頭,如果不來徐家勸說管教徐樹铮的話,就感覺自己很沒品位,跟不上時代。這時候徐樹铮的父親,不得不說話了。
他說:有什麽好管的?想想我們小時候,表現得只比這孩子差,不比這孩子好。你一個笨人,憑什麽管教聰明人呢?就讓這孩子自己體悟吧,他懂得的道理會比我們多,他管教自己的效果也會比我們管教更好。
徐樹铮自述說,當時他聽了父親這番話,猶如五雷轟頂,萬念紛起紛落,心智驟失其依。
是夜,徐樹铮躺在被窩裏,圓睜着兩眼,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嚴肅思考:我為啥要讀書呢?為啥?到底為啥呢?
思考了整整一夜,終于思考出來個眉目:嗚呼,吾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可是讀了厚厚的四書五經,中華非但沒掘起,反而越來越差勁,可見這書讀不得。再加上他曾經考舉人而不中,此時越發地堅定了他這個信念。
那麽不讀書,又如何報效國家呢?
當天,他将家裏的錢偷出來,徒步離家遠行,要去報名當兵。
【11.腦子真的進水了】
首次離家出逃,未至江浦,徐樹铮就被母親派出來的人馬,逮住押回了家。回家進門一看,嘿,好一個溫柔漂亮的小媳婦,正坐在炕上等着自己呢。
原來母親為了拴住兒子的心,專門給兒子娶了個漂亮媳婦。
漂亮媳婦好,徐樹铮欣欣然入洞房。
幾日後,他從洞房裏出來,找到父親說:爹,我想了又想,覺得還是應該從軍,報效國家。我不要老死于鄉間,成為一名迂腐老夫子,與國無益,與己無利。
父親問:這事兒,你跟你媳婦商量過了沒有?
徐樹铮道:商量過了,她把帶過來的嫁妝,都給了我做盤纏。說是我出門在外,身上不能少了錢。
父親道:既然這樣,那你等我把家裏累年的積蓄,全部取出來給你。你此行遠近我不管,但無論如何,你得幹出個名堂來,不能讓你媳婦白白地守空房。
于是徐樹铮與媳婦告別,取路山東,去找當時的山東巡撫袁世凱。到了濟南,他給袁世凱寫了封書信,信上說:國事之敗,敗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頓濟時,舍經武無急務。意思是說:當前國家最急迫的任務,就是強大軍事。袁世凱見信後大喜,就叫來道臺朱鐘琪,說:小朱,你來看看這封信,這肯定是個人才啊,你替我面試面試。
朱鐘琪道:為啥要讓我面試呢?你咋不自己面試呢?
袁世凱解釋說:你看,我媽媽這不剛死,我正在替老人服喪戴孝,不方便嘛。
于是道臺朱鐘琪出來,面試徐樹铮,卻不想兩人價值觀不同,話不投機,面試的結果是不歡而散。悲憤至極的徐樹铮出來後,賦詩一首,曰:
性氣粗豪不自收,等閑歲月太難留!
安能化得身千億,處處迎風上酒樓。
此詩迅速傳開,不久就傳到了其家鄉。父親知道這首爛詩是自己兒子寫的,就給徐樹铮寫信,大意是:孩子啊,你出山,就是要想辦法讓別人用你。別人不肯用你,那是因為你眼光太高,老是想騎在用你的人脖子上,這不行啊,這世上的人,哪個用你的目的是讓你騎在他脖子上耍威風呢?
正所謂知子莫如父,父親的這番話,正說到徐樹铮性格弱點上。可饒是這老頭讀書破萬卷,也想不到這世上之人,千奇百怪,硬有那種願意讓徐樹铮騎在自己脖子上的怪人。
眨眼工夫到了冬天,徐樹铮困居于濟南的高升店,無所事事,就穿了件夾袍,在大堂上寫楹聯,一邊寫一邊嘀咕:憑啥呀,憑啥不讓我騎在你脖子上?我就是要騎,就要騎……正嘀咕着,旁邊站着名軍官,招呼他:朋友,你這字寫得不錯啊,有時間沒有?咱們聊聊天如何?
聊就聊呗,于是兩人坐下來東拉西扯,聽徐樹铮說完了他的情況,那軍官說:原來是這樣啊,你既然想從軍,那就到我的軍營裏如何?
徐樹铮問:你是哪頭蒜啊?
對方回答:我是段祺瑞。
從此,徐樹铮就跟了段祺瑞。
他先當抄抄寫寫的文員,偶爾跟着士兵練武,再後來被送到日本士官學校,回來後仍然是跟在段祺瑞身邊混。到辛亥年間,武昌首義,徐樹铮跟随段祺瑞去戰場上暴打革命領袖肥仔黎元洪,這時間發生了一樁事,把他的價值,一下子凸顯了出來。
當時,北洋軍鏖戰于武漢三鎮,戰事正酣,段祺瑞部縱火漢口。于是記者飛跑了來,問:為啥要放火啊?
段祺瑞給出了一個極缺心眼的回答:縱火,乃打仗之兵法也。豈不聞孫子曰,凡火攻者有五,敵軍散布于街內,藏于暗處,而我軍在明處,如果不用火攻,我軍必然會有重大傷亡。
記者心裏樂得快要瘋了,奮筆疾書,段祺瑞這個回答,足夠他死一百次的,身敗名裂是必須的。記載下來後,記者飛奔報館,要讓段祺瑞死得很難看。正奔之際,前方突然殺出一隊人馬,截住去路,細看來人,原來是徐樹铮。
徐樹铮對記者說:是這麽回事,剛才段軍統喝多了,腦子一時進水,亂答一氣。其實不是那樣的,火燒漢口,并非段軍統下的命令,此事造成了民衆死亡,段軍統極為悲憤,已經申報朝廷,要追查肇事者。還要認真詳細地調查民衆生命財産的損失,予以賠償。漢口大戰,殃及無辜百姓,段軍統深表痛心,已經表示要盡全力維持停戰局面,避免戰事再起,使我無辜百姓,再遭兵禍……你快寫啊,就照我剛才這麽說的寫。
記者搖頭:抱歉,我還是要發表段軍統剛才的講話,你說的這一套不好玩,沒新聞賣點,不符合新聞報道準則。
徐樹铮轉身,端來厚厚兩沓錢:再商量商量吧,段軍統剛才腦子是真的進水了,還是發表我這段吧,好不好?
記者憤然起身:想用金錢收買我嗎?休想,你這是對我人格的羞辱!
徐樹铮:你看你……來人,給我把這個造謠惑衆的家夥的腦殼砍下來,哼,這可是你替我省錢的,怪不得我。
刀斧手奔上前來,拖了記者就要砍腦殼。記者急了:別砍,別砍,把錢給我,我發表你剛才的那一段還不行嗎?
【12.替老板背黑鍋】
北洋評論段祺瑞之為人,說他是剛愎他用。這裏的“他”,就是指徐樹铮。這是因為徐樹铮替段祺瑞擔了太多的風險,擦了太多的屁股,說穿了,徐樹铮起到的是替段祺瑞遮風的作用,替段祺瑞得罪人。
最廣為人知的一件事,是北洋軍中,有一名姓李的軍官被撤了職,無處吃飯,就來找段祺瑞,段祺瑞答應了,轉徐樹铮辦理。徐樹铮卻批了一句話:查該員無大用處,批駁,驗過。把段祺瑞的吩咐打了回去。
于是這名姓李的軍官最終也沒謀到差事,只能灰溜溜地走人。臨了還不怪段祺瑞,只怪徐樹铮不是個東西。
所以這徐樹铮,在陸軍總長府極是礙眼,招無數人憎恨。當時有句話,叫段祺瑞說了不算,徐樹铮說了才算,總之,徐樹铮當段祺瑞的家,是段祺瑞的老板。
除此之外,徐樹铮還幹過一樁駭人聽聞的勾當,說出來能把段祺瑞、袁世凱吓死。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登陸青島,搶奪德國租界之時,徐樹铮秘密找來山東督軍靳雲鵬,要借道山東,給德國人送一火車的軍火去。聽了這個消息,靳雲鵬吓得差一點兒傻掉,問:老徐啊,這事兒不對吧?都知道你是有名的親日派,怎麽給德國人送軍火呢?
徐樹铮答:日本,是中國最強的鄰居,生性蠻橫,霸道無比。中國的任何事,如果日本不答應,你就辦不成,所以我才被迫親日。但日本實乃中國之大敵,絕不會看着中國強大起來不加以幹涉,而将來真正能夠成為中國人朋友的,只有美國和德國,你說我不幫助德國人,難道幫助日本人嗎?
靳雲鵬問:就算如此的話,現在德日交戰,我們中國是處于中立狀态的,你這麽幫助德國人,萬一被日本人發現,怎麽得了?
徐樹铮答:所以這件事,既非大總統的吩咐,也非陸總長的安排,全是我一個人的主意。事情無論成與不成,終究不能張揚。只不過,一旦事發,日本人追究起來,最多我一個人擔責,斷不至于影響到國家大事。
這件事辦得很順利,軍火被偷偷運入德租界,日本人做夢也想不到中國人敢算計他們,只是德國太不給力,沒幾天就被日本人打得老實了。但德國人對于中國的幫助很是感激,就連段祺瑞後來知道了這事兒,也認為辦得不錯。
按理來說,徐樹铮這麽賣命,袁世凱應該知道他的苦衷,可是很奇怪,袁世凱卻特別讨厭這個徐樹铮,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小扇子。意思是說,徐樹铮是段祺瑞的狗頭軍師。
每隔一段時間,袁世凱就來找徐樹铮的麻煩,發公文要将徐樹铮調走。每一次都是段祺瑞攔着不讓。這種事次數多了,袁世凱就有些沉不住氣,幹脆把段祺瑞叫過去,吩咐道:那個誰,對了,就是徐樹铮,快點兒給他挪個地方吧,我一看到這個人就煩。
段祺瑞回答:請總統先免我的職,然後你想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段祺瑞這麽個搞法,讓袁世凱很生氣。緊接着又爆發了春節叩頭門事件,這件事讓段祺瑞和袁世凱的沖突,徹底公開化了。
話說到了1915年,朝野複辟的勢力越來越強勢,北洋軍人不知是誰挑頭,率先恢複了跪拜大禮。只有段祺瑞堅決擡杠到底,死活不肯下跪,要知道是他提着腦袋,才在庚子國變之後,讓中國的軍人站了起來,可這些軍人自己又撲通通全都跪下了,段祺瑞氣得半死,當然不樂意下跪了。
這時候老搭檔馮國璋跑來圓場,對段祺瑞說:小段,我知道你脖子硬,咱們這麽多年了,我還不知道你嗎?不過你弄差了一件事,咱們這次給大總統磕頭,并非恢複跪拜之禮,這不是過年了嗎?怎麽說也是大總統栽培了咱們,就算是小輩給長輩磕幾個頭,你不至于非要擡杠吧?
好說歹說,馮國璋強拖着段祺瑞去見袁世凱,然後兩人相并跪下磕頭。袁世凱當時又驚又喜,要知道此二人者,在北洋中勢力已經養成,尾大不掉。袁世凱最頭疼的就是他們兩個,如今此二人願意給自己磕頭,袁世凱如何不喜?立即吩咐自己的兒子們,過來向兩人磕頭還禮。
袁家的幾個兒子都過來了,一起跪下向段祺瑞、馮國璋兩人磕頭。只有大公子袁克定不為所動,神态倨傲地站在一邊。
段祺瑞怒不可遏,馮國璋也是氣得兩手發抖,兩人出了門,段祺瑞說:老頭子倒還謙遜,大少爺卻架子十足,哪裏拿我們當人!我們做了上一輩子的狗,還要做下一輩子的狗!
馮國璋道:芝泉,莫說你發怒,我亦忍耐不住,今後我跟着你走,我們不能再當一輩子的狗了。
看着兩人怒氣沖沖地出了門,袁世凱大罵袁克定惹禍。可是袁克定也有話說。
他說:這兩個人是你養大的,若不折折他們的傲氣,将來怎麽駕馭?
無法駕馭,這就是袁世凱面對北洋這部老式戰車,所發出來的感慨。
【13.北洋破裂】
此後,就是袁克定組織太子黨人馬,意欲奪取軍權。由袁世凱出面,要求擔任模範團團長,不想段祺瑞擺出一張後娘臉,說什麽也不同意,氣得袁世凱說了一句:你看我來擔任團長,行不行?
這本來是一句氣話,誰也沒料到最後竟弄假成真,袁世凱居然真的當上了模範團第一期的團長。
事情弄到這一步,袁世凱和段祺瑞之間的關系,已經徹底弄僵了。
在這節骨眼上,楊度跑了來,獻計要搞掉段祺瑞。
楊度的辦法,是先成立一個全國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要用這個部門,駕空段祺瑞的陸軍部。這個新部門将由中國最優秀的軍事天才蔡锷擔綱,段祺瑞這個部門,變成了只是辦事的。
這一招好,諒段祺瑞無力招架。
無力招架就不招架,段祺瑞幹脆不來上班了,消極怠工,以示抗議。正抗議着,袁世凱忽然把他叫到大總統府,詢問他一件事。段祺瑞回答:這事兒我不知道,你等我回陸軍部,問問徐世铮。
原來段祺瑞不來上班了,徐樹铮那厮稱霸陸軍部,逮到公文亂發一氣,根本不跟段祺瑞打招呼。
看到這情形,袁世凱腦子又犯了渾,嘆息說:咱們這團體裏,啊,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啊,芝泉在家做總長,啊,老是不來上班,啊,不上班……
到了這一步,按說應該有個明白人出來調解一下,都是北洋的老人嘛,何必弄得這麽緊張?
但沒有人有資格調解袁世凱和段祺瑞之間的不和,相反,兩人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熱點,讓段祺瑞與袁世凱兩人漸行漸遠,彼此只能看到對方的背影。
接下來日本人弄出來“二十一條”,袁世凱立即精神抖擻,異常亢奮地琢磨招數應對。正忙得不可開交,段祺瑞突然遞上來一紙公文,袁世凱以為是軍方的表态,急忙打開,不想卻是陸軍部要求加薪的報告。
當時袁世凱氣得就哭了,批了八個大字:
稍有人心,當不出此。
意思是說,段祺瑞啊段祺瑞,你但凡有一點點人性,一點點,只需要一點點,你就不會偏挑這節骨眼上添亂。
段祺瑞也意識到自己有點兒不對了,“二十一條”都來了,非要這時候加薪,難怪讓袁世凱罵你。于是為了彌補裂縫,段祺瑞又關起門來,搞了個對日宣戰聲明,通電各省督軍,要求大家簽字表态。
段祺瑞這麽個搞法,大概是希望以軍方通電簽名的形式,表态支持袁世凱。不想他和袁世凱的沖突表面化,大家躲都躲不及,誰還會蹚這渾水?居然無人理會。正在郁悶之際,“二十一條”危機被袁世凱輕松化解,渡過了危局。然後袁世凱看到了段祺瑞要求對日宣戰的聲明,更加惱火,笑着說:芝泉老是唱反調,你要走就走嘛,何必口出惡聲?
袁世凱把這個通電,理解成了段祺瑞反對他的意思,雖然這個誤解很明顯,但袁世凱不想解釋,段祺瑞也不想,于是事态進一步惡化。
幾天後,袁世凱召段祺瑞,見面就說:芝泉,你臉色不好,我看你還是休養一段時間再說吧。
段祺瑞無語,遞上辭呈。
時間是1915年5月1日,北洋破裂。
【14.皇帝禦筆馬生角】
袁世凱與段祺瑞關系破裂之後,下一個就是馮國璋了。
說起馮國璋與段祺瑞之間的關系,那是極盡微妙的上下鋪關系。如果段祺瑞風光了,第一個看不過眼的,必然是馮國璋,冷嘲是必須的,熱諷是難免的,捎帶腳搞點兒小動作給段祺瑞添添堵,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如果有別人也對段祺瑞這樣做,那卻是絕對不允許的。
老戰友之間的關系,就是這麽暧昧,不是情人勝過情人。自己打他爹也可以,自己罵他娘也可以,別人卻不可以說一個字。
所以段祺瑞吃癟,慘遭袁世凱修理,第一個看不過眼的,就是馮國璋。而推究起來,馮國璋對袁世凱的怨氣,比段祺瑞更深。
早在黎元洪武昌義舉,天下響應之時,馮國璋就率軍決戰大武漢,輕取漢陽,正欲揮師直入,搗毀民軍之時,不提防袁世凱背後突然來了記窩心拳,将馮國璋調回京,發配于察哈爾當都統,這就等于馮國璋被放逐了。當時馮國璋怒火中燒,回北京後不去見袁世凱,也不去察哈爾,就在家把門一關,自己一個人生悶氣。
正生氣之間,忽然袁克定來了,手裏拿着馮國璋以前向袁世凱拜門時的門生帖子,進門就叫四叔,撲通給馮國璋跪下。袁世凱把這個帖子退回來,意思是說,以後不再認馮國璋當門生,而是視為兄弟。袁世凱這一手,讓馮國璋始料未及,當下緩和了兩人的關系,哄得馮國璋心甘情願出門,替袁世凱擺平了最頭疼的羽林軍鬧事。
此後馮國璋與袁世凱之間的關系,始終是非常微妙,到了段祺瑞被放逐之時,突然間橫空裏殺出來個神秘怪人胡嗣瑗,導致兩人之間的關系迅速冷卻,接近于冰點。
說起這位胡嗣瑗,此人曾在清朝任官,清帝退位後他好不樂意,總覺得中國人不能這麽胡來,怎麽可以欺負皇帝呢?人家皇帝容易嗎?你說炒皇帝鱿魚就炒,這還像話嗎?于是胡嗣瑗就成為了意志堅忍的複辟派,發下大志願要重扶清室登基。
而馮國璋呢,他同樣也覺得自己對不起清室,因為他在攻下漢陽之後,被清室封為男爵。所以從道義上來講,他不應該欺負清室,而應該幫助清帝恢複皇位。馮國璋有這個想法,所以對遜帝溥儀極為尊崇,聽說少年溥儀超喜歡畫畫,于是他就排隊去求畫,溥儀果然給他畫了一幅,拿回來一瞧,馮國璋登時就呆住了,急令快點兒把畫燒掉。
溥儀給馮國璋畫的是什麽呢?
據說畫了一匹馬,腦袋上長了兩只角。暗喻馬生兩角是為馮,畫上還有題款,曰:此吾家千裏駒也。
溥儀的這一手,讓馮國璋對清室的忠貞之心,一下子冷了。對人說:溥儀這孩子濫用聰明,舉止輕浮。從此再也不琢磨扶持清帝登基的事情了。
但在胡嗣瑗事件爆發之時,溥儀還沒有畫那幅怪畫,而且當時的輿論主流,也在呼籲清帝複位,所以馮國璋和胡嗣瑗一見如故,兩人成為知己。不久又由胡嗣瑗牽線,讓馮國璋與康有為、梁啓超接上了頭,從此形成了一個奇怪的政治陣營。
這個新的政治陣營,引發了袁世凱強烈的不安。于是袁世凱連連簽發命令,要将胡嗣瑗從馮國璋身邊調開。卻不想馮國璋不予理睬,居然拿袁世凱的命令不當回事。
袁世凱急了,派秘書阮忠樞去找馮國璋,要求老馮執行命令。老馮斷然拒絕,他是如何拒絕的,不太清楚,因為缺乏相關的資料記載,但這個拒絕卻意味着,北洋,已經不再是袁世凱的私家菜園子了,它那獨特而強硬的意志,越來越明晰地顯現出來。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城中,連現兩起謀刺異案,使袁世凱與他親手締造的北洋,呈現出極盡微妙的勢力對決局面。
【15.獨腿首相慘遭追殺】
1915年冬,時近袁世凱登基的日子,北京城中,驚現大案。
具體說來,當時的大案至少有四樁,一曰陸徵祥挨罵案,二曰紫禁城中炸彈案,三曰太子追殺段祺瑞案,四曰段祺瑞不知被誰追殺案。總之是一案比一案玄奇,一案比一案離譜,尤其是第一樁陸徵祥挨罵案,此案讓陸徵祥哭了幾十年,也沒弄清楚是怎麽一回事。
這件怪案,發生在“二十一條”談判終了後,陸徵祥重返日本,繼續當他的中國駐日公使。有一天他正幸福地喝着清酒,吃着生魚片,跟老婆你侬我侬時,忽然間大隈重信首相派人來,叫陸徵祥快點兒去首相府,有好事。
陸徵祥興沖沖地趕到,到地方就見大隈重信正用他那唯一的腿蹦來蹦去,見他來到,嗖的一聲蹦到他跟前,大吼道:斯啦斯啦的,八格壓鹿!
陸徵祥當時就呆住了:大隈兄弟,何故罵人呢?有話你就不能好好說嗎?
大隈:你的良心,大大的壞啦!
我的良心……陸徵祥氣得手腳冰冷:大隈呀,不是我說你,多少年你也改不了這個暴脾氣,你看你就因為脾氣太暴躁,讓人家卸掉了你一條腿,怎麽還不吸取教訓呢?
你的八格壓鹿,你全家八格壓鹿!大隈重信瘋吼着,丢過來一張報紙:你自己看看,這是人幹的事嗎?
陸徵祥接過報紙:大隈兄弟,能不能先上杯茶?我看報有個習慣,一定要先上茶,還需要一支雪茄……聽到大隈突兀地發出一聲狂吼,陸徵祥不敢要茶要水了,急忙打開報紙:哈哈,原來是美國人的《紐約時報》,這家報紙老缺德了,啥玩意兒都敢登,我老早就對美國人提出過建議了,早就應該成立個宣傳部,要抓好輿論引導作用啊,老是讓媒體放任自流,想說啥就說啥,這怎麽行啊,這樣不行的……一邊碎嘴子,陸徵祥一邊不緊不慢地在報紙上找消息:咦,看到了,這是咱們兩家談判的最後條約文本,居然一個字也不差,全都登出來了啊。
大隈重信吼道:陸徵祥,你個王八蛋,我就知道不能同你們中國人共事,當初我曾告訴你,此事除了你、我和袁總統之外,不許第四個人得知,可你們為什麽要把消息洩露出去?你們為什麽要幹這種缺德事?
陸徵祥笑道:大隈兄弟,你莫急,你看看我給你帶什麽好東西來啦。這是我們中國特使周自齊,他可是跟你齊名的人物啊,你創建了日本早稻田大學,人家周自齊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