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2)
兄們好,反清複明啦,你們的指揮官是哪一個?快點叫他來見我。
幾個士兵從戰壕裏出來,向着史久光這邊走來。史久光跳下馬,迎了上去:弟兄們,你們到底是哪一部分的啊,怎麽老是沖着人家浙軍開槍……哎,你幹什麽,這是幹什麽……史久光的手臂,竟然被那幾名士兵反扭了過去。
随行而來的兩名騎兵急忙上前阻止:哎哎,你們怎麽敢扭史參謀,他是總司令部……砰!對面一槍打來,一名騎兵痛叫一聲,受傷倒在地上。另一名騎兵大駭,扭頭就向三匹戰馬跑去,可是那三匹馬極是沒出息,一見這邊打起來,不等自家主人跳到背上,掉頭飛也似的狂逃,騎兵拼命撲騰着兩條腿,在後面咬牙追趕,可是兩條腿的人,又如何能夠追趕上四條腿的馬?
等騎兵累得半死不活,費力牛喘着跑回自己的陣地,那三匹戰馬早就回來了,正悠閑自在的吃草。
騎兵牛喘息着向指揮官朱瑞報告:報告,左翼兄弟部隊,把史參謀逮走了。
朱瑞說:你看看,我說左翼兄弟部隊向我們開槍,史參謀還非要說是我不對,這回到底是誰不對,總該弄清楚了吧?
給總司令部發電,讓司令部自己朝左翼兄弟部隊把人要回來。
電報正要發出,朱瑞突覺不對:等等,再加一份電報,問問咱們的左翼兄弟部隊,到底是誰啊。
不久總司令部回電:你好像就沒有左翼兄弟部隊。
朱瑞呆怔良久,哭了。說:哪裏是什麽兄弟部隊啊,左邊原來是張勳的江防軍!
人家早就把我們給包圍了。
【09.革命黨的克星】
史久光稀裏糊塗,錯拿江防軍當自家的部隊,自己送上門去,被人家捆了個結實,粽子一樣四蹄倒攢,用一匹馬馱了,押送到了南京城。
他被押到了督署,先是扔在地上沒人理會,後來來了幾個人,替他解開手腳上的繩子,帶他進了一間屋子。
屋子裏邊,擺着一桌子豐盛的酒菜,一個年輕人面目冷峻,眼神淩厲,正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喝酒,見史進光進來,哈哈大笑起來:我以為是誰,原來是你老史,快點把你的髒手洗幹淨,過來喝酒。
史久光狐疑地道:你認識我?
Advertisement
年輕人道:扒了你的皮,我認得你的骨頭!你是我的師弟,你想我怎麽可能不認識你?
原來你也是留日學生!而且還是士官學校的。史久光大喜,飛快的在一個侍女端過來的水盆裏洗了手,趕緊在座位上坐好,拿起筷子飛快的吃起菜來:媽的,這仗打的,餓了快一天了。老校友的飯局,不吃白不吃,王八蛋才不吃。
看史久光吃得歡勢,那年輕人在一邊笑眯眯地看着,還吩咐人再上兩個熱菜,務須讓老史吃好。既然知道此人是自己的校友,史久光心中大定,絲毫也不虧待自己,吃了個肚皮肥圓,打了一個飽噎,斜眼看着年輕人:你是第幾期的?
年輕人道:第一期。
史久光吓了一跳:原來是大師兄,看你模樣可真年輕啊。你們一期出的人才最多,第六鎮的吳祿貞,東北的藍天蔚,山西的閻錫山,赫赫有名的士官三傑啊,後來的幾期明顯就差着,要不是有程潛,李烈鈞這些人撐着,士官學校的牌子就算是砸了。
年輕人笑:你說的都是人傑,不過你老史也不差啊,只是缺少機會罷了。
史久光撇撇嘴,心說:看不出來這家夥,真有心計,我還沒勸他革命,他倒先給我下了套。他說我缺少機會,我一點頭,他馬上給我個機會當官,到時候豈不是讓我為難?不答應吧,老校友的情誼可就說不過去了。答應吧,那以後還怎麽革命?不行,我得先下手為強,先勸他革命,他如果拒絕的話,老校友的面子上抹不開,不拒絕的話,哈哈哈,不拒絕話,幫我拿下南京,豈不是為革命立了大功?
于是史久光神色一斂,說道:兄弟,我們是老校友,堪稱手足情誼,所以有句話,我不能不對你說:你應該還記得,我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是何等受到日本人的歧視?都笑話我們頭上拖着那條大辮子,讓我們丢盡了臉面。中國人被人家日本人瞧不起啊,連睡個日本小女傭,都會被人家訛上,輕者賠錢,重者被學校開除,為什麽會這樣呢?還不是因為咱們國家疲弱,讓人家瞧不起?
年輕人點頭:你說得沒錯,不過睡小女傭的事……你說你去了日本不好好讀書,睡人家小女傭幹什麽!
史久光道:我只是打個比方,你看現在這情形,革命已經成了氣候,武昌的黎元洪雖然胖了點,但號令山河,指揮若定,全國一片響應啊。再說咱們士官學校畢業出來的,吳祿貞出任燕晉聯軍大都督,李烈鈞出任安徽大都督,程潛在武昌替黎元洪打炮,閻錫山在山西革命,藍天蔚在東北革命,連最沒出息的我史久光,都來到了這南京死生之地,抛頭顱,灑熱血,我們圖個什麽?不就是希翼國家強盛嗎?我們這些士官學校的校友,都在為國家犧牲自己,可你在幹什麽?看看你自己吧,養得細皮嫩肉的,吃着山珍海味,身邊是貌美如花的女人,就你這沒出息的樣子,對得起我們這些老校友嗎?
年輕人:老史啊,你說得都有道理,可有一件事你卻忘了,樹有根,水有源,做人萬萬不能忘本。不說別人,單說你老史,你能夠去日本士官學校進修,是誰給你提供的機會?是愛新覺羅皇氏開恩,拿出國庫裏的銀子來幫助你們成才,你花了皇家的銀子,就算是不思感謝,也不能狼子反噬,恩将仇報吧?
史久光拍案而起:擲爾頭顱,暴爾肝腦,與爾世仇滿洲人,與爾之公敵愛新覺羅氏馳騁于槍林彈雨中,起死回生,反命還魂,出十八層地獄,升三十三天堂……
年輕人拂然變色:革命軍!
史久光慢慢坐下:沒錯,是鄒容的《革命軍》。
年輕人沉默了一會兒:老史,你不是想勸我也革命吧?
史久光:我雖然質智粗鈍,比不了李烈鈞也比不了閻錫山,可我都能革命,你為什麽又不能?
年輕人:我是真的不能。
史久光:理由?
年輕人:因為我是鐵良。
撲通一聲,史久光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寧漢将軍鐵良,愛新覺羅氏皇族最優秀的成員,此人毅力堅忍,智慧果決,是革命黨最害怕的克星。他在這裏,革命成功的可能,就永遠也不會有任何希望。
但話也不能說得太過于絕對,鐵良在,革命或許不會有希望。但當另一個人進入南京城的時候,革命成功已經不再是一個希望,而是一個必然。
這個影響并最終主導中國戰局的人,此時正在張勳的房間裏。
【10.帝國的隐患】
來人走進屋裏,張勳已經跪拜于地:恩師在上,弟子張勳有禮了。
來人走到正中的椅子前,坐下來,看着張勳,不吭聲。
張勳問:老師國務繁重,如何還會有閑暇來到這南京城?
對方只有冷冰冰的一句話:如我不來,你就會死。
張勳怔了一怔,突然大放號啕。
張勳委屈啊,他太委屈了。最初他以為自己已為這個世界所抛棄,像一條狗,死在南京城中最陰暗冰冷的胡同裏。這也是他為自己選擇的死法,求仁得仁,他無所怨。只不過他心裏的委屈,實在無以傾述,也只有見到這世界唯一關愛他的人,才會忍不住大放號啕。
早在武昌一聲槍響,他就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
他是一個典型的舊時代軍人,有自己心中的信念,有自己做人之原則。武昌槍聲将大中國逼至一個十字路口,首當其沖的,正是如張勳這樣優秀的軍人。于張勳而言,向前一步是死,向後一步,亦是死。或是身死,或是心死。真正的軍人是不會選擇心死的。行屍走肉一般的活着,靈魂已然不存,徒留軀殼一具,這種恥辱不是張勳所能夠接受的。
所以張勳選擇了身死。
他只是奇怪,為什麽他至今還活着。
現在他才知道,是他的名譽上的恩師,軍機大臣徐世昌庇護了他。
徐世昌秘密出京,悄悄來到南京城,只為救他這個不成材的弟子一命。
南京城下,義軍嚣嚣,六路齊至,四面進發,如這般疥癬之患,根本就不放在他張勳的眼裏。
因為他是北洋的人。
他在北洋,或許是排不上號,不為人所重視。但出了北洋,放眼天下,又有誰是他的對手?
北洋盡攬天下之英才,甚至到了幾無遺漏的地步。如果說大中國還有誰敢正眼看北洋一眼的話,或許只有黎大胖子黎元洪了。黎元洪不過是湖北第六鎮新軍一介協統,卻能夠號令山河,攪動得周天寒徹,令得天下英雄奉其號令,四面起事,八方豎旗,堪堪将個大清帝國逼至風雨飄搖之末路。
但即使是如黎元洪這般英雄人物,北洋随便拿出一個馮國璋,就足以擺平。
而南京城下的徐紹桢,更是不堪提起,倘若張勳放開手腳,主動出擊,彙集于鎮江的烏合之衆,又如何當得住他5萬江防軍的重力一擊?
然而季氏之患,在于蕭牆之內。張勳之所以不敢出擊,一任兵力稀少的聯軍躍躍欲試,連踢帶打。那只是因為,張勳面臨着遠比徐紹桢更可怕的敵人:
北洋!
正是這強大的北洋,構成了帝國最為恐怖的威脅。
張勳身在北洋,最是知道這龐大的軍事集團,早就不安于隐身于帝國的陰影之下,渴望着将自己的政治理想擴張開來。這政治理想錯綜複雜,烏七八糟,什麽玩意兒你都能夠從中找到,唯獨缺少的,是對帝國的忠誠。
張勳的悲慘宿命就在于,能力最不堪提起的他,偏偏是北洋中唯一對帝國懷有忠誠之念的人。正是因為他的能力缺失,才視忠誠為自己的精神支柱。缺少了這種以忠誠為材質的精神力量,他張勳就不再成其為張勳。
在此,終于構成了張勳和北洋之間的致命沖突。
【11.從此不共戴天】
在南京,張勳眼看着馮國璋,在武昌城外進進退退,養患自重。他耳聽着電報房中,一封又一封的北洋來電,令他即刻返回京師。而且張勳知道,袁世凱至少給馮國璋打過七封電報,阻止馮國璋對武昌的進攻。電文上說:
不得漢陽,不足以奪民軍之氣。不失南京,不足以寒清軍之膽!
袁世凱,早已将南京設定為南方革命黨的勢力範圍。是以張勳知道,一旦他奉命離開,革命黨人就會在第一時間湧入這座古城,掠去舊時代軍人最後的榮光。屆時北洋的戰略布局就大功告成,劃江而治,北皇統,南革命,兩大勢力的對決,将凸顯出北洋武人的絕對之強勢。
所有人都會輸得精光,連短褲都不剩一條。
只有北洋才會贏。
舊軍人張勳,竟爾成為了帝國最後的庇護者,最後的守護者,最後的屏障。
他在,南京在,帝國就在。
他死,南京亡,帝國必亡。
所以北洋迫他離開,如果他拒絕,北洋就會讓他死。
革命黨人的心眼遠遠不夠用,激情與熱血遮蔽了他們的視線,看不到隐匿于帝國龐大陰影下的北洋身影,看不到出自于智慧大師頭腦的,那精确到了令人驚悚的戰略布局,看不到張勳的死生,已經構成了帝國危亡的最後鑰匙。如果革命黨人意識到這些,只需要一粒炸彈丢在張勳身上,帝國就會随着張勳的死亡,在第一時間瓦解冰消。
然而革命黨人沒有這種政治謀略,所以他們還舍不得往張勳身上丢炸彈。
革命黨人舍不得,但是北洋舍得。
北洋人才太多,殺一個張勳,無異于撚死一只臭蟲。
最初,張勳還曾将希望寄托在老恩帥袁世凱的身上。在北洋将士的心中,袁世凱猶如一個威嚴又憨厚的父親,以淩厲的手腕駕馭着他們,同時對他們的些小過失睜一眼閉一眼。張勳是北洋中能力較弱的,而父母之心,向來是最疼愛沒出息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自己會照料自己,唯其沒出息的孩子,才需要父母更多的呵護與關愛。
所以張勳可以抗命,拒絕将南京丢給革命黨人。他可以一次抗命,可以兩次抗命。甚至,可以三次抗命。
但他每抗命一次,袁世凱對他的情感天平,都會從父親的位置,向着另一端漸次移動。
另一端,就是敵人。
張勳每拒絕一次北洋的命令,都要把耳朵豎起來,聽一聽門外的動靜:北洋派來的殺手,到了沒有?
前些日子北洋的電報非常頻繁,但臨到徐紹桢率聯軍狂攻而至,北洋那邊卻突然沒了聲息。
耐性耗盡了。
袁世凱的角色,已經從父親的位置,完全偏移到了敵人的位置。
從此不共戴天!
于是張勳就知道自己最後的時刻到了,他穿上最好的衣服,吩咐下人沏上最好的茶,再和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小毛子王克琴,溫存告別,然後坐下來,耐心地等候着自己的最後時刻,等候着殺手的到來。
終于來了。
來的卻是他的老師,徐世昌。
軍機大臣徐世昌,不忍心看自己最沒出息的弟子被北洋殺掉,秘密啓程,親赴南京。
這就是張勳一看到徐世昌,動情之下,大放號啕的由來。
【12.尚有餘息或可殘喘】
命廚房治下兩碟精美的小菜,張勳跪在地上,膝行而前,替老師徐世昌斟上酒,然後低眉順眼,一言不發。徐世昌來了,北洋就不會再有殺手到來,救命恩德不啻于再造父母,所以張勳極盡感激,極盡謙恭。
實際上,張勳的模樣,只是生得極是清秀,眉眼中缺少了幾分穩重,但并不像徐紹桢所說的比女子更美貌,真要是這樣張勳還算是占了大便宜。他的氣質始終是缺乏成年人的莊嚴穩重,略顯輕佻,典型的沒出息樣。
但他偏偏還是有點出息的,至少比革命黨人出息更大。只不過形貌與外在的反差,構成了張勳人生成就的最大障礙,正是這樣一個原因,曾任翰林郎的軍機大臣徐世昌,破例收下了張勳為弟子,讓這苦命孩子,于這孤零零的世界上終于有了點依靠。
正如張勳所知,他一再抗命,拒絕退出南京,成為了北洋完成全國戰略布局的最大障礙。引發了北洋武人的極大憤怒,群議嚣嚣,追迫袁世凱下達密殺令,就連刺客都已經準備妥當了。這時候徐世昌去找袁世凱,說:不要傷害我的弟子,我替你們去一趟南京。
袁世凱當時擲筆于地,如釋重負。
暗殺自己親手栽培出來的張勳,袁世凱心中更不情願,更為痛苦。幸好有先知先覺的徐世昌,否則這險局終難善了。
徐世昌呷了一口酒,說道:張勳啊,記得為師對你說的第一句話吧?
張勳:永世銘記,豈敢有忘?恩師叮囑張勳,仁人志士,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君子人邪?君子人邪!
徐世昌:為師所說的,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話,孔子還曾經說過:邦有道,谷。邦無道,隐。
張勳詫異地看了看徐世昌的臉,看到一行淌流而下的淚水,霎時間張勳恍然大悟:老師,原來你也和我一樣……
徐世昌搖頭:不,老師和你不一樣,老師的心裏,比你更痛苦!讀聖賢書,所為所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每一個聖賢子弟終生不敢或忘的教誨,是每個讀書人畢生的期待。但絕大多數讀書士子,枉活一生,終老草木,卻始終等不到這個機會,可我們等到了這個機會,才知道自己心中的才學,全不足以,履踐聖哲的教誨。
張勳歪着腦袋,想了好半晌,才算是稍微把徐世昌的話,咂磨出來點門道:莫非老師也是認為朝廷要亡……不不不,老師的意思莫非是說,黎元洪真的能成了氣候?
徐世昌道:黎元洪這個人,被壓抑得太久了。武昌亂黨推了他出來,算是推對了人。也只有他,才能夠號令山河,叱令八方,設令陝西,湖南,山西,九江江西,安慶安徽,雲南貴州,上海,福建兩廣,莫不是奉了他的號令而行事。誰能料得到一個小小的協統,竟爾有這般驚人的作為?怪只怪早年張之洞,對皇統太過于忠誠,單只是銀錢就在武昌存貯了4000多萬元。有如此之多的錢,再加上黎氏長袖善舞,什麽事還做不來?
張勳道:黎元洪雖然了得,但也不足為慮。設若馮國璋催師大入,小小武昌,終是彈丸之地,不堪一擊。
啪的一聲,徐世昌擲杯于地,吓得張勳一個激泠。就聽徐世昌悲聲道:如果是這樣,那麽中國就徹底完了。帝國之所以疲弱至此,皆是因于洪秀全,楊秀清的禍國之亂。這二人割據山河,糜爛天下,江南魚米之鄉,淪為人間鬼域,雖然有曾國藩,李鴻章之絕世才智,将其平定,但帝國的元氣,從此難以平複。從洪楊之亂到如今,已經過了60年,這其中尚有10年的生民塗炭,泣血漣如。60年來慘淡經營,忍辱負重,帝國建設,唯艱唯難。而于今的情形竟重演洪楊當年,如果北洋催師大入,黎氏必然南走,黨人再行肆虐,西洋諸強得以乘隙而入,屆時天下亂矣。此時此景,縱然是曾國藩,李鴻章之大才,十年平複,然而待得黨亂消匿,中國已然不存。
說到這裏,徐世昌大放悲聲:10年,再給中國10年時間休養生息吧!10年而後亂就亂吧,那時候尚有餘息或可殘喘。徜今日亂起,則中國必将不複存于世界之上矣!
因為中國沒有本錢,付不起大亂的成本。
徐世昌大哭,張勳也是哭得滿臉是淚,并不停的捶擊自己的胸脯,痛恨自己無能,無力挽救時局。
號啕之中,徐世昌突然斂住哭聲,哭聲說止就止,臉色淡靜如常,就好像他從來沒有失态大哭過一樣。
他說:送為師回京。